帖子详情

[提醒]关爱自己,远离妇科肿瘤

21861幼儿园早教

              防癌筛查有利早期发现宫颈癌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迅速增加,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已引起全世界妇产科医生和妇幼保健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大量流行病学资料和相关研究表明,宫颈癌的发病与以下因素有关:

    (1)生物学因素: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宫颈癌发病主要危险因素。

    (2)行为学因素:初次性生活过早(<16岁),多个性伴侣(性生活紊乱),经期及产期卫生不良者,多次阴道分娩(≥4次)。高危男性配偶,吸烟史,口服避孕药(≥8年),宫颈癌发病危险性增高。

    (3)其他因素:遗传因素,免疫缺陷如HIV感染,自身免疫疾病,服用免疫抑制药物等,均可增加患宫颈癌的危险性。

    目前认为,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由渐变到突变的过程。宫颈癌由“宫颈不典型增生(轻—中—重)—原位癌—早期浸润癌—浸润癌”的一系列变化,需要很长的时间。

    早期宫颈癌无明显症状或体征,临床医生检查时发现宫颈光滑或与慢性宫颈炎无区别,容易发生误诊或漏诊、

      病变发展后,女性可出现下列不适:

    (1)阴道流血:早期多为接触性出血(性生活后或妇科检查后少量出血),后期则为不规则阴道出血。

    (2)阴道排液:多数有阴道排液增多,呈白色或血性水样;晚期因癌组织坏死伴感染,可有大量泔水样或脓性恶臭样白带。

    (3)晚期根据病灶累及范围,可出现不同的继发症状,如尿频、尿急、便秘、下肢肿胀和疼痛,甚至会出现严重贫血、消瘦等全身衰竭症状。

    需要强调的是,宫颈原位癌。部分早期浸润癌患者,宫颈局部可无明显病灶,宫颈可能光滑或仅为轻度糜烂。因此,防癌筛查对宫颈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十分重要。

    一百多年来,宫颈癌的早期筛查方法一直在不断地发展。目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肉眼观察,细胞学筛查,阴道镜检查并活检,HPV检查,宫颈锥切,组织病理学最后确诊。

     宫颈糜烂有癌变的潜在危险

    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最常见的一种病理改变,根据糜烂深浅程度分为单纯型、颗粒型、乳突型3型。

    宫颈糜烂每一型里又分为3度:轻度(Ⅰ度):糜烂面积小于整个宫颈面积的1/3;中度(Ⅱ度):糜烂面占整个宫颈面积的1/3—2/3;重度(Ⅲ度);糜烂面占整个宫颈面积的2/3以上。

    有人得了宫颈糜烂后,非常担心会转变为宫颈癌,目前形形色色的广告宣传更是把这种担心推向了极致。我的观点是,具有防癌意识值得提倡,但也不必过于紧张。

    宫颈糜烂与宫颈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有发生癌变的潜在危险,应该引起警惕。统计学分析发现,患有宫颈糜烂的妇女发生宫颈癌的相对危险性是正常对照组的2.36倍。但截至目前,尚无充足证据证实二者有必然和直接关系。

    因此,只要积极处理宫颈糜烂,定期进行防癌筛查,就可以极大减少宫颈癌发生的可能。

    宫颈糜烂的治疗方法并不复杂,以局部治疗为主。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但由于宫颈糜烂与宫颈上皮内瘤变或早期宫颈癌从外观上难以鉴别,治疗前需常规做宫颈细胞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宫颈糜烂的症状有哪些?白带增多是其主要症状,通常呈现乳白色或淡黄色粘稠或脓性黏液,有时伴有腥臭味,有时可有血性白带或性交后出血;可伴下腹部或腰部疼痛,每次性交、经期和排便时加重。

绝经后女性提防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体癌,是指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为女性生殖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全身恶性肿瘤的7%,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今年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持续上升趋势,多见于老年妇女。

    子宫内膜癌病因尚无确切结论。其发病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体质性因素:肥胖、未孕或不育、晚育、延迟绝经。

    (2)疾病因素:内科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妇科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女性化肿瘤、无排卵性出血。

    (3)外源性雌激素应用:如绝经前后长期应用激素,乳腺癌术后长期服用他莫普芬。

    (4)遗传及其他因素:患者近亲中癌症者高达12%—28%,且患者有多发癌或重复癌的倾向。

    总之,长期持续激素对子宫内膜的刺激是引起子宫内膜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子宫内膜癌多见于老年妇女,绝经后妇女占70%—75%,围绝经期妇女占15%—20%,40岁以下仅占5%—10%。高发病年龄为50岁—60岁。因此,此年龄段妇女如果出现下列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1)阴道流血:主要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围绝经期月经紊乱,40岁以下女性月经过多或紊乱等;(2)异常阴道排液:多表现为血性液体或浆液性分泌物,有时伴有恶臭;(3)部分患者可因宫腔积液或积脓而出现下腹疼痛、肿瘤浸润或转移可引起下腹不适,甚至全身衰竭、贫血等。

        卵巢肿瘤一定要手术治疗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在女性生殖道癌瘤中占第三位,低于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但是,因卵巢癌位于盆腔深部,不易早期发现,一旦出现症状多属晚期,预后较差,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5年生存率为30%,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甚至生命。

     卵巢癌确切病因至今未明,目前认为主要与生育状况、遗传或基因变化有关。具体可分为:(1)内分泌因素:未孕、生育少的妇女发病危险相对较高。口服避孕药、生育≥4次、哺乳对卵巢有保护作用;(2)遗传和家族因素:在患者中,家族性卵巢癌占5%,提示遗传和家族因素在其发病上有重要影响:(3)环境及其他因素:工业发达国家卵巢癌发病率高,可能与饮食成分(胆固醇含量高)有关。

    卵巢癌早期常无特异性症状,出现症状常表现为腹胀、腹部肿块、腹水及月经异常,晚期可表现消瘦、严重贫血等症状。因此,对于40岁以上妇女,如果出现腹胀、消化不良、消瘦等情况,建议在妇科肿瘤专科就诊以明确排除卵巢癌。

    正常卵巢是一个实质性器官,有排卵周期的女性,每月卵子成长过程中会有少量液体聚集形成卵泡。排卵期卵泡最大直径可达到约2—3厘米,当卵巢内有太多或异常液体出现时,卵巢呈囊性,称为卵巢肿瘤。

    按其性质,临床上将卵巢囊肿分为两大类:一种为卵巢肿瘤;;另一种为卵巢瘤样病变。

    卵巢囊肿如为卵巢肿瘤,一经确诊,应手术治疗。如果卵巢囊肿属瘤样病变则可以观察,观察时间一般为3个月;若3个月后仍持续存在甚至增大,应考虑为卵巢肿瘤,应及早行腹腔镜或剖腹探查,以明确诊断,正确治疗。

    卵巢癌病因不清,难以预防。但若能积极采取措施严密检测随访,早期诊治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具体措施包括:(1)开展卫生宣传教育,避免高胆固醇食物,高危妇女建议服用避孕药预防;(2)开展普查普治,30岁以上妇女每年应行妇科检查,高危人群半年检查一次,以早期发现或排除卵巢肿瘤,如能配合超声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效果更好;(3)青春期、绝经后或生育年龄口服避孕药的妇女如发现卵巢肿大,应及时诊断;(4)卵巢实性肿瘤或囊肿直径大于5厘米,应及时手术切除;(5)盆腔肿块诊断不清或治疗无效者,应及早进行腹腔镜或剖腹探查;(6)乳腺癌、胃肠癌等患者,治疗后应严密随访定期检查,确定有无卵巢转移癌可能。

[此帖子已被 茵 在 2006-10-2 1:23:46 编辑过]

2006/10/02
全部回帖
2006/10/02回复
猜你喜欢

省中医宫颈息肉摘除+宫颈活检术归来,分享给有需要的姐妹

给各位妈妈们看看乳腺癌有什么症状

准备怀孕的检查项目

儿童白血病的早期症状

儿童白血病早期症状

孕妇的产前检查项目及参考值

热点推荐

牡丹花开了!洛阳三天两晚亲子游

妇儿的夜诊很方便 大人小孩都不用请假

京东外卖还在烧钱 满15减10好优惠

少年宫沙盘游戏体验 孩子的心灵疗愈之旅

广州孕妈妈交流群 欢迎扫码入群!

2025年装修交流群 杜绝踩坑等你加入

速速归队!广州妈妈网喊你回家

梦回少女时光 让生活闪闪发光的小店

镇上的市场农产品真多 价格实惠

羊毛薅不尽 京外卖双叠加3元不到

第一次逛山姆 人多东西也多还会二刷

打卡江南西刨冰店 小巷深处有点神秘

新鲜木棉花煲猪排骨 健脾养胃清热解暑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