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还是有个性差异的。这篇文章其实比较主观,甚至片面。只能说每个孩子的兴趣和家长的引导不一样吧。学艺术也好、认字也好、唱歌跳舞也好,无所谓有用无用,只要他感兴趣则可。
我儿子经常很主动问我“这是什么字”的。我每晚睡觉前都会花费一个小时陪他看书,我们现在看的是洪恩的识字教材,其实同类的还有很多,这类书的特点是句子短小精干,图文并茂,字的重复再现机会很多,通常建议家长先讲故事,再指着句子读给孩子听,在反复再现的过程中认识字。
除了书上的建议,结合我自己平时教作文的习惯,我通常会在认识本册书的字以后,再回头重现故事情节,鼓励孩子脱离句子,根据画面内容,自己发挥,补充其中的空白点,例如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再加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故事内容充实、具体化。
有一段时间,我儿子经常跟我辩论“喝”字和“唱”、“宝”和“家”、“鸡”和“鸭”等形近字的异同(应该说是他混淆了)。

那时他才2岁半。我就教他分析字的特点和部件组成,去记字。例如:“喝”和“唱”,我叫他观察,他说“喝”有个人,我说是啊,人口渴了就要喝水。
这样,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儿子表面上是在识字,实际上我已经培养了他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质疑能力,还有我认为最重要的——集中注意和刻苦钻研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