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目标能否实现,还要看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能到多少。
请走出理财的误区
1056697家庭理财
全部回帖
每一个行业都有它的职业操守,每一个从业者都要遵守他的职业道德,理财师也一样,不能因为自己拥有专业知识、对产品更了解就超出执业范围去替客户做选择。
因为每个人所在的行业都有业绩指标,每个月新增多少VIP、销售多少理财、多少基金、多少保险都有一个量化指标,所以大家对理财师的定位更多的是卖产品。而同行之间的竞争,又使得理财师们更多地往短期投资方面倾斜,因为这个可以立竿见影地看到效果,能够拉拢新客户。
因为每个人所在的行业都有业绩指标,每个月新增多少VIP、销售多少理财、多少基金、多少保险都有一个量化指标,所以大家对理财师的定位更多的是卖产品。而同行之间的竞争,又使得理财师们更多地往短期投资方面倾斜,因为这个可以立竿见影地看到效果,能够拉拢新客户。
2009/06/16回复
转贴:财富规划元年走出三大误区 并非有钱人才可谈理财
从2007年人们逐渐关注理财市场以来,大众投资者的金融知识及经济知识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积累,并快速运用。但投资者理财知识普及的深度和广度并未马上建立起来,在市场火热的情况下,人们的投资观有所偏离,把投资与理财画上了等号,并产生了诸多误区。
市场中永远都有你的机会
2008年,随着股票、基金、理财产品收益率的集体大幅滑坡,投资者悲观的情绪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个别悲观的投资者甚至对在2009年继续投资失去了信心。然而,随着春节之后A股市场持续走强,越来越多的人对2009年有了信心,2009年投资者在投资理财时应注意什么?对此,兴业银行成都分行理财师杨恋娜表示,不要对市场失去信心,机会永远都有,投资者要学会聆听市场,千万不要随波逐流、盲目跟风,逐渐培养良好的投资心态,建立止损机制,克服消极投资。
带着问题选理财师
多位读者在同记者交流时表示,他们有很强烈的理财愿望,但总觉得拿自己的钱,请别人打理不太放心。也有人担心,理财师会不会像保险推销员一样,缠着客户买产品。怎样才能选一个尽职的理财师呢?对此,中国银行成都锦江支行理财师相青的建议是:带着问题选理财师。先把自己的理财需求罗列出来,提出疑问。然后带着问题去咨询理财师,一方面听听他们的建议,另一方面也可以看看对方是否对市场融会贯通,是否能给出比较中肯的意见。相青说,"一个好的理财师,应该是长期'顾问式'的,有自己的观点,提出客观的建议。"
并非有钱才可谈理财
关于理财,许多人以为自己钱不多,可以暂时回避理财问题,实际上理财投资没有门槛,钱少有钱少的投法,钱多有钱多的投法。在国外,金融品种繁多,既有长线的,又有短线的。不过投资理财还需从定期小额投资开始,才是成功理财之道。此外,不少人把个人理财看成了即期收益的方式,对自己的家庭收支平衡性、资产配置以及投资产品等方面缺乏考虑,对未来生活和财务状况的变化以及风险承受能力缺乏统筹规划。建设银行四川省分行理财师罗艺说,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人在谈到钱时羞于启齿,尤其是对聘外人理财还是存有戒心。"其实,理财顾问业是社会专业分工的必然结果,要善于借助专业理财顾问的帮助,这是一种双赢策略。"
从2007年人们逐渐关注理财市场以来,大众投资者的金融知识及经济知识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积累,并快速运用。但投资者理财知识普及的深度和广度并未马上建立起来,在市场火热的情况下,人们的投资观有所偏离,把投资与理财画上了等号,并产生了诸多误区。
市场中永远都有你的机会
2008年,随着股票、基金、理财产品收益率的集体大幅滑坡,投资者悲观的情绪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个别悲观的投资者甚至对在2009年继续投资失去了信心。然而,随着春节之后A股市场持续走强,越来越多的人对2009年有了信心,2009年投资者在投资理财时应注意什么?对此,兴业银行成都分行理财师杨恋娜表示,不要对市场失去信心,机会永远都有,投资者要学会聆听市场,千万不要随波逐流、盲目跟风,逐渐培养良好的投资心态,建立止损机制,克服消极投资。
带着问题选理财师
多位读者在同记者交流时表示,他们有很强烈的理财愿望,但总觉得拿自己的钱,请别人打理不太放心。也有人担心,理财师会不会像保险推销员一样,缠着客户买产品。怎样才能选一个尽职的理财师呢?对此,中国银行成都锦江支行理财师相青的建议是:带着问题选理财师。先把自己的理财需求罗列出来,提出疑问。然后带着问题去咨询理财师,一方面听听他们的建议,另一方面也可以看看对方是否对市场融会贯通,是否能给出比较中肯的意见。相青说,"一个好的理财师,应该是长期'顾问式'的,有自己的观点,提出客观的建议。"
并非有钱才可谈理财
关于理财,许多人以为自己钱不多,可以暂时回避理财问题,实际上理财投资没有门槛,钱少有钱少的投法,钱多有钱多的投法。在国外,金融品种繁多,既有长线的,又有短线的。不过投资理财还需从定期小额投资开始,才是成功理财之道。此外,不少人把个人理财看成了即期收益的方式,对自己的家庭收支平衡性、资产配置以及投资产品等方面缺乏考虑,对未来生活和财务状况的变化以及风险承受能力缺乏统筹规划。建设银行四川省分行理财师罗艺说,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人在谈到钱时羞于启齿,尤其是对聘外人理财还是存有戒心。"其实,理财顾问业是社会专业分工的必然结果,要善于借助专业理财顾问的帮助,这是一种双赢策略。"
2009/06/16回复
70末80初家庭理财:为换大房 请走中间道路
发布时间:2009-06-17 来源:南方都市报
他们,是构成今年房价回涨的主要推手。他们,未来仍将紧盯房价随时准备小房换大房。
刚刚踏入而立之年的“70末80初”家庭不约而同以房子为理财规划的首要目标。30-35岁年龄段人群在收支、理财目标上拥有太多相似点:月入过万,但房贷压身,面临生子、换大房等重要转折点……他们大部分家庭财务自由度不高,但换大房等的大额资金投入却集中在该阶段。这一矛盾引发不少30岁人群对理财认识和资产配置上的误区。
圆桌嘉宾
廖伟华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营业部财富管理中心理财师
钟丽军招商银行广州电信大厦财富管理中心理财师
李静筠广东发展银行总行营业部个人银行处理财师
误区一风险偏好走两极端
“过分保守或者过分激进是30岁左右家庭在投资方面最容易陷入的误区”,廖伟华指出,30-35岁年龄段的投资者往往容易接受新事物,同时也能迅速培养其理财的意识。不过,他们的投资风格通常会走保守和激进两个极端。
“如果刚出道工作时的收入较低,财务自由度比差的投资者就会极其保守,这种风格往往会一直延续很长时间,影响他的投资风格。相反如果刚开始工作时手头较宽裕,那投资者就会偏好高风险投资,从而资产配置容易陷入过分激进的误区。”廖伟华指出。
文先生家庭就是保守投资风格的典型代表,而陈先生家庭则是激进投资风格的典型代表。
“年度盈余超过4万元,一套房子在供。尽管陈先生家庭财务状况一般,但资产配置却过分单一,且收益性资产都是股票,风险过于集中。”钟丽军指出,陈先生的个案代表了“无近忧但有远虑”的小家庭。她表示在年底陈先生家庭迎来新成员后家庭负担将会加重,而2-3年内重新购房的短期计划将造成家庭面临孩子教育费筹备与房贷的双重负担。因此陈先生家庭这样激进的资产配置非常有必要根据需求变化进行调整。
钟丽军归纳指出,对理财概念认识不清晰的人群容易造成极端的投资风格。“保守人群通常忽视了理财的重要性,比如从事实业投资的人群,往往会认为自己打理资产比理财的效果更好;还有一部分客户由于支出安排不合理而成为‘月光族’,导致无财可理。”而投资过于激进的家庭,钟丽军认为,往往是由于投资者具有一定理财意识,但认识不全面所致。
误区二冲动型投资缺乏长期规划
在资产配置时,根据市场环境而非家庭未来的理财目标,从而导致陷入追涨杀跌也是“70末80初”人群的理财误区之一。
“市场形势较为乐观的时候,他们会全仓进入股票市场或基金理财产品等;当市场波动时,就全部选择储蓄存款或直接闲置资金。”李静筠指出,这种冲动在30岁左右投资者中相当普遍。她表示这样不仅未必能获得高于市场平均的超额收益,还大大降低了资金的利用率。
站在家庭资产配置的角度,三位理财师一致认为,这种做法由于缺乏整体及长远的理财规划,过分重视当期收益而忽视了对各种期限、渠道及风险等级不一的产品的合理配置。当家庭面临换房、教育、养老等重要理财需求时,资产配置不合理带来的负面影响会接踵而至。
适当激进,均衡风险
既然这类家庭都有换房需求,而目前资产配置的通病将影响该目标的实现进程,那么理财师也给出了共同治病的“药方”。
三位银行理财师均表示,这类投资者都需要平衡各类风险资产的比例。“换房的资金很难靠存钱积少成多实现,但孤注一掷地投入高风险市场会有血本无归的隐患。”他们建议,保守投资者逐渐增加高风险资产的配置比例,激进投资者则要适当配置稳健产品。通过均衡配置来解决小房换大房的资金缺口矛盾。
当然调整并非一蹴而就,三位理财师建议投资者采取阶梯式转型的策略。廖伟华表示,由于未来再买房而存在较大的财务压力的文先生,虽然需要尝试相对积极的投资,但短期内改变原来保守的投资习惯也非易事。建议他不妨先尝试打新股或者债券类理财产品,当投资产生一定效果,且文先生认同了该产品后,再接触风险更高的股债混合型产品,最后才在资产配置中增加高风险类产品。
个案1保守投资型家庭
文先生家庭4年内计划为了孩子教育而换房。然而目前房子的贷款以及仅靠存款利息增值的积蓄却令这一换房计划犹如“雾里看花”。
今年33岁的文先生,在一家中型企业任市场部销售经理,年收入约20万。由于收入大部分取决于销售业绩,因此较不稳定。文太太是全职妈妈,在家照顾3岁的儿子。家庭每月开支9000元,每年给父母1万元的赡养费,1300元的保险费。文先生自称不懂理财,因此并没有任何投资。除了存款,3年前他投资的商铺每月可获得5500元的租金。尽管收入不低,资产也算丰厚,但文先生还是感觉到未来的压力想尽早做好规划。4年后,儿子将上小学,文先生计划在此之前买一套位于学校密集区的房子,但是按照文先生的积蓄,该房子将明显增加家庭开支负担,他该如何实现换房的目标呢?
个案2过分激进投资型家庭
陈先生和妻子正沉浸在迎接宝宝的幸福中,换一套大房成为他们中期家庭规划的头等大事。但是,按照目前的财力,几年内再买房的可能性并不大,陈先生希望通过股票投资来填补换大房子的资金缺口。
刚踏入而立之年的陈先生在年底将迎接新生命的诞生。他计划在2-3年内再买一套70万左右的大房子。并将夫妇去年刚买的一套市价50万的二手房出租。而这套二手房向银行贷款35万,每月2200元的供款需持续20年。陈先生没有把握这样的安排是否合理。
目前家庭年收入约15万,每月所有开支约9000元(包括保险、月供和老人赡养费)。夫妇二人都比较重视保障,两人除了医保和社保外还分别购买了信诚人寿的投连险,重大疾病保额10万。此外妻子还买了普通疾病(住院)的保险,陈先生买了意外险。
2007年开始,陈先生投身股海,但并不顺利。7万元本金目前亏损3万。而家人给了陈先生10万元想让他们提前偿还房贷。不过陈先生考虑到目前房贷利率较低,想把钱暂时投资股市或基金,预期到年底取得30%的收益。
陈先生的困惑在于,这样的资金分配是否合理?假设到年底能实现预期投资收益,这笔资金该如何规划,该提前还款还是继续投资股票?
个案1换房建议
商铺租金帮补收入50%投资权益资产
如果新房的价格为100万,那么考虑到首付以及家具文先生至少要准备30-40万。考虑到目前文先生家庭每年有14.67万的收入结余,如果每年都能达到这一水平,三年下来文先生可累积约44万元,加上20万元定期存款,64万元基本上能满足换房首付的需求。如果文先生未来收入的波动较大,3年下来无法达到64万元水平,则要考虑卖掉现住房。不过,房子出售是有时间成本的。即使顺利卖出,在新房置妥前,一家三口住哪里也是一大问题。因此,廖伟华认为最理想的方式是文先生向亲戚朋友借钱,解决新房子的首付。在新房入伙后再把旧房子出售偿还借款。而次优选择便是将商铺抵押贷款买新房,解决过渡的问题。
此外,文先生夫妇应该增加保障,每年1300元的保费支出显然不够。他建议文先生要补充购买意外和重疾险,而文太太也要增加重疾保障。
为了增加资金的盈利能力,廖伟华建议将存款的50%用于投资偏股型基金,并适当延长换房的时间,在5年左右的时间内争取获得较高的回报。而在具体产品上,廖伟华建议可选择指数基金和主动型股票基金,比例为1:1。
考虑到文先生收入不稳定,家庭收入面临的风险较大。廖伟华不建议文先生以卖出商铺的形式筹措大房的首付款。“商铺租金的收入可以增加家庭收入的稳定性,假设文先生的收入急剧减少,商铺租金将为家庭固定支出提供一定保障。”
而日后每年结余在剔除了新增保费支出外可以按1:1的比例投资偏股型和债券型基金。
个案2换房建议
10万元还贷不如借专家之手投资
10万元的资金是提前还贷减轻负债还是用于投资?钟丽军和李静筠都建议陈先生进行投资以获得超过贷款利率水平的回报。不过两位理财师提醒,鉴于过去两年并不太成功的股票投资经验,陈先生对投资时机的把握及风险控制并不具备充分的专业能力。因此如果陈先生的股票不急于套现,可等待股价回本后平仓。
而两位理财师认为10万元的投资也最好借助专家理财的力量进行均衡配置。李静筠强调,这笔资金将来不是提前还贷就是为日后换房首付做储备,因而必须首先考虑资金的安全性及流动性。建议陈先生按6:4的比例分配在固定收益类理财品和股票类理财产品上。
另外,由于目前市场是由流动性推动,因此市场形势的持续好转将有可能造成通货由紧缩到膨胀的V形反弹。因此李静筠提醒,陈先生在获得一定的投资收益后可考虑关注黄金等抵御通胀的避险投资品种。目前国际市场对黄金未来表现一致看高,价格也在调整中上行,可选择黄金定投等方式进行投资以获得较高的安全性。若出现利息上调等情况,在充分准备足够流动资金的前提下,也可考虑提前还款。
[ 本帖最后由 宝宝亲 于 2009-6-17 23:16 编辑 ]
发布时间:2009-06-17 来源:南方都市报
他们,是构成今年房价回涨的主要推手。他们,未来仍将紧盯房价随时准备小房换大房。
刚刚踏入而立之年的“70末80初”家庭不约而同以房子为理财规划的首要目标。30-35岁年龄段人群在收支、理财目标上拥有太多相似点:月入过万,但房贷压身,面临生子、换大房等重要转折点……他们大部分家庭财务自由度不高,但换大房等的大额资金投入却集中在该阶段。这一矛盾引发不少30岁人群对理财认识和资产配置上的误区。
圆桌嘉宾
廖伟华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营业部财富管理中心理财师
钟丽军招商银行广州电信大厦财富管理中心理财师
李静筠广东发展银行总行营业部个人银行处理财师
误区一风险偏好走两极端
“过分保守或者过分激进是30岁左右家庭在投资方面最容易陷入的误区”,廖伟华指出,30-35岁年龄段的投资者往往容易接受新事物,同时也能迅速培养其理财的意识。不过,他们的投资风格通常会走保守和激进两个极端。
“如果刚出道工作时的收入较低,财务自由度比差的投资者就会极其保守,这种风格往往会一直延续很长时间,影响他的投资风格。相反如果刚开始工作时手头较宽裕,那投资者就会偏好高风险投资,从而资产配置容易陷入过分激进的误区。”廖伟华指出。
文先生家庭就是保守投资风格的典型代表,而陈先生家庭则是激进投资风格的典型代表。
“年度盈余超过4万元,一套房子在供。尽管陈先生家庭财务状况一般,但资产配置却过分单一,且收益性资产都是股票,风险过于集中。”钟丽军指出,陈先生的个案代表了“无近忧但有远虑”的小家庭。她表示在年底陈先生家庭迎来新成员后家庭负担将会加重,而2-3年内重新购房的短期计划将造成家庭面临孩子教育费筹备与房贷的双重负担。因此陈先生家庭这样激进的资产配置非常有必要根据需求变化进行调整。
钟丽军归纳指出,对理财概念认识不清晰的人群容易造成极端的投资风格。“保守人群通常忽视了理财的重要性,比如从事实业投资的人群,往往会认为自己打理资产比理财的效果更好;还有一部分客户由于支出安排不合理而成为‘月光族’,导致无财可理。”而投资过于激进的家庭,钟丽军认为,往往是由于投资者具有一定理财意识,但认识不全面所致。
误区二冲动型投资缺乏长期规划
在资产配置时,根据市场环境而非家庭未来的理财目标,从而导致陷入追涨杀跌也是“70末80初”人群的理财误区之一。
“市场形势较为乐观的时候,他们会全仓进入股票市场或基金理财产品等;当市场波动时,就全部选择储蓄存款或直接闲置资金。”李静筠指出,这种冲动在30岁左右投资者中相当普遍。她表示这样不仅未必能获得高于市场平均的超额收益,还大大降低了资金的利用率。
站在家庭资产配置的角度,三位理财师一致认为,这种做法由于缺乏整体及长远的理财规划,过分重视当期收益而忽视了对各种期限、渠道及风险等级不一的产品的合理配置。当家庭面临换房、教育、养老等重要理财需求时,资产配置不合理带来的负面影响会接踵而至。
适当激进,均衡风险
既然这类家庭都有换房需求,而目前资产配置的通病将影响该目标的实现进程,那么理财师也给出了共同治病的“药方”。
三位银行理财师均表示,这类投资者都需要平衡各类风险资产的比例。“换房的资金很难靠存钱积少成多实现,但孤注一掷地投入高风险市场会有血本无归的隐患。”他们建议,保守投资者逐渐增加高风险资产的配置比例,激进投资者则要适当配置稳健产品。通过均衡配置来解决小房换大房的资金缺口矛盾。
当然调整并非一蹴而就,三位理财师建议投资者采取阶梯式转型的策略。廖伟华表示,由于未来再买房而存在较大的财务压力的文先生,虽然需要尝试相对积极的投资,但短期内改变原来保守的投资习惯也非易事。建议他不妨先尝试打新股或者债券类理财产品,当投资产生一定效果,且文先生认同了该产品后,再接触风险更高的股债混合型产品,最后才在资产配置中增加高风险类产品。
个案1保守投资型家庭
文先生家庭4年内计划为了孩子教育而换房。然而目前房子的贷款以及仅靠存款利息增值的积蓄却令这一换房计划犹如“雾里看花”。
今年33岁的文先生,在一家中型企业任市场部销售经理,年收入约20万。由于收入大部分取决于销售业绩,因此较不稳定。文太太是全职妈妈,在家照顾3岁的儿子。家庭每月开支9000元,每年给父母1万元的赡养费,1300元的保险费。文先生自称不懂理财,因此并没有任何投资。除了存款,3年前他投资的商铺每月可获得5500元的租金。尽管收入不低,资产也算丰厚,但文先生还是感觉到未来的压力想尽早做好规划。4年后,儿子将上小学,文先生计划在此之前买一套位于学校密集区的房子,但是按照文先生的积蓄,该房子将明显增加家庭开支负担,他该如何实现换房的目标呢?
个案2过分激进投资型家庭
陈先生和妻子正沉浸在迎接宝宝的幸福中,换一套大房成为他们中期家庭规划的头等大事。但是,按照目前的财力,几年内再买房的可能性并不大,陈先生希望通过股票投资来填补换大房子的资金缺口。
刚踏入而立之年的陈先生在年底将迎接新生命的诞生。他计划在2-3年内再买一套70万左右的大房子。并将夫妇去年刚买的一套市价50万的二手房出租。而这套二手房向银行贷款35万,每月2200元的供款需持续20年。陈先生没有把握这样的安排是否合理。
目前家庭年收入约15万,每月所有开支约9000元(包括保险、月供和老人赡养费)。夫妇二人都比较重视保障,两人除了医保和社保外还分别购买了信诚人寿的投连险,重大疾病保额10万。此外妻子还买了普通疾病(住院)的保险,陈先生买了意外险。
2007年开始,陈先生投身股海,但并不顺利。7万元本金目前亏损3万。而家人给了陈先生10万元想让他们提前偿还房贷。不过陈先生考虑到目前房贷利率较低,想把钱暂时投资股市或基金,预期到年底取得30%的收益。
陈先生的困惑在于,这样的资金分配是否合理?假设到年底能实现预期投资收益,这笔资金该如何规划,该提前还款还是继续投资股票?
个案1换房建议
商铺租金帮补收入50%投资权益资产
如果新房的价格为100万,那么考虑到首付以及家具文先生至少要准备30-40万。考虑到目前文先生家庭每年有14.67万的收入结余,如果每年都能达到这一水平,三年下来文先生可累积约44万元,加上20万元定期存款,64万元基本上能满足换房首付的需求。如果文先生未来收入的波动较大,3年下来无法达到64万元水平,则要考虑卖掉现住房。不过,房子出售是有时间成本的。即使顺利卖出,在新房置妥前,一家三口住哪里也是一大问题。因此,廖伟华认为最理想的方式是文先生向亲戚朋友借钱,解决新房子的首付。在新房入伙后再把旧房子出售偿还借款。而次优选择便是将商铺抵押贷款买新房,解决过渡的问题。
此外,文先生夫妇应该增加保障,每年1300元的保费支出显然不够。他建议文先生要补充购买意外和重疾险,而文太太也要增加重疾保障。
为了增加资金的盈利能力,廖伟华建议将存款的50%用于投资偏股型基金,并适当延长换房的时间,在5年左右的时间内争取获得较高的回报。而在具体产品上,廖伟华建议可选择指数基金和主动型股票基金,比例为1:1。
考虑到文先生收入不稳定,家庭收入面临的风险较大。廖伟华不建议文先生以卖出商铺的形式筹措大房的首付款。“商铺租金的收入可以增加家庭收入的稳定性,假设文先生的收入急剧减少,商铺租金将为家庭固定支出提供一定保障。”
而日后每年结余在剔除了新增保费支出外可以按1:1的比例投资偏股型和债券型基金。
个案2换房建议
10万元还贷不如借专家之手投资
10万元的资金是提前还贷减轻负债还是用于投资?钟丽军和李静筠都建议陈先生进行投资以获得超过贷款利率水平的回报。不过两位理财师提醒,鉴于过去两年并不太成功的股票投资经验,陈先生对投资时机的把握及风险控制并不具备充分的专业能力。因此如果陈先生的股票不急于套现,可等待股价回本后平仓。
而两位理财师认为10万元的投资也最好借助专家理财的力量进行均衡配置。李静筠强调,这笔资金将来不是提前还贷就是为日后换房首付做储备,因而必须首先考虑资金的安全性及流动性。建议陈先生按6:4的比例分配在固定收益类理财品和股票类理财产品上。
另外,由于目前市场是由流动性推动,因此市场形势的持续好转将有可能造成通货由紧缩到膨胀的V形反弹。因此李静筠提醒,陈先生在获得一定的投资收益后可考虑关注黄金等抵御通胀的避险投资品种。目前国际市场对黄金未来表现一致看高,价格也在调整中上行,可选择黄金定投等方式进行投资以获得较高的安全性。若出现利息上调等情况,在充分准备足够流动资金的前提下,也可考虑提前还款。
[ 本帖最后由 宝宝亲 于 2009-6-17 23:16 编辑 ]
2009/06/17回复
积力推荐分红保保的是否佣金很高啊,我听说高达保费的40%,是否确实

2009/06/22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