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BB没有你的这么利害,但我觉得他也很聪明,他完全明白我们大人说的所有东西,就是比较少说话,但有时说出来的是一句句,也很贴切。例如他见到小学生的鼓乐队在演奏,他会说我要学,回家后就自己打鼓去。他也是一个大头仔,就快同我的头围一样了,能问一下你的BB头围有多大吗?
家家成长手册一(从一岁半开始)
48185394婴幼育儿
全部回帖

考虑到家家的自身情况
近期我们把重点都放在了家家增高运动上
平时我们跟他玩球都是水平的抛来抛去
今天我发现了一个好方法
就是把个塑料小圆凳翻过来当篮子来接球
再把它举高点
家家就要踮脚来投
还有点跳的动作
类似投篮,估计对长高有好处
考虑迟点买个篮球架
近期我们把重点都放在了家家增高运动上
平时我们跟他玩球都是水平的抛来抛去
今天我发现了一个好方法
就是把个塑料小圆凳翻过来当篮子来接球
再把它举高点
家家就要踮脚来投
还有点跳的动作
类似投篮,估计对长高有好处
考虑迟点买个篮球架
2009/07/26回复

今天也发生了一件不开心的事
吃完晚餐我们向往常一样带家家去附近的广场玩
家家一般一到那里就会跳舞
我们也没跟太紧
有个6、7岁左右的小男孩玩滑板车对着家家冲过来
我边跑边喊:小心,小心
好在没撞到
前几天也试过几次差点被他撞到
就他喜欢往小宝宝多的地方冲
其他人一般不会
谁知那个小男孩不但不道歉
还回头来骂我,具体什么话我忘了
大概意思是说,讨厌我这种大惊小怪的人
他家长也没出现
我也懒得跟他说话
心想我要是开部车来撞你,看你妈急不急
大家都不同等级
吃完晚餐我们向往常一样带家家去附近的广场玩
家家一般一到那里就会跳舞
我们也没跟太紧
有个6、7岁左右的小男孩玩滑板车对着家家冲过来
我边跑边喊:小心,小心
好在没撞到
前几天也试过几次差点被他撞到
就他喜欢往小宝宝多的地方冲
其他人一般不会
谁知那个小男孩不但不道歉
还回头来骂我,具体什么话我忘了
大概意思是说,讨厌我这种大惊小怪的人
他家长也没出现
我也懒得跟他说话
心想我要是开部车来撞你,看你妈急不急
大家都不同等级
2009/07/26回复

建议LZ去看看《发展心理学》,才知道儿童的心理发育在每个年龄是在一个什么阶段。道德感是在5、6岁以后才发展的东西,所以为一两岁孩子的礼貌问题担心是完全没必要的。
例如,一岁的孩子根本没有你我他的概念,他分不出东西的所属,觉得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的,所以这时候的孩子会抢别人的玩具,却不让别人玩自己的玩具。这是完全正常的行为,但我看到很多妈妈或者保姆会指责孩子没礼貌不乖,这种指责就是在伤害和干扰孩子的正常心理发育,容易让他对自己形成负面评价。
再例如,孩子的社交能力发育也是分阶段的。从独自玩到平行玩耍(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但是都各玩各的,互不交往)再到一起玩。一岁多的小朋友不爱和别的小朋友玩,太正常不过了。父母根本不必因此就焦虑,担心孩子以后是不是内向的人。
我猜,比起期望孩子成名成家,大多数父母更会希望孩子有快乐的一生。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能够给他买这买那逗他开心,可是当孩子大了我们老了,我们还有能力庇护孩子的心灵化解他们的忧愁么?答案是不能。人的快乐,并不来自于他的智力、才气、名声和财富。刚逝去的MJ就是个最好的例子。
心理学上来说,快乐来自于对自我的悦纳(快乐地接纳),完整的接纳。怎样能够使孩子在成年时达到这种自我接纳(不如不会因为自己比别人矮几公分就伤心难过,不会因为比别人少考两分就绝望)?答案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他是不是体会到父母的完全接纳,是不是有父母亲的无条件的爱。如果父母亲从来不曾表现出对孩子身高/外貌的担心、焦虑或者失望,孩子也比较容易接纳自己的身体和外貌。如果父母亲很少对孩子说过否定的负面的话,孩子心理的正面能量就会比负面能量要强大得多。MJ童年时被父亲虐待之深,导致他根本不希望自己的外貌有任何一点象他父亲。他根本不接纳自己的长相,才会把自己整得乱七八糟。MJ的一生看是天王,其实实在可怜可悲。
在科学育儿上,心理学的知识实在太重要的,其实也都很容易懂,可悲的是,这方面很容易被父母忽视。建议有心的父母去看看相关的书。李子勋的《陪孩子长大》是个不错的入门。最好是去读一读《发展心理学》。
大多数父母亲最关心的智能发育,其实也是儿童心理的一部分,即认知和思维那部分。正常孩子的心理发育如果健康而且顺利的话,其智能基本上不用操心的。可以说心理健康是根,智能发育是叶。根粗壮了,叶自然繁茂。
例如,一岁的孩子根本没有你我他的概念,他分不出东西的所属,觉得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的,所以这时候的孩子会抢别人的玩具,却不让别人玩自己的玩具。这是完全正常的行为,但我看到很多妈妈或者保姆会指责孩子没礼貌不乖,这种指责就是在伤害和干扰孩子的正常心理发育,容易让他对自己形成负面评价。
再例如,孩子的社交能力发育也是分阶段的。从独自玩到平行玩耍(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但是都各玩各的,互不交往)再到一起玩。一岁多的小朋友不爱和别的小朋友玩,太正常不过了。父母根本不必因此就焦虑,担心孩子以后是不是内向的人。
我猜,比起期望孩子成名成家,大多数父母更会希望孩子有快乐的一生。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能够给他买这买那逗他开心,可是当孩子大了我们老了,我们还有能力庇护孩子的心灵化解他们的忧愁么?答案是不能。人的快乐,并不来自于他的智力、才气、名声和财富。刚逝去的MJ就是个最好的例子。
心理学上来说,快乐来自于对自我的悦纳(快乐地接纳),完整的接纳。怎样能够使孩子在成年时达到这种自我接纳(不如不会因为自己比别人矮几公分就伤心难过,不会因为比别人少考两分就绝望)?答案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他是不是体会到父母的完全接纳,是不是有父母亲的无条件的爱。如果父母亲从来不曾表现出对孩子身高/外貌的担心、焦虑或者失望,孩子也比较容易接纳自己的身体和外貌。如果父母亲很少对孩子说过否定的负面的话,孩子心理的正面能量就会比负面能量要强大得多。MJ童年时被父亲虐待之深,导致他根本不希望自己的外貌有任何一点象他父亲。他根本不接纳自己的长相,才会把自己整得乱七八糟。MJ的一生看是天王,其实实在可怜可悲。
在科学育儿上,心理学的知识实在太重要的,其实也都很容易懂,可悲的是,这方面很容易被父母忽视。建议有心的父母去看看相关的书。李子勋的《陪孩子长大》是个不错的入门。最好是去读一读《发展心理学》。
大多数父母亲最关心的智能发育,其实也是儿童心理的一部分,即认知和思维那部分。正常孩子的心理发育如果健康而且顺利的话,其智能基本上不用操心的。可以说心理健康是根,智能发育是叶。根粗壮了,叶自然繁茂。
2009/07/27回复

hrssophia:
建议LZ去看看《发展心理学》,才知道儿童的心理发育在每个年龄是在一个什么阶段。道德感是在5、6岁以后才发展的东西,所以为一两岁孩子的礼貌问题担心是完全没必要的。例如,一岁的孩子根本没有你我他的概念,他分不出东西的所属,觉得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的,所以这时候的孩子会抢别人的玩具,却不让别人玩自己的玩具。这是完全正常的行为,但我看到很多妈妈或者保姆会指责孩子没礼貌不乖,这种指责就是在伤害和干扰孩子的正常心理发育,容易让他对自己形成负面评价。再例如,孩子的社交能力发育也是分阶段的。从独自玩到平行玩耍(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但是都各玩各的,互不交往)再到一起玩。一岁多的小朋友不爱和别的小朋友玩,太正常不过了。父母根本不必因此就焦虑,担心孩子以后是不是内向的人。我猜,比起期望孩子成名成家,大多数父母更会希望孩子有快乐的一生。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能够给他买这买那逗他开心,可是当孩子大了我们老了,我们还有能力庇护孩子的心灵化解他们的忧愁么?答案是不能。人的快乐,并不来自于他的智力、才气、名声和财富。刚逝去的MJ就是个最好的例子。心理学上来说,快乐来自于对自我的悦纳(快乐地接纳),完整的接纳。怎样能够使孩子在成年时达到这种自我接纳(不如不会因为自己比别人矮几公分就伤心难过,不会因为比别人少考两分就绝望)?答案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他是不是体会到父母的完全接纳,是不是有父母亲的无条件的爱。如果父母亲从来不曾表现出对孩子身高/外貌的担心、焦虑或者失望,孩子也比较容易接纳自己的身体和外貌。如果父母亲很少对孩子说过否定的负面的话,孩子心理的正面能量就会比负面能量要强大得多。MJ童年时被父亲虐待之深,导致他根本不希望自己的外貌有任何一点象他父亲。他根本不接纳自己的长相,才会把自己整得乱七八糟。MJ的一生看是天王,其实实在可怜可悲。在科学育儿上,心理学的知识实在太重要的,其实也都很容易懂,可悲的是,这方面很容易被父母忽视。建议有心的父母去看看相关的书。李子勋的《陪孩子长大》是个不错的入门。最好是去读一读《发展心理学》。大多数父母亲最关心的智能发育,其实也是儿童心理的一部分,即认知和思维那部分。正常孩子的心理发育如果健康而且顺利的话,其智能基本上不用操心的。可以说心理健康是根,智能发育是叶。根粗壮了,叶自然繁茂。
查看原文谢谢你的建议,有空我会去看的,不过一直不太喜欢看理论性的书,生完孩子后一直没太多时间看书,主要也是静不下心来看,现在基本上是上下班的路上在看很多人推荐的两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及《爱和自由》,暂时也没看完,我觉得里面讲的一些东西跟你说的有点类似,比较而言我更喜欢前者的生动例子。看的过程中也发现不少我们应该改进的地方,明白道理容易,执行才是难事,特别是需要全家参与。
另外我之前参加的培训中老师也说过3岁之前的孩子,跟他讲道理几乎没用,更别说道德感了。我之前那个帖是因为有个6、7岁小孩的滑板车差点撞到家家,还反过来骂人,正在气头上才有感而发,在我看来6、7岁的小孩是应该有点道德感的。
另外我之前参加的培训中老师也说过3岁之前的孩子,跟他讲道理几乎没用,更别说道德感了。我之前那个帖是因为有个6、7岁小孩的滑板车差点撞到家家,还反过来骂人,正在气头上才有感而发,在我看来6、7岁的小孩是应该有点道德感的。
2009/08/01回复

自从这段时间看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及《爱和自由》后
开始重新考虑教育的方式
我会更多的观察家家
当他看起来专注时少说话
有天晚上他很认真地看小朋友在玩电动摇马
我也不出声陪他
连续看了二、三次
最终他自己上去玩时可以准确的找到投币口(以前我妈了带他坐过几次)
可是投不进币
因为那个投币口是竖的
他却横着投
开始重新考虑教育的方式
我会更多的观察家家
当他看起来专注时少说话
有天晚上他很认真地看小朋友在玩电动摇马
我也不出声陪他
连续看了二、三次
最终他自己上去玩时可以准确的找到投币口(以前我妈了带他坐过几次)
可是投不进币
因为那个投币口是竖的
他却横着投
2009/08/02回复

最近更加注意命名的准确性
除了看书后反思外
也有一个小插曲
有一天家家指着厕所里的一支清洁剂叫:球
我认真一看原来包装上有个红色的圆形
我想跟他小时候给他看认物书有关
那本认物和动物的书他几乎全记住了
但始终是平面的东西
搞到他分不清平面和立体
除了看书后反思外
也有一个小插曲
有一天家家指着厕所里的一支清洁剂叫:球
我认真一看原来包装上有个红色的圆形
我想跟他小时候给他看认物书有关
那本认物和动物的书他几乎全记住了
但始终是平面的东西
搞到他分不清平面和立体
2009/08/0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