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在欧洲学琴和在中国学琴之比较!(转)
563837家有小学生
女儿是07年3月开始学琴的,当时是5岁半左右。那时候鉴于有要出国的可能性,所以也就没有自己买琴,就在家门口的一个钢琴学校上课和陪练琴。具体的价格也不记得了,从07年3月到07年8月,一共练了5个月左右。当时让她学琴,现在看来也是一种被周围人影响的结果。因为几乎幼儿园同一个班的孩子都在学习各种课外的课了,那种压力也是随大流的,其实当时也没有做好准备。唯一的心态就是生怕晚了,自己的孩子落在了别人的后面。
这5个月,女儿学了小汤1-2,2没有学完。不过,很遗憾的是,女儿离开了老师的陪练,几乎是没有弹琴的概念。
07年9月我们到了欧洲,鉴于女儿的英文还没有办法正常的学习,暂时停掉了钢琴。一直到08年9月,女儿换了一个学校,英文也基本没有问题了,我才让她重新开始学习。学校就有一个钢琴学院办的班,一年30节课,每节课30分钟,900欧/年左右(具体的数字不记得了)。朋友给了我们一架旧钢琴,我当时还有在中国的阴影,也就是让她先练着吧。实在对不起女儿,本来以为这家钢琴只要调好音就好了,结果调音师来了告诉我,这家琴已经不能再调音乐。谁知道一架音不准的琴,女儿也就上了12节课,最近的琴弹得很好。
发现她提高的不仅仅是人的专注,还有就是自律能力。我只有一开始的几节课,跟着女儿陪练,现在也就4个月的时间,基本上就是她自己练琴,自己找错,自己提高每个曲子的完美程度。现在我还很爱看她弹琴的样子,那种专注的神情,让做妈妈的感觉很好。
女儿的改变:
在中国,弹琴似乎是被迫的。老师教完曲子,离开了老师的陪练,自己根本就是没有兴趣弹。
在欧洲,自己会主动的去把自己喜欢的曲子在琴上把音摸出来,弹得时候非常认真。还基本上能把中国民歌的曲子弹出来,在没有谱的情况下。虽然每天回家弹半个小时,可每天都能看到明显的进步。
分析女儿中欧练琴的差异:
第一,我认为的是女儿在中国学琴的年纪还是太小了,理解能力跟不上,也坐不住。我来欧洲后自己一开始也跟着女儿练琴,发现自己要弹半个小时也很累。何况是一个不知道为什么要弹琴的孩子。
第二,我这个做妈的心态不好。当是就是看着别人学琴,自己生怕孩子以后赶不上,什么准备也没做,就赶鸭子上架了,孩子很可怜。在欧洲,好像就没有在中国的那种社会压力了,纯粹是为了提高女儿的修养和耐心。
第三,欧洲的音乐文化,老师的态度。中国的老师很好,但讲课很赶进度,有的曲子孩子压根就没练好,也就跳过去了。欧洲的老师狂认真,女儿有一个曲子没弹好,老师硬是让她足足弹了3个星期。
第四,不停的提高女儿弹琴的兴趣和自我欲望,让她认为是她自己要弹琴的。既然选择要弹琴就是一个漫长的时间,最少是10年的不间断的练习。她慢慢的认同,这个琴不但要弹,而且要弹好。
第五,每次弹琴的时间不要太长,孩子碰到问题,弹不顺的时候就可以暂时休息,让她做点她喜欢的事情。我每天是让她弹半个小时,但难免有一些曲子弹得磕磕巴巴的。一般情况,我就会晚一点,再单独抽15分钟让她自我提高一下。或者说,让她自己感受到多练习的不同之处。
第六,这个我不知道是我的愚民政策呢,还是我自己真正的总结。我小时候学过3年小提琴,苦不堪言。所以经常告诉她,为什么钢琴比弦乐好学,告诉她弦乐的音准是很难控的。相比较而言,钢琴只要你节拍准,不弹错键,能自己领会乐曲的美感,基本上是能把曲子弹得有几分样子的。每次说的女儿都在认为自己在学习一个很简单的乐器(虽然我知道自己这样说不对的),所以没有理由不弹好。
第七,我算是体会到,让女儿主动练琴的快乐了。现在弹钢琴是她每天看电视玩游戏机之后的必备项目了,我试图把钢琴摆在首位,尚在努力中。
第八,这个我觉得是最关键的。一定要让孩子觉得弹琴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千万不要让孩子在打骂哭闹中练琴,这个对孩子真的是一种摧残。我小时候就是一边掉眼泪,一边拉小提琴,可是现在已经完全不会拉了。做琴妈也要做一个快乐的琴妈,我是不会培养一个钢琴家的,但我能培养一个喜欢钢琴的孩子。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同意见,拍砖轻点。
2009/09/04
全部回帖
所以说环境很重要
2012/01/24回复
27楼说的没错,教育不能全靠老师
2012/01/25回复
B女妈咪:
其实老师教学方法可能有问题,但家长的心态最重要, 有时在学校练只是短短几十分钟,最重要是在家里,家长如何跟小孩沟通,如何教导孩子才是最重要,毕竟家长才是小孩最接近,最了解孩子,最能帮助孩子的老师.中国式的教育有好也有不好,不能完全说别国的教育真的能比中国的全好, 否则中国不可能培育出那么多科学家,据了解,中国几乎培育出来的科学家人数都排在世界前十名的.有时,我们埋怨老师,埋怨中国的教育方法,然而在社会不断地发展前提下, 只有不断地改善, 而这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短则几年,长则是几十年,德国毕竟已完成了经济变革的国家,是发达的国家,而我们国家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所以不能相提并论的, 我们家长常对小孩说, 孩子,你不要跟其它同学去对比, 你跟你自已比就行了,例如,上次测验是80分,这次是90分,你已是进步了. 我们可以以宽容的心态对待自已与孩子,家人, 而我们同样须要以宽容的心态来对待我们国家的教育制度, 甚至我们的国家, 我们跟自已比, 同时也学习别人的长处, 认识自已的短处, 这才会有进步,心态也同样好,一直好下去.
查看原文
赞同。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的基础教育,他们也在反思。曾几何时,中国式的教育不也被大部分人否定吗。在欧洲学钢琴和深造的钢琴专业的留学生中国人是占了很大部分的。很多是在中国打的基xue础,当然,钢琴毕竟学深了,在学琴者长大后,从音乐背景,文化内涵上是一定要到欧洲吸收一下正宗的文化核心。但诚恳地说,长大后去欧洲是非常好的。这些中国钢琴家很多都是在国内学到一定,再出去的。西方是这样的,特别适合天才和个性禀异的人。因为要完全自觉和靠自己的天分。中国是有些条框,但是也有它的好处,中国手指是很厉害的。但是乐感差些,所以最后还是要出去。实际上,在美国的大师,都非常喜欢中国的学生,因为勤奋好学。
但是不要笼统以为西方的老师都一个样。也有很严的,真正要教出人才,是必须遵循一些严格的要求的。还是那个道理,家长是什么心态。无论在哪里,都有不一样的老师。
但是不要笼统以为西方的老师都一个样。也有很严的,真正要教出人才,是必须遵循一些严格的要求的。还是那个道理,家长是什么心态。无论在哪里,都有不一样的老师。
2013/10/2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