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香港参加钢琴比赛有感
644224家有小学生
本来就是觉得这反正只是给主办机构赚钱的一个比赛
不去也罢
因为女儿的坚持还是去了
感觉收获了
与香港的学生一起比赛
让我看到了我们的差距
香港的学生与内地的几乎一眼就可以看出来
他们都是自信满满的,即使是技巧不如我们,但并不防碍他们对音乐的感悟和陶醉,他们比赛就象在举办自己的音乐会一样
而我们的孩子,很多都是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去完成乐曲,但一点都不欣赏自己的演出,他们眼只有认真和技巧,似乎看不到音乐
这根本就不是我们让女儿学琴的初衷嘛
学音乐的人居然不会欣赏乐曲的美,在弹琴的过程中没有享受,
我们究竟做错了些什么呢?
回来以后我们和女儿沟通
以后,我们再也不监督她练琴了,如果她要坚持学下去,就一定要学得开心,乐在其中
2009/10/11
全部回帖

我同学在香港,她女儿和我女儿同岁,也是学琴3年左右。她说香港学琴考级的时候,要用英文回答考官的问题,还要考一些乐理。 我觉得这个就是差距,国内主要就在练指法,乐理强调的不多。理解音乐和单纯的弹音乐还是有一点区别的。
2009/10/11回复

真的,很难
女儿一弹琴,我的耳朵就情不自禁地坚起来
这样不对,那样不行
反正,总有不合意的地方(虽然我自己是个外行)
时时提醒自己,慢慢改吧
现在每天都要问女儿
今天练琴开心吗?
女儿一弹琴,我的耳朵就情不自禁地坚起来
这样不对,那样不行
反正,总有不合意的地方(虽然我自己是个外行)
时时提醒自己,慢慢改吧
现在每天都要问女儿
今天练琴开心吗?
2009/10/11回复

你说的是乐感,乐感是天生的成分多。后天的乐感需要多听音乐多培养才行。我们也参加过国内的小提琴比赛,也看到很多乐感天分非常好的孩子,看他们拉琴就像看大师拉琴一样。
多培养孩子乐感。
多培养孩子乐感。
2009/10/12回复

我不太认同楼上妈妈的说法,我始终觉得,技巧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初级阶段,没有好的基本功,没有好的技巧,就算再有感觉也表现不出来。而且,音乐的理解,经过年龄越来越大,接受的事物越来越多,慢慢自己就有体会了,当然,在课堂上,老师适当的讲解曲子的背景,描绘曲子的情景,慢慢启发也是很重要的,但是这些我觉得还是要建立在技巧熟练的基础上,特别是到了高级的时候,小孩再有想象力,再有表情,方法不正确,技巧不过关,那就肯定做不出来好听的音色,再有感觉有什么用呢?所以我还是觉得技巧,基本工是很重要的。
而且,据我所知,香港的小孩也不是喜欢练就练,不喜欢练就不练的,家长也是管的很严的,至于另外以为妈妈说的,香港的考级是也考乐理,那个是英皇的考级,在国内也有的,而且,通常情况下,如果国内的小孩去香港考英皇,他们的成绩会比香港的小孩高,因为他们的基础扎实。
当然音乐的表现力也是很重要的,理解音乐也是很重要的,但是如果为了这些,而变成 喜欢弹就弹 不喜欢就不弹的地步,我觉得就有点太过了。
说的不好,各位请轻拍啊
而且,据我所知,香港的小孩也不是喜欢练就练,不喜欢练就不练的,家长也是管的很严的,至于另外以为妈妈说的,香港的考级是也考乐理,那个是英皇的考级,在国内也有的,而且,通常情况下,如果国内的小孩去香港考英皇,他们的成绩会比香港的小孩高,因为他们的基础扎实。
当然音乐的表现力也是很重要的,理解音乐也是很重要的,但是如果为了这些,而变成 喜欢弹就弹 不喜欢就不弹的地步,我觉得就有点太过了。
说的不好,各位请轻拍啊
2009/10/12回复

其实一直以来,我也是这样想的
我认为,只要是去做,就要全力以付,拼自己所有的力气
结果我们俩都很累,几乎每周都为练琴和女儿吵吵闹闹
但是,现在想来
我对女儿学琴的期望
不过是为了让她长大以后,有一点艺术涵养,
在日常感受到压力的时候,有一个可以抒发情怀的渠道
这样的话,懂得欣赏和表达自己的情绪,足矣
至于技巧,音色等等,那些只是取悦他人的工具罢了
你说呢
我认为,只要是去做,就要全力以付,拼自己所有的力气
结果我们俩都很累,几乎每周都为练琴和女儿吵吵闹闹
但是,现在想来
我对女儿学琴的期望
不过是为了让她长大以后,有一点艺术涵养,
在日常感受到压力的时候,有一个可以抒发情怀的渠道
这样的话,懂得欣赏和表达自己的情绪,足矣
至于技巧,音色等等,那些只是取悦他人的工具罢了
你说呢
2009/10/12回复

但是没有技巧,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怎么能弹到更高难度的曲子呢,除非简单的曲子感到满足了。但是,我觉得,要随意拿到谱子就能弹,好听的曲子能自如的弹下来,前面不下苦工真的不行,最起码也要达到那个能力吧?
而且,弹贝多芬作品时的所迸发的激情,弹肖邦时感到的浪漫,弹李斯特时感到的疯狂,我觉得这种感触感动过程真的很有意思,但是如果没有之前基础的支撑,又怎能自如的感受这些作品,演绎这些作品呢?
我还是认为,要具有一种能力,把其变成自己的东西,自如的运用,不下苦工真的不行的。
说的不好,请轻拍。可能我说的不对,但是我觉得,其实大部分的琴童,家长特别是妈妈是真的很累,但是家长能坚持,小孩一定能坚持,一定能学好,很多时候,真的我觉得还是要取决于家长的态度。既然lz的小孩能参加比赛,也是很优秀的,希望还是跟老师沟通一下,看看能不能尽量快乐中学琴啊。
而且,弹贝多芬作品时的所迸发的激情,弹肖邦时感到的浪漫,弹李斯特时感到的疯狂,我觉得这种感触感动过程真的很有意思,但是如果没有之前基础的支撑,又怎能自如的感受这些作品,演绎这些作品呢?
我还是认为,要具有一种能力,把其变成自己的东西,自如的运用,不下苦工真的不行的。
说的不好,请轻拍。可能我说的不对,但是我觉得,其实大部分的琴童,家长特别是妈妈是真的很累,但是家长能坚持,小孩一定能坚持,一定能学好,很多时候,真的我觉得还是要取决于家长的态度。既然lz的小孩能参加比赛,也是很优秀的,希望还是跟老师沟通一下,看看能不能尽量快乐中学琴啊。
2009/10/1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