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所以会觉得她不是多动症的原因呢,如果她看故事书的话,可以很专心的看很久,而多动症的不会。
换凳子是这样的,我女儿因为长得比较高,而且上课不是很听话,所以在最后一排,最后一排都是有靠背的,因为前面的小朋友可以靠后面的桌子,但最后一排的小朋友什么也没有靠,所以椅子是靠背的,而她前面的小姑娘和她换椅子她都不敢说我很奇怪,明明是自己的椅子,有什么不敢阻挡的呢。最可气的是换的是一张连坐都不能坐的椅子,无靠背,且椅面螺丝掉了,椅可以移动整块脱落的。
[ 本帖最后由 ysml 于 2009-10-30 00:47 编辑 ]
想做一个和蔼可亲的妈妈,可总忍不住打骂孩子
3374481家有小学生
全部回帖
halfmoon22楼
LZ你好。看了你的这个帖子,我觉得你对“多动症”的了解或许有些偏差。
“多动症”是中国大陆发明的一个“山寨”名称,类似于“羊癫疯”这类的名词。这样起名的好处是简便,也利于当年文化不多的普通民众理解;坏处就是忽略了群众逐字解读后可能带来的误会。就好比“羊癫疯”和羊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很长时间里民间都误以为在病人发病时嘴里放菜叶会有助治疗,无他,“羊”不是吃草嘛……。
“多动症”准确的医学名称应该是“注意力缺陷障碍”,通用英语简称是ADD,其中带有过度活跃和冲动特征的亚型,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简称ADHD。注意力缺陷障碍是该症状的主要核心症状,是否带有多动症状都不影响患者是ADD,但是人们对带有多动症状的孩子印象更深刻,也更容易接受其表现是一种医学上的异常行为。当然,ADHD给患者带来的困扰远超ADD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如果仅仅见字解义就误以为只有一天到晚动个不停才是“多动症”,就大错特错了。
对ADHD的另一种误解来自“注意力”。很多家长都说“我的孩子做某某事情(一般是打游戏、看电视、看书、画画……)的时候注意力非常集中,可以一动不动很长时间,才不可能是多动症呢!”其实,注意力分成两种——“被动注意力”和“主动注意力”。前者是由于外在的刺激吸引过去的注意,属于被动注意,任何给感官带来高度刺激的刺激源(包括高度感兴趣的项目)都属于被动注意的刺激源,绝大多数人都有这种注意力,ADHD儿童的被动注意力不但不缺乏,而且很容易高度亢奋,投入的时候很沉迷,但也容易被其它等量刺激转移注意力;主动注意力则是个人主动按目的施加在事物上的注意力,即使对该事物不感兴趣,比如日常工作、不喜欢的学科、枯燥的资料……等等,为了主观目的,也能长时间在这些事物上高度集中注意力。ADD患者在这种注意力方面严重缺乏,面对完成目标压力时表现更加糟糕。而常人则正好相反。
当然,画画和看书是最难以分辨的项目,如何知道孩子在这两项事情上的注意力是由于高度感兴趣还是主观目的呢?我建议一个小办法:家长可以试试用其它孩子感兴趣的事物(比如新玩具、喜欢的食物等)打断一下,如果能在一两分钟的短暂中断后仍然迅速把注意力收回去的就是有主动注意,反之,很快就把注意力转移到新刺激上,把原来的事情放下不管的就是缺乏主动注意。
再请楼主看下面这段话:
张绪是一个一年级的儿童,家长介绍说,三岁前他很正常,小时候很爱笑,大家都很喜欢他。谁知道,自从上了幼儿园后,他变了一个样。他不象别人那样安静而专注地听老师讲话,每当班级集体活动时,他总是傍若无人似地站起来四周探望,如果他听懂了老师的问题,就会不举手脱口而出,不时还答非所问,经常逗得同学大笑。老师很恼火,但又实在没有什么好办法。 到了幼儿园大班,张绪倒是很爱学习,可什么活动都坚持不下来。画画儿班只去一个星期就说没意思了,家长又给他报了武术班,可老师说他只听了十分钟就不耐烦了,也没学成。张绪虽然不断要学这学那,可没有一件事是善始善终的。原来他无法对一件事情集中精力,所以什么事情都做不长久。
摘自某书对ADHD儿童实例的描写。很接近你对女儿的描述。至于没有朋友的问题,建议你看看下面这段话:
ADHD儿童的表现之一就是社交能力缺乏。他们通常都有很吸引人的个性,初次见面的结果通常都是令人愉快的。但是和同辈的长期交往则很少能够维持。原因就在于以下内容:
有行为冲动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做事前不思考、插队、或者无心排队,在班上抢答问题,在该安静时讲话,还可能表现出攻击性行为,比如大声嚷嚷或者打架。他们社会技能缺乏,由于情绪不稳定,缺乏克制力的一个必然后果就是不能适应学样生活,在学校中,他们往往表现得较幼稚、任性,他们要什么立刻就得满足,一不顺心就发脾气,摔东西。对挫折忍受能力较差,经常哭闹。在教室里,常违反纪律,对老师的要求不服从,与其争辩。在家里和游戏中,他们不善于与人合作,在和同伴交往时,不讲礼貌,责怪别人,不谦让,甚至有些还会说脏话,所以没人喜欢与他们相处。
这些特点对于十几岁的ADHD患儿的社会化当然是致命的。他们会在错误的时间冲动的说错误的话。他们能获得第一次的朋友的邀请,但很难获得第二次因为他们可能冲动的说了什么,然后后悔自己为什么那样说,而其他伙伴会想“这家伙怎么这样?”然后就躲开他。有时候,这些孩子不能学会其他人都知道的社会暗示,看不出别人的意图。所以他们常常在社交场合处于尴尬的局面却不知道为什么。
有行为冲动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在做事之前从不停下来先想一想。不管你告诉这孩子多少遍“停下先想一想”,下一次在同样的情景中他很可能还会犯同样的冲动行为。他们常常不能从所犯的错误中学习。他们的学习门槛很高,如果你不训练他们或给予足够的激励让他们跨越这个门槛,他们是不会从教训中学习的,他们会一次又一次的犯同样的错误。
[ 本帖最后由 halfmoon 于 2009-10-30 11:33 编辑 ]
“多动症”是中国大陆发明的一个“山寨”名称,类似于“羊癫疯”这类的名词。这样起名的好处是简便,也利于当年文化不多的普通民众理解;坏处就是忽略了群众逐字解读后可能带来的误会。就好比“羊癫疯”和羊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很长时间里民间都误以为在病人发病时嘴里放菜叶会有助治疗,无他,“羊”不是吃草嘛……。
“多动症”准确的医学名称应该是“注意力缺陷障碍”,通用英语简称是ADD,其中带有过度活跃和冲动特征的亚型,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简称ADHD。注意力缺陷障碍是该症状的主要核心症状,是否带有多动症状都不影响患者是ADD,但是人们对带有多动症状的孩子印象更深刻,也更容易接受其表现是一种医学上的异常行为。当然,ADHD给患者带来的困扰远超ADD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如果仅仅见字解义就误以为只有一天到晚动个不停才是“多动症”,就大错特错了。
对ADHD的另一种误解来自“注意力”。很多家长都说“我的孩子做某某事情(一般是打游戏、看电视、看书、画画……)的时候注意力非常集中,可以一动不动很长时间,才不可能是多动症呢!”其实,注意力分成两种——“被动注意力”和“主动注意力”。前者是由于外在的刺激吸引过去的注意,属于被动注意,任何给感官带来高度刺激的刺激源(包括高度感兴趣的项目)都属于被动注意的刺激源,绝大多数人都有这种注意力,ADHD儿童的被动注意力不但不缺乏,而且很容易高度亢奋,投入的时候很沉迷,但也容易被其它等量刺激转移注意力;主动注意力则是个人主动按目的施加在事物上的注意力,即使对该事物不感兴趣,比如日常工作、不喜欢的学科、枯燥的资料……等等,为了主观目的,也能长时间在这些事物上高度集中注意力。ADD患者在这种注意力方面严重缺乏,面对完成目标压力时表现更加糟糕。而常人则正好相反。
当然,画画和看书是最难以分辨的项目,如何知道孩子在这两项事情上的注意力是由于高度感兴趣还是主观目的呢?我建议一个小办法:家长可以试试用其它孩子感兴趣的事物(比如新玩具、喜欢的食物等)打断一下,如果能在一两分钟的短暂中断后仍然迅速把注意力收回去的就是有主动注意,反之,很快就把注意力转移到新刺激上,把原来的事情放下不管的就是缺乏主动注意。
再请楼主看下面这段话:
张绪是一个一年级的儿童,家长介绍说,三岁前他很正常,小时候很爱笑,大家都很喜欢他。谁知道,自从上了幼儿园后,他变了一个样。他不象别人那样安静而专注地听老师讲话,每当班级集体活动时,他总是傍若无人似地站起来四周探望,如果他听懂了老师的问题,就会不举手脱口而出,不时还答非所问,经常逗得同学大笑。老师很恼火,但又实在没有什么好办法。 到了幼儿园大班,张绪倒是很爱学习,可什么活动都坚持不下来。画画儿班只去一个星期就说没意思了,家长又给他报了武术班,可老师说他只听了十分钟就不耐烦了,也没学成。张绪虽然不断要学这学那,可没有一件事是善始善终的。原来他无法对一件事情集中精力,所以什么事情都做不长久。
摘自某书对ADHD儿童实例的描写。很接近你对女儿的描述。至于没有朋友的问题,建议你看看下面这段话:
ADHD儿童的表现之一就是社交能力缺乏。他们通常都有很吸引人的个性,初次见面的结果通常都是令人愉快的。但是和同辈的长期交往则很少能够维持。原因就在于以下内容:
有行为冲动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做事前不思考、插队、或者无心排队,在班上抢答问题,在该安静时讲话,还可能表现出攻击性行为,比如大声嚷嚷或者打架。他们社会技能缺乏,由于情绪不稳定,缺乏克制力的一个必然后果就是不能适应学样生活,在学校中,他们往往表现得较幼稚、任性,他们要什么立刻就得满足,一不顺心就发脾气,摔东西。对挫折忍受能力较差,经常哭闹。在教室里,常违反纪律,对老师的要求不服从,与其争辩。在家里和游戏中,他们不善于与人合作,在和同伴交往时,不讲礼貌,责怪别人,不谦让,甚至有些还会说脏话,所以没人喜欢与他们相处。
这些特点对于十几岁的ADHD患儿的社会化当然是致命的。他们会在错误的时间冲动的说错误的话。他们能获得第一次的朋友的邀请,但很难获得第二次因为他们可能冲动的说了什么,然后后悔自己为什么那样说,而其他伙伴会想“这家伙怎么这样?”然后就躲开他。有时候,这些孩子不能学会其他人都知道的社会暗示,看不出别人的意图。所以他们常常在社交场合处于尴尬的局面却不知道为什么。
其它的表现还有:
有行为冲动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在做事之前从不停下来先想一想。不管你告诉这孩子多少遍“停下先想一想”,下一次在同样的情景中他很可能还会犯同样的冲动行为。他们常常不能从所犯的错误中学习。他们的学习门槛很高,如果你不训练他们或给予足够的激励让他们跨越这个门槛,他们是不会从教训中学习的,他们会一次又一次的犯同样的错误。
认知方面的冲动意味着他们经常猜测。猜测是他们在解决问题时选择使用的方法。有认知冲动的ADHD患儿在短时间内会有很多种猜测,并将其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配对任务中,或多项选择题中,你会发现他们会很快开始猜测哪一个才是正确答案,一会猜这个,一会猜那个,基本没有先思考再选择的意识。直到他猜中时,你给出反应,对他来说也不过是对他使用猜测来解决问题的一种加强。有认知冲动的ADHD孩子几乎没什么问题解决策略。他们根本就不会停下来看看问题就说“我会先做这个,然后再做那个之后我会完成它。”他们不会象说的那样解决问题。他们只是猜猜,做的时候该怎么错还怎么错。
[ 本帖最后由 halfmoon 于 2009-10-30 11:33 编辑 ]
2009/10/30回复
ysml楼25楼
我仔细看完了,很欣慰的发现除了她上课喜欢开开小差画画之外,其他没有任何吻合之处。兴趣这方面,画画她一直很喜欢,去上兴趣班我说的不坚持是指她没有耐心把画画得细致些,上完色彩,而每次她都是很有兴趣的去,至现在还是,没有不想去的念头,钢琴我猜她是完全没有兴趣,但是为了培养她的注意力,我还是强求了她。没有朋友那一段是完全不符合。
2009/10/30回复
halfmoon26楼
一些家长经常问这样的问题:"有的教师说,注意力障碍儿童应当在游戏和玩的时候也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可我的孩子看电视或玩游戏机时候,注意力特别集中,只是一到学习就注意力不集中了,这是真正的注意力障碍吗?如果是注意力问题,为什么在玩的时候或者在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孩子却能专心致致呢!"
过去,人们认为,注意力有问题的孩子应当是在所有的活动包括游戏中也是注意力不能集中和保持的,但随着人们对这一障碍的认识,人们的看法有所改变。现在,专家越来越认识到,注意力障碍主要表现在学习方面。假定在游戏中,我们观察两个孩子,其中一个是注意力障碍的,另一个是正常的,我们就会发现两个人在玩游戏时差别不大,作为孩子他们都会很兴奋和投入,也很快乐。但如果面对枯燥的学习任务,两者就表现出明显的不同了。正常的孩子似乎对学习不那么反感,能够按照要求完成作业;而障碍儿童则拖拉、磨蹭,效率低下。他们只是在学习时注意力不能集中,也就是说,如果某一活动是符合儿童兴趣或需要的,他们就不会存在注意力问题。而且这些孩子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可能比其他正常孩子更为投入和痴迷,更难以克制自己的迷恋。这一事实表明,此症的关键不在于注意力过程的缺损,而是人的自我控制能力低下和自我管理的缺陷。正如美国研究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的著名学者巴克利所言:注意力缺陷只是表面现象,背后的机制是儿童不能抑制自己的行为,不能自控。我们知道,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注意力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它附属于某一心理过程。当我们说某人的注意力集中时,仅仅指他对某一个事物的集中。从这个意义上,人不能没有注意力,人无论做什么都有注意力。一个上课不听讲的孩子,也是有注意力的,只不过他的注意力不集中在老师身上,而是集中在自己的手指上或窗外的某一事物上,如果他什么也没有做的话,那么,他的注意力就是集中在头脑中的幻想上。总之,他是一个有注意力的人。只是他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看来,注意力集中与否是一个看问题的角度的问题,你认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这只是就你对他的要求和他需要完成的任务而言的,而在孩子看来,他的注意力已经集中了,但没集中到家长和老师的要求的任务上。难怪我们经常把这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说成是不听话的,难以管教的,他们只是我行我素,不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美国学者巴克利认为,抑制反应功能的发展性落后造成了儿童自我控制缺陷。人的大脑神经接受刺激产生必要的兴奋,但与此同时,也要产生抑制,即抑制其他不必要的兴奋。"哪里有兴奋,哪里就有抑制。"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地抑制自己的行为反应,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发了疯的钢琴,胡乱演奏。这种抑制是我们有做计划和思考问题的前提。
注意力障碍儿童在接受刺激后,不能适当地抑制或延迟自己的反应,而是倾向于立即做出反应,如观察一个数学题,他们没读完题就开始反应,结果自然有误差。游戏与学习的一个最大不同就是前者能够带来立即的快乐满足,而学习造成的满足是将来的。玩游戏是人的本能,不需要预见,而学习则需要预见。游戏只需要人们按照现有快乐去做,争取更多的快乐,而学习则需要计划与策划,要不断地向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总之,游戏不需要自我控制,而学习需要自我控制。研究表明,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儿童的抗拒诱惑的能力低于正常儿童,一项研究考查了69名被诊断为注意力障碍的儿童和43名正常儿童,让他们先玩一种玩具,然后告诉他们当老师出去时不许碰这些玩具,然后老师出去三分钟。在单向玻璃扣的观察记录儿童的行为,观察的指标为儿童能延迟多长时间才触碰这些玩具和触碰玩具的次数。结果发现,注意力障碍儿童中平均触碰玩具的时间比正常儿童快35%,而他们触碰玩具的次数为正常儿童的两倍。正常组的儿童能够使用一些延迟满足的策略来控制自己,如对玩具说话,数一数有多少玩具等。而注意力障碍组的儿童没有这样的策略。此外,注意力障碍儿童的抗干扰能力也低于正常儿童。有这样一实验:让儿童对颜色和颜色的命名进行快速联想。首先,让儿童辨认小方块的色彩,这些方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起来。然后,让儿童读出印在黑墨水上面的颜色名子。最后,让儿童必须说出印有某一颜色名称的彩色墨水是什么。也就是说,即便是这个词表明的彩色的名子与彩色墨水不一致,也必须说出正确的名子。比如,某一红颜色墨水背景上写着绿这个字,你也要说出它是红色的墨水。在这种抗干扰实验中,注意力障碍儿童的准确性通常都比正常儿童差,他们通常需要更长的反应时间,并出现更多的错误。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儿童的行为通常缺少这种自我控制性,这些孩子似乎只是关心手头正在从事的快乐的活动,很少停下来想一想自己的活动。他们很少反省自己的行为,主要精力都放在不断地反应环境事物。他们看上去简单、幼稚,没有什么焦虑和烦恼事,像一只快乐的小鸟。但快乐的小鸟啊,你们还记得中国有句古话吗?"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过去,人们认为,注意力有问题的孩子应当是在所有的活动包括游戏中也是注意力不能集中和保持的,但随着人们对这一障碍的认识,人们的看法有所改变。现在,专家越来越认识到,注意力障碍主要表现在学习方面。假定在游戏中,我们观察两个孩子,其中一个是注意力障碍的,另一个是正常的,我们就会发现两个人在玩游戏时差别不大,作为孩子他们都会很兴奋和投入,也很快乐。但如果面对枯燥的学习任务,两者就表现出明显的不同了。正常的孩子似乎对学习不那么反感,能够按照要求完成作业;而障碍儿童则拖拉、磨蹭,效率低下。他们只是在学习时注意力不能集中,也就是说,如果某一活动是符合儿童兴趣或需要的,他们就不会存在注意力问题。而且这些孩子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可能比其他正常孩子更为投入和痴迷,更难以克制自己的迷恋。这一事实表明,此症的关键不在于注意力过程的缺损,而是人的自我控制能力低下和自我管理的缺陷。正如美国研究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的著名学者巴克利所言:注意力缺陷只是表面现象,背后的机制是儿童不能抑制自己的行为,不能自控。我们知道,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注意力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它附属于某一心理过程。当我们说某人的注意力集中时,仅仅指他对某一个事物的集中。从这个意义上,人不能没有注意力,人无论做什么都有注意力。一个上课不听讲的孩子,也是有注意力的,只不过他的注意力不集中在老师身上,而是集中在自己的手指上或窗外的某一事物上,如果他什么也没有做的话,那么,他的注意力就是集中在头脑中的幻想上。总之,他是一个有注意力的人。只是他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看来,注意力集中与否是一个看问题的角度的问题,你认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这只是就你对他的要求和他需要完成的任务而言的,而在孩子看来,他的注意力已经集中了,但没集中到家长和老师的要求的任务上。难怪我们经常把这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说成是不听话的,难以管教的,他们只是我行我素,不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美国学者巴克利认为,抑制反应功能的发展性落后造成了儿童自我控制缺陷。人的大脑神经接受刺激产生必要的兴奋,但与此同时,也要产生抑制,即抑制其他不必要的兴奋。"哪里有兴奋,哪里就有抑制。"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地抑制自己的行为反应,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发了疯的钢琴,胡乱演奏。这种抑制是我们有做计划和思考问题的前提。
注意力障碍儿童在接受刺激后,不能适当地抑制或延迟自己的反应,而是倾向于立即做出反应,如观察一个数学题,他们没读完题就开始反应,结果自然有误差。游戏与学习的一个最大不同就是前者能够带来立即的快乐满足,而学习造成的满足是将来的。玩游戏是人的本能,不需要预见,而学习则需要预见。游戏只需要人们按照现有快乐去做,争取更多的快乐,而学习则需要计划与策划,要不断地向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总之,游戏不需要自我控制,而学习需要自我控制。研究表明,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儿童的抗拒诱惑的能力低于正常儿童,一项研究考查了69名被诊断为注意力障碍的儿童和43名正常儿童,让他们先玩一种玩具,然后告诉他们当老师出去时不许碰这些玩具,然后老师出去三分钟。在单向玻璃扣的观察记录儿童的行为,观察的指标为儿童能延迟多长时间才触碰这些玩具和触碰玩具的次数。结果发现,注意力障碍儿童中平均触碰玩具的时间比正常儿童快35%,而他们触碰玩具的次数为正常儿童的两倍。正常组的儿童能够使用一些延迟满足的策略来控制自己,如对玩具说话,数一数有多少玩具等。而注意力障碍组的儿童没有这样的策略。此外,注意力障碍儿童的抗干扰能力也低于正常儿童。有这样一实验:让儿童对颜色和颜色的命名进行快速联想。首先,让儿童辨认小方块的色彩,这些方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起来。然后,让儿童读出印在黑墨水上面的颜色名子。最后,让儿童必须说出印有某一颜色名称的彩色墨水是什么。也就是说,即便是这个词表明的彩色的名子与彩色墨水不一致,也必须说出正确的名子。比如,某一红颜色墨水背景上写着绿这个字,你也要说出它是红色的墨水。在这种抗干扰实验中,注意力障碍儿童的准确性通常都比正常儿童差,他们通常需要更长的反应时间,并出现更多的错误。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儿童的行为通常缺少这种自我控制性,这些孩子似乎只是关心手头正在从事的快乐的活动,很少停下来想一想自己的活动。他们很少反省自己的行为,主要精力都放在不断地反应环境事物。他们看上去简单、幼稚,没有什么焦虑和烦恼事,像一只快乐的小鸟。但快乐的小鸟啊,你们还记得中国有句古话吗?"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009/10/30回复
ysml楼27楼
补充一点,小朋友不和她玩的原因呢,是因为她们玩一种游戏,比方说打羽毛球之类的,这些不是一时半刻就可以学会的,一般的同龄孩子是没几个有耐心教你的,这个要靠大人,所以他们大多喜欢选择已经学会的小朋友一起,就显出排斥现象。
2009/10/30回复
halfmoon28楼
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孩子应该没有ADHD方面的问题,那我觉得问题还是在你自己身上。也许你对孩子的期望太高,也许是你缺乏对孩子成长过程中适度错误的的容忍。
教育孩子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家长千万不要有老板心态——你是我生的,吃穿我供的,我付出了那么多心血,你怎么那么……。正确的应该是把孩子当成七八十岁的老人,理解和原谅他们一时的任性和不时的小错,明白这些都不是孩子想的,只是暂时能力还不足以完全控制自己……也许我们家长很苦,尤其是心力交瘁,但是为了孩子,一切都值得。
教育孩子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家长千万不要有老板心态——你是我生的,吃穿我供的,我付出了那么多心血,你怎么那么……。正确的应该是把孩子当成七八十岁的老人,理解和原谅他们一时的任性和不时的小错,明白这些都不是孩子想的,只是暂时能力还不足以完全控制自己……也许我们家长很苦,尤其是心力交瘁,但是为了孩子,一切都值得。
2009/10/30回复
ketol29楼
不要随意往孩子头上戴“多动症”的帽子,我也看过很多这方面的书籍,其中有一本美国人写的“家有男孩怎么养”就这么解释其实所谓的“多动症”是那些医生或社会机构包括学校推卸责任而编造出来的,有一些父母也是病急乱投医,听信这些所谓的谎言,有的甚至采用药物治疗。
我儿子以前上幼儿园也很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唯一的就是画画很认真,可以持续很长时间。对此,幼儿园老师还说“以后上学不都是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呀”。我也很担心,看到他的同学去学钢琴我也没给他报,怕他坐不住。
可是今年上小学之后,我发现我儿子很乖,每天都很喜欢上学,做作业也很认真,也能坚持很长时间,连洗澡时都在唱歌、念拼音,第一次测验还得了双百分。只是有两次被老师在本子上写上课讲悄悄话,我狠狠地批评之后,现在也改正了。而且我给他报了钢琴课,他学得很快,老师说他接受能力很强。
事实上,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我们做父母的往往习惯用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尤其是在孩子出现一些偏差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光着急、打骂是不行的。毕竟父母是孩子最大的依靠,孩子的问题就是父母的问题,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是父母应尽的责任。
我的体会是孩子喜欢画画你就给他画,我很早就在少年宫报名给他学画,他也饶有兴趣。培养一种兴趣可以让孩子获得自信,他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快乐。
我有时也会缺乏耐心对孩子动手,但过后我总是很后悔,我会向孩子道歉,会检讨自己的行为。我也体会到教育孩子其实也是在教育自己,我们大人自身也有很多缺点需要改正,如果不想让孩子成为现在的你那就从自身做起端正你的思想和行为吧。
我儿子以前上幼儿园也很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唯一的就是画画很认真,可以持续很长时间。对此,幼儿园老师还说“以后上学不都是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呀”。我也很担心,看到他的同学去学钢琴我也没给他报,怕他坐不住。
可是今年上小学之后,我发现我儿子很乖,每天都很喜欢上学,做作业也很认真,也能坚持很长时间,连洗澡时都在唱歌、念拼音,第一次测验还得了双百分。只是有两次被老师在本子上写上课讲悄悄话,我狠狠地批评之后,现在也改正了。而且我给他报了钢琴课,他学得很快,老师说他接受能力很强。
事实上,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我们做父母的往往习惯用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尤其是在孩子出现一些偏差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光着急、打骂是不行的。毕竟父母是孩子最大的依靠,孩子的问题就是父母的问题,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是父母应尽的责任。
我的体会是孩子喜欢画画你就给他画,我很早就在少年宫报名给他学画,他也饶有兴趣。培养一种兴趣可以让孩子获得自信,他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快乐。
我有时也会缺乏耐心对孩子动手,但过后我总是很后悔,我会向孩子道歉,会检讨自己的行为。我也体会到教育孩子其实也是在教育自己,我们大人自身也有很多缺点需要改正,如果不想让孩子成为现在的你那就从自身做起端正你的思想和行为吧。
2009/10/30回复
giugiu32楼
我认为,要做一个有原则的妈妈,并不是一定要什么时候都和蔼可亲。要让小孩知道什么时候你是和蔼可亲的就行了。 做错了事,就应好好的态度改证。不改证就应该受罚。
做这些事,并不影响你的和蔼可亲。
做这些事,并不影响你的和蔼可亲。
2009/10/30回复
shanqianye33楼
:
同感
2009/10/30回复
忙里偷闲36楼
我女儿也是让我很头痛7
脾气很大,在家说什么都要听,否则就大哭大闹不停;很黏人,只要我在,拉屎都非要指定我去擦PP,总之洗澡喂饭大小事,都指定要我一个人做,用我爸妈的话讲,他们带了2年了,都带不熟。胆子小,今年9月份刚上幼儿园,到现在还没有适应过来,天天早上起床第一句话就是,妈妈今天不要上班,我不去幼儿园,我开门走,就开始哭;听老师反映,她在学校里不吃饭,有时候只吃上几口,有时候一口都不吃,也不喝水,一叫她吃饭或喝水她就哭,之前在家也是不肯好好吃饭和喝水,现在一天大概就是从幼儿园回来后那餐吃得正常点。
现在3岁半了,才31斤,98厘米。好像1年前跟现在没有怎么长,唉
脾气很大,在家说什么都要听,否则就大哭大闹不停;很黏人,只要我在,拉屎都非要指定我去擦PP,总之洗澡喂饭大小事,都指定要我一个人做,用我爸妈的话讲,他们带了2年了,都带不熟。胆子小,今年9月份刚上幼儿园,到现在还没有适应过来,天天早上起床第一句话就是,妈妈今天不要上班,我不去幼儿园,我开门走,就开始哭;听老师反映,她在学校里不吃饭,有时候只吃上几口,有时候一口都不吃,也不喝水,一叫她吃饭或喝水她就哭,之前在家也是不肯好好吃饭和喝水,现在一天大概就是从幼儿园回来后那餐吃得正常点。
现在3岁半了,才31斤,98厘米。好像1年前跟现在没有怎么长,唉
2009/10/3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