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对孩子的爱出现极端了吗?
9510孩子优先优势性格培育中心
1、认为只要无限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就是爱孩子,其实这是一种无知的爱。孩子对爱的需要不仅是物质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生活中,有的家长只注意给孩子补充各种营养品,却忽视了对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有的家长给孩子买了许多书籍或买了电脑,却没有正确地引导孩子去读书或正确地使用电脑,也不明白对孩子的精神鼓励、赞扬、肯定和必要的心理支持都是爱,然而,这种精神上的爱对孩子的成长更加重要。
2、家长过分保护孩子,为孩子做了许多本应由孩子自己去做的事情,这无形中剥夺了孩子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也降低了他们的自立精神与自信心。这种爱限制了孩子的自我发展,对孩子将来独立的社会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3、对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常常批评,甚至体罚孩子。有的家长的确非常爱孩子,但是,在观念上错误地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每当孩子的表现与家长的想象不一
样时,就通过打骂来解决问题,这种做法往往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创伤。这种爱给
孩子带来的不是欢乐,而是痛苦。这种望子成龙的爱往往会形成相反的情绪或情感——恨,对家长、对他人、对社会、甚至对自己的恨。
如何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一、立足现在,放眼未来
21世纪20年代,也就是我们现在3—12岁的孩子成长到二十几岁的时候,社会应该给这批孩子奠定了雄厚的基础,而这些孩子将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我们今天的教育就要考虑21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对他们的要求是什么?他们如何来适应社会?这是每一位爸爸妈妈立足现在,放眼未来所要考虑的。
1、智力培养只是孩子成长的一个方面,而非全部。
早在二三十年前,整个心理学界都很重视儿童智力的培养,而现今,人们日益认识到了人的个性、社会性在成长中的重要性,我们开始关注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从心理学的范畴看,智力占很大一块,另一大块就是个性、社会性。不论是国际、国内心理学界,还是一些大众传媒,都把孩子的日常生活交往、动手能力、情绪感受以及独立个性的形成,作为关注的热点。我们必须从小抓起,注重孩子的全面和谐发展。
2、为孩子选“班”的分析思路——看看特长
上什么样的“班”,上各种“班”重要还是不重要,不能用一句话来回答,这里可以为父母们提供一些分析的建议:
★考虑孩子的特长★
如果孩子喜欢理性思维,那么送孩子去学习绘画,显然不利孩子发挥特长;如果孩子手指头较短,非让他学弹钢琴,弹得肯定不会那么尽如人意,将来也难有大的发展。所以报什么“班”,要想一想孩子的爱好和特长是什么,要从每个孩子个人的特点来考虑。
★考虑“班”的性质★
有的“班”是为创收而办的,比如有的图画班,老师就教模仿画,孩子照着画,再花很长的时间来涂背景,孩子浪费了很多精力,却没学到多少实际的东西,更谈不上开发创造性思维。即使是画模仿画,也要看看总共能学画多少幅,学了之后,孩子绘画的技能、技巧是不是有所提高。
★考虑上“班”的数量★
孩子生活中的主导活动是游戏,有的孩子周六上这个班,周日上那个班;有的孩子甚至图画上两个班,英语上两个班,这对孩子不利。整天忙忙碌碌,小脑子也灌得满满的,在成长方面就要受影响。
3、新时代家庭教育——教会孩子如何学习
未来社会的发展有大量不确定因素。我们的孩子将要面临的将是大量不确定的事物,不确定的形势和不确定的环境,尤其是不确定的竞争环境和他的事业发展前途。父母现在教他们的应该是——孩子发展过程中所必须增长的能力,以及能对付未来不确定环境的能力。
★让孩子掌握普通常识、知识、生活经验、科学、艺术等★
让孩子懂得多,知识面广,日常生活中的事情都要会做,让孩子有本领,有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同日本合作调查时发现,当孩子们吵架时,中国的老师或父母会去帮助孩子,让他们要团结友爱,不要吵架。而日本人则认为,在没有危险的时候,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因为这是孩子的一个社会,出了矛盾是社会矛盾,吵架是他在学习如何解决社会矛盾。我们的做法则是代替,孩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就得不到培养。儿童间的社会矛盾是儿童发展智力、社会能力、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过于保护实际上是侵犯了孩子发展的权利。
★随时随地培养孩子创新能力★
现在幼儿园的教材都是按部就班的,一步一步,这有其必要性,但也要给孩子留下创新的空间。一定让孩子自己去学会把知识重新组合。孩子的发散性思维非常好,面向知识爆炸的未来,孩子必须学会学习,所以要培养基本的知识、能力。家长要放开思想,随时随地让孩子搞活脑子,发挥潜力。普通知识是从玩中来的,让孩子多玩、多撕、多踢,多感知,随时随地贯穿自己的教育思想。
2010/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