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在春天的时候很漂亮,颜色绚烂。可湿地在冬天的时候很好玩,而且草黄后,雨歇了,雾来,于是有了种奇异的苍凉感。可以穿着雨鞋由农家哥哥带着,20元/人,小孩半价。可得小心,看看当年红军过草地的艰辛就明白了, 这可是会要人命的玩意。儿子就陷了半截下去,还好我带了换的裤子。
古镇生活——干活 如果背了本子去,会不会也有要写游记的欲望呢?但我没有。 在镇上呆的日子多了,却感觉自己不是游客,每天在街上行走,和熟了的人打招呼, 看那些更加熟了的店铺,然后,恍惚自己也是镇的人了。 这些快乐的日子,不记录下来,却是一种太大的浪费。 2月2日 儿子和客栈老板家的孩子,以及他们的同学混熟了,就不愿意和我出去逛了, 只愿意呆在客栈和小朋友们打球,玩扑克,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 这天,和我去YHA吃了中饭,他自己就先回来了。等我回来的时候,看到儿子 正和客栈的老板一家四口,热火朝天地搬木材,用来烧水用的。 干活能干得那么开心,实在是愿意让他多出点力气。 木头还是扎了根刺进小家伙的手指,拔出来,给他带上手套,又快活地跟在 小姐姐后面干起活来。 300元的木材,还真搬了好一阵。 搬了一身汗,老板娘喊她家初二的儿子买了雪糕回来,大家排了一排在阳光下吃冰冰的雪糕。 然后,好好洗个热水澡。店家的小姐姐也跟着洗,洗完了,到院子里太阳下晒太阳。 客栈老板一家热情邀请我们一起吃饭。 等我们回来,老板娘正在厨房候着,一听见我们进院子的声音,就把菜下锅。 孩子们在外面玩,我和老板娘在厨房里聊天。 菜很快就好了,6个人围着小桌子,在厨房里狼吞虎咽。饭后,孩子们跑开, 我们三个大人就着一片狼籍聊天,店主夫妇,说镇上的事情,说自己开店的事情,接待过有意思的客人, 倒也八卦到许多。 这里是个民风淳朴的地方,越是接触,他们就会对你越好。在很多小事上,总带给你感动。 每个游客来到这里的头两天,出门都要锁紧门窗,呆到后来,出去就会连门都不关了。 我自己也是,头一天到来,把贵重物品藏好了再睡。后来,儿子晚上10点多了还和当地的孩子们跑出去,也不担心。我们出门也让门大敞着, 贵重的东西就那么摊在桌子上,回来还是好好的。 夜里,喊儿子叫上老板的女儿,以及另一个6年级的小姐姐,到每天都去的那家烧烤档吃烧烤。 我在那里,小朋友们安静的很,想着是约束呢,于是,把帐解了,留10元钱给儿子, 自己就先回客栈了。当我还在和老板结帐的时候,原本安静 的孩子们就不安静了。 夜色里,三个小人围着矮桌子,吃烧烤,喝雪碧,聊天,感觉很滑稽很可爱。[ 本帖最后由 松茸煎蛋 于 2010-3-3 17:58 编辑 ]
离开 起床的时候,7点了,可这个边城小镇还象是凌晨3、4点的黑夜,很奇怪的感觉。 10点的飞机,约了8点30分的小面来接。这之前,要先去吃点东西。 洗漱穿戴好,已经是7点30了,于是,带着儿子,悄悄地出了客栈的门。 长街,依旧漆黑着。 远处,有点灯光,是刘老板的那个档口的灯。 路上,没有行人,只有一个戴着帽子的女人拿着大扫把在扫地。 刷,刷,刷,一下,一下。 戴着帽子,围了围巾,可还是冷。 有点瑟缩,走近灯光,人呢? 土锅子里冒着热气,里面有茶叶蛋在温暖着躺着, 好羡慕那些茶叶蛋,有热水泡着。 喊:“老板!” 没人答应。 喊小人去傍边月台他睡觉的帐篷里,打算喊老板起床了。 儿子喊了几声,才发现里面根本没人。 这时候,一个人影慢慢走过来,虽然看不清,但我马上感觉,来的是老板的妹妹。 果然,刘家妹妹端着盆热腾腾的什么过来。 问她:“你哥呢?” “他马上来,他回家打豆浆了。” 一会,刘老板也来了,拎着个红色的大塑料桶,里面晃动着白色的热乎乎的豆浆。 。。。。。。 早点结束,还打包了他家的一些饼计划带回广州给LG尝尝,算帐。 19元的帐,老板说,收你14吧,祝你一切适意。 我递过去20,找回6元,老板说:“祝你六六大顺,一路顺利!我再送个火山石给弟弟吧。” 这些人情,推,是推不掉的。接着了,心里也记下了。 这个33岁的刘老板,有两个儿子,分别是3岁,9岁; 冒充我表弟送我们母子逃票进博物馆; 每天忙碌近20个小时,平日里只拿个帐篷睡在挡口边的街上的老板; 坚持不对游客开高价的黝黑汉子; 某天,说起他的辛苦,他只平静地说:“没什么,为了生活嘛” 另个某天,和一群人围着炭火聊天,说到商业化对人的侵蚀,他说,他肯定不会变,不会为了那些钱变的。 他为我们逃掉80元/人的门票,是因为他说中央有文件,属于爱国教育的博物馆等是不能收取门票的,可来开发的商人还在搞高价; 仿佛在古龙的小说,再贫贱的地方,都有这么些人格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