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说到真正意义上的打,只有两次:一次是三岁的时候去外婆家,冲完凉后他穿着秋衣秋裤(冬天)趴在地板上,怎么叫都叫不起来,拖他他还以为你跟他玩,急了拿了一根毛衣针在屁股上给了他一下,结果他跳起来大叫:打疼了,不打了。然后还跑过来跟我说,我也要一根。第二次是四岁多的时候,和他小表姐打架,把小表姐打哭了,我顺手抽了我妈的两根毛衣针给他一下,结果他高兴地跟我说:太多了,太多了,一根就好了。
上了小学之后就没打过,有时自己怕控制不住会动手打他,所以他做错啥事的时候一般都是罚他面壁思过,站二十分钟。给时间孩子反省,也给时间自己冷静。不过稍微严厉地批评一下,孩子还是会警醒一些。始终是孩子,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想想我们自己小时候可能更调皮更捣蛋一些,所以。。。对孩子宽容些吧。打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痛过那一阵,就会忘记了。关键还是要跟孩子平等对话,知道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
香槟SWEET:我是狠狠地打。抄起钢衣架就打。过后是一条条的青色的瘀痕。过后也心痛她,但一生气就忍不住。可是,现在打她最多哭几下,就眼瞪着你不出声,你才气啊。查看原文我也是用衣架狠狠地打。打不是办法,但不打就没有办法———唉!!
柏仔已经一岁三个月有多了,我已经打过去几次了,因为太细个,道理听唔明,要打他一下才知边点电器,危险的野是不能搞的,我个人认为,二岁前适当的打是应该的,但只能打下手仔,脚仔的地方,等他大左点了,先同他讲道理。
植竣妈妈:打不是常态也不能是常态,每一次打一定要打完后让孩子明确挨打的原因,让他知道底线和原则在哪里。然后要抱抱孩子,让他知道你打他不代表不爱他了,爱不因为打而减少,打有时候也是一种无奈的惩戒。孩子越大,越要少打,因为大了对尊严的诉求也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查看原文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