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以为是我邻居在说我呢,前些日子在楼下遇到一个住楼上的人说你家孩子经常哭啊,然后问我小孩:是不是妈妈打啊。。 经常就是闹得我忍无可忍就下手了,唉,真是头疼
好可怕,隔壁的疯女人正在打孩子
1198173家有小学生
全部回帖
baby20100042楼
6 太可怕了
2010/12/09回复
孩子我觉得还是顺其自然的让他发展 有时候给予孩子的压力太大了反而不行 更不能对孩子施以武力 呵呵
2010/12/09回复
angle_lin45楼
说起这个我也深有感触,我楼上也有个疯妈妈,也是全职的,我在想是不是全职的妈妈比较容易这样。五年级的男孩子,几乎没看到下来玩过;经常象打狗一样的打小孩,因为她家老吵架打小孩子,家里全部做了隔音窗,就是为了不让其它邻居听到她家吵架打小孩的可怕的声音,但正好在我家楼上,再小声都听到一点,听到他仔仔凄惨的声音,我家人都会停下来跟我女女说,你看爸爸妈妈没这样打你吧,你应该很幸福了。以前也有常会骂和打女女,自从听到楼上这样打小孩子后,就不再常骂和打女女了,让女女放开地玩,在学习上也不给她太大压力,现在形成了良性循环。
2010/12/09回复
小佳佳47楼
昨晚我也做了一回疯女人,打了几下屁股,完了母女俩互相道歉,我跟我女儿道歉时,她还说:“没有关系。”我说其实妈妈很爱你,她还一个劲地亲我。唉,要是以后都不发火就好了,可是真正做到,真的很难,有时心里很急,忍不住就发作了。可悲呀,做妈妈也不容易呀!
2010/12/09回复
一道彩虹48楼
俺也是疯女人一个,儿子如果10点还没做完作业,还在哪里慢悠悠;说了N遍的错别字还出现在作业本上,强调了100遍的错误还要再犯。俺也会发疯。
对着个超级慢动作、慢性子、没有时间观念、固执的儿子,不打、骂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但是打在儿身,疼在娘心。打完就后悔,孩子的哭声听到心里是无限的自责,祈求儿子早点懂事,明白妈妈的一番苦心。
对着个超级慢动作、慢性子、没有时间观念、固执的儿子,不打、骂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但是打在儿身,疼在娘心。打完就后悔,孩子的哭声听到心里是无限的自责,祈求儿子早点懂事,明白妈妈的一番苦心。
2010/12/09回复
angelali0949楼
不同性格的孩子,教育方法都是不一样的,打骂、讲道理、奖励、惩罚这些都是古来有之的方法,但关键在于度的掌握,哪位妈妈敢说自己掌握得很好呢?教育孩子,是家长们的一堂无尽的课!
2010/12/09回复
叉烧妈50楼
看来妈网要搞一个如何才能不打小孩的聚会才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善,我前两天也疯完了,太可怕了,他今天回到学校作反了,搞到现在被带回家想过,真想不再打他了,希望他乖乖的就好了。
2010/12/09回复
seamaid楼51楼
打骂孩子可能会解决眼前的一个小问题,却给孩子的成长留下大隐患,创痕会伴随孩子一生。
暴力教育能让孩子变得顺从,不会让孩子变得聪明和懂事;能让他们变得听话,不会让他们变得自觉和上进——暴力教育能得到一些暂时的、表面的效果,但它是以儿童整体的堕落和消沉为代价的。
电视上看到一个讨论要不要打孩子的节目。当“主打派”和“反打派”进行辩论时,我觉得,这个话题放到这里讨论,本身就是个应该羞耻的事情——如同一百年前讨论要不要一夫一妻制,女人要不要缠小脚一样——既然能成为一个观点相佐的辩论话题,说明当下社会仍泛滥着对“打孩子”恶俗的麻木和容忍。
人类文明传承到今天,农业不会退回到刀耕火种,军事不会退回到弓箭斧头,医学不会退回到巫神法事,只有家庭教育动辄退回到野蛮粗暴。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不同家庭的孩子,由于他们父母教育观的不同,他们的教育生态环境就有着从原始到文明的巨大差异。
打孩子是一种陋习和恶习。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成人,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这一瞬间,你以为自己强大而正义,其实是缺少理智,恃强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从体力上给自己找平衡——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
人们都说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以为孩子们整天被蜜糖腌制着,实际上我国儿童教育中家庭暴力现象非常严重。2007年中国政法大学两位教授对“家庭体罚子女现象”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近2/3儿童曾经遭受过家庭暴力。在接受调查的498名大学生中,54%的人承认自己在中小学阶段经历过家长的体罚,而体罚形式中父母动手打人的占到88%。
在弱者面前,最能流露一个人的真性情。许多人,他们在单位、在朋友中表现得谦和并富于教养,唯独在他们最亲爱的孩子面前,不自觉地流露出粗野。
有一对夫妻,都是我的老乡,俩人都在北京知名企业工作,是真正的“白领”。我们两家的孩子差不多大小。他们一直不能接受的是,他们的儿子为什么那么不成器。我们在一起时,他们总是叹息自己孩子成绩差,自律性差,脾气暴躁,羡慕我有个好女儿,说他们命不好。我知道他们经常很轻率地打骂孩子,总是劝他们不要那样对待孩子,并告诉他们孩子称不称心,不是抓彩票碰运气得来的,孩子是教育出来的。他们却总是很不以为然,认为我站着说话不腰痛。
有一次和女老乡聊起孩子们小时候的事,她说她的儿子从小不听话,很小的时候,到商场乱要东西,不给买就躺地上哭,不起来。她忿忿不平地说:“光因为这事,不知打过他多少次!”既然是“不知打过多少次”,说明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孩子虽然因为这一个问题吃了很多苦头,可一直没得到一个正确的观念,没形成理性,在屈服和反抗间始终没找到出路,孩子被搞糊涂了。
暴力教育能让孩子变得顺从,不会让孩子变得聪明和懂事;能让他们变得听话,不会让他们变得自觉和上进——暴力教育能得到一些暂时的、表面的效果,但它是以儿童整体的堕落和消沉为代价的。
电视上看到一个讨论要不要打孩子的节目。当“主打派”和“反打派”进行辩论时,我觉得,这个话题放到这里讨论,本身就是个应该羞耻的事情——如同一百年前讨论要不要一夫一妻制,女人要不要缠小脚一样——既然能成为一个观点相佐的辩论话题,说明当下社会仍泛滥着对“打孩子”恶俗的麻木和容忍。
人类文明传承到今天,农业不会退回到刀耕火种,军事不会退回到弓箭斧头,医学不会退回到巫神法事,只有家庭教育动辄退回到野蛮粗暴。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不同家庭的孩子,由于他们父母教育观的不同,他们的教育生态环境就有着从原始到文明的巨大差异。
打孩子是一种陋习和恶习。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成人,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这一瞬间,你以为自己强大而正义,其实是缺少理智,恃强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从体力上给自己找平衡——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
人们都说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以为孩子们整天被蜜糖腌制着,实际上我国儿童教育中家庭暴力现象非常严重。2007年中国政法大学两位教授对“家庭体罚子女现象”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近2/3儿童曾经遭受过家庭暴力。在接受调查的498名大学生中,54%的人承认自己在中小学阶段经历过家长的体罚,而体罚形式中父母动手打人的占到88%。
在弱者面前,最能流露一个人的真性情。许多人,他们在单位、在朋友中表现得谦和并富于教养,唯独在他们最亲爱的孩子面前,不自觉地流露出粗野。
有一对夫妻,都是我的老乡,俩人都在北京知名企业工作,是真正的“白领”。我们两家的孩子差不多大小。他们一直不能接受的是,他们的儿子为什么那么不成器。我们在一起时,他们总是叹息自己孩子成绩差,自律性差,脾气暴躁,羡慕我有个好女儿,说他们命不好。我知道他们经常很轻率地打骂孩子,总是劝他们不要那样对待孩子,并告诉他们孩子称不称心,不是抓彩票碰运气得来的,孩子是教育出来的。他们却总是很不以为然,认为我站着说话不腰痛。
有一次和女老乡聊起孩子们小时候的事,她说她的儿子从小不听话,很小的时候,到商场乱要东西,不给买就躺地上哭,不起来。她忿忿不平地说:“光因为这事,不知打过他多少次!”既然是“不知打过多少次”,说明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孩子虽然因为这一个问题吃了很多苦头,可一直没得到一个正确的观念,没形成理性,在屈服和反抗间始终没找到出路,孩子被搞糊涂了。
2010/12/09回复
seamaid楼52楼
儿童身上屡屡不能够解决的问题,背后一定有家长教育方式的问题。打骂是家长们最常用且运用得最得心应手的一种方式,可它也是最没效,最具破坏性的一种。
每个孩子都有“不听话”的时候。我相信每个孩子的“不听话”,都不需要用打骂来解决。
孩子进商店乱要东西的事我也遇到过。记得圆圆在三、四岁时,有一次她和我到超市,她要买一种加了很多色素的饮料。可能是她看到别的小朋友喝这个,而这是我坚决反对的。我很肯定地告诉她这个不能买,不卫生,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可以喝这个。她当时为此很生气,不肯离开那个地方,最后干脆躺地下哭闹。
我不生气,就像平时看她玩沙子一样,若无其事地等着她。在等的过程中我还看看别的商品,和营业员说句话。她发现我不生气,不在意她的脾气,哭闹得更厉害。
地面很凉,也脏,她的衣服全弄脏了,路过的人都在看她。我沉着气就是不着急,待她哭不动了,我蹲下身,用商量的口气问她,咱们走吧?她见我来关照她,又开始哭闹,我就又没事人似的站起来,在她跟前溜达等待。
这样几个回合后,她没劲了,我又蹲下微笑着问她,好了吗,可以走了吗?她意识到再闹也就这样了,乖乖地站起来。我拉着她的小手,就像事情发生前一样,高高兴兴地走了。
我连一句批评的话都没说,也没再给她讲道理,因为道理刚才已经讲过了。圆圆此后再没提起过要喝那种饮料。而且,凡是我态度肯定地说不买的东西,她就不再坚持,非常听话。
对付小孩子其实多么简单,孩子哪里用得着去打骂呢。每次小冲突都是他的一个学习机会,家长耐心而真诚地去解决一个小冲突,也就解决了此后一系列的问题。
打骂是教育中最坏的办法,我从不相信那些声称“不打不成才”、“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人真的有这样一种信念上的诚实。这种野蛮的教育方式其实完全没有任何“教育”要素,它只是让父母出口恶气。
后来又有一次,这家的男老乡无意中说起最近把读初中的儿子打一顿,因为儿子把刚买的一千多元的进口山地车丢了,车子才骑了一个月。
唉,这也是打孩子的理由吗?这时我想到,我刚花7000元买的摄像机,镜头被圆圆不小心摔坏,换一个就花去2000元,而我一句都没说她。甚至都没说一句“以后注意点”这类提醒的话。摔坏的一瞬间,孩子看出来我有多难过,她自己也很难过,这就够了。难道因为我没给她一个告诫和提醒,她以后就不知道要小心吗。家长少说废话,孩子才会认真对待你有用的话。
孩子闯祸都是无意的,为什么我们不能原谅孩子无心或无奈下所犯的错误呢?而且,孩子闯了祸他自己心里就很痛苦,有内疚感。家长的打骂只是让他没有自尊,觉得大人更爱的是那损失的钱和物,他感受到大人不体谅他,心里生发出逆反情绪,同时也失去内疚感——经常这样来“教育”孩子,他怎么可能不变得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对什么都满不在乎呢?
每个孩子都有“不听话”的时候。我相信每个孩子的“不听话”,都不需要用打骂来解决。
孩子进商店乱要东西的事我也遇到过。记得圆圆在三、四岁时,有一次她和我到超市,她要买一种加了很多色素的饮料。可能是她看到别的小朋友喝这个,而这是我坚决反对的。我很肯定地告诉她这个不能买,不卫生,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可以喝这个。她当时为此很生气,不肯离开那个地方,最后干脆躺地下哭闹。
我不生气,就像平时看她玩沙子一样,若无其事地等着她。在等的过程中我还看看别的商品,和营业员说句话。她发现我不生气,不在意她的脾气,哭闹得更厉害。
地面很凉,也脏,她的衣服全弄脏了,路过的人都在看她。我沉着气就是不着急,待她哭不动了,我蹲下身,用商量的口气问她,咱们走吧?她见我来关照她,又开始哭闹,我就又没事人似的站起来,在她跟前溜达等待。
这样几个回合后,她没劲了,我又蹲下微笑着问她,好了吗,可以走了吗?她意识到再闹也就这样了,乖乖地站起来。我拉着她的小手,就像事情发生前一样,高高兴兴地走了。
我连一句批评的话都没说,也没再给她讲道理,因为道理刚才已经讲过了。圆圆此后再没提起过要喝那种饮料。而且,凡是我态度肯定地说不买的东西,她就不再坚持,非常听话。
对付小孩子其实多么简单,孩子哪里用得着去打骂呢。每次小冲突都是他的一个学习机会,家长耐心而真诚地去解决一个小冲突,也就解决了此后一系列的问题。
打骂是教育中最坏的办法,我从不相信那些声称“不打不成才”、“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人真的有这样一种信念上的诚实。这种野蛮的教育方式其实完全没有任何“教育”要素,它只是让父母出口恶气。
后来又有一次,这家的男老乡无意中说起最近把读初中的儿子打一顿,因为儿子把刚买的一千多元的进口山地车丢了,车子才骑了一个月。
唉,这也是打孩子的理由吗?这时我想到,我刚花7000元买的摄像机,镜头被圆圆不小心摔坏,换一个就花去2000元,而我一句都没说她。甚至都没说一句“以后注意点”这类提醒的话。摔坏的一瞬间,孩子看出来我有多难过,她自己也很难过,这就够了。难道因为我没给她一个告诫和提醒,她以后就不知道要小心吗。家长少说废话,孩子才会认真对待你有用的话。
孩子闯祸都是无意的,为什么我们不能原谅孩子无心或无奈下所犯的错误呢?而且,孩子闯了祸他自己心里就很痛苦,有内疚感。家长的打骂只是让他没有自尊,觉得大人更爱的是那损失的钱和物,他感受到大人不体谅他,心里生发出逆反情绪,同时也失去内疚感——经常这样来“教育”孩子,他怎么可能不变得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对什么都满不在乎呢?
2010/12/09回复
seamaid楼53楼
我开玩笑地问这位老乡,你上次丢了手机,那手机好像挺贵的吧,回家后老婆打你没?他知道我是针对他打儿子的事说的,笑了,说:怎么能把我和儿子放到一起说事,他是孩子,我是大人啊。打他是让他记事,是为他好——家庭教育中这种强盗逻辑很多,打孩子说成是“为孩子好”,撒恶气说成是“教育孩子”。打了人还要把这说成是“爱”,让被打的人来领情——天下有这么不讲理的吗?
面对一个未成年人,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就是站在儿童的角度,努力理解他的所想所为,以他乐意接受的方式对他的成长进行引导。你必须要把他当作一个“人”来平等对待,而不是当作一个“弱小的人”来征服。
家长当然都不是圣人,会经常因孩子的问题有情绪起伏。但我们一定不能任性,要学会在孩子面前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高兴时把孩子宠上天,不高兴就打骂孩子。家长要确立一个信念:不管孩子多大,在任何时候,因为任何原因,都不打骂孩子。要记住,凡通过打骂能解决的问题,通过态度友好的教育也可以完成。
打骂孩子也可以形成一种习惯,一旦形成了,也不好改。
一位小学生的家长来找我咨询。她经常打孩子。她对我说,每次打完孩子都非常后悔,但自己脾气不好,一遇到孩子惹她生气,就控制不了。我在做了一些相关疏导后,说了几句比较刺激她的话:你可以非常诚实地在内心想一下:单位领导惹你生气时,你会去骂他吗?你的兄弟姐妹或同事让你不高兴时,你会动手去打吗?其实,人在做出一个行为时,往往瞬间就能把结果判断出来。家长如果说在孩子面前忍不住脾气,因为你心里早已清楚,你打孩子一顿,既能解气,他又不会把你怎样。你在孩子面前是权威,是主人,你不用担心打人的后果,所以你就总是“忍不住”。
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是生命中最深刻的一种人际关系,在这样一种关系中所体会到的东西,或好或坏,都会给儿童留下终身印象和一生影响。我猜测上面这位家长在童年时代多半也遭受了不少家庭暴力。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挨打受骂,虽然他本人就是家庭暴力教育的受害者,可他长大后多半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同样顾及不到孩子的感受。不是他不爱自己的孩子,是不会爱,缺少爱的能力。常听到人们说:我脾气不好,遗传了父母的脾气。仿佛这“脾气”是娘胎里带来的。事实上“脾气”不是来自血脉的生物遗传,是来自生活体验的心理传递。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大声叱责,这是人们相互关系中修养很差的基本特征。凡是出现大声叱责的地方,就有粗鲁行为和情感冷漠的现象。用大声叱责(家庭中还有拳头)教育出来的孩子,失去了感觉别人最细腻的感情的能力,他看不到也感觉不到周围的美,他非常冷漠无情,毫无怜悯心,在他的行为中有时会出现往往是人身上最可怕的表现——残忍。”
我的一位女同学,她工作、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都很出色,却经常在家里打骂孩子。有一次我们聊天,她谈到她父亲时,历数其父的不是。她父亲在她小时经常打她。她觉得父亲当年打她那些理由一个都站不住脚,对父亲的行为充满蔑视,甚至有一种仇恨感。后来我们聊到她的孩子,她又历数孩子的不争气,讲了一串孩子该打的事例。当我表示她对孩子的态度是来源于她父亲的粗暴时,她对此断然否定。说她和父亲不一样,她父亲打她没有道理,而她打儿子都是有理由的。
是啊,我们小时候家里缺的主要是粮食,所以孩子把饭烧糊了会挨打。现在的孩子绝不会因为这事挨打,他们挨打的原因可能是考试不好或上网——可这是区别吗?这位女同学和她的父亲其实都因为同一个原因打孩子,即孩子惹自己不高兴了。他们对幼小的孩子共有的“教育方式”就是拳头。从做家长的修养上看,他们其实是很相像的。
面对一个未成年人,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就是站在儿童的角度,努力理解他的所想所为,以他乐意接受的方式对他的成长进行引导。你必须要把他当作一个“人”来平等对待,而不是当作一个“弱小的人”来征服。
家长当然都不是圣人,会经常因孩子的问题有情绪起伏。但我们一定不能任性,要学会在孩子面前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高兴时把孩子宠上天,不高兴就打骂孩子。家长要确立一个信念:不管孩子多大,在任何时候,因为任何原因,都不打骂孩子。要记住,凡通过打骂能解决的问题,通过态度友好的教育也可以完成。
打骂孩子也可以形成一种习惯,一旦形成了,也不好改。
一位小学生的家长来找我咨询。她经常打孩子。她对我说,每次打完孩子都非常后悔,但自己脾气不好,一遇到孩子惹她生气,就控制不了。我在做了一些相关疏导后,说了几句比较刺激她的话:你可以非常诚实地在内心想一下:单位领导惹你生气时,你会去骂他吗?你的兄弟姐妹或同事让你不高兴时,你会动手去打吗?其实,人在做出一个行为时,往往瞬间就能把结果判断出来。家长如果说在孩子面前忍不住脾气,因为你心里早已清楚,你打孩子一顿,既能解气,他又不会把你怎样。你在孩子面前是权威,是主人,你不用担心打人的后果,所以你就总是“忍不住”。
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是生命中最深刻的一种人际关系,在这样一种关系中所体会到的东西,或好或坏,都会给儿童留下终身印象和一生影响。我猜测上面这位家长在童年时代多半也遭受了不少家庭暴力。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挨打受骂,虽然他本人就是家庭暴力教育的受害者,可他长大后多半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同样顾及不到孩子的感受。不是他不爱自己的孩子,是不会爱,缺少爱的能力。常听到人们说:我脾气不好,遗传了父母的脾气。仿佛这“脾气”是娘胎里带来的。事实上“脾气”不是来自血脉的生物遗传,是来自生活体验的心理传递。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大声叱责,这是人们相互关系中修养很差的基本特征。凡是出现大声叱责的地方,就有粗鲁行为和情感冷漠的现象。用大声叱责(家庭中还有拳头)教育出来的孩子,失去了感觉别人最细腻的感情的能力,他看不到也感觉不到周围的美,他非常冷漠无情,毫无怜悯心,在他的行为中有时会出现往往是人身上最可怕的表现——残忍。”
我的一位女同学,她工作、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都很出色,却经常在家里打骂孩子。有一次我们聊天,她谈到她父亲时,历数其父的不是。她父亲在她小时经常打她。她觉得父亲当年打她那些理由一个都站不住脚,对父亲的行为充满蔑视,甚至有一种仇恨感。后来我们聊到她的孩子,她又历数孩子的不争气,讲了一串孩子该打的事例。当我表示她对孩子的态度是来源于她父亲的粗暴时,她对此断然否定。说她和父亲不一样,她父亲打她没有道理,而她打儿子都是有理由的。
是啊,我们小时候家里缺的主要是粮食,所以孩子把饭烧糊了会挨打。现在的孩子绝不会因为这事挨打,他们挨打的原因可能是考试不好或上网——可这是区别吗?这位女同学和她的父亲其实都因为同一个原因打孩子,即孩子惹自己不高兴了。他们对幼小的孩子共有的“教育方式”就是拳头。从做家长的修养上看,他们其实是很相像的。
2010/12/09回复
seamaid楼54楼
打骂孩子可能会解决眼前的一个小问题,却给孩子的成长留下大隐患,创痕会伴随孩子一生。经常挨打的孩子,他的身心**受到损害。他从家长那里感受到的是屈辱,体会的是自卑,学到的是粗暴,激起的是逆反。就像人冷了会起鸡皮疙瘩一样,他会不由自主地在心理和生理上发生一系列改变。
蒙台梭利博士说:“每种性格缺陷都是由儿童早期经受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
打骂的方式绝不可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只能让他的心理扭曲。一个心理残疾的人,远比一个生理残疾的人更糟糕,而且多一层可怕。2008年奥地利曝出一件让整个国家蒙羞,让全世界震惊的事件,一位叫约瑟夫的父亲,在地下室囚禁他的女儿长达24年,并对其实施性迫害,致使其生下7个孩子。并且他还虐待他的老母亲,把她关在阁楼上,经常让她忍饥受冻,直到死去。当代社会为什么还存在这样的“超级野人”?媒体挖掘的一些报道应该能说明问题:约瑟夫在童年时,经常遭受来自母亲的暴力和虐待。
这是个极端的例子,很典型地说明,畸形的家庭教育会给一个人带来怎样的恶果。
在严厉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变得自卑,性格内向,缺少人际沟通能力,缺少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能力,坏脾气,甚至是堕落等等。也有生理上的反应,如呕吐、腹泻、胃肠疾患以及失眠等。
童年时代的每一种体验都可以在生命中留下痕迹,孩子没有“小事”,每件小事都是深刻地影响着他成长的大事。每件小事都是最初抓在手心中的那把雪,可能滚成一个硕大的雪球,对未来形成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像一个比喻说的那样,南美的一只蝴蝶挥动翅膀,有可能引起北美的一场龙卷风。
现实生活中当然有一些事例佐证着“不打不成才”的观点。
2005年网上看到一篇报道,说沈阳一个13岁女孩,在一个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中获得冠军,而这一佳绩居然是她的父亲在三年时间里抽女儿400个耳光得来的。这仿佛是一个典型的“不打不成才”的例子,它不知会让多少父母相信用耳光可以促进孩子“成才”。
可是,一个平均两三天就要挨一记耳光的孩子,尤其是个女孩子,她会成长为一个怎样的人呢?耳光打在皮肤上的痕迹很快会消失,但留在心理上的创伤能消褪吗?女孩要长大,她将不只是个“弹钢琴的人”,她还会是个有很多种角色的人。作为更多的角色,她将会表现出怎样一种面貌呢?如果说这个个案有代表性,它不代表一种成功教育,只能代表一种畸形价值观下危险的做法。它在用一个单一成就,去赌孩子人格健全与一生的幸福。
我曾见过一位母亲,她得意洋洋地说:孩子就得打,我那孩子,只要揍一顿,或臭骂一顿,立刻就听话了。可以断定,这位母亲只能在孩子还未成年时,在着眼于某一孤立事件时,并且在她毫不关心孩子的幸福感时有这份得意。她的得意不真实,也不会长久。
我还认识一位女孩子,她很漂亮,学习出色,工作能力强,看起来性格也活泼开朗。在她身上似乎找不到缺点。她只是一直以来胃肠功能不好,二十岁上大学时急性胃穿孔,差点要了命,胃被切去三分之一。医学上早已发现,慢性胃肠疾患和人的消极情绪以及压力有关。从她的疾病及偶尔流露的一些性格特点,我估计她儿时的生活一定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有心理创伤。果然,后来有一次我们随便聊起来,她说她妈妈从小打她,打得非常狠。比如有一次她放学后到妈妈单位拿家门钥匙,走时忘了和办公室的阿姨说再见。就这么点事,她妈妈半夜加班回来,一把将她从被子里拎出来,暴打一顿。她说当时自己正睡得香,冷不丁挨打,根本都不知道因为什么,而类似的事发生过很多次。
蒙台梭利博士说:“每种性格缺陷都是由儿童早期经受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
打骂的方式绝不可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只能让他的心理扭曲。一个心理残疾的人,远比一个生理残疾的人更糟糕,而且多一层可怕。2008年奥地利曝出一件让整个国家蒙羞,让全世界震惊的事件,一位叫约瑟夫的父亲,在地下室囚禁他的女儿长达24年,并对其实施性迫害,致使其生下7个孩子。并且他还虐待他的老母亲,把她关在阁楼上,经常让她忍饥受冻,直到死去。当代社会为什么还存在这样的“超级野人”?媒体挖掘的一些报道应该能说明问题:约瑟夫在童年时,经常遭受来自母亲的暴力和虐待。
这是个极端的例子,很典型地说明,畸形的家庭教育会给一个人带来怎样的恶果。
在严厉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变得自卑,性格内向,缺少人际沟通能力,缺少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能力,坏脾气,甚至是堕落等等。也有生理上的反应,如呕吐、腹泻、胃肠疾患以及失眠等。
童年时代的每一种体验都可以在生命中留下痕迹,孩子没有“小事”,每件小事都是深刻地影响着他成长的大事。每件小事都是最初抓在手心中的那把雪,可能滚成一个硕大的雪球,对未来形成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像一个比喻说的那样,南美的一只蝴蝶挥动翅膀,有可能引起北美的一场龙卷风。
现实生活中当然有一些事例佐证着“不打不成才”的观点。
2005年网上看到一篇报道,说沈阳一个13岁女孩,在一个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中获得冠军,而这一佳绩居然是她的父亲在三年时间里抽女儿400个耳光得来的。这仿佛是一个典型的“不打不成才”的例子,它不知会让多少父母相信用耳光可以促进孩子“成才”。
可是,一个平均两三天就要挨一记耳光的孩子,尤其是个女孩子,她会成长为一个怎样的人呢?耳光打在皮肤上的痕迹很快会消失,但留在心理上的创伤能消褪吗?女孩要长大,她将不只是个“弹钢琴的人”,她还会是个有很多种角色的人。作为更多的角色,她将会表现出怎样一种面貌呢?如果说这个个案有代表性,它不代表一种成功教育,只能代表一种畸形价值观下危险的做法。它在用一个单一成就,去赌孩子人格健全与一生的幸福。
我曾见过一位母亲,她得意洋洋地说:孩子就得打,我那孩子,只要揍一顿,或臭骂一顿,立刻就听话了。可以断定,这位母亲只能在孩子还未成年时,在着眼于某一孤立事件时,并且在她毫不关心孩子的幸福感时有这份得意。她的得意不真实,也不会长久。
我还认识一位女孩子,她很漂亮,学习出色,工作能力强,看起来性格也活泼开朗。在她身上似乎找不到缺点。她只是一直以来胃肠功能不好,二十岁上大学时急性胃穿孔,差点要了命,胃被切去三分之一。医学上早已发现,慢性胃肠疾患和人的消极情绪以及压力有关。从她的疾病及偶尔流露的一些性格特点,我估计她儿时的生活一定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有心理创伤。果然,后来有一次我们随便聊起来,她说她妈妈从小打她,打得非常狠。比如有一次她放学后到妈妈单位拿家门钥匙,走时忘了和办公室的阿姨说再见。就这么点事,她妈妈半夜加班回来,一把将她从被子里拎出来,暴打一顿。她说当时自己正睡得香,冷不丁挨打,根本都不知道因为什么,而类似的事发生过很多次。
2010/12/09回复
seamaid楼55楼
不要因为孩子听话才爱他,不要因为他取得了某个成绩才欣赏他,更不要因为他不遂我们的心就去打骂他。父母之爱应该是无条件的,对孩子的尊重也应该是无条件的。
我们可以从书中以及我们周围的人群中看到,优秀孩子的家长,他们一般都很民主,遇到事情总是能心平气和地和孩子探讨解决,非常讲究方式方法——最基本的态度是尊重孩子,欣赏孩子。即使孩子犯了错也只是就是论事,决不牵扯其它,当然更不可能打骂。他们取得的结果就是,他们的孩子似乎分外懂事,根本就不需要他们操心费力。
前苏联杰出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家庭生活制度一开始就得到合理发展,处罚就不再需要了。在良好的家庭里,永远不会有处罚的情形,这就是最正确的家庭教育的道路。”
一些欧美国家从法律上严格禁止打孩子。我国打孩子现象之所以现在还比较普遍,首先是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老子打儿子天经地义;再一个是缺少法律制约。
目前我国有一些保护少年儿童的法律法规,但都是一些粗线条的概念,不具有现实约束力。打孩子从来被认为是家务事,无须他人干涉;只要不把孩子打残打死,就不会上升到法律层面解决。全社会普遍漠视未成年人的精神损伤,很少有人认为父母打骂孩子就是虐待儿童。在“打是亲,骂是爱”的面具后,只有儿童能感受到那是狰狞,是恐怖。
家长的素质事关未来公民的素质,国家应大力开展家长教育,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同时应该尽快立法,严禁打骂孩子,剥夺不合格家长的监视权。比如取消那些把孩子逼得一次次离家出走的家长的监视权,而不是一次次地把孩子抓住教育一顿,再送回家中。
不是穿了西服就变成绅士,不是生了孩子就会做父母。做父母需要学习,需要学会如何爱。学会爱是个很大的命题,需要慢慢去学,最简单的第一步就是不再打骂孩子,不做穿西装的野人。
我们可以从书中以及我们周围的人群中看到,优秀孩子的家长,他们一般都很民主,遇到事情总是能心平气和地和孩子探讨解决,非常讲究方式方法——最基本的态度是尊重孩子,欣赏孩子。即使孩子犯了错也只是就是论事,决不牵扯其它,当然更不可能打骂。他们取得的结果就是,他们的孩子似乎分外懂事,根本就不需要他们操心费力。
前苏联杰出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家庭生活制度一开始就得到合理发展,处罚就不再需要了。在良好的家庭里,永远不会有处罚的情形,这就是最正确的家庭教育的道路。”
一些欧美国家从法律上严格禁止打孩子。我国打孩子现象之所以现在还比较普遍,首先是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老子打儿子天经地义;再一个是缺少法律制约。
目前我国有一些保护少年儿童的法律法规,但都是一些粗线条的概念,不具有现实约束力。打孩子从来被认为是家务事,无须他人干涉;只要不把孩子打残打死,就不会上升到法律层面解决。全社会普遍漠视未成年人的精神损伤,很少有人认为父母打骂孩子就是虐待儿童。在“打是亲,骂是爱”的面具后,只有儿童能感受到那是狰狞,是恐怖。
家长的素质事关未来公民的素质,国家应大力开展家长教育,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同时应该尽快立法,严禁打骂孩子,剥夺不合格家长的监视权。比如取消那些把孩子逼得一次次离家出走的家长的监视权,而不是一次次地把孩子抓住教育一顿,再送回家中。
不是穿了西服就变成绅士,不是生了孩子就会做父母。做父母需要学习,需要学会如何爱。学会爱是个很大的命题,需要慢慢去学,最简单的第一步就是不再打骂孩子,不做穿西装的野人。
2010/12/09回复
angelali0956楼
书本上的说教只能作为参考,真正不用打骂就长大的孩子,能有几个?该打的时候还是得打,不过什么是“该打的时候”?对不同的孩子肯定也是不同的。又有几个打孩子的家长是真打下去的?骂声总比打下去的大。扪心自问,自己真是做得恰如其分吗?自己才是教育孩子的高手吗?谁敢这么说?
2010/12/10回复
FishYu58楼
在打骂孩子的事情上,我和老公应该算作到了99%吧。我们从来没有打过女儿(快4岁了),给她的多是赞扬和欣赏。我也要上班,老公自己做生意,周末还在读MBA,很繁忙,压力很大。但我们回到家的时间就尽量给到女儿。有时我回到家就做饭,女儿就到厨房拉我,要求我陪她玩,而此时,我没有觉得她烦,反而觉得是应该陪她的,是她正常的情感需求。有几次,我都把火停掉,先陪她一下,趁她不注意再溜去炒菜。
也能理解一些妈妈打孩子的做法,在自己心情不好,身心疲惫之时,真的很难有好心情去应对孩子。没有耐心了,打就成了必然结果。可是妈妈们有没有想过,打过后,孩子的哭声,会不会让你更烦?你的后悔,你后续的安抚,是不是需要更多的时间呢?
当然,可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们虽然带孩子也辛苦,但毕竟老公每天都能帮忙,我们也几乎不会把工作的坏情绪带回家。就是说,我们大多数时间心情是好的,女儿也真的算乖巧的,真的可能是已经形成了比较好的良性循环了,所以生活开心很多。
也能理解一些妈妈打孩子的做法,在自己心情不好,身心疲惫之时,真的很难有好心情去应对孩子。没有耐心了,打就成了必然结果。可是妈妈们有没有想过,打过后,孩子的哭声,会不会让你更烦?你的后悔,你后续的安抚,是不是需要更多的时间呢?
当然,可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们虽然带孩子也辛苦,但毕竟老公每天都能帮忙,我们也几乎不会把工作的坏情绪带回家。就是说,我们大多数时间心情是好的,女儿也真的算乖巧的,真的可能是已经形成了比较好的良性循环了,所以生活开心很多。
2010/12/1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