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各个基金公司投研团队“春茗”循例进行,有些员工戏称“遍插茱萸少几人”。“两名基金经理去私募,还有一位即将担纲"一对多",刚刚拿下来社保资格,年前就圈定三个人去特定收益部。失血最多的就是公募业务了。”一家基金公司的研究总监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大家都在谈业务分层,但新业务往往是年资最长的人去担纲。过几年,公募基金经理都是毛头小伙了,在目前规模扩张高度依赖新基金的情况下,怎么可能再出现几十亿的新发规模呢?” 近年来,私募、券商集合理财快速发展,瞄准公募基金客户资源的竞争者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公募基金一枝独秀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