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约了朋友吃饭,电话来时正在给欣讲故事。讲完一本后,欣宝宝又拿起一本书要我讲。我说,妈妈要出去了,好不好?欣宝宝举着书,叫着:妈妈讲故事,妈妈讲故事。我说,妈妈要出去了,和妈妈再见好不好?欣宝宝使劲摇头,举着书急得要哭了。看看还有一点儿时间,我和她商量,那妈妈讲完这个故事再出去好不好?欣宝宝点点头,说:好!故事结束了,我说,讲完了,妈妈要出去了。欣宝宝爽快地说:讲完了,妈妈出去了。妈妈再见!陈姨在一旁说,下雨了,把这把伞给妈妈吧。欣宝宝接过伞吧嗒吧嗒地跑过来递给我。看见我准备换鞋子,又弯腰把鞋子递过来。然后挥挥手,笑着说:妈妈拜拜!妈妈拜拜!关门的那一刹那,我看见欣宝宝转过身又去拿故事书了,估计会要求陈姨继续讲。一路上,我的心里充满了感动,为她如此讲道理而感动。我知道,欣宝宝今天的进道理与我们一直以来对她的尊重是分不开的。一直以来,我们都极少强迫她做不愿意的事。比如感觉她应该喝水了,递过去她不喝,小一点的时候我过一阵子再递过去,试试喝不喝。大一点稍懂一点事,我会把杯子放在桌上,告诉她,如果她想喝了,可以自己拿。一般她玩一会儿就会自己去喝了。平时我们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好不好?”如果她点头,或说好,我们继续做,如果不愿意,我们会放在一边,过一阵子再征求她的想法。如果是非做不可的事,比如不能吃脏东西,我们会告诉她,吃下去肚子会痛的,如果不肯穿衣服,我们会告诉她呆会儿会感冒的……一般多说几遍,她也就配合了。类似的话说多了,她也形成了一些正确的概念,说上一两遍就行了。而这些互动的最大前提是,我们从来不威胁她,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之所以做那些我们大人看似错误的事,其实只是受到成长机制的引导,他在用自己的每个器官在探索,在感觉,是最正常的“生长”。如果我们为此责骂,就是破坏了他成长的机会,说不定还会造成习惯性的反感呢。
和楼主妈妈的做法很相同,尽量不逼他做不喜欢做的事。喝水时也是,递给他,不喝,就放在一边,一会他自己就拿来喝了。有时我妈会唠叨一点,比如给宝宝洗澡,还没开始放水就开始说着:洗白白了,快点过来洗白白了。就开始催小孩去。我也提醒她说一两次就够了,不然听得多他会当耳边风的。以后叫他做事情就难了。[ 本帖最后由 小林大林 于 2011-5-10 08:12 编辑 ]
小宝从小由我妈妈带,我妈妈是一个比较民主的人,一般不强迫小宝做事,例如喝水,小时候就把水倒进奶瓶放一边,大点了就把水倒到杯子里放一边,现在5岁了,他自己口渴就去倒水饮。从来不用强迫的。所以在外婆家一直都比较讲道理,虽然调皮捣蛋,但是自觉性很强。而奶奶呢,是比较叨唠的人,睡觉,喝水,撒尿,拉屎,反正什么都要说几遍,甚至一早起床拉他到厕所强迫他撒尿,倒一杯水满屋子追着要他喝下去。久而久之,小宝的言行跟在外婆家就很大区别了,到现在,奶奶开口要他做的事基本上都是对着干的。
也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小孩的教育吧。因为文章是发表在我女儿的博客,所以是以她的口气所写:“指甲又很长了,经常会将自己的皮肤挠的红红的,甚至刮破皮肤,而且指甲内也藏了很多脏物,黑黑的,看起来太不卫生了。妈咪要帮我修剪指甲,可是我就是不愿意安安静静的坐着让她剪,非要抢那把指甲钳。妈咪要我乖乖地一会就剪好啦。可是,我就是要抢指甲钳,妈咪不给,强行抓住我的手指,说不剪会有很多细菌,如此云云。没办法,我还是不安分,就想要指甲钳。看情形是无法修剪指甲的啦。妈咪开始和我谈条件了:你安静坐着,等妈咪帮你剪好指甲就让你玩指甲钳。呵呵,真管用,我听明白了,也就乖乖的伸出小手,让妈咪剪指甲。当然,整个过程也不并顺利,我偶尔会动,要伸手拿指甲钳,这时候,妈咪就提醒我,乖乖的,一会就可以了。剪好了指甲,伸出十个手指,哇,真干净!呵呵,最开心的是我可以玩指甲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