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273217婴幼育儿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主要是柯萨奇病毒A组4、5、7、9、10、16型和B组2、5、13型,肠道病毒71型。人群对手足口病普遍易感,主要以学龄前儿童为主。
手足口病怎样传播
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患者、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该病主要通过被患者的粪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內仍具传染性。
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并出现丘疹或疱疹,好发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有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的“四不像”特征,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点。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丘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
手足口病的危害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痛,在口腔、手、足等部位出现丘疹或疱疹,可自愈,不留痂。一般仅需对症治疗,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可有脑炎、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个别危重病人可因多种原因导致死亡
怎样护理手足口病患儿
对手足口病患儿要加强护理,注意加强营养、休息,做好口腔卫生,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为宜,避免日光曝晒时间过长,防止过度疲劳引发机体抵抗力降低,出现心肌炎、脑炎和肺水肿等并发症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进行诊治。
手足口病的预防
1、预防手足口病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
2、手足口病常在婴幼儿聚集场所发生,因此,托幼机构、学校等单位要做好晨检,及时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3、被污染的食物、日常用品、食具、玩具、床上用品以及便器等物品应及时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4、要勤洗手,搞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
5、该病流行期间家长要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2011/07/14
全部回帖
00aibo板凳
手足口病症状和手足口病治疗
手足口病症状
不同年龄段人群手足口病症状的表现没有明显区别。所以,护理宝宝的大人感染后也可能出现各种与宝宝一样的手足口病症状。
具体说来,手足口病症状包括:急性起病、发热(通常都有),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
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有些宝宝的手足口病,同时还会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一部分宝宝的手足口病病情进展快,临床表现也多样,如果在短期内出现以下严重的手足口病症状时,应考虑按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治疗:
? 有手足口病症状的患者,同时伴有肌阵挛,或脑炎(如发热、精神不振、面色不好、年长儿头痛、呕吐,小婴儿前囟膨隆,严重者可有意识障碍、惊厥等),急性迟缓性麻
痹(肢体无力,不能行走等),心肺衰竭及肺水肿等(呼吸困难、憋气,心跳加快,肝脏增大,重者可有缺氧面色苍白或紫绀等)。
? 手足口病流行地区的婴幼儿虽无手足口病症状的典型表现,但有发热伴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
手足口病什么时候去医院
当宝宝出现发热、咽部疼痛、手脚掌或臀部、膝盖部皮疹等手足口病症状,怀疑手足口病时,应当带孩子到医院确诊断。明确诊断为手足口病者,如低热、症状较轻、精
神尚好,可根据医嘱在家服药观察,没有必要反复往医院跑;但当宝宝出现严重迹象,如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面色不好,尤其发生头痛、呕吐频繁,呼吸困难、憋气,意
识模糊、惊厥等症时,需要立即赶往医院。
患了手足口病的宝宝在医院就诊过程中,可以戴口罩,并听从医生护士的安排,不要让孩子乱跑、乱摸,这样既可预防在医院环境中其他病菌的交叉感染,同时,保护其
他孩子免受手足口病的传染。特别要注意,带宝宝回家后一定要先洗手。
手足口病治疗
手足口病为病毒感染,目前没有特效手足口病治疗方法,而且手足口病的疾病过程大多为自限性(指疾病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自动停止,并逐渐恢复痊愈),所以,多
采用对症治疗的方法。
针对发热、流鼻涕、咳嗽等症,可按一般感冒处理方法,如以清热解毒类的中药退热、止咳等。特别要注意的是患有手足口病的宝宝,皮肤要保持清洁,皮肤疱疹不要抓
破,防止继发细菌感染;注意口腔卫生,饭前饭后可用生理盐水漱口,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擦拭口腔。对于口腔溃疡严重的还可根据医生指导选择相应的药
物局部涂擦。疼痛时要尽量吃软的、清淡的、易消化的饮食。一旦出现严重症状(如高热、昏睡、抽搐、呼吸困难等)要立即送医院就诊。
手足口病的病因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因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A组16、4、5、7、9、10型,B组2、5、13型;埃可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EV71)。也就是说,手足口
病并非单一病毒所致,因此,目前尚无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
手足口病的流行史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以手足口病命名。早期发现的手足
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l6),1969年,肠道病毒71型(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此后EV71感染与CoxAl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
中国上海于1981年首次报道本病。1983年天津发生CoxAl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5~10月间发生了7000余病例。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人中分离出EV71,1998
年深圳市卫生防疫站也从手足口病患者标本中分离出EV71。
在2008年中国的手足口病爆发流行期间,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与往年没有大的不同,病人出现的EV71感染在以往也有发生。
最近两年尤其是2010年手足口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而且以农村病例为主,所以预防工作变得更加重要。
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
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4~9月)多见,冬季发病较为少见。该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
。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所以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
防手足口病的关键。
手足口病症状
不同年龄段人群手足口病症状的表现没有明显区别。所以,护理宝宝的大人感染后也可能出现各种与宝宝一样的手足口病症状。
具体说来,手足口病症状包括:急性起病、发热(通常都有),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
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有些宝宝的手足口病,同时还会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一部分宝宝的手足口病病情进展快,临床表现也多样,如果在短期内出现以下严重的手足口病症状时,应考虑按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治疗:
? 有手足口病症状的患者,同时伴有肌阵挛,或脑炎(如发热、精神不振、面色不好、年长儿头痛、呕吐,小婴儿前囟膨隆,严重者可有意识障碍、惊厥等),急性迟缓性麻
痹(肢体无力,不能行走等),心肺衰竭及肺水肿等(呼吸困难、憋气,心跳加快,肝脏增大,重者可有缺氧面色苍白或紫绀等)。
? 手足口病流行地区的婴幼儿虽无手足口病症状的典型表现,但有发热伴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
手足口病什么时候去医院
当宝宝出现发热、咽部疼痛、手脚掌或臀部、膝盖部皮疹等手足口病症状,怀疑手足口病时,应当带孩子到医院确诊断。明确诊断为手足口病者,如低热、症状较轻、精
神尚好,可根据医嘱在家服药观察,没有必要反复往医院跑;但当宝宝出现严重迹象,如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面色不好,尤其发生头痛、呕吐频繁,呼吸困难、憋气,意
识模糊、惊厥等症时,需要立即赶往医院。
患了手足口病的宝宝在医院就诊过程中,可以戴口罩,并听从医生护士的安排,不要让孩子乱跑、乱摸,这样既可预防在医院环境中其他病菌的交叉感染,同时,保护其
他孩子免受手足口病的传染。特别要注意,带宝宝回家后一定要先洗手。
手足口病治疗
手足口病为病毒感染,目前没有特效手足口病治疗方法,而且手足口病的疾病过程大多为自限性(指疾病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自动停止,并逐渐恢复痊愈),所以,多
采用对症治疗的方法。
针对发热、流鼻涕、咳嗽等症,可按一般感冒处理方法,如以清热解毒类的中药退热、止咳等。特别要注意的是患有手足口病的宝宝,皮肤要保持清洁,皮肤疱疹不要抓
破,防止继发细菌感染;注意口腔卫生,饭前饭后可用生理盐水漱口,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擦拭口腔。对于口腔溃疡严重的还可根据医生指导选择相应的药
物局部涂擦。疼痛时要尽量吃软的、清淡的、易消化的饮食。一旦出现严重症状(如高热、昏睡、抽搐、呼吸困难等)要立即送医院就诊。
手足口病的病因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因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A组16、4、5、7、9、10型,B组2、5、13型;埃可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EV71)。也就是说,手足口
病并非单一病毒所致,因此,目前尚无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
手足口病的流行史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以手足口病命名。早期发现的手足
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l6),1969年,肠道病毒71型(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此后EV71感染与CoxAl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
中国上海于1981年首次报道本病。1983年天津发生CoxAl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5~10月间发生了7000余病例。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人中分离出EV71,1998
年深圳市卫生防疫站也从手足口病患者标本中分离出EV71。
在2008年中国的手足口病爆发流行期间,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与往年没有大的不同,病人出现的EV71感染在以往也有发生。
最近两年尤其是2010年手足口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而且以农村病例为主,所以预防工作变得更加重要。
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
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4~9月)多见,冬季发病较为少见。该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
。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所以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
防手足口病的关键。
2011/07/14回复
学习了!
2011/07/1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