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忙也要做个好妈妈
宝宝的性格变了,是因为在幼儿园不开心,还是因为我的打骂???。。。
14323160幼儿园早教
全部回帖

coco808:
女儿今年2岁8个月的时候上了幼儿园,如今上了2个月,也由原来的不愿意上学变成了慢慢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可最近这段时间,我发现女儿的性格变了,原来很活泼的人,现在变沉默了很多。原来在路上看到人(哪怕认不认识的)都会主动地叫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好。可现在碰到人也不主动叫了,让她叫,也是很小声的叫甚至是不叫,别人问话也不爱应,也不怎么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放了学回到家稍稍不顺心就爱哭闹,哪怕是好言好语相劝也不行。老师的评语也说她有些娇气,不怎么好接近。我一直怀疑她是不是在幼儿园里过的不开心,所以才会这样。问过幼儿园的老师,说她在幼儿园里还是挺乖的。 今晚临睡前我教她看幼儿园发的书,问她叫什么名字,她回答了。再问她几岁了,她还是回答了名字,再问了几次,还是一样的答案。我想起这段时间她的表现,就火了,大声的骂了她几句。婆婆在外面听了就说:已经打怕啦。虽然当时我嘴硬的说不打就更不行了。可回头想想,婆婆的话不无道理。 女儿头上长了2个旋,其中1个在额头上。用老公和其他老人家的话来说,女儿的头型注定了她是个脾气很犟的孩子。事实也证明,女儿的性格的确很犟。1岁多就会生气的时候在地上打滚,而且是不分场合地点,哪怕是在大马路上;小朋友吃东西的时候就上前去看,和老公和她说了很多次,问她的时候回答的头头是道,可就是改不了,屡教屡犯;吃饭基本要喂,吃得很慢,而且跑来跑去。和朋友出去吃饭的时候,别人家的孩子都是乖乖地坐在饭桌上,唯独她坐不稳,满场跑,还跑到别人的饭桌前看别人吃。。。所以经常弄得我和老公很狼狈。孩子2岁前,我和老公基本没打骂过孩子。直至去年国庆假期的时候约了一些朋友去玩,在玩的过程中,女儿稍不顺心就哭闹,而且怎么哄也哄不停。朋友们都说我们太宠孩子了,没打骂过孩子。那几天接触的几对父母都是打骂过孩子的,而且用他们的话来说,不打不行,打的效果还是见效了的:孩子都怕妈妈生气了。 从那之后,一是看到别人家的孩子的确是比女儿乖很多,二是觉得这样下去也不行,非得把她宠坏了不可,一向不主张棍棒教育孩子的我,在劝说未果的情况下,也开始对女儿棍棒教育了。尤其是今年,已经由去年挨揍几次的记录升级到了这2个月挨揍几次的记录。 说实话,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以前有婆婆带着她,我没太注重培养好她的一些生活习惯和性格,等我对女儿的教育问题重视起来的时候才发现她的很多习惯要改起来已经有些困难了。有时和她说了很多的道理还是无济于事,我就没有多大的耐心了。尤其是有其他小朋友对比的时候,更是对她的行为感到生气。因此,也由原来每回打她都很心疼很自责变成了习以为常。尤其是有几次,在特别生气的情况下,拿了小棍子打得她的小屁屁落下了一条条的印子,有时还会和她说一些很生气的“比如再这样不听妈妈的话,妈妈就不喜欢你,不要你”之类的话。特别是上了幼儿园重重的打了2次之后,只要我一生气,大声的和她说话,她就会说,妈妈不要骂我,妈妈不要打我。。。听了我也挺心疼的,可有时候生气起来,除了打骂,我真的不知道怎么教育她。好好和她说道理,她也会记下,甚至会经常重复给我们听, 打了几次之后,现在我一生气起来倒是不敢哭闹了,可遇到同样事情的时候,就会再犯,最让我头疼的还是会经常看别人吃东西,吃饭到处乱跑,也正因为屡教不听,所以我一次比一次生气。这段时间,看到她慢慢变内向的性格,我也在反省自己,是不是自己的方法不对,让她的心灵受到了创伤? 请教各位妈妈,我女儿这样慢慢变沉默的性格是不是我打骂造成的呢?除了打骂,还有什么更好的教育方法吗?
查看原文我也有这样的烦恼,女儿每次打完都会很乖,过段时间就不行了,又爱哭,有时候看见很烦忍不住就打了,打完又很后悔
2011/11/10回复

qxnmomery:
我儿子也皮啊,不听话,一天到晚除了睡觉安静会,其他时间都不停在动。吃东西到是蛮有胃口的,就是老爱抓人。这要怎么管啊,有没谁家的宝宝也爱抓人的 啊
查看原文我还以为就我儿子这样
2012/01/10回复

qxnmomery:
我儿子也皮啊,不听话,一天到晚除了睡觉安静会,其他时间都不停在动。吃东西到是蛮有胃口的,就是老爱抓人。这要怎么管啊,有没谁家的宝宝也爱抓人的 啊
查看原文怎么说的这么像我儿子啊
2012/01/10回复

妈妈千万不要用打的,如果暴力解决的话,宝宝可能现在会很听话,但是她听话的原因是因为她害怕,但是她再大一点的时候就会形成一种反叛的心里,特别上小学以后,举个例子,宝宝如果某次考试不及格了,因为惧怕妈妈的责骂,因而会选择说谎来逃避,这样子亲子之间的沟通就会越来越差了,宝宝更不愿意跟妈妈你分享了,自信心也越来越差,会觉得自己怎么做父母都不会满意的。现在很多迷恋网吧啊,逃学啊的小朋友就是早期的家庭教育做得不好导致的
2012/01/11回复

其实我在帖子里说过,我向来是不主张棍棒教育的,虽然身边的有些妈妈觉得有效,虽然我也动手打了孩子,我也承认自己不是一个好妈妈。婆婆的那句话点醒了我,在那以后,生气的时候我会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打骂孩子的次数也很少了。很多妈妈说得对,每个阶段的孩子表现都会有所不同,女儿现在3岁多了,的确是比以前乖巧和懂事多了,吃饭也乖乖的坐在桌子上自己吃了,看别人吃东西的习惯也在我和老公的多次教育下改正了,自己还会说“不能看别人吃东西的”。现在孩子长大了,和她讲讲道理她还是会听听的。谢谢各位妈妈的建议,也希望能和多些,妈咪交流一下育儿经验。
2012/02/21回复

涂涂妈妈咪:
Hi,Coco808,对您的博文,我感同身受!1. 我家涂涂入园有5周,刚满2岁8个月。2. 我家涂涂2个旋3. 我们家也是老人帮忙带小孩,婆婆过来帮忙。4. 他过分的时候,我在家扮演严厉的角色,打,但是很多时候,我是最贴心的,给他空间成全他的好奇心等等,所以他也是最腻我。5. 我们两家的区别是,您的宝贝 入园前就在外面活泼开朗,我家的入园前在外面还有待开发,呵呵。请相信,我们可以教育好孩子。但是,(这一点也是我上个月从朋友那里收到的育儿分享精华,进而检讨自己的教育方法,我的不当……),孩子太敏感,能体察家庭里面每个人脾性,对他的宽容或者溺爱等等,进而调整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幼儿园的孩子,他们刚进去,还在适应期,我前天交费的时候,老师也说“涂涂看起来适应了,但是小孩有反复期,要坚持” 我刚才把育儿精华(很可能您已经了解过,但是因为工作等事情没有每天坚持-我之前也是)和很好的案例分型贴在这里,可是系统不让发。那如果方便,您留一个email,我发给您。
查看原文谢谢涂涂妈妈咪!
我已经把我的email 短你,希望能和你多交流教育经验,和我们的宝贝一起共同成长!

2012/02/21回复

coco808:
女儿今年2岁8个月的时候上了幼儿园,如今上了2个月,也由原来的不愿意上学变成了慢慢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可最近这段时间,我发现女儿的性格变了,原来很活泼的人,现在变沉默了很多。原来在路上看到人(哪怕认不认识的)都会主动地叫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好。可现在碰到人也不主动叫了,让她叫,也是很小声的叫甚至是不叫,别人问话也不爱应,也不怎么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放了学回到家稍稍不顺心就爱哭闹,哪怕是好言好语相劝也不行。老师的评语也说她有些娇气,不怎么好接近。我一直怀疑她是不是在幼儿园里过的不开心,所以才会这样。问过幼儿园的老师,说她在幼儿园里还是挺乖的。 今晚临睡前我教她看幼儿园发的书,问她叫什么名字,她回答了。再问她几岁了,她还是回答了名字,再问了几次,还是一样的答案。我想起这段时间她的表现,就火了,大声的骂了她几句。婆婆在外面听了就说:已经打怕啦。虽然当时我嘴硬的说不打就更不行了。可回头想想,婆婆的话不无道理。 女儿头上长了2个旋,其中1个在额头上。用老公和其他老人家的话来说,女儿的头型注定了她是个脾气很犟的孩子。事实也证明,女儿的性格的确很犟。1岁多就会生气的时候在地上打滚,而且是不分场合地点,哪怕是在大马路上;小朋友吃东西的时候就上前去看,和老公和她说了很多次,问她的时候回答的头头是道,可就是改不了,屡教屡犯;吃饭基本要喂,吃得很慢,而且跑来跑去。和朋友出去吃饭的时候,别人家的孩子都是乖乖地坐在饭桌上,唯独她坐不稳,满场跑,还跑到别人的饭桌前看别人吃。。。所以经常弄得我和老公很狼狈。孩子2岁前,我和老公基本没打骂过孩子。直至去年国庆假期的时候约了一些朋友去玩,在玩的过程中,女儿稍不顺心就哭闹,而且怎么哄也哄不停。朋友们都说我们太宠孩子了,没打骂过孩子。那几天接触的几对父母都是打骂过孩子的,而且用他们的话来说,不打不行,打的效果还是见效了的:孩子都怕妈妈生气了。 从那之后,一是看到别人家的孩子的确是比女儿乖很多,二是觉得这样下去也不行,非得把她宠坏了不可,一向不主张棍棒教育孩子的我,在劝说未果的情况下,也开始对女儿棍棒教育了。尤其是今年,已经由去年挨揍几次的记录升级到了这2个月挨揍几次的记录。 说实话,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以前有婆婆带着她,我没太注重培养好她的一些生活习惯和性格,等我对女儿的教育问题重视起来的时候才发现她的很多习惯要改起来已经有些困难了。有时和她说了很多的道理还是无济于事,我就没有多大的耐心了。尤其是有其他小朋友对比的时候,更是对她的行为感到生气。因此,也由原来每回打她都很心疼很自责变成了习以为常。尤其是有几次,在特别生气的情况下,拿了小棍子打得她的小屁屁落下了一条条的印子,有时还会和她说一些很生气的“比如再这样不听妈妈的话,妈妈就不喜欢你,不要你”之类的话。特别是上了幼儿园重重的打了2次之后,只要我一生气,大声的和她说话,她就会说,妈妈不要骂我,妈妈不要打我。。。听了我也挺心疼的,可有时候生气起来,除了打骂,我真的不知道怎么教育她。好好和她说道理,她也会记下,甚至会经常重复给我们听, 打了几次之后,现在我一生气起来倒是不敢哭闹了,可遇到同样事情的时候,就会再犯,最让我头疼的还是会经常看别人吃东西,吃饭到处乱跑,也正因为屡教不听,所以我一次比一次生气。这段时间,看到她慢慢变内向的性格,我也在反省自己,是不是自己的方法不对,让她的心灵受到了创伤? 请教各位妈妈,我女儿这样慢慢变沉默的性格是不是我打骂造成的呢?除了打骂,还有什么更好的教育方法吗?
查看原文1、孩子入幼儿园会有个适应过程,会有分离焦虑,会想念家人,无论是进哪个幼儿园,毕竟是个陌生环境。很多孩子入园第一个月,回到家都会有变得粘人、娇气、容易发脾气、烦躁、甚至打人或做噩梦,等情绪不稳定的表现,她是想要更多的爱和关注来排解心中的不安。这段时期,大人不要太计较,也不要太紧张,需要做的是包容孩子,多主动地表现对孩子的爱,多抱抱、亲亲、陪陪她,态度平和、冷静、乐观,情绪是会相互影响的。不要老问幼儿园的事,给她压力。用乐观和包容的态度和她一起渡过这个适应期就好了。(我的新浪博客里有让孩子更易入园的分享。)
2、你的孩子之前的“不听话”,其实与无打骂无关,而是与家教没原则、没规矩有关。
譬如,如果你从开始就鼓励她自己吃饭,并从和她定下饭桌的规矩:要吃就好好吃、自己吃,不想吃可以离开饭桌,离开后就不要再回来吃,**再给零食。让孩子理解规矩,家里坚持执行,这样孩子是很容易养成好习惯的。这个过程中,孩子未吃完离开饭桌去玩,大人无需生气,这是他的选择,大人只需按规矩做,让孩子自己承受自然的结果,就好了。
又譬如,她看别人吃东西,我觉得没什么问题,你想想生活中是否一些事情是对孩子要求过高,又或者常拿她与别人比较,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想,调整一下自己的可容忍范围,会令你们的关系更轻松和快乐。或许你也是对自己要求高的人,什么好妈妈,坏妈妈,不要让自己背负太多,反而让事情更坏,你的内疚在某程度上会负加强你的行为。所以,别埋怨和要求自己太多,尽量做好就是了,我们不要和别人比,要和自己比,看自己的进步,这句话既适合对孩子,也适合对你自己。
如果你不能接受孩子某个行为,譬如说看别人吃东西,你要和她解释清楚为什么不可以,用她明白的语言,真实的原因,如果你说“不礼貌”或者一些我们父母以前和我们说的原因,她是不理解的(认真想想,我们以前接受的观念可能也是不成立的)。解释清楚,她还是不能控制自己(孩子的自控力有限),那你就抱着她离开,不需要骂她。如果你还让她继续这个行为,那她就会把你的话当成耳边风,因为你的话就是耳边风。很多孩子哭闹就得到想要的东西,所以会哭闹。
你的孩子之前已经养成某种习惯,或摸到了家长的脾气和招数,忽然间,你改变规则,她是没那么快适应的,该坚持的原则和规矩要坚持,但要和她解释清楚,不需要对她发脾气,就是坚持原则,让孩子承受自然结果,慢慢就会有效果的,你要相信,并给予时间。
打骂不是好办法,小心孩子会把心门关上,以后想开就难了。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上坚持,孩子就会变得讲道理的。
2、你的孩子之前的“不听话”,其实与无打骂无关,而是与家教没原则、没规矩有关。
譬如,如果你从开始就鼓励她自己吃饭,并从和她定下饭桌的规矩:要吃就好好吃、自己吃,不想吃可以离开饭桌,离开后就不要再回来吃,**再给零食。让孩子理解规矩,家里坚持执行,这样孩子是很容易养成好习惯的。这个过程中,孩子未吃完离开饭桌去玩,大人无需生气,这是他的选择,大人只需按规矩做,让孩子自己承受自然的结果,就好了。
又譬如,她看别人吃东西,我觉得没什么问题,你想想生活中是否一些事情是对孩子要求过高,又或者常拿她与别人比较,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想,调整一下自己的可容忍范围,会令你们的关系更轻松和快乐。或许你也是对自己要求高的人,什么好妈妈,坏妈妈,不要让自己背负太多,反而让事情更坏,你的内疚在某程度上会负加强你的行为。所以,别埋怨和要求自己太多,尽量做好就是了,我们不要和别人比,要和自己比,看自己的进步,这句话既适合对孩子,也适合对你自己。
如果你不能接受孩子某个行为,譬如说看别人吃东西,你要和她解释清楚为什么不可以,用她明白的语言,真实的原因,如果你说“不礼貌”或者一些我们父母以前和我们说的原因,她是不理解的(认真想想,我们以前接受的观念可能也是不成立的)。解释清楚,她还是不能控制自己(孩子的自控力有限),那你就抱着她离开,不需要骂她。如果你还让她继续这个行为,那她就会把你的话当成耳边风,因为你的话就是耳边风。很多孩子哭闹就得到想要的东西,所以会哭闹。
你的孩子之前已经养成某种习惯,或摸到了家长的脾气和招数,忽然间,你改变规则,她是没那么快适应的,该坚持的原则和规矩要坚持,但要和她解释清楚,不需要对她发脾气,就是坚持原则,让孩子承受自然结果,慢慢就会有效果的,你要相信,并给予时间。
打骂不是好办法,小心孩子会把心门关上,以后想开就难了。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上坚持,孩子就会变得讲道理的。
2012/02/21回复

我觉得,要处理好亲子关系,关键还是在家长的心态上,只有家长往内去看自己,看清楚自己,并接受自己的一切(包括各种情绪和不完美),而不是抗拒它,才能真正放下而不纠结,才能积极的找到出路。也只有这样,才能“接受孩子”——这是教育之始。
推荐一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
推荐一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
2012/02/2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