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是不是买重疾险比较适合?
501511家庭理财
2011/11/02
精选回帖
贴主你好,保险不是投资,不管养老险、还是重疾险都不能去过多的要求回报的多少,保险帮我们解决的不是增值的问题,就算是分红型的养老保险帮我们解决的也仅仅是保证本金安全基础上适度收益,之所以有商业养老保险存在是因为养老的问题是一定会发生的,不能把希望全部寄托于保险、也不能全部寄托于单一的银行储蓄、单一靠社保、单一只靠风险性的投资! 35岁的年龄开始规划其实已不早了,各项的保障成本已开始快速增长,按过往理赔统计数据来讲也是理赔概率较高的时期,建议尽快及早全面依次规划意外----住院医疗----重大疾病及身故寿险保障----个人养老规划,用于保险规划方面的成本不是我们收入的全部,做了这个动作以后的生活会更轻松一些! 把自己的思路理清楚,找位专业、负责的保险从业人员主动、坦诚的多点沟通吧,共同协商制定适合的解决方案即可!
2011/11/02回复
夜幕de烟火3楼
本帖最后由 夜幕de烟火 于 2011-11-2 14:21 编辑 你的想法非常好。现在的产品的确是可以帮你解决你的问题。不但可以能有重疾的保障,还可以附加意外保障和意外医疗,我可以给你选一些保费不用太高,保障比较全面的产品,而且可以解决养老问题。有兴趣可以短我,我做些计划给你参考一下。“明确需求——>初步选择——>洽谈求证——>有效选择”!1、先明确自己为什么要给孩子买保险,是担心什么或是想实现什么愿望,也许要求和期望很多,没有关系,但是最好心中给其排个次序;2、然后再说明一下自己大概的经济能力或是保费预算;进行轻重缓急的取舍(实际不一定你的所有需求都能得到满足,但会有主次缓急),通过合理的险种组合来最有效的实现你的保险需求,这才是科学的流程。3、前提明确后,再实施开放式方案征集和比较操作,说明详细情况和具体要求,进行开放式比较,看其提供的险种方案保险利益哪个更为有效针对你的需求。
2011/11/02回复
两朵菊花5楼
从介绍中,知道lz对保险的认识是知道的少,不知道的多。下面是我的总结,你看看先。以后理解了,记得来找我。1,保险我们是需要的。 2,买投连或消费型保险是正确的选择。 3,在保险产品里面,只有投连保险才可以做到保值和增值。 4,买传统型保险,在得到了保障的同时,我们交的钱也在贬值。
2011/11/02回复
1970/01/01回复
全部回帖
jessicacxj:
想帮老公买一份保险,看了一下,养老险回报率很低,算上通胀,到老了也没多少钱。重疾险回报率也很低,但交费年限短,保费比养老险低,有些可以到期返还,我想买一份重疾,就当作储蓄,负担也不是很大。
查看原文贴主你好,保险不是投资,不管养老险、还是重疾险都不能去过多的要求回报的多少,保险帮我们解决的不是增值的问题,就算是分红型的养老保险帮我们解决的也仅仅是保证本金安全基础上适度收益,之所以有商业养老保险存在是因为养老的问题是一定会发生的,不能把希望全部寄托于保险、也不能全部寄托于单一的银行储蓄、单一靠社保、单一只靠风险性的投资!
35岁的年龄开始规划其实已不早了,各项的保障成本已开始快速增长,按过往理赔统计数据来讲也是理赔概率较高的时期,建议尽快及早全面依次规划意外----住院医疗----重大疾病及身故寿险保障----个人养老规划,用于保险规划方面的成本不是我们收入的全部,做了这个动作以后的生活会更轻松一些!
把自己的思路理清楚,找位专业、负责的保险从业人员主动、坦诚的多点沟通吧,共同协商制定适合的解决方案即可!
35岁的年龄开始规划其实已不早了,各项的保障成本已开始快速增长,按过往理赔统计数据来讲也是理赔概率较高的时期,建议尽快及早全面依次规划意外----住院医疗----重大疾病及身故寿险保障----个人养老规划,用于保险规划方面的成本不是我们收入的全部,做了这个动作以后的生活会更轻松一些!
把自己的思路理清楚,找位专业、负责的保险从业人员主动、坦诚的多点沟通吧,共同协商制定适合的解决方案即可!
2011/11/02回复
夜幕de烟火板凳
你的想法非常好。现在的产品的确是可以帮你解决你的问题。不但可以能有重疾的保障,还可以附加意外保障和意外医疗,我可以给你选一些保费不用太高,保障比较全面的产品,而且可以解决养老问题。有兴趣可以短我,我做些计划给你参考一下。
“明确需求——>初步选择——>洽谈求证——>有效选择”!
1、先明确自己为什么要给孩子买保险,是担心什么或是想实现什么愿望,也许要求和期望很多,没有关系,但是最好心中给其排个次序;
2、然后再说明一下自己大概的经济能力或是保费预算;
进行轻重缓急的取舍(实际不一定你的所有需求都能得到满足,但会有主次缓急),通过合理的险种组合来最有效的实现你的保险需求,这才是科学的流程。
3、前提明确后,再实施开放式方案征集和比较操作,说明详细情况和具体要求,进行开放式比较,看其提供的险种方案保险利益哪个更为有效针对你的需求。
“明确需求——>初步选择——>洽谈求证——>有效选择”!
1、先明确自己为什么要给孩子买保险,是担心什么或是想实现什么愿望,也许要求和期望很多,没有关系,但是最好心中给其排个次序;
2、然后再说明一下自己大概的经济能力或是保费预算;
进行轻重缓急的取舍(实际不一定你的所有需求都能得到满足,但会有主次缓急),通过合理的险种组合来最有效的实现你的保险需求,这才是科学的流程。
3、前提明确后,再实施开放式方案征集和比较操作,说明详细情况和具体要求,进行开放式比较,看其提供的险种方案保险利益哪个更为有效针对你的需求。
2011/11/02回复
添添妈乐4楼
保险,就是一种风险转移,先考虑保障,再考虑分红或税债规避等问题!
35岁的年龄,疾病的风险在增加,确实是时候考虑下重大疾病险了!
建议您考虑一份全面的保障,包括意外,医疗,重疾及寿险!
不知道您先生是否有社保,您的家庭年收入和家庭开支情况如何,具体情况可以具体分析,找到最适合您先生和您家庭的保险产品,如有需要,可短我,很乐意为您服务,谢谢!
祝您 和家人 平安 幸福!
35岁的年龄,疾病的风险在增加,确实是时候考虑下重大疾病险了!
建议您考虑一份全面的保障,包括意外,医疗,重疾及寿险!
不知道您先生是否有社保,您的家庭年收入和家庭开支情况如何,具体情况可以具体分析,找到最适合您先生和您家庭的保险产品,如有需要,可短我,很乐意为您服务,谢谢!
祝您 和家人 平安 幸福!
2011/11/02回复
两朵菊花5楼
从介绍中,知道lz对保险的认识是知道的少,不知道的多。
下面是我的总结,你看看先。以后理解了,记得来找我。
1,保险我们是需要的。
2,买投连或消费型保险是正确的选择。
3,在保险产品里面,只有投连保险才可以做到保值和增值。
4,买传统型保险,在得到了保障的同时,我们交的钱也在贬值。
下面是我的总结,你看看先。以后理解了,记得来找我。
1,保险我们是需要的。
2,买投连或消费型保险是正确的选择。
3,在保险产品里面,只有投连保险才可以做到保值和增值。
4,买传统型保险,在得到了保障的同时,我们交的钱也在贬值。
2011/11/02回复
白衣angel6楼
是要趁早买啊~~~
今天刚听了一个关于以前所在医院的案例,一个科室的主任,也就三十几岁,诊断是鼻咽癌。刚开始的时候只是体检的时候诊断出EB病毒偏高,但是做其他检查都检查不出其它问题。后来出现了吞咽有些困难,去其它大医院做检查,才诊断为鼻咽癌。
所以重疾险要趁早啊~~,就算每年定期的体检,它的风险也很难预料啊!
如果需要的话,可以为您做一份考虑考虑。
美国友邦祝您和家人生活愉快!^ ^
今天刚听了一个关于以前所在医院的案例,一个科室的主任,也就三十几岁,诊断是鼻咽癌。刚开始的时候只是体检的时候诊断出EB病毒偏高,但是做其他检查都检查不出其它问题。后来出现了吞咽有些困难,去其它大医院做检查,才诊断为鼻咽癌。
所以重疾险要趁早啊~~,就算每年定期的体检,它的风险也很难预料啊!
如果需要的话,可以为您做一份考虑考虑。
美国友邦祝您和家人生活愉快!^ ^
2011/11/02回复
小睿的妈妈7楼
jessicacxj:
想帮老公买一份保险,看了一下,养老险回报率很低,算上通胀,到老了也没多少钱。重疾险回报率也很低,但交费年限短,保费比养老险低,有些可以到期返还,我想买一份重疾,就当作储蓄,负担也不是很大。
查看原文你好,35岁的年龄,买重大疾病保险确实是比较合适,
一是这个年龄还不用体检,身体状况还较好,容易承保.
二是这个年龄的保费比较合适,不至于太高.35岁时工作比较稳定,在收入最高的20年,把保费交完,不会有压力.
等40多岁50岁的时候,身体状况不允许,保费也较高了
保险费是家庭生活的成本,保障型保险不要太计较回报,就当现在存钱,有了保障,平平安安还有一笔钱做养老补充.
楼主可以找几位代理人了解一下,各家公司的险种有一定的差异,比较后,相信可以找到合适的.当然也可以找我
一是这个年龄还不用体检,身体状况还较好,容易承保.
二是这个年龄的保费比较合适,不至于太高.35岁时工作比较稳定,在收入最高的20年,把保费交完,不会有压力.
等40多岁50岁的时候,身体状况不允许,保费也较高了
保险费是家庭生活的成本,保障型保险不要太计较回报,就当现在存钱,有了保障,平平安安还有一笔钱做养老补充.
楼主可以找几位代理人了解一下,各家公司的险种有一定的差异,比较后,相信可以找到合适的.当然也可以找我
2011/11/03回复
一剑漂香8楼
35岁,如果还没有重大疾病保障,确实还是要买一份,年龄越大买,费用越高,同时建议可以再补充一份消费型的定期重大疾病,这样结合能用低的保费规划高保障。
如果是从抵御通货膨胀的角度来看,可以说很难有一个渠道既安全又能抵御通货膨胀的。
如果是从抵御通货膨胀的角度来看,可以说很难有一个渠道既安全又能抵御通货膨胀的。
2011/11/0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