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FONT-SIZE: 12px">第五章 1岁-1岁半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姚海丽
1、体格生长
出生第二年起体格生长开始明显较前减缓。体重平均每月平均增长200克左右,身长每月平均增长约1.0厘米左右。从第二年起,宝宝的胸围开始超过头围,一般前囟门也在18个月以前关闭。
12-18个月男童体格发育
月龄 体重(千克) 身长(厘米) 头围(厘米) 胸围(厘米)
12个月 10.42 78.0 46.9 46.8
15个月 10.84 80.7 47.5 47.6
18个月 11.55 83.5 48.0 48.4
12-18个月女童体格发育
月龄 体重(千克) 身长(厘米) 头围(厘米) 胸围(厘米)
12个月 9.64 76.4 45.6 45.4
15个月 10.42 79.9 46.2 46.5
18个月 11.01 82.5 46.8 47.2
2、神经心理发育
12个月左右的宝宝已学会站和扶走,其中部分孩子已能独立开步走2-3步。用手指拿东西吃得很好;用匙吃东西时需要帮助;会用手掌握笔涂涂点点;会说一些简单的词,常常是一个词代表很多的意思;部分孩子开始主动地叫爸爸、妈妈;对一些图画中的画面有兴趣,这是有意注意的萌芽;能准确地表示愤怒、害怕、嫉妒、焦急、同情等情感;喜欢模仿大人的动作;能听指令帮忙拿东西;能玩简单的想象游戏,如轻拍或摇动玩具娃娃。
15个月时多数孩子已走得较稳;会拿蜡笔在纸上乱画,会翻书页(也许是2-3页一翻),能搭起2块方木;手指握杯,但握得不稳有倾斜,常常把杯子里的东西泼出;能听懂许多话,会执行妈妈的指令,如“把帽子拿来”;多数孩子会主动叫“爸爸、妈妈”,说一些重叠的词,如“抱抱”、“球球”等,常是一个词代表多种意思;会指出或说出要的东西;打开盒子,能在柜子里或橱里找东西;用手指和东西戳洞;会表示自己的情绪,有时好发脾气、扔东西;对陌生人表示新奇;对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画书、玩具能引起注意,但注意力容易分散;有一定的记忆力,如能认出家中其他的人。
到了18个月宝宝已经可以走得较稳,会起步、停步、转弯、蹲下、站起来、向前走甚至向后退。扶着栏杆能一级一级上台阶;推动椅子自己坐下;牵拉玩具行走;能用力过肩掷球;叠3-4块方木;自发地用力乱涂;稍能用勺自己喂,会用杯子喝水,泼出很少;已掌握一些基本自我生活料理技能,如自己会脱手套、袜子,拉开衣服的拉链,会在妈妈的帮助下进行冲洗手。有时也会象大人一样拿本书一页一页地翻。会按要求指出鼻子、眼睛、头发;叫出一些东西的名称;指出方向,如“在椅子上”;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不断地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探索他所遇到的每件事;有目的地说再见。对陌生人表示新奇;受挫折时常常发脾气;对选择玩具有偏爱;模仿母亲做家务,如扫地;吃饭时走来走去;吮手指习惯达到高峰,特别在睡觉时;会依附安全的东西,如毯子;仍然自我注意;对常规的改变和所有的突然变迁表示反对。且这个时期孩子支配事物的能力大大增强了,也已经开始要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周围的环境了。他们喜欢探索新环境,发现新物品,模仿成人的动作如咳嗽,语调等,并喜欢追逐打闹,更喜欢到室外环境中活动。</DIV><DIV style="FONT-SIZE: 12px"><DIV style="FONT-SIZE: 12px">3、宝宝囟门该关闭了
囟门是婴儿头顶颅骨互相连接处还未完全骨化的部分,由额骨、顶骨、枕骨合并而成,有前囟、后囟两个囟门。前囟为额骨和顶骨形成的菱形间隙,又俗称“天门盖”位于头顶部前中央。婴儿出生时前囟对边直径大小约为1.5-2.0厘米,出生头几月内前囟会随头围的增大而扩大,一般6个月后随着额骨和顶骨逐渐骨化而缩小,到了18个月左右闭合。后囟为顶骨和枕骨形成的三角间隙,位于枕部,一般约在婴儿出生后6~8周关闭。在正常情况下,未闭合的囟门外观平坦,稍微内陷。
从囟门的紧张度和闭合的早晚可以推测婴儿的脑发育状况,如果囟门关闭过早而头围又明显小于正常值范围,这说明婴儿可能患有头小畸形;如果囟门晚闭则多见于佝偻病、呆小病或脑积水。
有的家长担心,孩子6-7个月时囟门已经关闭,会不会影响智能的发展?甚至提出要不要再吃小儿鱼肝油丸和钙粉。虽然前囟正常在18个月左右关闭,但有些孩子前囟关闭较早,但并不意味着头颅不再增大,因为头围停止生长要等到13-14岁时骨与骨之间的骨缝融合。因此有些婴儿虽然囟门早闭,但随着脑的发育,头围依然会继续生长,一般不会影响智能的发育。但有一种情况,头小畸形的小儿,其囟门早闭,是由于脑发育差,因此智力发育迟缓。因此,对于囟门早闭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判定其是否影响会到孩子的智力发育,最合适的方法是定期测量头围和随访孩子的神经精神发育进程。如果头围增长速度在正常范围内,同时孩子的神经精神发育与其年龄相符,则即使囟门早闭,也不会影响其智力的发育。
4、一岁以后孩子的合理膳食
一岁以后的幼儿其生长发育虽不如出生后第1年迅速,但每年仍可增加体重2-3公斤,因此,其营养素的需要量仍然相对较高。1岁以后的小儿饮食应该由原来的以奶为主逐渐过渡到以粮食、奶、蔬菜、鱼肉、蛋为主的混合饮食。至于其一日的食物大类的数量,上海市营养学会根据调查研究综合后,提出了学龄前儿童食物定量指导方案,以金字塔图形表示,标明了各类食物的合理比例范围,称为“上海市幼儿膳食4+1方案”,其中1-3岁幼儿的食物量简单概括为:
1-2瓶牛奶,1个鸡蛋,1-2份禽、鱼、肉,2份蔬菜与水果,2-3份谷与豆。(1份相当于50克;1瓶牛奶为227克;具体食物量还应随年龄适当调整)。
应该注意的是,牛奶还应是1-3岁幼儿的主要食物之一,每日平均350克左右,切不可认为断奶就将所有的牛奶或奶制品全部取消掉,而是应该继续食用直至一生;另外,幼儿的咀嚼功能还不够发达,每天应该单独为儿童加工、烹调食物,少用油炸或面拖,以防脂肪过多,食物过硬,幼儿的食物加工要细且体积不宜过大;要引导和教育儿童自己进食,进餐要有规律,进餐时让其暂停其他活动,集中精神进餐。
宝宝一日饮食举例
早餐:牛奶220毫升 糖10克 面包25克 奶油2克 果酱5克。
午餐:软饭(米40克)、肉末土豆泥煎饼(猪肉末25克、土豆泥25克、胡萝卜泥10克、油4克、生粉盐适量)、炒草头(草头50克、油4克、盐适量)。
午点:蛋糕(面粉25克、鸡蛋15克、糖5克)。
晚餐:牛肉煨面(面条35克、牛肉末25克、青菜25克、油2克、盐适量)、橘子100克。
晚点:牛奶220毫升、糖10克。</DIV><DIV style="FONT-SIZE: 12px"><DIV style="FONT-SIZE: 12px">5、生活照料及安全防护
随着孩子自己能走动以后其活动量也较前增大,因此平日衣服不要穿得太多,一般和大人穿得一样或多一件就足够了。在这个时期妈妈要有意识培养孩子的自我进食能力,让他自己用勺吃饭,这不仅是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还能+提高孩子对进食的兴趣,促进其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同时进一步强化训练宝宝用杯子喝水,不要贪图方便,一直用奶瓶给孩子喝水、喝牛奶,养成孩子一直有含奶瓶的习惯,时间一久易导致门齿的龋齿及上下牙齿生长排列不齐。
1岁以后孩子一天小便约10次左右。可以从1岁后培养孩子会表示要小便的卫生习惯。妈妈首先应掌握孩子排尿的规律、表情及相关的动作如身体晃动、两脚交替等,发现后让其坐盆,逐渐训练孩子排尿前会表示,在孩子每次主动表示以后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表扬。一岁以后,孩子的大便次数一般为一天1-2次,有的孩子两天一次,如果很规律,大便形状也正常,父母不必过虑,均属正常现象。每天应坚持训练孩子定时坐盆大便,慢慢养成孩子定时排大便的习惯。
孩子满周岁后,应穿满裆裤,这样避免孩子因经常席地而坐,污染外阴部及尿道口而引起尿路感染。此外,孩子也不易长时间穿紧身裤、芭蕾裤或牛仔裤。
此期还是一个易发生意外危险的年龄,因为这时的孩子已经会独立行走,然而动作平衡、协调及灵活性还差,容易跌跤。由于孩子对外界事物都感到很新奇,不仅要看,还要用手摸、用鼻子闻、用嘴尝,虽然这是孩子认识事物的方法,但他们生活经验不足,不懂得保护自己,常易发生意外伤害。因此,在家里的家具应注意有棱角处用上保护套,避免孩子万一跌交撞着出危险。家中的任何药丸、消毒剂、金属小物件等均应放在锁住的抽屉或小柜内,避免孩子拿到后误食。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妈妈要有意识逐渐教会孩子懂得危险,什么东西不可以碰、什么地方不可以去,教会孩子保护自己。
6、视觉保护
婴幼儿时期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和可塑阶段,也是预防和治疗视觉异常的最佳年龄。因此,应积极做好预防与保护非常重要。
首先是照明的要求,宝宝居住、玩耍的房间,做好选择在窗户较大、光线较强的房间里,如朝南或朝东南方向。不要让花盆、窗帘及其他物品妨碍阳光直射室内。宝宝房间的家具和墙壁最好是鲜艳明亮的淡色如粉色、奶油色等,使房间获得最佳采光。如果自然光不足可加用人工照明。人工照明最好选用日光灯,一般电灯泡照明最好再加上乳白色的圆球型灯罩,以免光线刺激眼睛易于疲倦。灯泡和日光灯管均应经常擦干净尘土,以免降低照明度。
其次是看电视卫生。孩子大多非常喜爱观看电视节目,但3岁前儿童每周看电视最好不多于两次,每次不超过15分钟,3-4岁儿童看电视每次最好不超过30分钟,5-7岁不超过60分钟。电视机荧光屏的中心位置,应略低于宝宝的视线。眼睛距离屏幕一般以4-6倍于屏幕对角线的距离为宜。最好在座位的后面安装一个8瓦的小灯泡,可以减轻看电视时的视力疲劳。
另外还有看图书、画画的卫生。宝宝看图书、画画等坐姿要端正,书与眼的距离宜为33厘米,不能太近或太远,不能让宝宝躺着或坐车时看书,以免视力紧张、疲劳。
最后,要供给宝宝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肝、蛋黄、深色蔬菜和水果等,经常让宝宝进行户外游戏和体格锻炼,有利于恢复视觉疲劳,促进视觉发育。</DIV><DIV style="FONT-SIZE: 12px"><DIV style="FONT-SIZE: 12px">7、怎样给孩子选衣服
孩子一天一个样,尤其是3岁以内的孩子,长得特别快,给孩子买衣服便成了家长头痛的事,衣服买得小,没几天就穿不上了,又得再花钱去买,现在小孩衣服的价格和大人衣服差不多,甚至还要贵。因此,很多家长在给孩子买衣服时都选择比孩子本身大许多的衣服。
我们也经常看到有些孩子穿的衣服袖子很长,手都露不出来,这样不仅防碍了孩子手部的活动,而且,由于手在袖子里,不容易抓住物体,一旦发生身体不平衡时,手抓不住东西,容易摔跤。有些家长为了保暖,给小婴儿买的衣服袖子长得把宝宝的手完全包在里面,常次以往,有些孩子到了7、8个月手连东西都不会拿。手是人体一个敏感的感觉、活动器官,也是孩子探索世界、了解世界的主要途径,通过手可以让孩子了解不同的物体,通过手的触摸还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
因此,不要给孩子穿太大的衣服,尤其是袖子不宜过长;同样裤子、鞋子都不宜太长,太大,都会影响孩子活动。一般来说,衣服可在小儿身长的基础上,长5~6公分,这样有些外套衣服可以穿两个季节。买的鞋子孩子穿上后可空余1~2公分,给孩子买鞋子最讲究合适,否则不仅影响孩子运动,还可能影响到孩子走路的姿势。
8、怎样与宝宝一起做游戏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在游戏时,智慧总是会由此而紧张地活动,甚至常常会由此而得到磨练。孩子有其独特的认知方式,尤其是学龄前的孩子,不宜呆板、长时间的学习。他们通常以游戏的方式来认识事物,关键是父母如何正确组织、引导孩子的游戏活动。
按皮亚杰的研究,游戏最早出现于婴儿2个月时,宝宝看到小床边有气球或响铃就会手舞足蹈,以后还逐步会用小手去摆弄玩具。到1、2岁时,随着婴幼儿独立行走能力的获得,以及双手活动能力的增强,他们的游戏范围由感觉性游戏向运动性、操作性游戏提高。但是,这年龄段的孩子还处在自我中心阶段,他们玩耍与游戏常常处于独立游戏状态,因为他们还没有玩伴意识。他们喜欢一个人摆弄玩具,即使有其他小朋友在场,他们也是自顾自地,仿佛如入无人之境。因此,1岁半左右的孩子,他的认知和行为水平一般来说还处于无规律阶段,这年龄段的游戏适合于自发性的独立游戏。婴儿早期,孩子就有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探求欲,这促使他不断地想活动、想抚摸、想模仿、想探索、想交往。不要给予过多的干预和限制。这是其本能的自发行为,它会给小生命带来快感和愉悦,会给婴幼儿早期发展带来健康和积极的影响。因此,这一时期的游戏活动,应以自发性的无规则游戏为主,不宜过早强调它的规则性和有序性。
运动性游戏是比较适合于这一阶段的活动,它不仅有利于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而且有利于身体的发育。常见的方法有:1)叫孩子像鱼、兔、龟、小虫一样翻滚,爬行、游动,2)叫孩子用积木设置障碍,进行跨栏比赛;3)做玩球游戏,等等。</DIV><DIV style="FONT-SIZE: 12px"><DIV style="FONT-SIZE: 12px">9、如何对待爱闯祸的宝宝
好动和贪玩是儿童的天性,1-2岁的孩子无时不动。美国心理学家奥陆多额尔对这阶段的婴幼儿作了这样的叙述:从人类学的观点来看,接近两周岁的婴幼儿,身体虽然还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脚短头大,走路时脚步不太稳,姿势、躯体稍有前倾,很像旧时器时代的尼安得塔尔人那样。但是,由于他们活动能力的提高,手脚的解放和白天大部分时间都处在活动之中,他们要求不停地进行游戏,而且喜欢到处乱跑和四处捣乱。
宝宝到了1岁半了,路已经走得很稳,他的好奇心似乎永远得不到满足,在他眼中,家里的抽屉、柜子、甚至瓶瓶罐罐里都象藏着宝贝,在你不注意时,他就会打开抽屉,专心致志地一件一件地把东西全拿出来,似乎最好的东西就在里面。结果是满地狼迹,家象是被抢劫过了似的。这是家长们经常会遇到的事。这时你该怎么办呢?跟他讲道理,或是狠狠地打一顿还是听之任之。
如上所述,好动、贪玩、好奇是儿童的天性,而恰恰又是好奇,才使孩子不断成长,柏拉图也说:“好奇者,知识之门“。小孩子6个月大时一听见声音就要转头去寻,一看见东西就要伸手来拿。再大一点的孩子好奇的动作更多。如果孩子不好奇,那就不去与事物相接触了,不与事物相接触,那他就不能明了事物的性质和状况了。所以好奇动作是小孩子得到知识的一个最紧要的门径。这一阶段,不仅允许婴幼儿去触摸周围的物体,而且要给婴幼儿创造各种机会,给婴幼儿去触摸周围的物体,让他能最大限度地在家中自由活动,并给他以惊喜和稀奇,来鼓励他的好奇心的发展。所以,遇到上述情况,打是不起作用的,也是对孩子的发展不利的。
那么,就与宝宝耐心地讲道理吧。可是,大多父母在尝试后就再没耐心了。其实,两岁前后的婴幼儿虽然还不会说许多话,但心里已经有了自己的许多小主意。但其社会性考虑的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许多想法都带有自我为中心的色彩。还不会体会或考虑对方的心态及造成的后果,再加上他们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即使和他讲道理,他听不懂也不会听,还十分自信。因此,父母必须详细了解婴幼儿的内在心理。学会观察和等待,采取因势利导的对策。这样既能满足婴幼儿的好奇好玩的心理,又能培养自主自信的好品质,还可以防止宝宝与父母的顶牛和反抗。但也不是说就顺着孩子的性子,听之任之。对于上述事例,我们不妨这样做:鼓励孩子和自己一起把地上的东西整理起来,并告诉孩子,这些东西的家就在抽屉里,我们一起让他们回家吧。另外,你还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百宝箱,让孩子把自己的玩具放进去,并告诉孩子这是属于他的,每次玩好玩具后也应鼓励孩子让玩具宝宝回家。当然也可以采取比赛的方式,比比谁的抽屉更整洁。
10、如何开展早期的音乐启蒙教育
音乐教育是开发儿童智力的最佳途径。1-2岁的孩子正处于听觉发展的关键期,而活泼好动又是孩子的天性。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不仅能激起孩子愉快的情感,而且伴随着音乐让孩子翩翩起舞、引吭高歌使他充沛的精力有了用武之地。因此早期的音乐教育是符合孩子身心健康的需要。那么平日父母该如何来对他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和熏陶呢?
首先,选择一些旋律优美、节奏鲜明、情趣健康活泼的中外优秀儿童作品,安排在孩子的日常活动中给孩子听,在优扬的音乐声中,孩子不仅能体验音乐的美感,而且音调的高低强弱、节奏的快慢,有利于发展其听觉能力,丰富想象能力,陶冶情操,培养美好的心灵。
其次,常带孩子观赏各种儿童音乐节目,让孩子观察他们的唱歌、跳舞、弹奏乐器的动作,通过视觉的注意和观察获得对音乐的感性认识。
再者,随着孩子语言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模仿声音能力的逐渐增强,让他开始模仿着一起唱。可以让孩子跟着磁带唱,也可以妈妈教他一句一句地唱,从简单的儿童歌谣唱起,慢慢要求他发音准确、吐字清楚。
此外,启发孩子在听音乐的同时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边听音乐,边进行动作模仿,随着歌声的内容模仿各种动作,如小鸟飞、青蛙跳、开火车、摇小船等。
总之,在婴幼儿时期父母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孩子逐渐学会听、唱、欣赏音乐,使孩子对音乐充满兴趣,这不仅对儿童早期智力开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还为孩子成年后的音乐文化修养奠定良好的基础。</DIV><DIV style="FONT-SIZE: 12px"><DIV style="FONT-SIZE: 12px">11、让宝宝拿起小画笔
宝宝在这阶段特别喜欢大人手中笔,对这小小的笔特别着迷,只要看到就想抢着拿到手。此时的他虽不会正确的握笔姿势,但他依然能用整个手以拳握的姿势拿起笔进行他的大作,在墙上、桌上、地上涂画出乱七八糟的线条。常常是一边画,一边玩,走一处,画一片,有时还边涂边讲,为自己能创造出这么多的“抽象”作品而啧啧称奇,倍感自豪。
绘画是一项眼、手、脑紧密配合的活动,因此孩子绘画能力的发展和他的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有着密切的联系。绘画活动有利于发展儿童各方面的智力(观察力、思维能力以及创造力),在幼儿时期,通过美术活动培养这种素质是非常有利,为幼儿今后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近年来,许多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一技之长或培养其美学概念,花钱让孩子学绘画,但是,儿童绘画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根据我国儿童的实际情况和观察,儿童绘画发展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涂鸦期:大约在1-3岁。2)象征期(又叫表象符号期):3-5岁。3)主观感觉表现期:5-9岁。4)视觉写实期:9岁以后。在教儿童绘画时一定要遵循他的发展规律,否则将会阻碍他兴趣爱好的发展与提高。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在教育中要“把孩子看成孩子”,“在他们心灵还没有具备种种能力以前,不应当让他们运用他们的心灵,因为它还处在蒙昧的状态时,你给它一个火炬,它也是看不见的。”
因此,在辅导孩子绘画中,必须按照儿童绘画发展阶段进行。1岁期是儿童绘画的乱画期,处于涂鸦阶段。周岁婴儿用他们能接触到的工具(如铅笔、蜡笔、竹竿、树枝等),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会胡乱涂画。在涂抹活动中,他们感到新奇好玩,乐于尝试。开始还没有想画什么的想法,只是孩子好动的本能,他们对自己手的动作和涂抹的效果感兴趣。经过反复涂画,促进了手、眼、脑机能的发展,不断增加线、形、色的感知积累。一开始涂得乱麻一团,线条没有分别,毫无秩序,进而反复同一动作,有一定方向,说明视觉上有所控制了。这种控制能力会发展到更复杂的动作?绘出了圆形,虽然很不象样子,但已是一大进步。成人可能对幼儿画的形状难以理解,但从那些线条的动态中感受到幼儿内心的喜悦和惊奇。
因此应给他们多提供这种机会,为他们提供纸、笔,如果他们得不到纸、笔一类的工具,他们便会在地上、墙上或家具上乱涂乱画。不要过于责怪孩子,那是因为你没给他画画的工具。
12、给宝宝一个锻炼的机会
宝宝走得稳了,小手也更灵活了,活动范围扩大了,随之而来的是开始有了独立性的萌芽。父母会明显地感到,能自由活动的宝宝更接近于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了。他好象不再完全地依赖父母了,父母的温情和爱抚在他的眼中已经不如以前重要了,妈妈处处关照有时可能变成了一种限制,宝宝甚至不耐烦接受。他什么都想自己干,尽管有时又力不从心,但他愿意努力去尝试。此时面对这个初步独立的宝宝,父母的态度也应该有所改变,不管你内心有多担心和紧张,都应放手让宝宝有适当的独立活动的机会和自由,这时宝宝成长的必由之路。
布置一个能满足宝宝需求的生活空间,安全而富有创意,让孩子在其中自由地发挥他的才干。如在吃饭前,让孩子洗干净双手,坐在孩子专用凳子上,将他的饭菜放在面前,让他自己自由用勺或手来取食自喂,妈妈只要在旁协助就行,不必再像1岁以前那样全包全揽;外出游玩前,可嘱咐宝宝自己拿上帽子、手套等小物价;上下楼梯时,家长可先让孩子学会爬楼梯,然后一手搀扶他先让他一步一步走上楼,走下楼;逐渐过度到让孩子自己扶着楼梯的栏杆上下楼。对孩子来说,每一项日常活动都是一种游戏,他都会兴致勃勃去做,每一次的成功都让他信心百倍,为自己的能干感到自豪,更为其下一步的探索周围世界积累丰富的经验。当然在这过程中,父母的鼓励和表扬也是必不可少的。</DIV><DIV style="FONT-SIZE: 12px"><DIV style="FONT-SIZE: 12px">13、亲子游戏
1岁以后儿童的全身动作、独立行动迅速发展。从学会走路到随意行走;能上下台阶;逐渐掌握蹲、跑、跳、踢、钻爬、攀登、平衡等基本动作。因此,应该注意这时宝宝的四肢动作训练,如果把这些动作训练结合在游戏中进行,那么,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1、游戏(一):四轮小推车 小推车可以帮助刚学会行走的宝宝走稳,并逐渐离开扶持物独立行走。同时,还可以发展手臂和腿脚的协调动作。当然在玩的时候还满足了儿童可以到他想去的地方,引起他愉快的情绪,开扩眼界。可选择四轮推车,从用手推车向前行走,逐渐学会推车转弯,躲过障碍物。小车内可放娃娃或其他物品,提高儿童玩推车的兴趣。玩的时候应该有大人在旁示范并照顾,以免推力过猛小车向前滑行而摔倒,遇到转弯或有障碍物时,要加以提醒和帮助。
2、游戏(二):玩皮球 球类玩具能促进这个年龄儿童发展的多种动作,如行走、跑、滚动、扔、弯腰、下蹲等。使儿童全身上下肢的肌肉、骨骼得到锻炼,动作逐渐灵敏,准确。同时,这些活动还可以发展儿童的注意、记忆、观察等能力。
玩法:
捡球 将球放在儿童前面,由近及远加长距离让儿童去捡。成人将球滚出去,让儿童边追边捡。
扔球 扔出捡回地玩,可逐渐加长距离,练习跑、捡、弯腰等手脚及全身动作。
滚球 儿童蹲下将滚出 再起身捡回,可以和成人相互滚球,练习手眼协调的准确性;将球滚过积木或小凳搭成的门洞;将球放在有斜坡的地方滚下,捡起再滚。也可以小伙伴之间互相传球玩。以培养友好的人际关系。
踢球 将较大的冲气塑料球放在儿童脚前,脚一碰球即滚动,增加边走边踢动作的兴趣,使下肢动作灵活稳定。
3、游戏(三):玩滑滑梯
公园和游乐场所有小滑梯、攀登架、阶梯等设备结合在一起玩,儿童可以得到多种练习活动,并增加乐趣。这个年龄的儿童在玩这些大型玩具时需要成人加以帮助和保护,注意减缓冲击力,逐渐使儿童学会。有同伴一起玩时要注意中间距离,避免碰撞。培养勇敢和遵守先后次序的行为。
4、游戏(四):搭积木
积木是儿童非常喜欢的玩具,不仅可以发展精细动作,而且可以发展儿童的思维,想象能力。
刚开始时成人可以搭积木给儿童看,边搭边说引起儿童兴趣,然后启发儿童自己动手搭积木。对1岁半以上的儿童,边搭边说引起兴趣,然后启发和帮助他自己动手。可以让孩子搭高、搭长,说是高楼、汽车、火车、小椅、小桌等,还可以配合做简单的游戏,如给娃娃搭床睡觉,玩开火车游戏,小动物找房子等等,整个游戏过程中儿童可以了解积木的形状、颜色,搭成物体的名称、用途、简单结构等,丰富了孩子的小脑袋。
5、游戏(五):小小看图片
选择一些画面简洁、形象逼真,色彩鲜艳的图片、画片,妈妈和宝宝每天有1-2次,每次5-10分钟在一起玩图片、卡片游戏。利用图片、画片讲故事,获得简单情节的故事和知识,接受品德教育,也可以利用画片、图片讲述上面的形象、故事或儿歌。让孩子看图片是学习更多的词汇,丰富孩子的语言的好方法之一。</DIV></DIV></DIV></DIV></DIV></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