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小小年纪赶科场(记中大附小面试过程)——恭喜收到通知的孩子们!

50756251家有小学生

女儿昨天去中大附小面试了,这么重要的事件,我写了篇日志记录下来。我想,这应该挺多妈妈关心的,就贴上来给大家分享吧。流水帐写得比较啰唆,但我就这水平了,有兴趣的妈妈们将就着看吧,而且本来是写给自己看并存录下来的以后给女儿看的,不想放过任何细节,所以就啰唆了点,见谅了。如果只关心考试内容的妈妈可跳过些废话,直接看考试那一段,女儿出来说的内容(六楼)。



有好几个妈妈说收到通知了,恭喜!恭喜啊!

妈妈们报料:学费6550每学期,另外赞助费第一批交一万,还有交两万的但不知是第几批了。


有几位妈妈很关心前面的流程是什么,是怎么报名的?其实很简单,大家要做的是留意他们的报名日期,和带齐他们需要的证件资料去学校报名就行了。不需要熟人介绍,不过有熟人有关系当然最好了,胜算会大好多,不用象我们考得这么难,听天由命。报完名他们会跟你预约一个时间面试的。每一年他都会比公立的提前一个月完成报名,面试和录取的。今年是4月2号到5月5号。大家可以去留意他们的网站,也可以留意妈网,年年都有些热心妈妈发有关中大附小的信息的,大 家搜一下便更加清楚了。

这段日子经过报名、面试、录取,一切都尘埃落定了。我家孩子没有被录取到,本来也是抱着一试的心态去报一下,并非十分执着一定想要上,但最后没录取到还真的有些失落,有那么一点的难过,怎么别人都高高兴兴拿到通知书,我们没有。但好快心态就调整过来了,虽然我上不成,但还真心为能上到的孩子高兴,恭喜他们如愿以尝。

几日来,看到一些妈妈为中大附小好不好,为什么竞争这么激烈,还有值与不值的问题而争论起来。我本人长时关注妈网,也和周围中大附小附近的适龄儿童家长讨论,这些问早就有人讨论过好多次了。我也来分析一下原因吧:

一,好不好的问题。在广州市来说,好不好就不敢说了,他是个民校,教师的流动性比较大,比较注重英语,每年英语比赛成绩都不错。大把东山的公办名校的名声比响得多,但海珠区来讲,他未尝不是一个较好的一个选择。这要归功于广州的教育资源严重不公了,放眼看过去海珠区那有几个象样点的小学?有妈妈可能会跟我较真,是有的啊,珠实那些不是吗。对啊,若大一个海珠区,也不如小小一个东山的十分一嘛,起码中大附近的小学都没几家好的,上市级都好少。也有人山长水远的去东山择校的,要钱不用说,主要还是要关系,那来那么多的关系啊?中大附小起码还在海珠区,起码不用关系也可以一博。也有人用百几两百万去买东山那些又残又旧的学位房的,这些要那些不差钱的人才做得到,一般民众真是望尘莫及。

二,为什么这么多人报,竞争如此激烈。原因都是多方面的,有人认为他的教学质量还不错,依傍着中大,环境和学习氛围都不错,还有中大子女这些优秀生源,慕名而来。在附近又没什么好的学校,所以附近的孩子都来报了。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不限户籍,这也归功于中国的户籍制度,好多在广州工作,户口又不在广州的家长,他们的孩子要上个好学校是何等的难?难得有家相对好的学校不限户籍。除了外来人口,还有些香港户籍的呢。还有图他近的,我女儿的同学,地段是宝玉直的也去考的,因为他们住在这附近,妈妈说:想起天天要送他这么远上学就怕,所以宁愿出钱,也让他在附近读。还有一些的练兵的,也去报了。所以一报就报了一千多人。

三,值不值的问题。六年下来几乎要十万了,值不值这真是见仁见智了,有人十万不算什么,有人十万是全副身家了。有人说就算去省一级都不用这个数啦,再重申一下,去省一级择校要关系的呀,没关系,就钱搭够咯。而且他是分每个学期交的,一般家庭都可以负担得起,这不跟幼儿园差不多嘛,而且比起其他民办的一年要几万的那种算便宜得多了。也有家长是另一个想法,花个十万还不如让孩子读地段普通学校,普通学校也有会学得好的。当然,每个学校都有学得好,学得不好的学生,就算东山的名校一个班四十多人,也不是每个都是尖子,也有差生的。就算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小学也会飞出来凤凰的。学得好的孩子的家长当然会说值得,而学得不好的孩子家长当然会说不值,都会拿以某某某作例子,互相争论各不相让。但看问题不能以单个做例子的,以偏概全,要看比率,好的学校肯是有他过人之处的,他的优秀比率会比一般学校高,好多家长都冲着这个比率想让小孩进去的。好多孩子未进去之前家长都不会认为自己孩子是好学校中差的那个的。但结果出来,有的孩子学得好,有的孩子学得不好,便出来的结论不一样了。

以上分析,大家不需再争论了,好不好,值不值,各人心里都有衡量了,各取所需吧。为作家长,都希望尽自己的能力提供一个最好的平台给孩子,但始终我认为一点:家庭的教育最重要,不是孩子入学了,就把所有责任都扔给老师了。有句话说:好学校不如好老师,好老师不如好家长。我家孩子考不上,只能让她上地段了,但也不是决定我女儿将来是否优秀的关键,这更加告诫我,以后要更用心培养孩子。

在此还要谢谢好多关心我们的妈妈们,你们让我非常感动,再次让我感到妈网的温暖。

2012/05/06
全部回帖
starlistarli沙发
感谢楼主分享!我家小子6号上午面试的,题目好像与你们的不同,不过也是需要过五关斩六将,我家小子还算争气,虽然没用上他擅长的英语和算数,但面试游戏(按他的说法)都完成的比较好。好像是第一批录取了,不过赞助费是2万(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外地户口的原因?),感觉上我那小子除了感觉比较乖巧之外,没什么特别之处,根据之前了解到的信息,面试前一点信心都没有,完全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的,没想到小子的运气还不错。因为之前了解的不够细,开放日也没去,缴费的时候还是有点犹豫,不过最后还是缴了费,也幸好定下来了,否则还真没书读了。这周末公办学校报名,因为我有事回内地,他妈妈带他去少年宫画画的时候去新港中看了一下,感觉没多少人,所以思想放松了,没有及时报名,周日我回来之后再去的时候,人家已经明确招满了,不招了,客村小学也一样,只有逸景填了表面了试,但可能因为没有关系,填的赞助费也相对比较低(5万),估计是完全黄了。只能在中大附小读了。
2012/05/14回复
starli:
感谢楼主分享!我家小子6号上午面试的,题目好像与你们的不同,不过也是需要过五关斩六将,我家小子还算争气,虽然没用上他擅长的英语和算数,但面试游戏(按他的说法)都完成的比较好。好像是第一批录取了,不过赞助费是2万(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外地户口的原因?),感觉上我那小子除了感觉比较乖巧之外,没什么特别之处,根据之前了解到的信息,面试前一点信心都没有,完全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的,没想到小子的运气还不错。因为之前了解的不够细,开放日也没去,缴费的时候还是有点犹豫,不过最后还是缴了费,也幸好定下来了,否则还真没书读了。这周末公办学校报名,因为我有事回内地,他妈妈带他去少年宫画画的时候去新港中看了一下,感觉没多少人,所以思想放松了,没有及时报名,周日我回来之后再去的时候,人家已经明确招满了,不招了,客村小学也一样,只有逸景填了表面了试,但可能因为没有关系,填的赞助费也相对比较低(5万),估计是完全黄了。只能在中大附小读了。
查看原文
恭喜你们啊!外地户口在广州上个学也是件麻烦事,能读上中大附小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啊。
2012/05/14回复
面试都有各不同的,也没那么紧张,期待拿到通知。没收到通知的家长也别难过,有的民办也挺好的。
2012/05/15回复
lyzlyzlyzlyz5楼
路过,顶一个!!!!!!!!!!!!!!!!!!!!!!!!!!!!!!!!!!!
2012/05/15回复
现在连这么小都要面试了。
2012/05/15回复
中大附小不错啊
2012/05/15回复
我们也决定去附小读,可是看了那么多负面的帖子,不知道决策对不对
2012/05/15回复
亲亲妈咪:
恭喜你们啊!外地户口在广州上个学也是件麻烦事,能读上中大附小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啊。
查看原文
其实没上中大附小未必是坏事,我知道中大很多孙辈都在怡乐路读,而且成绩也不错,老师很负责会每天把要做的作业发给家长的手机,而且中午学校可以吃饭睡觉,中大附小要接回家吃或者去附近的民居托管,中大附小的生源其实也比较宽,因为很多家长愿意给5万甚至10万的赞助费,布匹市场的老板给的赞助费都不低,我之前也因为怡乐路和中大附小的学校曾经问过妈网的网友,有几个在怡乐路读的回复都不错,中大附小的回复是老师流动大,而且很多实习老师教的都很一般属于应付式的,如果小孩不好彩给实习老师教那就比较麻烦,希望楼主小孩真的读了怡乐路可以发帖告诉其他妈妈们怡乐路小学的真实面目,应为很多妈妈都是看门口的牌子挂着区一级就觉得不好不满意,但实际情况是怎样需要小孩在里面读的妈妈来反馈才知道的,谢谢!
2012/05/16回复
2012/05/16回复
danielblee:
1、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亲都是不断自我学习提高的结果。我接触过这么多杰出的父母,没有一个是轻易就取得教子成功的。一位优秀的母亲甚至说:很多人都认为我很轻松,说你的孩子那么优秀,根本就不要你管,殊不知,我连晚上睡觉其实都有一个眼睛是睁着的!好母亲防患于未然,而不合格的母亲是,孩子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甚至老师都已经找孩子谈话了,她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全国首届十大杰出母亲沈丽萍同志是个画家。她说为了学画,不仅上了大学,而且还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不仅买了许多书籍,而且还参观了数不尽的画展,听了数不尽的学术报告。可是却从没有意识到培养孩子也应该花时间,直到孩子因为空难导致身体严重的残疾之后,她才开始真正学做母亲,并且由于自己的努力,最终帮助孩子战胜残疾,成为被挪威人民赞誉的“中国英雄”。进入了21世纪,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任何岗位都要求培训、考核,但似乎只有生养、教育孩子不需要培训,好像自动就会上岗而且永远不会下岗,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每一个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关于怎样做父母的意识和知识准备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2、 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我接触过数百位优秀父母,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就像沈丽萍同志所做的那样,如果不是由她亲口所说,人们是不会想到她在儿子王嘉鹏的成长背后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她的同事、朋友们都说:你除了当时飞机掉下来没办法外,其他的你都做到了极致,你没有耽误这孩子。可是要做到这一点又是多么不容易啊!有些人可能会说,有那么多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不也教育出好孩子了吗?其实,文盲并非不会教育,这些父母同样是教育孩子的高手。《焦点访谈》节目曾介绍过世界中学生数学奥数竞赛金牌获得者安金鹏的事迹。他家里极穷,考取了重点中学没钱上,父亲说让孩子出去打工吧,人家上了大学还找不到工作,更何况你能不能上大学都还不知道。但母亲坚决不同意,将家里唯一的一头毛驴卖了。孩子在中学里是唯一一位连素菜也吃不起的人,是唯一一位连肥皂都用不起的人。照说这样的孩子全靠自己了吧?当面一问才知道,虽然这位母亲初中都没毕业,但她却让孩子上小学之前就把四则运算做得滚瓜烂熟。仅此一点又有几个大学毕业的父母能做到呢?3、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老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我们做父母的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就像上海人说上海话吃上海菜,四川人说四川话吃四川菜一样,仿佛生来就会不需培养,而事实并非如此!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以至于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在教,这就是“潜教育”,比“显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更本质的教育。优秀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者。当务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学好的孩子;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天下无不是的孩子,只有不是的父母。因此在骂孩子之前骂自己,在打孩子之前打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改变自己4、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全社会都要有正确认识。应试教育是学校和家长都回避不了的问题,需要学校和家长们共同适应。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没有应试能力的素质教育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据统计,我国有近1000万“闲散”的未成年人。所谓闲散的未成年人,就是指理应在学校读书而不愿读书选择辍学的孩子,这其中94%是学业失败的结果,学业落后、厌学、逃学、离家出走成为当今未成年人犯罪的四步曲。因此,帮助孩子适应应试教育也就成了我们父母的一份应尽的义务,而帮助孩子减负的最好办法是我们父母增负,就是我们父母能够成为孩子学习上的导师。好成绩当然是学校老师带出来的,但在应试教育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这些好成绩正越来越多地浸透着父母们的汗水。5、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对于孩子进入初、高中的父母,普遍都有一种困惑,那就是同孩子难以沟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与进入更年期的母亲冲突更多,不仅是因为处于内在的心理动荡期,更重要的是两者的外部压力都很大,孩子面临的是升学的压力,母亲面临的是事业(有的是下岗)的压力,这就更需要加强沟通。优秀的父母在这些方面大都做得较好,他们的良好沟通来源于自觉地遵守了这样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倾听,就是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并且听懂孩子话里的真实意思。第二个步骤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结果往往是有道理的。第三个步骤是建议,就是有道理孩子并不一定就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因此父母这时应该给以建议。在这三个步骤中,倾听是父母们做得最差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伴随着问题成长的,每一个父母也都是伴随着问题成长的,不碰到问题的孩子是找不到的,不碰到问题的父母也是找不到的,关键是要像那些优秀的父母们那样能静下心来找到解决的办法。6、好成就都是化出来的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品德,比品德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胸襟和抱负。遗憾的是,现在对品德重视的人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了,对父母们谈品德教育等于不合时宜。至于说到一个人的胸襟和抱负,更是我们父母们不愿听的海外奇谈,因为与当下的考试分数无关!而其实这些正是一个人成长中最重要的。我们在看人物传记时常常都会对传主幼年时的不同凡响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原因就是这种成就动机对一个人的影响巨大。意志、品德、胸襟等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等“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即“潜教育”化进孩子的血肉里的。因此孩子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的,父母能走多远,孩子就能走多远,父母能有多高,孩子就能有多高。让孩子养成大襟怀的最好方式除了父母能做好的表率外,就是让孩子多读名著,多读伟人的传记,让孩子从小学会用伟人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和自己。
查看原文
这个说的很经典,确实如此,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想要靠老师只能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
2012/05/16回复
帮顶支持一下
2012/05/16回复
敏敏的小猫:
其实没上中大附小未必是坏事,我知道中大很多孙辈都在怡乐路读,而且成绩也不错,老师很负责会每天把要做的作业发给家长的手机,而且中午学校可以吃饭睡觉,中大附小要接回家吃或者去附近的民居托管,中大附小的生源其实也比较宽,因为很多家长愿意给5万甚至10万的赞助费,布匹市场的老板给的赞助费都不低,我之前也因为怡乐路和中大附小的学校曾经问过妈网的网友,有几个在怡乐路读的回复都不错,中大附小的回复是老师流动大,而且很多实习老师教的都很一般属于应付式的,如果小孩不好彩给实习老师教那就比较麻烦,希望楼主小孩真的读了怡乐路可以发帖告诉其他妈妈们怡乐路小学的真实面目,应为很多妈妈都是看门口的牌子挂着区一级就觉得不好不满意,但实际情况是怎样需要小孩在里面读的妈妈来反馈才知道的,谢谢!
查看原文
这位妈对周围的小学真是非常非常的留意,你如此有心真让我自愧不如。谢谢你提供的信息,这几位妈妈同样的有用心培养孩子。我相信怡乐路小学有这么用心的家长,孩子们的素质不会差的那里去,这让我又增加了点信心。12号那天我带女儿去报名,同其它名校的火爆场面比起真是天渊之别, 简直是水静河飞,拍晒乌蝇。女儿去到直接报名,完全不用排队,十来分钟就搞掂晒。我拿我们社区的名单看过,大部份都是我们熟悉的小孩,据我所知这些小孩起码有三份一以上的人是择校的。看来家长们对这所学校实在信心不大啊。
2012/05/16回复
名校只不过是名气大了,不可能每个班都是好老师的,学校正规教育+家庭教育+兴趣培养才是正道,光靠学校也不可能全面发展,我还是认为老区的学校就算不是省一级市一级也不会不好到哪去的。
2012/05/17回复
中大的幼小面试我觉得算公平, 考题真真实实反映了小朋友的综合能力, 找不同(专注力), 说故事(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单脚跳(大运动), 物品分类(逻辑), 能全部做完的, 这小朋友综合素质很高. 不考加减文字英语,学校做得一级的好. 这些本来就是小学学的.
2012/05/17回复
伦哥仔2007:
中大的幼小面试我觉得算公平, 考题真真实实反映了小朋友的综合能力, 找不同(专注力), 说故事(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单脚跳(大运动), 物品分类(逻辑), 能全部做完的, 这小朋友综合素质很高. 不考加减文字英语,学校做得一级的好. 这些本来就是小学学的.
查看原文
嗯,说得有理。听说其它学校的面试当中有考英语,数学和认字的都有,还有唱歌画画的,个人感觉这些不太合理。
2012/05/17回复
doladola17楼
亲亲妈咪:
女儿昨天去中大附小面试了,这么重要的事件,我写了篇日志记录下来。我想,这应该挺多妈妈关心的,就贴上来给大家分享吧。流水帐写得比较啰唆,但我就这水平了,有兴趣的妈妈们将就着看吧,而且本来是写给自己看并存录下来的以后给女儿看的,不想放过任何细节,所以就啰唆了点,见谅了。如果只关心考试内容的妈妈可跳过些废话,直接看考试那一段,女儿出来说的内容(六楼)。有好几个妈妈说收到通知了,恭喜!恭喜啊!妈妈们报料:学费6550每学期,另外赞助费第一批交一万,还有交两万的但不知是第几批了。有几位妈妈很关心前面的流程是什么,是怎么报名的?其实很简单,大家要做的是留意他们的报名日期,和带齐他们需要的证件资料去学校报名就行了。不需要熟人介绍,不过有熟人有关系当然最好了,胜算会大好多,不用象我们考得这么难,听天由命。报完名他们会跟你预约一个时间面试的。每一年他都会比公立的提前一个月完成报名,面试和录取的。今年是4月2号到5月5号。大家可以去留意他们的网站,也可以留意妈网,年年都有些热心妈妈发有关中大附小的信息的,大 家搜一下便更加清楚了。这段日子经过报名、面试、录取,一切都尘埃落定了。我家孩子没有被录取到,本来也是抱着一试的心态去报一下,并非十分执着一定想要上,但最后没录取到还真的有些失落,有那么一点的难过,怎么别人都高高兴兴拿到通知书,我们没有。但好快心态就调整过来了,虽然我上不成,但还真心为能上到的孩子高兴,恭喜他们如愿以尝。 几日来,看到一些妈妈为中大附小好不好,为什么竞争这么激烈,还有值与不值的问题而争论起来。我本人长时关注妈网,也和周围中大附小附近的适龄儿童家长讨论,这些问早就有人讨论过好多次了。我也来分析一下原因吧:一,好不好的问题。在广州市来说,好不好就不敢说了,他是个民校,教师的流动性比较大,比较注重英语,每年英语比赛成绩都不错。大把东山的公办名校的名声比响得多,但海珠区来讲,他未尝不是一个较好的一个选择。这要归功于广州的教育资源严重不公了,放眼看过去海珠区那有几个象样点的小学?有妈妈可能会跟我较真,是有的啊,珠实那些不是吗。对啊,若大一个海珠区,也不如小小一个东山的十分一嘛,起码中大附近的小学都没几家好的,上市级都好少。也有人山长水远的去东山择校的,要钱不用说,主要还是要关系,那来那么多的关系啊?中大附小起码还在海珠区,起码不用关系也可以一博。也有人用百几两百万去买东山那些又残又旧的学位房的,这些要那些不差钱的人才做得到,一般民众真是望尘莫及。 二,为什么这么多人报,竞争如此激烈。原因都是多方面的,有人认为他的教学质量还不错,依傍着中大,环境和学习氛围都不错,还有中大子女这些优秀生源,慕名而来。在附近又没什么好的学校,所以附近的孩子都来报了。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不限户籍,这也归功于中国的户籍制度,好多在广州工作,户口又不在广州的家长,他们的孩子要上个好学校是何等的难?难得有家相对好的学校不限户籍。除了外来人口,还有些香港户籍的呢。还有图他近的,我女儿的同学,地段是宝玉直的也去考的,因为他们住在这附近,妈妈说:“想起天天要送他这么远上学就怕,所以宁愿出钱,也让他在附近读。”还有一些的练兵的,也去报了。所以一报就报了一千多人。 三,值不值的问题。六年下来几乎要十万了,值不值这真是见仁见智了,有人十万不算什么,有人十万是全副身家了。有人说就算去省一级都不用这个数啦,再重申一下,去省一级择校要关系的呀,没关系,就钱搭够咯。而且他是分每个学期交的,一般家庭都可以负担得起,这不跟幼儿园差不多嘛,而且比起其他民办的一年要几万的那种算便宜得多了。也有家长是另一个想法,花个十万还不如让孩子读地段普通学校,普通学校也有会学得好的。当然,每个学校都有学得好,学得不好的学生,就算东山的名校一个班四十多人,也不是每个都是尖子,也有差生的。就算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小学也会飞出来凤凰的。学得好的孩子的家长当然会说值得,而学得不好的孩子家长当然会说不值,都会拿以某某某作例子,互相争论各不相让。但看问题不能以单个做例子的,以偏概全,要看比率,好的学校肯是有他过人之处的,他的优秀比率会比一般学校高,好多家长都冲着这个比率想让小孩进去的。好多孩子未进去之前家长都不会认为自己孩子是好学校中差的那个的。但结果出来,有的孩子学得好,有的孩子学得不好,便出来的结论不一样了。 以上分析,大家不需再争论了,好不好,值不值,各人心里都有衡量了,各取所需吧。为作家长,都希望尽自己的能力提供一个最好的平台给孩子,但始终我认为一点:家庭的教育最重要,不是孩子入学了,就把所有责任都扔给老师了。有句话说:“好学校不如好老师,好老师不如好家长。”我家孩子考不上,只能让她上地段了,但也不是决定我女儿将来是否优秀的关键,这更加告诫我,以后要更用心培养孩子。 在此还要谢谢好多关心我们的妈妈们,你们让我非常感动,再次让我感到妈网的温暖。
查看原文
恭喜,当听到关于学校不好是因为“很多布市子女也在那读”或是“很多村里的小孩也在那读”时,心里忽然生出些许悲哀,圈子,阶层,这些并不否认,孟母三迁的故事就说明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可是,邻居们也没人嫌弃孟母母子是单亲家庭啊。
2012/05/18回复
dola:
恭喜,当听到关于学校不好是因为“很多布市子女也在那读”或是“很多村里的小孩也在那读”时,心里忽然生出些许悲哀,圈子,阶层,这些并不否认,孟母三迁的故事就说明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可是,邻居们也没人嫌弃孟母母子是单亲家庭啊。
查看原文
对于布市的孩子和村里的孩子就是生源不好这点,我和大家我看法有些不同,我不认为出身于布市,城中村,市场的鱼档菜档的学生素质就不好了。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他们的出身不是他们自己能选择的,不是出身不同就低人一等,学校就应该有教无类,家长们又何必太紧张。天下的父母的心情都是一样的,无论是教授,是白领,是小贩,是爆发户都会想自己的孩子成才成人的。
2012/05/18回复
demitridemitri19楼
孩子本身也许没有问题,家庭的影响很重要。有些父母也许是无意,也许是本身的素质问题给了孩子不好的榜样
2012/05/18回复
danielblee:
1、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亲都是不断自我学习提高的结果。我接触过这么多杰出的父母,没有一个是轻易就取得教子成功的。一位优秀的母亲甚至说:很多人都认为我很轻松,说你的孩子那么优秀,根本就不要你管,殊不知,我连晚上睡觉其实都有一个眼睛是睁着的!好母亲防患于未然,而不合格的母亲是,孩子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甚至老师都已经找孩子谈话了,她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全国首届十大杰出母亲沈丽萍同志是个画家。她说为了学画,不仅上了大学,而且还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不仅买了许多书籍,而且还参观了数不尽的画展,听了数不尽的学术报告。可是却从没有意识到培养孩子也应该花时间,直到孩子因为空难导致身体严重的残疾之后,她才开始真正学做母亲,并且由于自己的努力,最终帮助孩子战胜残疾,成为被挪威人民赞誉的“中国英雄”。进入了21世纪,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任何岗位都要求培训、考核,但似乎只有生养、教育孩子不需要培训,好像自动就会上岗而且永远不会下岗,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每一个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关于怎样做父母的意识和知识准备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2、 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我接触过数百位优秀父母,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就像沈丽萍同志所做的那样,如果不是由她亲口所说,人们是不会想到她在儿子王嘉鹏的成长背后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她的同事、朋友们都说:你除了当时飞机掉下来没办法外,其他的你都做到了极致,你没有耽误这孩子。可是要做到这一点又是多么不容易啊!有些人可能会说,有那么多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不也教育出好孩子了吗?其实,文盲并非不会教育,这些父母同样是教育孩子的高手。《焦点访谈》节目曾介绍过世界中学生数学奥数竞赛金牌获得者安金鹏的事迹。他家里极穷,考取了重点中学没钱上,父亲说让孩子出去打工吧,人家上了大学还找不到工作,更何况你能不能上大学都还不知道。但母亲坚决不同意,将家里唯一的一头毛驴卖了。孩子在中学里是唯一一位连素菜也吃不起的人,是唯一一位连肥皂都用不起的人。照说这样的孩子全靠自己了吧?当面一问才知道,虽然这位母亲初中都没毕业,但她却让孩子上小学之前就把四则运算做得滚瓜烂熟。仅此一点又有几个大学毕业的父母能做到呢?3、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老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我们做父母的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就像上海人说上海话吃上海菜,四川人说四川话吃四川菜一样,仿佛生来就会不需培养,而事实并非如此!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以至于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在教,这就是“潜教育”,比“显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更本质的教育。优秀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者。当务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学好的孩子;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天下无不是的孩子,只有不是的父母。因此在骂孩子之前骂自己,在打孩子之前打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改变自己4、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全社会都要有正确认识。应试教育是学校和家长都回避不了的问题,需要学校和家长们共同适应。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没有应试能力的素质教育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据统计,我国有近1000万“闲散”的未成年人。所谓闲散的未成年人,就是指理应在学校读书而不愿读书选择辍学的孩子,这其中94%是学业失败的结果,学业落后、厌学、逃学、离家出走成为当今未成年人犯罪的四步曲。因此,帮助孩子适应应试教育也就成了我们父母的一份应尽的义务,而帮助孩子减负的最好办法是我们父母增负,就是我们父母能够成为孩子学习上的导师。好成绩当然是学校老师带出来的,但在应试教育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这些好成绩正越来越多地浸透着父母们的汗水。5、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对于孩子进入初、高中的父母,普遍都有一种困惑,那就是同孩子难以沟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与进入更年期的母亲冲突更多,不仅是因为处于内在的心理动荡期,更重要的是两者的外部压力都很大,孩子面临的是升学的压力,母亲面临的是事业(有的是下岗)的压力,这就更需要加强沟通。优秀的父母在这些方面大都做得较好,他们的良好沟通来源于自觉地遵守了这样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倾听,就是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并且听懂孩子话里的真实意思。第二个步骤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结果往往是有道理的。第三个步骤是建议,就是有道理孩子并不一定就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因此父母这时应该给以建议。在这三个步骤中,倾听是父母们做得最差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伴随着问题成长的,每一个父母也都是伴随着问题成长的,不碰到问题的孩子是找不到的,不碰到问题的父母也是找不到的,关键是要像那些优秀的父母们那样能静下心来找到解决的办法。6、好成就都是化出来的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品德,比品德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胸襟和抱负。遗憾的是,现在对品德重视的人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了,对父母们谈品德教育等于不合时宜。至于说到一个人的胸襟和抱负,更是我们父母们不愿听的海外奇谈,因为与当下的考试分数无关!而其实这些正是一个人成长中最重要的。我们在看人物传记时常常都会对传主幼年时的不同凡响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原因就是这种成就动机对一个人的影响巨大。意志、品德、胸襟等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等“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即“潜教育”化进孩子的血肉里的。因此孩子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的,父母能走多远,孩子就能走多远,父母能有多高,孩子就能有多高。让孩子养成大襟怀的最好方式除了父母能做好的表率外,就是让孩子多读名著,多读伟人的传记,让孩子从小学会用伟人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和自己。
查看原文
非常好的分享,谢谢!
2012/05/18回复
猜你喜欢

我这样的家庭这样的孩子能上广州市的公立学校或好的民办学校

广州最好的小学--华师附小

一年级家长理性谈我所看到的中大附小

【2015小学报名我直播】华康小学真是太简单了,附华阳小学的部分面试题

顺利通过美签,来分享经验的

外地人在广州上幼儿园怎么就这么难?为了女儿入园的事,经常睡不着,今晚又注定失眠

热点推荐

不可思议!在市场被偷走半只鸡!

隐秘的绿野仙境!广州10个亲子徒步好去处!

房子卖不出?还不如装修好继续住

终于熬到女儿读大学 为人父母太不容易了!

地铁1号线--初音未来

2025妈网装修交流群 省钱不踩坑

突然发现【鹤洞东站】含金量还在上升

华鹤的古韵之美

路过皇冠假日酒店,顺便拍几张照

分享生活#夜上白云山

逛逛吃吃的一天

索菲亚沿线

游览哈尔滨“卢浮宫”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