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SUNNY的乖妈妈 的帖子
我也算是个土生土长的广州人了,爷爷的老房子就在东山区,所以我是在东山区上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不是在东山区,因为刚才提到的那5间大学,没有一间是坐落在东山的.
幼儿园就不说了,我当初读小学的时候,记得有一次,校长很自豪地和我们说:"我们拥有全广州市第一台苹果电脑,而且不止一台了."那个时候是八十年代啊.所以现在我也要我小孩去名校,不为别的,只为名校的无以伦比的硬件和视野广阔的见识.因为一些私人的原因,我的小孩在一年级的时候读的不是名校,而是家附近的一所市一级小学,从二年级开始已经转到了我心目中的名小学了.她爸爸在转学后的第一次家长会后回来跟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新小学的老师整体素质很高,仪表出众,谈吐不凡.
崇尚名校,宁做凤尾,不做ji头
57155374家有小学生
我眼中的名校:
小学:华师附小\培正小学\东风东路小学\文德路小学...
中学:华师附中\执信中学\广雅\省实...
大学:中山大学\华工\华师\华农\暨大(此处无省略号,因为广州只有这5间大学属211工程)
因为自己时间有限,发贴较慢,请大家前十楼都不要回帖,我想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来说明我自己发这个贴的原因.
2012/11/13
全部回帖
2012/11/13回复
回复 SUNNY的乖妈妈 的帖子
有些家长可能说仪表和谈吐就代表一个学校的素质了么?也许名校中也有素质低下的老师,而一般的学校也有很棒的老师.但是,名校的老师素质高的比例要大得多.物以类聚.我始终觉得,除了家庭教育之外,孩子接触得最多的就是老师了,"阶级是可以遗传的"(这句话忘了出处,但是我非常认同),这里我所认为的阶级是不同层次的素质和修养.我的孩子现在每天回家都和我讲学校的事,时不时冒出几句"博古通今\厚积薄发"的言论,我很欣慰,我知道,那是老师的功劳.她的语文老师和英语老师经常到国外考察和游学,回来就给她们说很多见闻.我的小孩知道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有些家长可能说仪表和谈吐就代表一个学校的素质了么?也许名校中也有素质低下的老师,而一般的学校也有很棒的老师.但是,名校的老师素质高的比例要大得多.物以类聚.我始终觉得,除了家庭教育之外,孩子接触得最多的就是老师了,"阶级是可以遗传的"(这句话忘了出处,但是我非常认同),这里我所认为的阶级是不同层次的素质和修养.我的孩子现在每天回家都和我讲学校的事,时不时冒出几句"博古通今\厚积薄发"的言论,我很欣慰,我知道,那是老师的功劳.她的语文老师和英语老师经常到国外考察和游学,回来就给她们说很多见闻.我的小孩知道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2012/11/13回复

以下的看法只代表我个人,欢迎大家讨论:
我眼中的名校:
小学:华师附小培正小学东风东路小学文德路小学... ...
2012/11/13回复

以下的看法只代表我个人,欢迎大家讨论:
我眼中的名校:
小学:华师附小培正小学东风东路小学文德路小学... ...
2012/11/13回复
小学如果能稳占鸡头,是很好的事情。 第一批对口的中学不会差的。
初中的鸡头一般比凤尾要好很多。。
高中做凤尾,二本都没戏。
初中的鸡头一般比凤尾要好很多。。
高中做凤尾,二本都没戏。
2012/11/13回复

loushanbeibei:
小学如果能稳占鸡头,是很好的事情。 第一批对口的中学不会差的。初中的鸡头一般比凤尾要好很多。。高中做凤尾,二本都没戏。
查看原文高中做凤尾,二本都没戏。
不会吧,那时很多凤尾都可以上二本
我们那时的本科率是一个班只有1个或者2个读不了本科
不会吧,那时很多凤尾都可以上二本
我们那时的本科率是一个班只有1个或者2个读不了本科
2012/11/13回复
回复 SUNNY的乖妈妈 的帖子
说说我和弟弟大学之后的经历吧.弟弟大学毕业之后曾经因为心头高,不愿去些小公司.有一两年比较彷徨的时期,但是他现在这份工作是他自己中大的师兄介绍他去的.人事经理本身就是中大毕业的高材生,面试应聘者时一看到校友就倍感亲切.当然只靠这层关系是不够的,弟弟总共面试了三次,第一次是人事经理,第二次是广州分公司的总经理,第三次是华南地区的总裁和副总裁,最后一次面试的语言是英语(三个上司和我弟弟一个人的对话,其中一个上司是外国人).弟弟最后成功斩将过关的秘诀归纳起来有三个:第一,他的中大校友们在那个公司表现优异,体现了一个名校给老板带来的整体好感.第二,弟弟在大学期间及刚毕业那两年在小公司的磨练积累.第三,他们所需要的专业技术正是我弟弟的所长(同时兼有理论和实际经验)
说说我和弟弟大学之后的经历吧.弟弟大学毕业之后曾经因为心头高,不愿去些小公司.有一两年比较彷徨的时期,但是他现在这份工作是他自己中大的师兄介绍他去的.人事经理本身就是中大毕业的高材生,面试应聘者时一看到校友就倍感亲切.当然只靠这层关系是不够的,弟弟总共面试了三次,第一次是人事经理,第二次是广州分公司的总经理,第三次是华南地区的总裁和副总裁,最后一次面试的语言是英语(三个上司和我弟弟一个人的对话,其中一个上司是外国人).弟弟最后成功斩将过关的秘诀归纳起来有三个:第一,他的中大校友们在那个公司表现优异,体现了一个名校给老板带来的整体好感.第二,弟弟在大学期间及刚毕业那两年在小公司的磨练积累.第三,他们所需要的专业技术正是我弟弟的所长(同时兼有理论和实际经验)
2012/11/13回复
回复 SUNNY的乖妈妈 的帖子
所谓一个名校给大家带来的整体好感,我个人的感觉是:在名校的孩子见多识广,锻炼机会多.名校的老师素质高教学方法多样化.我还记得我在读初中的时候,每节语文课上课前5分钟,老师都会请一个同学上去演讲(每天轮一个同学,全班都有机会,一个学期至少每人讲三次).内容不限.我以前是个胆小的人,在人多面前说话总是脸红.但是我毕业后找工作,只去了三个地方应聘.最后有两个地方确定要我.我选了一个适合自己的.入职后得知当年进这个单位的10个人,只有我和另一个人是不需从基层做起.原因就是我们两人表现出来的沉稳和历练一点都不象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倒像是工作了好几年的(这是后来我的上司跟我讲的),而另一个也不需从基层做起的同事后来才发现她和我同一个中学,只是不同班.
所谓一个名校给大家带来的整体好感,我个人的感觉是:在名校的孩子见多识广,锻炼机会多.名校的老师素质高教学方法多样化.我还记得我在读初中的时候,每节语文课上课前5分钟,老师都会请一个同学上去演讲(每天轮一个同学,全班都有机会,一个学期至少每人讲三次).内容不限.我以前是个胆小的人,在人多面前说话总是脸红.但是我毕业后找工作,只去了三个地方应聘.最后有两个地方确定要我.我选了一个适合自己的.入职后得知当年进这个单位的10个人,只有我和另一个人是不需从基层做起.原因就是我们两人表现出来的沉稳和历练一点都不象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倒像是工作了好几年的(这是后来我的上司跟我讲的),而另一个也不需从基层做起的同事后来才发现她和我同一个中学,只是不同班.
2012/11/13回复

回复 SUNNY的乖妈妈 的帖子
同一句话,不同的人听了,看法不一样."宁做凤尾,不做ji头"讲的是心态而不是结果,我和弟弟都是抱着成龙凤,而不愿为鸡的想法而立志考名校的.最后我们都不是凤尾.
名校给予我们的见识与锻炼,让我们在工作上具备了独当一面能力.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现在的年收入约税后十几万,在几年前靠自己的能力买了房子.现在最让我自豪的是,我每天有足够的时间见证女儿的成长,从幼儿园开始,每天和一起阅读课外书,周末和她一起去打乒乓球,陪她去学跆拳道,和她一起学英语,偶尔教一下她奥数
同一句话,不同的人听了,看法不一样."宁做凤尾,不做ji头"讲的是心态而不是结果,我和弟弟都是抱着成龙凤,而不愿为鸡的想法而立志考名校的.最后我们都不是凤尾.
名校给予我们的见识与锻炼,让我们在工作上具备了独当一面能力.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现在的年收入约税后十几万,在几年前靠自己的能力买了房子.现在最让我自豪的是,我每天有足够的时间见证女儿的成长,从幼儿园开始,每天和一起阅读课外书,周末和她一起去打乒乓球,陪她去学跆拳道,和她一起学英语,偶尔教一下她奥数
2012/11/13回复

SUNNY的乖妈妈:
同一句话,不同的人听了,看法不一样."宁做凤尾,不做ji头"讲的是心态而不是结果,我和弟弟都是抱着成龙凤,而不愿为鸡的想法而立志考名校的.最后我们都不是凤尾. 名校给予我们的见识与锻炼,让我们在工作上具备了独当一面能力.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现在的年收入约税后十几万,在几年前靠自己的能力买了房子.现在最让我自豪的是,我每天有足够的时间见证女儿的成长,从幼儿园开始,每天和一起阅读课外书,周末和她一起去打乒乓球,陪她去学跆拳道,和她一起学英语,偶尔教一下她奥数
查看原文这个心态和结果都不错

2012/11/13回复

回复 SUNNY的乖妈妈 的帖子
凡事都有两面性,我觉得名校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人.我的父母在培养我和弟弟的过程中花了很多心血.名校给我们带来正面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比如不可避免地名校中的达官贵人子弟多,曾经有个学习很差的挂读生,在一般的学校她可能是ji头了,可是她父母通过各种关系和钱财挂到了名校,后来还居然转正了(即拥有了名校的学籍),在高考前她报了广外的小语种居然被免试录取.如果不是冠以华师附中的学生,真不知道她以何得何能的资格被保送.我们那个年代,大部分学生都是以真实力考大学或被保送的,那时候的拼爹现象没现在那么普遍,但是不代表没有.每次见到这样的不公平,我的父母就和我们说:我们是知识分子家庭,没官没钱,只能靠真本事.你们要争气.我和弟弟都是在上大学之前一日三餐吃妈妈做的饭菜.每天吃饭的时候,就是我们和父母进行思想沟通和交流的时候.学校里的任何是非,父母都能及时拨乱反正.不管是思想上的问题,还是学习上的问题,我们都能每天解决.现在我也象当初我父母对我一样对待我的女儿,一日三餐吃我煮的东西.每天和我说学校的事.思想和学习上的问题当天解决.如果你不能做到这点,就别把自己的小孩往名校送.自己借口忙,把小孩交给托管和外面的培训班,从来不和小孩进行亲子活动,我觉得这样的小孩不适合读名校
凡事都有两面性,我觉得名校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人.我的父母在培养我和弟弟的过程中花了很多心血.名校给我们带来正面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比如不可避免地名校中的达官贵人子弟多,曾经有个学习很差的挂读生,在一般的学校她可能是ji头了,可是她父母通过各种关系和钱财挂到了名校,后来还居然转正了(即拥有了名校的学籍),在高考前她报了广外的小语种居然被免试录取.如果不是冠以华师附中的学生,真不知道她以何得何能的资格被保送.我们那个年代,大部分学生都是以真实力考大学或被保送的,那时候的拼爹现象没现在那么普遍,但是不代表没有.每次见到这样的不公平,我的父母就和我们说:我们是知识分子家庭,没官没钱,只能靠真本事.你们要争气.我和弟弟都是在上大学之前一日三餐吃妈妈做的饭菜.每天吃饭的时候,就是我们和父母进行思想沟通和交流的时候.学校里的任何是非,父母都能及时拨乱反正.不管是思想上的问题,还是学习上的问题,我们都能每天解决.现在我也象当初我父母对我一样对待我的女儿,一日三餐吃我煮的东西.每天和我说学校的事.思想和学习上的问题当天解决.如果你不能做到这点,就别把自己的小孩往名校送.自己借口忙,把小孩交给托管和外面的培训班,从来不和小孩进行亲子活动,我觉得这样的小孩不适合读名校
2012/11/13回复

说得很有道理
2012/11/1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