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处理亲子沟通中出现的情绪问题
99310幼儿园早教
■ 走出误区看问题:
● 误区1——我还治不了你。很多父母受传统的权威式的教育观念影响,认为自己在孩子面前的权威不容挑战。面对孩子不听话现象,一旦父母把权威架式摆出来,就很容易高高在上,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父母如果总这样做,你无疑把孩子放在一个弱势地位上。你要清楚,孩子是有思维的人,你可以通过强迫或者打骂让孩子暂时屈从,但是对孩子来说,经常会口服心不服,这样你还能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吗?
● 误区2——不吼孩子几句他不听。很多父母经常对着不听话的孩子大吼大叫,试图从声音上,从力量上对孩子起到震慑作用。但是这种高分贝的噪音,恰是导致孩子心情烦躁的主要根源。如果父母能用DV机拍下你河东猴吼的场景,事后你认真观摩一下,你肯定会无地自容,你这种粗鲁的行为,最终证明了什么呢?恐怕什么也证明不了,只能说你气急败坏到不无计可施的地步了。
● 误区3——有错就要当场认错。面对情绪已经对立的孩子,此时孩子内心充满着愤怒和不满,如果父母当场让孩子认错,恐怕有点难度。有时孩子脾气一上来,完全处于失控状态。孩子满脑子愤怒,还能产生内疚感吗?没有内疚感的孩子,又怎能认识到自己错在哪呢?所以,请父母千万要冷静,不妨退一步,让你和孩子都平息一下心情,待双方都有好心情时,再心平气和交流,恐怕此时交流的效果会更好些。
● 误区4——错在孩子,父母没有错。很多父母面对孩子时总是理直气壮,这主要源于父母认为自己没有错,所以,在训斥孩子时总是试图证明自己是对的,孩子是错的。在这里父母就要想想了,你所有的言行都是正确的吗?那孩子的错是怎么产生的呢?谁该对孩子的错负主要责任呢?你是父母,孩子有错时,你是否要承担不教之过呢?如果父母没有勇气去承担这不教之过的话,肯定会一味指责孩子,这样的做法时间久了,会让父母和孩子在沟通方面越来越没有话可说。
201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