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奶粉"未必安全 盘点近年来不合格"洋奶粉
13784婴幼育儿
新西兰低级工业部3日公布,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自然团体旗下部门产品可能含有肉毒杆菌毒素,受污染的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已经流入了娃哈哈、上海市糖业烟酒团体以及多美滋公司。然而,这并非洋奶粉首次陷入食物安全事件,近年来,洋奶粉分歧格的可谓不少。
2013年4月,国家质检总局宣布的进境食物、化妆品分歧格信息中就涉及8400多吨奶粉,分歧格奶粉来自新西兰、澳大利亚、智利和韩国,分歧格的项目包括铜含量、维生素B12、胆碱、维生素B6等含量不符合国家尺度要求。
2013年1月,新西兰第一工业部官员证明,在新西兰生产的小部门牛奶和奶粉中(主要涉及恒自然的产品)检测出双氰胺(DCD)化学残留物。值得留意的是,早在2012年9月,恒自然在对牛奶进行抽检时,就已经发现有少量牛奶和奶粉中含有少量双氰胺化学残留物,但恒自然当时并未向公家宣布此事。
2012年8月,香港食品安全中央先后发现多款日本产的初生婴儿奶粉碘含量不足,涉及品牌包括明治、和光堂和森永。奶粉碘含量不足可能影响婴儿的甲状腺功能,若甲状腺功能明显受影响,可能影响脑部发育。
2012年2月至11月,瑞士玺乐团体经销商玺乐丽儿进出口(姑苏)有限公司除正当销售玺乐团体出产、经报关报检后获得许可销售入口天赋美素婴幼儿奶粉外,还先后非法从南方购入未获得入口食物卫生证书的玺乐团体针对欧洲市场出产的欧标婴幼儿奶粉,并通过擦除原有标识、重新喷码、私印外包装盒等方式,将欧标婴幼儿奶粉的批号篡改为已获得入口食物卫生证书的天赋美素婴幼儿奶粉批号后进行销售。
2011年5月,韩国逐日乳业部门产品被检测出福尔马林,原因是其使用了受污染的入口饲料。
2007年6月,日本明治FU高蛋白较大婴儿配方奶粉因锌含量不符合尺度被判为分歧格商品,被要求立刻下架。
2006年2月,美国食物药品治理局(FDA)公布召回美赞臣出产的婴幼儿人工配方奶粉,召回原因是该批产品中含有金属颗粒。
中国农业大学食物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指出,国外的乳品质量并非铁板钉钉,消费者盲目迷信国外品牌的心态亟待改变该建立更为科学的消费观,科学公道地选择婴幼儿食物。
2013/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