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如何与孩子说话

8507家有小学生

    孩子把父母作为他们的避风港,爸爸妈妈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有时候您的随便一句话就有可能伤害到孩子幼小的心灵。在如今的宝贝计划教育中,仍有相当多的父母用打骂的手段来管教孩子。
  打骂孩子的时候,气愤至极的父母还会脱口而出:“揍死你!”有时我们发现孩子使我们越来越气,直到非惩罚他们不可。他们所有的行为确实促使我们想揍他们。其实,这种挑衅的行为就是他们的目的——如果我们真的揍了他们,就中了他们的计策——孩子达到了他们的报复目的。孩子会在内心里说,你虽然把我打疼了,但是你生气了,我感到满足。如果爱孩子,以下这几句话称职的爸爸妈妈最好不要说,因为他会给孩子带来不安全感。
  父母不能说的第一句话: “这像是你这么大的孩子做的事儿吗!”
  当一个5岁的孩子因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哭,或者一个4岁的孩子拒绝在公共汽车上老老实实地坐着的时候,他其实就是在做他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做 的事儿。当然,如果孩子表现得更加地成熟、懂事、得体,父母会十分满意和高兴,但当你要求他“合理”时,你实际上是在没有弄清楚为什么他会出现这样“不合 理”的行为的原因之前,就说出了这样带有责备性质的话。
  这时,你真正关心的,其实是孩子带给你的影响(让你尴尬或者难堪)。真正地去关心他的感受,理解他 并给他以足够的体恤和同情——他是不是因为觉得呆在这里很烦闷?或者他饿了?
  父母不能说的第二句话: “你真是个没用的孩子!”
  和孩子开玩笑,看起来是一个不错的开发他幽默能力的好方法,但是诸如“你又忘记了拧紧瓶盖,你是不是没脑子啊!”这样的“玩笑”,却很可能让孩子感到受 伤或者气馁。尽管有些父母想,这样嘲笑一下孩子,也许会对他将来承受更多人际关系的复杂会有帮助——他会因为有过这样的“训练”而变得“坚强”!
  这是错误的。作为孩子的父母,你的任务是爱他、支持他、帮助他、教导他,而不是应该把这种装腔作势的“挫折训练”隐藏在“玩笑”里。如果心里并不是真心觉得他很蠢 很没用,那就请你不要那么说。
  
2014/07/11
全部回帖
     父母不能说的第三句话:“再不听话打你了!”  有时候,孩子的表现确实令父母很生气,气愤至极的父母经常在动手前警告:再不听话我要打人了。这一类空洞的话,只会降低父母的威信,不会有任何实际效果。恐吓还不利于儿童塑造良好的个人品质,反而会造成胆小、怯懦、软弱的个性品质。“揍死你”这一类空洞的话,只会降低父母的威信,不会有任何实际效果。因为当他/她说这句话时,表明他/她再也拿不出什么好办法了。
  父母不能说的第四句话:“你真笨!”
  其实,“笨”是人为规定的概念,是同别人比出来的结果。别人都会走路了,而你还不会走,那是你笨手笨脚;别人都会说话了,而你还不会说,那是你笨嘴拙舌。为什么别的同学考试全对,而你总是做错题?因为你“笨”!
  有时孩子什么事情没做好,父母或许会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啊!”或者“你是木头人吗?”
  每当这类瞧不起孩子的话脱口而出时,都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观念。
  每个人都有一个“要害区”,这个区域一旦受到表扬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为母亲,你可能比谁都了解对于你的孩子来说什么是重要的──可能是音乐、体育或某一课程,如果你不了解,问一问没什么不对。
  其次,由于孩子们一时间内只能吸收那么多的表扬,因此小量而频繁地给予一些表扬。一分钟一百次鼓励胜过一次作一百分钟的表扬。
  父母不能说的第五句话:“你是妈妈从垃圾桶里捡来的。”
  儿童到了一定年龄便会提出“我从哪里来的”之类的问题。长期以来,“你是捡来的”几乎成了家长们的“统一答案”。事实上这样回答容易伤害孩子的心灵,使得亲子关系产生隔阂,部分孩子因为得到了这样的答案而整天闷闷不乐。孩子的提问反映出其渐渐长大,自我意识强了,也开始对生命的来源产生好奇,父母应该用生动而科学的回答满足他们的好奇。
2014/07/11回复
      父母不能说的第六句话:“妈妈求求你了。”
  最怕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奖励不管用,惩罚不能使。孩子识破了大人的一切动机,软硬不吃。父母恐怕就只好说:“妈妈求你了!”这句话不能说!因为说了这句话就意味着家长缴械投降。孩子会从内心里更加蔑视你。纪律约束的基础就土崩瓦解了!其实,从本性上讲孩子他们自己是要做好孩子的。
  孩子的好行为产生于他们自己的意愿。孩子只有在自觉的情况下,才能成为原则的遵守者。纪律约束应当建立在相互尊重及合作的基础上。如果他们知道大人是尊重他们的,他们就会接受大人的领导和指导。

  父母不能说的第七句话:“你怎么就不能像人家某孩子一样啊!”
  这种把孩子与别人比较的方式,最直接能达到的效果就是,让孩子自己觉得像个二等公民,同时加剧他与其他人的对立情绪。也许父母是想通过这种比较让孩子能 更听话或者更努力地学习,但它除了会降低孩子的自信之外,不会有更好的效果了。你越是说他不行,他就会越觉得自己不行。父母要相信孩子的力量,同时也要正 视孩子的弱点。所以,比较明智的办法是宽容地接受孩子的长处和不足,然后鼓励他向一个最适合他的方向快乐地成长

   
2014/07/11回复
   父母不能说的第八句话:“别跑!你会摔跟头的!”
  也许父母自己认为自己的关心和提醒简直是无微不至了,可你的这种警示其实在告诉他“我已经遇见了你会摔跟头的”——这会让孩子觉得很沮丧,他越努力(想 做得更好)越会遭遇失败(“跑了就会摔跟头”)!其实你可以叮嘱他“把鞋带系好了再出去玩儿”,这时你谈论的是他的鞋子,是装备的准备,而不是孩子的“无 能”。而且,你越想警告不要发生什么事情,孩子往往越会忽视你的提醒,因为他觉得,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父母不能说的第九句话:“我只是逗你玩儿。”
  你或许认为,跟孩子开个玩笑没什么大不了的,而且还可以培养他的幽默感。可是你想过没有,当你对孩子说:“如果你再不认真听妈妈说的话,下回我就用胶水把你的耳朵粘起来。”你想过吗,孩子可能真的相信你会这么做。
  作为父母,你的责任是爱并且帮助你的孩子,而不是要用那些看似幽默实际是侮辱的话来让自己表现得那么幽默和有趣。所以,有些话你不是认真的,最好别说。
2014/07/11回复
     父母不能说的第十句话:“哪个乖就爱哪个。”

  家长不要以为对孩子这样说,就能把孩子驯服得服服帖帖。“谁乖就爱睡”反而会向孩子灌输“爱是有条件”的错误观念。父母让孩子觉得,只要表现好些、行为乖些,父母才会爱你一些。长辈这样的心态,会在不知不觉间加剧孩子们的竞争,为了争取长辈的爱,遮掩自己的真性情,以各种方法来取悦长辈。一些自信不足的孩子往往会认为长辈的爱不可靠,愈加自卑。
  长此以往,孩子会为了讨好长辈和争取他们的爱而努力,令孩子怯于表现真我。即使孩子生活在应以真诚示人的家庭中,都仿如带着面具,活在无形的压力之下。

  父母不能说的第十一句话:“我刚才是怎么跟你说的?”

  这样的问题,你当然知道答案。所以,这种带着一点点嘲讽口气的问题实际上是一种指责。如果你真的想因为孩子没有做到你的要求而指责他,倒不如明白地说:“我很不高兴,因为我都跟你说过三次了。但我再告诉你一次,把不玩的玩具放回盒子里去。”

  父母不能说的第十二句话:“你怎么越大越……”

如果一个六岁的孩子因为得不到他想要的东西而哭泣,那是因为他只有六岁;如果一个四岁的孩子总是无法在汽车座椅里保持安静,那是因为他只有四岁。虽然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表现得更成熟听话一些,但事情是:孩子们总要经历那些固执,淘气,自我中心,多动等行为的年岁,这是他们成长的必需。
  很多父母很容易忘记这个事实,因为孩子们这些“不乖”的行为总是令他们恼火。可是,当你对孩子说出这样的话的时候,你所表达的只是空洞的责备,而忽略了孩子会这样做的原因。所以,建议家长要多了解幼小的孩子的感受,在你忍不住要责备他的时候,请用一些比较有同情心的句子来开头:“你看上去非常生气。”或者“我知道你不高兴,但这样的事情总是难免要发生的。”
2014/07/11回复
经常会说,妈妈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也难免会生气、激动进而说一些伤害孩子的话,只要我们用心,总会做好的。
2014/07/11回复
猜你喜欢

这3个年龄段的孩子千万别打,再生气也别动手!影响孩子一生

儿童成长请珍惜孩子的每一个“错误”

男孩调皮怎么教育?对男孩太强硬的管教别后悔!!

孩子的不听话行为大解密,正确的教育很重要!

创意儿童餐 让宝宝爱上吃饭

八零后的女性如何做一个称职的好妈妈

热点推荐

能摸贵价龟领白化龟!这个乌龟展太懂娃了

陪娃做幼儿园作业快疯了 差点直接上手帮做

不用跑腿无需等药 广中医就医体验太圈粉

打赏竟然变成了投诉 被顺丰客服气到了

误打误撞进了佬麻雀 被名字和装修圈粉

2025妈网装修交流群 省钱不踩坑

现炒现炖满满烟火气 雨天和铁锅炖更配!

谢添地纯牛奶 顺滑奶味太正了

猫奴的新据点!这家猫咖好治愈

台风天包租婆出来卖菜 牛马别抱怨了

莲藕胡萝卜炖骨 一口清甜润心肺

人均 60 + 吃蕉叶!这波羊毛薅值了

鱼仔店饮茶我真的会谢!上菜慢到离谱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