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把全托的女儿接回家了。
67382405幼儿园早教
精选回帖


全部回帖


兔子1:
从来就没想过全托,我觉得让他一个人去面对孤独的夜晚,实在是太残忍了
想过全托..但是一想到BB一个人过晚上,,,心中就不舍..
还是日托吧..做人亚妈吴可以单想自己舒服同方便啊.即使BB吴系自己生活的全部..但是都要对渠负责..
PS:顺便问下,暨大有儿童心理咨询啊?有无电话?.

看了你的贴,我感到深深的愧疚。儿子刚三岁就上全托了,他也曾经很不开心,经常叫我早点接他,现在他已经上2年级了,他却经常说想回去探望他以前的全托老师,因为他觉得那个老师对他很好。但我知道,他无论如何,肯定是希望能天天回家的。儿子,我爱你。


BiBi妈咪:
其实全托与日托各有优缺点,每个小孩子的情况也不同,即使日托,但每晚都没多少时间陪孩子,教育他,特别是和老人家住一起的,就算天天晚上粘在一块又如何呢?只不过是觉得小孩在自已身边,心理上好过点而已,全托只有四晚在幼儿园,另外三晚是和父母一起的呀.我认为是否送全托还应该结合小孩的性格,特质,家庭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事实上也不是所有的小孩都适合全托的,不过话也说回来,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做家长的会比较紧张小孩,而现在的小孩子也普遍较任性,娇气,野蛮,我们作为家长要掌握好分寸就是了。
我的儿子今年9月就将近四岁了,我已报名将他送入省公安厅幼儿园全托,他从小与爷爷奶奶一起住,我们夫妇早出晚归,小儿接触老人的时间比我们多,真把他宠坏了,越大越胆小,越来越没有男子汉气概,稍不满意,就动手打人,或者哭,我们在教育小孩的时候老人家总爱从旁维护,或插嘴干预,总之一句话,三代同堂,隔代教育,危害无穷!!!!!!!!
我的情况和你一样,老人宠孩子实在让我接受不了了,又没有别的办法,不能分开住又不能和老人吵,无奈......所以我还是选择了东方红


芳:
说来也巧,昨晚和朋友联系,她说最近来心理科进行咨询的小孩特别多,都是全托以后产生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正好加拿大儿童医院的心理专家周三来儿童医院心理科进行学术交流,七七的情况可以向她咨询一下。今天下午,她爸爸就带七七去了儿童医院。我是下班后才知道他们在医院的就诊情况的。听她爸爸作出了让七七转成日托的决定让我很是开心,看来心理专家先把她爸爸的心理问题解决了,呵呵呵。那个心理专家认为全托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国外是不赞成幼儿进行全托的,因为3至7岁的小孩需要在内心建立安全机制,全托的生活却偏偏在这个关键阶段让幼儿体验到了分离和孤独,全托小孩很容易在这个阶段形成一些不良习惯(这个情况我同事的小孩就有)。心理医生认为七七的反映很好,她不象其他小孩一样逐渐地适应(其实是屈服于)这种生活,而是越来越强烈地把她的不满和焦虑表现给老师和家长看,并在行动上作出反应:比如一开始送她去幼儿园她还不哭不闹,反而现在每次送她去她会哭闹得比较厉害;她最近经常会向我哭诉说不想上幼儿园;在家里这阵子动不动就会生气,说爸爸妈妈坏;这几天在幼儿园更是出现动不动就拿起小书包往门外跑的情况……这些现象说明七七内心已经极其反抗这种生活甚至影响到了她对父母的态度了,无论我们做多少思想工作,无论白天和小朋友玩得多开心,一想到几天回不了家,见不到爸爸妈妈,她就立马会不开心。其实寒假前有一阵我们带她去华南师大看过儿童心理咨询,做过沙盘游戏,心理老师说从游戏中反映出七七有分离焦虑。加拿大心理专家说,不管是之前带她去做心理咨询,还是在家经常性地开导她,这都只是在做一些疏导工作,即从一个盛满水的缸里往外舀水,只要放水的水龙头不关,问题就得不到根本的解决。什么才是最好的,家长是不能替孩子回答的。市一幼无疑是无数家长心仪之选,但为了七七的健康,我宁愿放弃这个指标。我看了这段话,有些问题很不明白:
首先,孩子的安全感是怎么建立的?离开父母就缺乏安全感?是身体的陪伴还是心理的陪伴?和父母分离了,融入了一个大集体中,为什么会孤独?我们总是强调外界因素的影响,那么为什么不谈谈自身条件的改变呢?比如,为什么孩子不能融入其他的孩子之中?为什么不可以融入集体游戏当中?不能否认,刚上全托的孩子有一定的不适应,从每天都可以见到爸爸妈妈和每周才能见到爸爸妈妈,家长送孩子去全托是抱怎么样的态度?扔到幼儿园就不管了?不是这样的!建立孩子的安全感,不是每天陪在她的身边就有安全感,而是,让她知道,让她从心里感觉到,爸爸妈妈爱她,即使不在她身边,也是爱她的,重视她的,沟通和交流,天天在一起的,也需要沟通交流,每周在一起的,更需要沟通交流,不要以为三岁的孩子没什么可交流的,尝试进入她的世界,很精彩,很意外。
其次,为什么孩子有如此强烈的反应就叫做“很好”,而其他适应的孩子就叫做“屈服”,这是我很不明白的解释,连我们这些做父母都认为孩子去全托是一种“摧残”,那么如何去正确看待这件事情,带给孩子怎么样的影响?每件事情都有利和弊,我一直不强调全托比日托好,也不认为日托比全托强,你希望怎么样去教育孩子,你有怎么样的方向,不能做了选择之后就不去用心,即使是日托,难道就没有任何问题发生吗?我们不能强调孩子怎么样怎么样,我们做了什么?为什么其他孩子能适应?难道真是屈服吗?一个幼儿园近千名在园的孩子,都是屈服于全托的孩子,不会对不满情绪做出反应的孩子?他们还会笑吗?他们还有快乐吗?广州有多少家全托幼儿园?有多少孩子在屈服?你们相信吗?我不相信!
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理性的态度去分析一件事情的好与坏,利与弊?除了极端批判以及全盘否定,我还真没有看到什么理性分析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