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娩方式这个内容由市妇幼的崔咏怡主任主讲,她认为顺产可以提升BB的适应力和运动力,所以非常建议大家要自然分娩。崔医生认为,宫缩有助于BB的神经发育,可以压缩皮肤神经,帮助呼吸从脐带转为肺部,所以如果自然分娩BB的呼吸道疾病比剖腹产的少。而且剖腹产出来的BB比较容易多动症,在后期读书的阶段可能需要额外的一些增强注意力或者平衡能力方面的培训。
崔主任介绍,宫口开0-3公分的时候,大概宫缩频率是5-6分钟一次;3-6公分的时候会再痛一点,但是可以鼓励自己很快痛完,因为距离宫口增大又近了。
影响分娩的因素
1、
产力
2、
产道(骨盆外伤的要测量一下能否顺产)
3、
胎儿(3-4KG下比较容易分娩),所以要控制体重——医生建议婴儿体重在3.2kg-3.4kg比较好,所以建议孕妇一定要做好体重控制。像日本人是世界上剖腹产最低的,主要是他们严格控制体重,注意不要有巨大儿,才比较好自然分娩。如果胎儿太大也容易有代谢方面的疾病。因此医生建议孕期增重在12.5KG,而且28周之后每周增重不能超过1斤,如果这周超过了后面就要平衡回来。建议多喝水、多运动散步、左侧睡觉。然后糖水、蛋糕、甜的食品一周吃一次就最多了。
4、
精神因素
另外针对很多人说如果自然分娩不行再转剖宫是两次受罪的问题,医生说没有两次受罪的说法,因为宫缩有助于BB的神经挤压,也有助于子宫止血,所以无论如何都建议大家应该先尝试自然分娩。
生产之后由于激素突然下降,产妇在3-7天会有焦虑的情绪,如果2周后都没有解决就建议要看医生了。
后来跟其他二胎妈妈交流,她分享了一个分娩的技巧。她说当时给了蛮贵的学费特意跑去芳村学习了一下分娩,当时的医生建议是说痛是恒定的。所以如果你采用了分娩镇痛(也就是麻醉),对应的疼痛时间也会加强(比如原来痛3小时,麻醉后虽然你感觉痛少了,但是其实痛的周期会延长至4小时)。另外,当时培训的医生建议保持上身直立。所以当时她即使宫缩也由老公陪同慢慢在医院走廊里面走。她就发现走的时候宫缩的频率是加大的,但是一旦太累躺在床上宫缩频率就下降了。所以他建议即使躺在床上也要保持上身直立。最后跟他同期医院待产的产妇,她就很快生,另外的因为一直卧,到第二天都还没有生要转剖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