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有心的人不难发现,围绕着营养补充剂,市面上充斥着各种观点,电视上营养学家总是讲科学饮食外就不需要其他营养品的补充,畅销书作者在滔滔不绝地讲他的营养理念,而我们身边又总有人拿着蛋**、天然维生素的瓶瓶罐罐向你推荐……到底该如何看待营养补充剂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师顾中一
谈到营养补充剂一定要有的观念
1.营养补充剂不能治病?
营养补充剂又称膳食补充剂(dietarysupplement)、饮食补充剂(foodsupplements)、营养素补充剂、营养品等。参考美国国会、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欧盟的相关规定,本文将“营养补充剂”定义为:口服的含有补充膳食成分的产品,包括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纤维素、草药制品及其他许多可以广泛利用的成分。
营养补充剂有如下几个特点:它是作为膳食以外的补充,量较少,不以补充能量为目的;具体到我国,营养补充剂可能是保健食品的形式,口服,不同于肠外营养制剂(静脉营养)。
营养补充剂是算食品还是算药?有什么功能呢?根据原卫生部《关于营养素补充剂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产品,列入营养素补充剂进行管理;以膳食纤维、蛋白质或氨基酸等营养素为原料的产品,符合普通食品要求的,按普通食品进行管理;具有保健功能的,按保健食品有关规定管理。”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属于作者)
所以说,即使有一部分营养补充剂算是“药”,那也是属于绿色OTC的非处方药,功能在于预防和治疗营养缺乏性疾病。
目前还没有科学证据能证明大量服用维生素或矿物质能治疗癌症或其他慢性病。再比如感冒,2013年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数据库认为,平时服用维生素C有可能小幅度缩短感冒病程,但并不能预防,只能说,对于个体来说补充是值得的。即便有报道称大量服用某些抗氧化营养素可能会有保护性作用,但这方面研究才刚刚开始,尚无定论。
2.均衡饮食永远是第一位
营养学的一个信条:日常摄入的食物中包含机体所需营养物质。也就是说,健康人的营养来源,均衡饮食永远放在第一位。通过食物选择达到膳食的平衡,达到营养的需求,这才是营养的最高境界。至于怎么才算均衡的饮食?请参考《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合理均衡的饮食一般能够满足其对大多数营养素的需要,不应依赖营养补充剂。营养补充品虽然能提供部分维生素和矿物质,但天然食物的各种营养素的配比有其合理性,提供的营养是综合的,比如许多植物性天然食物除了维生素矿物质外,还含有营养价值非常高的膳食纤维、多糖、黄酮、多酚等。目前还没有哪一款营养补充品能完全弥补不良膳食结构所产生的副作用。
热点话题
(1)吃营养补充剂纯粹是浪费钱吗?
看了上面的文字也许很多人都会奇怪,既然均衡多样的饮食能够提供充足的营养素,我还要花钱买营养补充剂做什么?答案很简单:因为你的饮食常常并不合理。
中国居民普遍存在微量营养素缺乏问题。
虽然临床上常见的营养缺乏病症已经比较少见了,但我国居民微量营养素的缺乏或边缘性缺乏问题一直较为严重,如维生素A、核黄素、维生素C、铁、锌、钙、维生素D等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缺乏问题。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城乡居民部分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问题非常突出,以维生素A为例,膳食维生素A的平均摄入量仅占推荐摄入量的59.9%。2009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只有1/4的国人吃够了每日100毫克维生素C;尿负荷实验显示,我国大学生半数维生素C缺乏;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显示,半数以上国人维生素D不足;膳食分析显示,90%国人钙摄入量达不到推荐量……
也许你会说:“我是懂得营养、知道该吃什么的人。”但可惜的是,知道和去做完全是两码事。虽然我们一直叫着要三餐合理、要吃健康食品,实际上,我们并没有这么去做。请你回忆一下昨天吃过的食物,再和膳食宝塔作一下对比,你吃了500克的蔬菜吗?吃水果了吗?牛奶呢?蛋呢?再想想我们平时最爱的油炸小吃和烧烤、米线等外卖快餐……均衡饮食对于我们常常是一种梦想。何况食品的储存、加工和烹制过程常常会导致维生素不同程度的损失,我们有必要怀疑我们的饮食质量是否真的合乎要求。
综上所述,对于无法满足均衡饮食的人,适当补充有选择的营养补充剂是有必要的。
(2)营养补充剂真的有效吗?
目前已有足够多的证据表明,维生素和矿物质在部分癌症、冠心病、老年性白内障、2型糖尿病、新生儿出生缺陷、肥胖症和骨质疏松症等防治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并在维护老年人适宜的免疫力和认知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对于服用营养补充剂,现在国际上公认的是以平衡膳食为基础,根据自身需要,按照合理剂量服用复合维生素和矿物质制剂,最起码能够预防营养缺乏性疾病。美国政府为了改善居民的营养状况,在1994年颁布了《营养补充剂健康与教育法》。在我国,服用营养补充剂改善营养状况的有效性也通过原卫生部与美国国家卫生院在中国河南林县进行的营养干预研究被证明了。
不过还要提醒的是,营养补充剂并不象白蛋白那样一输就见效,而是需要长期规律地使用才能够发挥作用。
(3)人人都该吃营养补充剂吗?
如果有人告诉你任何人都需要营养补充剂,那他接下来的话你就都不用信了。
营养补充剂的适用人群是某些特殊状态下的人或病人,他们由于营养吸收少、消耗或者丢失过多,一般饮食很难满足其需求,应当重点考虑分段使用营养补充剂。常见的有以下10种情况:
①有时维生素或矿物质被用于满足营养素需要或治疗目的。
②准备怀孕的女性:400—800微克的叶酸补充剂可降低胎儿出现某些严重的先天性缺陷的危险性。
③孕期或哺乳期女性:需要增加某些营养,尤其是叶酸和铁;如果含钙食物摄入不丰富也要补钙。
④更年期女性:为了减少骨骼中钙的流失,除了食用含钙丰富的食物,还可以适量服用钙补充剂。
⑤减肥者:实施严格减肥方案的人(一天的热量摄入少于1200千卡)由于过度控制饮食会导致食物中营养素含量不足,建议服用复合维生素及矿物质补充品。
⑥素食者:如果日常饮食中几乎不摄入奶制品及动物食品,则需要额外补充钙、铁、维生素B12和维生素D。
⑦新生儿:在生长发育快速阶段,维生素D常常不足。
⑧老年人和很少暴露于日光的成人:可能需要维生素D补充剂。此外建议50岁以上成人从营养补充剂或来源丰富的食物中摄取维生素B12。
⑨营养吸收不良患者:有些人存在的健康问题,如消化或肝脏疾病会影响食欲,或者影响营养素的吸收、利用及排出;手术会提高对某些营养素的需求量,而一些药物如抗酸剂、抗生素、缓泻剂和利尿剂会干扰营养素的吸收。
⑩喝酒、抽烟的人:这类人容易罹患某些疾病,可适当服用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品。
当然,对我们个人而言,更重要的还是要遵循个体化原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那么怎么知道自己可能缺什么营养呢?
一般来说,想知道自己缺什么营养,靠一般的检查很难确定,比较实际的有两种方法:(说拿着一点你的头发就能给你开出好几页营养分析报告的,个人建议最好不要相信)
①膳食评价:到营养门诊,拿着自己常用的食谱请营养师做评价,看看是否缺乏某些营养素,另外也请营养师对你的食谱进行科学的调整。
②人体测量:根据具体的体征或是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除了身高、体重、皮褶厚度以及一些生化检查外,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建议特别注意以下13个方面,即头发、面色、眼、唇、舌、齿、龈、面(浮肿)、皮肤、指甲、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常见的营养素缺乏表现及其可能的原因也是每一位营养师都要求掌握的内容。
(4)营养补充剂会不会有副作用?
某种营养素长期供给不足或过多,可能会产生相应的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多的危害。因此营养学家提出了适用于各类人群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DRIs是在RDAs(推荐的每日膳食营养素供给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4项内容: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其中,应用于营养补充剂有两项比较重要,即RNI和UL。
RNI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目标值。而一个中国人每日营养素摄取量不能超过UL(膳食含量+营养补充剂含量<ul),只要每日摄入总量不超过ul,基本上是安全的。简单地说,对于个人而言,rni可以作为营养素摄入的目标,ul用于检查摄入过量的可能性。<p=""></ul),只要每日摄入总量不超过ul,基本上是安全的。简单地说,对于个人而言,rni可以作为营养素摄入的目标,ul用于检查摄入过量的可能性。<>
的确,近年来随着营养补充剂的迅速发展,出现了由于滥用一些维生素(如维生素A)、矿物质(如硒)和氨基酸(如赖氨酸)使体内营养平衡受到破坏以致中毒的情况。但基于目前众多的研究证据,我们认为,只要摄入量不超过UL,就可以认为是安全的。
很多时候我们会从新闻上看到国外XXX机构研究发现补充维生素对身体健康无益甚至有害的研究报告,最典型的是2007年美国医学会杂志的那篇文章。然而,当我们仔细分析研究实验背景及条件时发现,报告的研究对象大多是患肿瘤等各种疾病的中老年人群,或者是处于高疾病风险的人群(比如重度吸烟患者),而且所用的维生素种类十分单一、补充剂量却远远超过各国推荐的维生素摄入水平,部分资料甚至高于治疗剂量,比正常人群的补充剂量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这种情况下得出的结论,毫无疑问是比较片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