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转贴】刘墉的《我不是教你诈(5)》——医药真相篇

1163285谈天说地

我不是教你诈,是教你认清这个世界。



前言:别死得不明不白

我父亲是学药剂的,在我二伯开的药厂里工作了几年,也当过“陕西戒烟所”所长。他去世,留给我一堆医药方面的书,那些书我都看不懂,但有个好处,就是我十三岁时家里失火,整面书架因为压得很紧,成了“防火墙”,所以没有波及邻居。我的邻居当时是台大医院住院部主任,父亲死后,母亲常说只怪他们搬来晚了,要是早认识,我父亲也不会死。她这番话,我过了十几年才懂。母亲也常怨父亲学医药,没好处,反有坏处,是父亲自以为内行,又跟医生打成一片,大家嘻嘻哈哈,直到把病拖坏了,那些医生朋友才明着跟他讲:“我们医院治不了,您还是转院吧!”
家里失火之后三年,我总咳嗽、胸痛,去看了两次医生,都说没问题,只是神经痛。隔不久,我半夜吐血,吐了半盆,进入台北中心诊所,医生看两眼,照个片子,没再管我,去把我母亲叫到隔壁房间骂,说人都快死了,怎么你还不知道?难道没看过医生?
接着,我休学一年。
2008/01/11
全部回帖
六年前,我老母在公园脑溢血,送到医院,虽然抢救过来,却不能走、不能说话,也听不懂话了,拖了一年,终于辞世。我后来勤读医学书籍,发现许多对脑溢血病人该做的,急诊室都没做,就请教我的医生朋友。朋友笑笑说:“谁让你没立刻找你熟识的医生去,有自己的人在,他们就不同了。”我说要告那医院。朋友又笑笑,告不赢的,她太老了!不值钱了!然后叮嘱我一堆避免被“试刀”的方法。他说得好,初出道的医生总得慢慢上手吧!用谁试刀呢?当然是没关系的、不怕被医死的。这使我想起我太太美发师的姐夫,肝癌,美国医生动手术,打开来又缝上了,说没办法,等死吧!所幸那人的儿子在台大学医,立刻找教授、寻门路,把病人接回台湾动手术,居然又活了五年,还四处旅行,享受不少余生。
我的医生朋友太多了,从我院子扔出一块石头,打到的八成是医生。我的左邻是小儿科,左对门是脚科,右对门是心脏科。我一个礼拜打三天球,其中两天是医生球友,一位是医院院长,一位是牙科名医。正因此,我耳濡目染,旁敲侧击,对医界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也很喜欢台北的医生,当我血脂化验报告出来,正常。医生说:“对不起!你正常,不能继续给你开药,必须不正常才成。”我说:“正常是因为吃药啊!”那医生很坦白,叹口气说碍于健保规定,他也觉得很无奈。我又跟其他医生抱怨,他们居然一瞪眼:“你笨!你停药两个礼拜再验嘛!”另外一位说得更棒:“你早上吃一餐很油腻的早点,再去验,就说你是‘空腹’。”
2008/01/11回复
我又跟大陆的朋友说这笑话,岂知他们根本没感觉,叫我上网,自己看看,那里的黑幕有多少。我在美国的一位富豪朋友,认识一堆达官显贵,竟然也上过当。他在大陆摔伤就医,说髋关节裂了,花了不少银子、躺了不少的日子。他后来把X光片带回美国,医生看了居然说:“根本没裂嘛!”问题是他前些时胸痛,幸亏及时来医,做了心脏血管支架,捡回一条老命。才发现他的美国医生也粗心,多年来居然没给他做过“跑步机”的运动心肺功能测验。
过去半世纪,我亲自经历,也冷眼旁观。看了太多可怜可悲可恨可憾的“医界现象”。也藏身在社会角落,亲自去访查求证,发现药局医院的许多诡异。但我都忍着,虽然写了四本《我不是教你诈》,却未曾涉及医药的题材。因为我知道自己是外行,没资格论断。直到大前年,我的一位好朋友,对我说他怎么被医生延误了。明明可以立刻安排美国最先进的医疗,他在台湾的医生却说得靠特殊关系,才排得上,然后要他一次一次“进贡”。他对我述说时,已经病危,脖子削去三分之一,声音好像由个小盒子里传来,颤抖而带有回音。我听得很吃力,但我答应他,要写出来,使别人不再上当。
2008/01/11回复
于是有了这本书,涉及医、疗、药、检的虚伪,无良商人的卑劣,医疗体系的疏失,贪官污吏的包庇,民众应有的警觉。我没有要斗争哪些特定对象,只是写出我在各地的观察与感触。所以书里的故事就算是真的,也经过改写,任何人名、药名、补品名、化妆品名,都是虚构。很巧的,本书完成时,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顾鲁曼(JeromeGroopman M.D)也出版了一本《医生是怎么想的》(HowDoctorsThink),里面坦陈了许多医界的问题。根据顾鲁曼统计,在美国有近五分之一的病人被误诊,每年因此冤死的达到九万人。美国如此,台湾呢?内地呢?只怕多得多!
2008/01/11回复
第一章  两道疤痕
手术进行得很顺利,再一刀,就“到了”。高医师的手却停在半空中,迟迟没动,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一颗颗冒出来。护士赶快为高医师擦:“您有没有不舒服?”高医师僵硬地摇了一下头。住院医师麦克清了清喉咙,小声问:“要不要我接手?”“不用!”高医师又硬硬地摇头说,“你看看,是什么?”麦克凑近看了一下:“瘤啊!”转头看手术助理大卫,大卫也说:“瘤嘛!”“你们再看!看仔细!”高医师沉声说。两个人又看,还彼此使眼色,转头对高医师说:“确定是瘤嘛!”高医师的脸一下子红了:“明明不是瘤。”“是什么?”两人异口同声问。“是胎儿!”高医师“当”一声,把手术刀放下,“缝上!”“缝上?”麦克靠近,用膝盖在下面顶了一下高医师,“高老师,缝吗?还是说……”“不要多说了!”高医师转身,“你们接手,小心缝好,我去跟家属解释。”高医师往门外走,老护士海伦追过去,小声问:“您要怎么说啊?”“我实说!怪我没看出来,没想到她四十二岁,还怀了……”“您换个方式说吧!”海伦有点央求,“高教授,您是知道的,医院里哪个手术出问题,都……”“我不一样!”高教授手一挥,走了出去。才出手术室,病人的丈夫就焦急地冲过去:“高医师!怎么样?我太太还好吧!”“很好!”那男人如释重负地大出一口气:“太好了!太好了!谢谢您!谢谢您!幸亏有您。”“不要谢我!”高医师挡住鞠躬的男人,“只希望你不会怪我。”“怪您?”男人脸色一下子变了,“手术出了问题?”“没有!你放心!你太太很平安。”高医师拍拍那男人,“这要怪我先没看出来,以为是肿瘤,没想到打开来才发现你太太怀孕了,是个胎儿。”“胎儿?”男人瞪大眼睛,“死了吗?”“没有,一点也没受伤,我及时发现,已经没问题了。”男人没吭气,站在那儿怔着。高医师又鞠了个躬,道歉,告退。但是才转身,就被那男人在嘶吼中一把抓住领子:“庸医!我要你赔偿!”
2008/01/11回复
医院免费把她转到楼上的头等房。因为那女人才知道情况,就开始尖声高喊:“赔我孩子!我孩子要是有什么问题,我找你们拼命!”搞得病人们议论纷纷,人心惶惶。那丈夫也天天来吵,甚至他太太回家之后,还每星期都来闹。医院很高姿态,免费检查、免费接生。还怕开刀的伤口裂开,免费做剖腹产。所幸母子均安。
转眼六年过去,那小孩长得聪明漂亮,幼儿园毕业还拿了奖。高医师好几年前就退休了。他不得不退,因为那一家人隔一阵就到医院大闹。“庸医把胎儿当肿瘤”成了大新闻,大丑闻。医院赔了很多钱,高医师的官司也还没了结。那女人甚至站在高医师家门口,把衣服裤子扒开,大声喊:“两道疤!两道疤!姓高的郎中!你怎么赔我?”
这是由三十年前,一位台湾妇产科医生告诉我的故事改编,那位早期妇科名医确实因此几乎身败名裂。
当年如果你是高级医师,在旁边两位住院医师赞成的情况下,你说“没错!是瘤”的时候,你是凭自己良心,把病人肚子缝好,再去向家属和病人认错,还是——既然已经打开了,对胎儿也可能有些影响,何必冒险呢?干脆!一刀割掉,然后向家属和病人报告好消息,说肿瘤已经切除。甚至,你可以说幸亏你发现得早,没有扩散,保证没问题。
于是,你接受病人和家属的道谢,甚至向你下跪,说你“恩同再造”,送你“妙手华佗”的匾额,四处为你宣传……于是,你的名声更响亮了!生意更好了!病人更多了!只怕有一天你死,病人们都会排队送葬呢!只是,我请问你:下一次,又碰上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做?还有,你的学生、助手看在眼里,改天他们当了家,碰上这类情况,他们又会怎么做?再往坏一步想,如果一个医生把小事做大、把小毛病说成大毛病、把小手术变成大手术,发现非但病家会加倍感恩,而且可以加倍收银子,甚至加倍安全,你会怎么做?
2008/01/11回复
你可以想,正因为他专门、又有名,所以这类病人都往他那里求医,他自然手术多些。他们都是在必要、必须、救人第一的选择下,把病人的胃、甲状腺和子宫切除。而且,因为他们是专家、是名医,特别安全。换做别人动刀,只怕病人还会死在手术台上。你当然不能怪他们做了这些“整个切掉”、“一劳永逸”的大手术。只是,如果有个审核评估的团体;如果像今天的好医院,事后能把案子拿出来检讨、做病理化验;又如果,旁边其他的医生能适时表示意见,那些手术都有必要吗?
谈到医院小组开会检讨和病理化验,如果每个医院能确实执行诚信公布,乱开刀的情况应该能避免。
这个故事完成之后,我特意去请教一位妇产科的名医。他说他虽没听说相同的事情,但知道有个类似的案例——
病人确实有子宫肌瘤,而且已经相当大,但是医生为她动完子宫摘除手术之后,切下来的组织送去做病理化验,赫然发现肌瘤旁边有个很小的胎儿,结果闹上了法庭,医生被修理得很惨。
我当时问,难道手术之前不先验孕吗?他说当这妇人已经不年轻的时候,有可能忽略,超声波也不一定看得出来,还说怀孕的时候,因为内分泌的改变,肌瘤常常会快速变大,而且有不正常的出血,容易误认为还有月经。
所以为了保险,做大手术应该选择有病理化验的医院。甚至在手术之前,明着问医生是不是有病理化验,并表示你要看报告。当医生听你这么说,他会猜你不是“马马虎虎”的人,搞不好后面还有“行家”指点,他当然会因此比较慎重。
2008/01/11回复
其实岂止大手术要病理化验,即使小手术,只要切下来组织,譬如皮肤上长个小东西,动手术切除;直肠镜发现息肉,切了下来。就算那是一点点的“小东西”,也应该做病理化验,因为很可能因此发现皮肤癌或直肠癌。
四十年后,梁思成从医生那里得知了他父亲早逝的真相。鉴于梁启超的知名度,××医院著名的外科教授刘博士被指定来做这个肾切除手术。当时的情况不久以后由参加手术的两位实习医生讲述出来。据他们说,在病人被推进手术室以后,值班护士用碘酒在肚皮上标错了地方。刘博士就进行了手术(切除了健康的肾),而没有仔细核对一下挂在手术台边的X光片。这一悲惨的错误在手术之后立即被发现了,但是由于攸关某医院的名声,被当成“最高机密”隐匿起来。
上海的张雷,梁启超的一个好朋友,和两位实习医生也很熟,把这些告诉了我,并且说:“直到现在,这件事在中国还没有广为人知。但我并不怀疑其真实性,因为我从刘博士比较熟识的其他人那里知道,他在那次手术以后就不再是那位充满自信的外科医生了。”
想想!梁启超是何许人也,他在五十五岁的英年,被“名医”给医死了。医院居然还能把消息压下来,而且是大名鼎鼎的北京××医院。消息是两位实习医生秘密讲述的!
所以,要想了解手术房里情况,或“间接”促使医生特别小心,你与其托院长大人“关照”一下,恐怕还不如跟能进手术房的小医生、小护士攀攀关系。举个例子,如果你认识当天的实习医生,又如果护士跟你熟稔,她事先跟医生说与病家有交情。甚至只是做麻醉之前,或局部麻醉之后,那实习医生或护士跟病人聊几句,让主刀的医师听到都管用。做大手术应该选择有病理化验的医院。
2008/01/11回复
第二章  老将出马
“三十年前,我左眼半边都看不到了,多亏您妙手回春,硬把我救了回来,到今天都没问题。”翁董事长抬头盯着墙上一幅画的小字,“富贵长春,对不对?您看!我现在都六十了,还看得这么清楚,全仗您啊!”清了清喉咙:“所以这次小犬出问题,非请您出马不可。”“这当然!这当然!我一定效力。”钟主任总算找到开口的机会,“只是,我也老了啊!”“您这是哪里话!老资格、老经验,年轻人学不来的。我就是听说好些人找那个叫什么……什么方医生,在眼睛上打洞。这……怎么治得好呢?就算治好了,也维持不了两年啊!我只信任您动刀,因为我自己就是铁证。”翁董指指自己眼睛,笑道,“您说!对不对?这儿打个小洞、伸根管子进去动手术,不是开玩笑吗?”钟主任点点头,又一笑:“不过,方医师可是学成归来。当然如您所说,新方法恐怕还得接受时间的考验,我是不信这套啦!我还是用我的老方法。”“当然是您的方法好!保险又持久。”翁董事长起身告辞,又弯腰,把放在桌上的礼盒往前推了推,“小东西,请您务必打开来,自己尝尝。”翁董事长才走,医生娘就急急冲出来,打开礼盒,她早知道,按规矩,这礼盒里不止是吃的。打开盖子,眼睛一亮,摸了摸、数了数,医生娘把礼盒捧到丈夫面前。钟主任还是不安,戴上老花眼镜,看翁董名片的电话号码,拨了过去。“你是太客气了!太多礼了!”“一句话!我一定亲自动手。而且安排早上‘第一刀’,手术室特别干净。”
2008/01/11回复
钟主任果然立刻交代下去,安排了早上第一刀,而且强调自己亲手主刀,为此,还把另一个病人的手术时间改掉。钟主任这次不再是“动口不动手”,他要亲自上阵了。消息传出去,好多实习医师都说要来学,连医学院里一些有志眼科的学生都说要溜课赶过来。主任动刀,果然不一样!以前就算对外说是主任亲自操刀,也只是站在旁边用嘴指挥,全由下面的主治医师甚至实习医师动手,大不了中间由主任下去看一看,帮忙作决定。但是这一天,主任果然全副武装,伸出两只手,往前一站,接过手术刀……而且教授就是教授,钟主任一面动手术,一面不忘身边和楼上大玻璃窗后的学生,一点一点解说,怎么把剥落的地方找到,很轻很稳地托回原来的位置……只是,说要很轻很稳,主任的手却好像既不轻也不稳,有两回还半路停下来,用力闭上眼睛,猛眨,而且不知是不是为了慎重,一看再看,甚至手术已经完成了,还要掀开,再检查一遍。而且,缝一半,挺直了腰喘气,停了老半天,才继续。
2008/01/11回复
只是,不知为什么,手术才几个月,翁少东又觉得眼里有闪光、视觉有变形,找钟主任看了两回,都不认为有问题。还是翁董的儿媳妇坚持,说她的一堆朋友都讲方医师的内视镜手术,不论青光眼或视网膜剥离,愈后都好极了。翁少东才又去看了方医师,而且是偷偷去的。方医师的手术也进行得非常低调,还事先向钟主任请示了一番。钟主任治不好的,方医师用内视镜两三下就搞定了。内视镜不但伤口小、复原快,而且因为能转弯,所以看得到传统手术不易见的角落。话一下子传开了。钟主任一个星期才来门诊一次,还没几个病人。方医师一个星期来三次,却不但回回挂号满额,还有不少人要求加挂。搞得方医师常常到晚上七八点才能离开。不过,最近传说,方医师真要“离开”了。不是他自己要走,是没接到钟主任发的新聘书。
很多人只信名医,甚至托关系、送红包,非看名医不可。名医,当然有他不平凡的地方,他八成医术高、医德好,或善于研究和宣传,否则不可能成名。问题是,名医就一定好吗?他过去好、三十岁好、四十岁棒,今天他六十了,还好吗?这就像有人信房屋的风水,买了风水奇佳的房子,认为一定福寿康宁。只是,当他住上三十年四十年,甚至住上好几代,那房子老了、塌了,还能福寿康宁吗?老医生的手还稳吗?同样的道理,当你找名医之前,先要想想:这名医会不会太老了,或像前面故事中的钟主任、钟教授,近几年只是指导,很少亲自操刀。加上年岁大、记忆力差,连技术都生疏了。还有,他看个名片上的电话号码都得戴老花眼镜,他的眼力还够不够?尤其动眼科这样精细的手术,他的手会不会抖、腰会不会酸、眼会不会花?在这种情况之下,是不是由他在开刀房指导年轻医生动手,反而比较安全?又有些人会在发现“名医”只是在旁边指导,没有亲自下手的时候,气得要死,觉得白送了红包。要知道,名医最重要的是经验。即使一个名医老了、手抖了、眼花了,他的经验仍然是“新手”无法比的。这时候,如果由老经验的医师指导“手眼稳健”的年轻医师动手,不是黄金搭档吗?
2008/01/11回复
有位美国医师亲口对我说,当他在大医院做住院医师的时候,开刀开一半,常紧急呼叫他的教授来指导。他说得很坦白——“经验不够嘛!碰上从来没遭遇的情况,不知怎么办,往不往下开?怎么开?只好请教授过来帮忙。有时候教授一看就知道了,有时候教授会亲自下场操刀……”可见,经验太宝贵了,那情况可遇不可求。常常病人的生与死、救与不救,都在医生的一念之间。小医生请大牌医生到手术房帮忙做决定,另外有个原因,如果出了问题,那“大医生”曾经到现场,可以帮忙“罩”。尤其当病人死在手术台上,事后开检讨会,那些小牌医生如果没有大牌“护着”,常会被剋得抬不起头,甚至呆不下去。要知道,“白色巨塔”常常并不白,里面可能有一堆黑幕、一堆派系和权力倾轧。因为毕业的医学院不同,可以分成“×大派”、“×医派”;由于所受指导或留学国家的不同,可以分为“日本派”、“美国派”……
不要以为医生们都用同样的方式思考,不信你拿同一个“案子”给不同派系的医生看,他们很可能有南辕北辙的想法。不同科的医生更不用说了。譬如胆结石,内科医生可能问你是不是常痛,如果没影响到你生活,就不必去管它,因为许多人都“满袋子石头”过一生。碰上外科医生看法就不同了,他可能指着你的超声波报告说:“瞧瞧!多少石头在你的胆囊里,随时会出麻烦,譬如阻塞你的胆管,结果胆汁不能通过,胆囊发炎、肝出问题,搞不好要你命!快开刀把胆囊摘除吧!”遇到中医,则可能给你把把脉,认为平顺,开些化石草给你吃,让石头自然化解。至于民间,更有各种偏方。说的人煞有介事,好像铁证如山,也有人基于“济世救人”的想法,四处散发电子邮件,告诉你胆结石太容易对付了,只要喝多少柠檬水,再喝下多少橄榄油,那化石自然就会排出……后二者,我们且不讨论,只看前面内科和外科医生。你能说谁一定对、一定错吗?所以在动大手术、做大决定之前,你应该多看几位医生、多听不同的意见。医生们常彼此找麻烦,偷偷观察“对手”有没有犯错。碰上这种情况,你别不高兴,反而应该开心,因为被观察的那一方必定特别小心。你还可以在旁边偷听,甚至发掘真相。因为他们在争执时很可能透露“实情”,让你知道原先被隐瞒的医疗疏失。
2008/01/11回复
专科医生为你做一堆检查,还有个原因——他如果不为你好好检查,改天你在他那一科出了问题,他怎么交代?你来看心脏科,他没为你好好检查,放你走了,接着你心肌梗塞死掉,他砸不砸招牌?挨不挨告?但有一点你必须知道,就是每个医生都可能偏心他自己的“码头”,非万不得已,他不会“长他人的志气,灭自己的威风”,把你往别处推。没错!出车祸,你五脏都移位了,送到他的医院,他明明设备很好,却可能介绍你到其他医院。他是逃避,不想你死在他医院,或懒得花力气,而且吃力不讨好。而且就算他是大医院的医师,譬如你去做“××拉皮”,他明明知道隔壁一家的机器更进步,花的时间少,又比较不痛,而且效果更“深层”。他会主动告诉你吗?
更往上一层想,很可能你在找医生的时候,已经犯了“自我诊断”的错误。举个例子,如果前面故事中的贝贝,不是一开始就去找那心脏科的医生,而是去找一般科的大夫,很可能结果完全不一样。一般科的医生是什么科都看,也可能什么都不专精。他可以给你看看喉咙有没有发炎,摸摸淋巴有没有肿大,压压肝脾肾脏有没有异常,听听心跳呼吸有没有问题,量量血压有没有不对。他也可以帮你抽个血、验个尿,甚至照个简单的超声波、测个一般的心电图。当他发现有问题,需要进一步检查的时候,则可能把你介绍给其他专科的医师。也可以说,一般科的医生是负责“把关”和“过滤”的,把那些“没什么事”,却爱大惊小怪的病人“挡下来”;也把自以为没什么事,却可能有大毛病的人“移上去”。正因此,许多美国的保险公司规定,任何人看专科医师之前,先得去找一般科的医生,通常也就是你选定的家庭医生,由那医生开转诊单(Referral),才能去看专科医师。
2008/01/11回复
猜你喜欢

癫痫,脑损伤,先心,化脑恢复期,运动发育迟缓,我该怎么办?

癌症母亲,我怎忍心告诉你实情啊!

吐槽一下自己不一般的成长身世

说说我女儿的久咳+鼻炎

她让我在痛苦中挣扎

女孩意外怀孕,肚里竟有二十多条老鼠! 真是让人大吃一惊…可怜啊

热点推荐

不可思议!在市场被偷走半只鸡!

隐秘的绿野仙境!广州10个亲子徒步好去处!

房子卖不出?还不如装修好继续住

终于熬到女儿读大学 为人父母太不容易了!

地铁1号线--初音未来

2025妈网装修交流群 省钱不踩坑

突然发现【鹤洞东站】含金量还在上升

华鹤的古韵之美

路过皇冠假日酒店,顺便拍几张照

分享生活#夜上白云山

逛逛吃吃的一天

索菲亚沿线

游览哈尔滨“卢浮宫”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