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矛盾积累太多爆发阶段,肯定是沟通方面有点难度,但你用心先付出努力去沟通,慢慢还是能恢复的。
我觉得,你的小孩应当有自卑感,而你一直忽略了。越是调皮捣蛋的孩子,其实内心来说是越自卑的。只有自卑才感觉需要证明自己,才需要不断破坏东西来引发大家注意他的存在感,一旦他内心平衡了,心理健康的人是不会自我虐待和捣乱的。
在你女儿理发这个例子里,小孩子应当是希望自己变漂亮来获得你和同学们的赞扬。她的核心目标是“打扮得漂亮些,不要变成丑小鸭”,至于剪不剪头发什么的其实根本不重要,她需要的只是自信和鼓励。如果你和她一起讨论适合她的服饰或者发型之类的适当有分寸的打扮技巧,或者你只需要说“我看到的就是小美女了,根本不需要打扮都很漂亮。或者试试这个发夹会衬托你更高贵。”她就会很高兴你的关心而很开朗,天天都会找你谈心交流。
结果你的表现对她的潜台词是“你别打扮了,你就是丑小鸭!永远都是只能很难看,不可能变漂亮的。我都懒得看你”,她被理发店打击后又没有你的帮助,只能自己尝试努力改变自己形象结果更失败更受打击了,这个过程中你对她都是处于冷漠不关心的状态(实际上你只是忙而没想到她会那么脆弱),那她必然会对你产生负面情绪而不是感激的心理了。可以说小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感情破裂,虽然不是家长本意,但实际上是家长自己长期表现所培养出来的恶化结果。
我的女儿就是很胆小的类型,因此她很不自信,因此我的教育一直以鼓励表扬为主,例如她昨晚一碗药分了8口才喝完,对这8口水我就给了5次表扬。表扬要讲究技巧的,单纯的说很好很好,空洞虚假的拍马屁式的应付式表扬是没用的,一定要是具体的对小孩真心的表扬小孩会感觉到真心,才会高兴,才会有勇气面对困难挑战而不是立即大哭大闹的去逃避。中国传统家教太内敛了,小孩子做错了就打就骂,而小孩做对有成绩了却理所当然不肯表扬,结果小孩不断的被伤心,也就不再期望从家里获得温暖了。大家从自己童年的经历或许也能找到类似的心情,我是曾经很努力做了某个事情,感觉自己超水平发挥,很期待家长和老师的表扬,但结果大人们看到成绩后不以为然的就过去了,虽然看起来没啥大不了的,但那种期待很高却瞬间破碎的心理打击其实是很伤害人的。所以我真心建议家长们不要吝惜表扬。觉得小孩子做得对了,就说出来表扬他,不要怕宠坏。你只要是言之有物的真实的表扬,根本不会把小孩子表扬坏的。当小孩子在家里能感受到温暖,他就一定会喜欢回家,喜欢这个温暖的安乐窝,否则他只能跑出去寻找能安慰他的人,如果遇人不淑就麻烦了。
其实,我认为人类是感情动物,最重要的是感情上的交流,而不是物质上的多少。我会和小孩在路边捡到的树枝一起开心的玩半小时,这比其某些人花几万几千买很豪华漂亮的衣服更让小孩子快乐,对小孩而言钱的多少真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心的交流。我们大人习惯了用钱和物质去简单量化的衡量价值,忘记了感情是无价的,觉得我花了几万安排你去辅导班就代表了我给了小孩比一般人巨大的爱,但其实这种几万几十万元的爱,还不如穷人家里一年到头可能也只有几十块压岁钱的深厚与感动。
上面说的表扬,但小孩一定会犯错,因为大人也一样经常犯错,错了就要批评,这点和表扬没有矛盾,是统一的。但做人必须公平,小孩错了要批评,自己做错了也要敢于批评。不要以为自己做错事情了小孩子没看到,而假装没事。如果我对待小孩的时候发现误会小孩子或者我做错了什么,虽然是家长也必须立即向小孩子道歉的。只要是公平合理的,小孩子其实并不反对批评。
但批评也必须讲究技巧,你不能只是骂人。批评绝对不能骂人。批评是指出小孩子错误的地方,而最重要的是帮助小孩子分析为什么错以及今后怎么避免再次犯错,告诉小孩子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解决。我们的目的是帮助小孩子成长,而不是通过骂别人笨蛋来满足自己虐待别人的欲望,别搞错了。要注意小孩子的理解能力很有限,别搞大人那么绕弯子的说话,别用太复杂的修辞,要用具体的行动级别的语言和小孩子交流。
例如小孩算术成绩不好,你要找到原因帮助他提高。例如问是没记住十个数字的样子还是记顺序弄成了12453687?然后告诉他记不清的数字有什么特点能帮助记忆。千万不要说什么“你不够努力”,“你今后应当刻苦”,你这两句话都对,但对小孩来说全是废话,根本无法理解。“努力”是什么玩意?“刻苦”是红色的还是白色的?小孩子根本无法执行。你要具体到“你总是容易混淆数字2和5,那么我们来抄写两个字各10次”或者“你认不出数字就输了,但如果能够正确的读出这串爸爸手机号码的数字就可以开电视机看喜羊羊”,这种具体的小孩子能理解的操作才是有意义的批评。
现在的小孩这么早就叛逆吗?我的心碎了
32964191家有小学生
2015/04/28
全部回帖
Cocozia:
从文章中很明显的看出, 妈妈做的很不够. 确实如你女儿所说, 这不是判逆, 是对抗, 她已经忍无可忍了. 说白了, 我认为是家长做的不够.她说出来总比憋在心里强, 妈妈要重视起来, 多关心一下女儿, 多沟通, 多输导.
查看原文其实矛盾的导火索是今年报了补习班,周末要上三节课,很不想上,所以在准备上课之前逃跑。不过报补习班之前我和她确认过的,她自己同意去上的,才去报名的,小升初让我人累,心更累

2015/04/28回复
YZZW:
现在是矛盾积累太多爆发阶段,肯定是沟通方面有点难度,但你用心先付出努力去沟通,慢慢还是能恢复的。我觉得,你的小孩应当有自卑感,而你一直忽略了。越是调皮捣蛋的孩子,其实内心来说是越自卑的。只有自卑才感觉需要证明自己,才需要不断破坏东西来引发大家注意他的存在感,一旦他内心平衡了,心理健康的人是不会自我虐待和捣乱的。在你女儿理发这个例子里,小孩子应当是希望自己变漂亮来获得你和同学们的赞扬。她的核心目标是“打扮得漂亮些,不要变成丑小鸭”,至于剪不剪头发什么的其实根本不重要,她需要的只是自信和鼓励。如果你和她一起讨论适合她的服饰或者发型之类的适当有分寸的打扮技巧,或者你只需要说“我看到的就是小美女了,根本不需要打扮都很漂亮。或者试试这个发夹会衬托你更高贵。”她就会很高兴你的关心而很开朗,天天都会找你谈心交流。结果你的表现对她的潜台词是“你别打扮了,你就是丑小鸭!永远都是只能很难看,不可能变漂亮的。我都懒得看你”,她被理发店打击后又没有你的帮助,只能自己尝试努力改变自己形象结果更失败更受打击了,这个过程中你对她都是处于冷漠不关心的状态(实际上你只是忙而没想到她会那么脆弱),那她必然会对你产生负面情绪而不是感激的心理了。可以说小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感情破裂,虽然不是家长本意,但实际上是家长自己长期表现所培养出来的恶化结果。我的女儿就是很胆小的类型,因此她很不自信,因此我的教育一直以鼓励表扬为主,例如她昨晚一碗药分了8口才喝完,对这8口水我就给了5次表扬。表扬要讲究技巧的,单纯的说很好很好,空洞虚假的拍马屁式的应付式表扬是没用的,一定要是具体的对小孩真心的表扬小孩会感觉到真心,才会高兴,才会有勇气面对困难挑战而不是立即大哭大闹的去逃避。中国传统家教太内敛了,小孩子做错了就打就骂,而小孩做对有成绩了却理所当然不肯表扬,结果小孩不断的被伤心,也就不再期望从家里获得温暖了。大家从自己童年的经历或许也能找到类似的心情,我是曾经很努力做了某个事情,感觉自己超水平发挥,很期待家长和老师的表扬,但结果大人们看到成绩后不以为然的就过去了,虽然看起来没啥大不了的,但那种期待很高却瞬间破碎的心理打击其实是很伤害人的。所以我真心建议家长们不要吝惜表扬。觉得小孩子做得对了,就说出来表扬他,不要怕宠坏。你只要是言之有物的真实的表扬,根本不会把小孩子表扬坏的。当小孩子在家里能感受到温暖,他就一定会喜欢回家,喜欢这个温暖的安乐窝,否则他只能跑出去寻找能安慰他的人,如果遇人不淑就麻烦了。其实,我认为人类是感情动物,最重要的是感情上的交流,而不是物质上的多少。我会和小孩在路边捡到的树枝一起开心的玩半小时,这比其某些人花几万几千买很豪华漂亮的衣服更让小孩子快乐,对小孩而言钱的多少真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心的交流。我们大人习惯了用钱和物质去简单量化的衡量价值,忘记了感情是无价的,觉得我花了几万安排你去辅导班就代表了我给了小孩比一般人巨大的爱,但其实这种几万几十万元的爱,还不如穷人家里一年到头可能也只有几十块压岁钱的深厚与感动。上面说的表扬,但小孩一定会犯错,因为大人也一样经常犯错,错了就要批评,这点和表扬没有矛盾,是统一的。但做人必须公平,小孩错了要批评,自己做错了也要敢于批评。不要以为自己做错事情了小孩子没看到,而假装没事。如果我对待小孩的时候发现误会小孩子或者我做错了什么,虽然是家长也必须立即向小孩子道歉的。只要是公平合理的,小孩子其实并不反对批评。但批评也必须讲究技巧,你不能只是骂人。批评绝对不能骂人。批评是指出小孩子错误的地方,而最重要的是帮助小孩子分析为什么错以及今后怎么避免再次犯错,告诉小孩子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解决。我们的目的是帮助小孩子成长,而不是通过骂别人笨蛋来满足自己虐待别人的欲望,别搞错了。要注意小孩子的理解能力很有限,别搞大人那么绕弯子的说话,别用太复杂的修辞,要用具体的行动级别的语言和小孩子交流。例如小孩算术成绩不好,你要找到原因帮助他提高。例如问是没记住十个数字的样子还是记顺序弄成了12453687?然后告诉他记不清的数字有什么特点能帮助记忆。千万不要说什么“你不够努力”,“你今后应当刻苦”,你这两句话都对,但对小孩来说全是废话,根本无法理解。“努力”是什么玩意?“刻苦”是红色的还是白色的?小孩子根本无法执行。你要具体到“你总是容易混淆数字2和5,那么我们来抄写两个字各10次”或者“你认不出数字就输了,但如果能够正确的读出这串爸爸手机号码的数字就可以开电视机看喜羊羊”,这种具体的小孩子能理解的操作才是有意义的批评。
查看原文真的很佩服你,我妈也老这么说我,说我女儿是顺毛驴,越是表扬也是表现好。我有时候就坐在那里想,难道人的性格真的有遗传吗?女儿的几个堂姐也都是这样的性格,很倔很倔的,堂姐她们现在长大了,脾气都稍微有点点转变,要不以前小的时候也和我女儿差不多,一条路走到黑。像我,性格属于比较温和吧,基本从小到大没打过孩子,连骂都很少。感觉女儿以前也挺好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了弟弟,她就觉得抢了她的那一份,但现实中我确实要优先女儿一些,不过我没有买很多漂亮的衣服给她,发夹现在长大了,买的也少,以前小的时候都是买很多很多的,我总担心打扮的太成熟了,心理会起变化,他们同学中都有谈恋爱的,这点我很担心,也不知道我是不是庸人自扰。每个周末我都亲眼看见我家阳台下面的凉亭里面不知道是初中还是高中的两个孩子谈恋爱,尺度很大的,还是大白天,我就想,现在的孩子是怎么了,所以总是很担心。
2015/04/28回复
如果孩子有学画画的天赋,当妈妈就该培养培养,而不是因为上课开小差画画就不给学了。她是不爱学习而开小差,而不是为了画画忽略了上课听讲。要对症下药,培养学习的兴趣,不给学画画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更会让孩子厌恶学习,因为你们剥夺了她喜欢的东西。当妈妈的要学会跟孩子有耐心,孩子是自己生的,当父母的都没耐心的话,又能指望谁对自己的孩子有耐心呢?光知道付出却不知如何让孩子体会到当父母的爱,那也是不够的,再者,父母觉的对待两个孩子是一碗水端平也是不一定的,其实孩子更能感受到父母是否真的公平。。。多跟孩子沟通,让她能体会到你们的爱
2015/04/28回复
你家孩子这封信,虽然有点错字但表达清楚,还写得挺文艺的,文笔还真不错,有发展潜力。
应该是你生二胎时没做好沟通,她这股怨气憋了三年,现在终于借着补习班的由头发泄出来。
现在需要的是静下心来和她慢慢沟通,告诉她你有多爱她。不要把她当成十几岁,要当成她正在竞争的三岁大的孩子,像她小的时候那样,告诉她你从未偏过心,和她耐心分析读补习班的利弊和对她未来的重要性。你要说服她。这是一个修炼提升你自己的考验,加油!!
应该是你生二胎时没做好沟通,她这股怨气憋了三年,现在终于借着补习班的由头发泄出来。
现在需要的是静下心来和她慢慢沟通,告诉她你有多爱她。不要把她当成十几岁,要当成她正在竞争的三岁大的孩子,像她小的时候那样,告诉她你从未偏过心,和她耐心分析读补习班的利弊和对她未来的重要性。你要说服她。这是一个修炼提升你自己的考验,加油!!
2015/04/28回复
生二胎之前没有和女儿做好沟通,生后重心偏移到儿子身上,不可避免的女儿心里不舒服,一股怨气发泄不出来。找到女儿,交心的谈谈吧,用行动感动她,知道妈妈是爱她的,全家一起出游,去实现女儿的一些愿望,尊重她的想法,想剪刘海就剪了。在不处理这种关系,马上进去青春期,在调节就难了。儿子可以上幼儿园,可以放养了,先把女儿搞定。
2015/04/29回复
YZZW:
唉,我家女儿,现在你跟她讲话,她就低着头,一声不知,不管你是大声还是温柔的问,就是 ...查看原文
唉,我家女儿,现在你跟她讲话,她就低着头,一声不知,不管你是大声还是温柔的问,就是 ...
她想剪个自己喜欢的头发也不行。
2015/04/29回复
回复
唉,我家女儿,现在你跟她讲话,她就低着头,一声不知,不管你是大声还是温柔的问,就是一根筋。比 ...
2015/04/29回复
光着脚丫丫追幸福:
只要不谈学习,那就是欢声笑语,可是广州这个小升初,我也是没办法,皇帝不 ...查看原文
只要不谈学习,那就是欢声笑语,可是广州这个小升初,我也是没办法,皇帝不 ...
她已经在抗拒学习了,这个问题比不上补习班更加严重吧。
2015/04/29回复
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情绪化,想当初我们也是这么过来的。
lz女儿说更愿意和学校的老师、同学一起,她感觉他们更关心她,这可能是真的,虽然同学们不能给她吃的用的,但是他们关心并共情她的情绪,当年我在初中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
看了lz说得那么多,首先lz可能还是要想想是否真的关心过女儿的心情,她所想的,所喜欢的,所讨厌的,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当她觉得你真爱她,了解她,尊重她的时候,或许她的学习成绩也会好起来的。也只有她觉得你尊重她爱护她了解她,她才愿意听取你的意见。
小孩的问题大部分是大人导致的,这个说法大部分时间是对的,所以我们作为父母的,必须不断学习调整,才能跟得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lz女儿说更愿意和学校的老师、同学一起,她感觉他们更关心她,这可能是真的,虽然同学们不能给她吃的用的,但是他们关心并共情她的情绪,当年我在初中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
看了lz说得那么多,首先lz可能还是要想想是否真的关心过女儿的心情,她所想的,所喜欢的,所讨厌的,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当她觉得你真爱她,了解她,尊重她的时候,或许她的学习成绩也会好起来的。也只有她觉得你尊重她爱护她了解她,她才愿意听取你的意见。
小孩的问题大部分是大人导致的,这个说法大部分时间是对的,所以我们作为父母的,必须不断学习调整,才能跟得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2015/04/29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