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阅读的麻麻正在参加7月睡前故事汇活动,你也来记录宝贝的睡前时光吧!
活动地址:http://www.gzmama.com/thread-4326767-1-1.html
作者:黄善美分享书名:《不说话的天使》暑假妍秀一家因爸爸生意失败搬到乡下爷爷家,没想到村里的孩子对隔壁村聋哑学校的孩子们抱有很深的敌意,甚至处处设计栽赃诬陷他们。但是不说话的昌珉以他的聪慧、乐观、坚强和友善使秀妍对聋哑孩子有了新的认识。她和昌珉一起努力,消解了朋友们对聋哑孩子的误解和成见。暑假结束后,妍秀一家也再燃希望,立志在农村落户重新创业……
(推荐原因:我们让孩子成长,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找对关于人生的正确理解。)

作家的话:黄善美
那些年我住在奶奶家,总能透过窗户看到那片果园,其实严格说来也不算真是住在奶奶家,只是寄住在一对老夫妻的门房里罢了。
妈妈总觉得毕竟是老人家,应该很懂得照顾孩子。可惜事与愿违,这家的奶奶似乎并不太喜欢我们。即便如此,我们依然觉得那里就是自己奶奶家,那段记忆鲜活地刻在脑海里,至今难忘。正是在那时,寄居在门房的孤独少女,透过窗户看到了那片果园。
就像红发安妮(出自小说《绿山墙的安妮》)曾在绿山墙农舍中怀揣梦想一样,我也曾无数次张望果园的红顶房,幻想着自己就是故事里的主人公。不管是陪奶奶采蘑菇,还是到香瓜田里跑腿,只要是经过果园的事,我都来者不拒,欣然接受,然后便遇到了那个少年。
当时那个孩子在晨练,出拳抬腿,颇有几分专业运动员的范儿。我们从未面对面交谈过,因为他不会说话,而我也不懂手语。但因为这个少年,我生平第一次开始思考残疾人的问题,也渐渐醒悟到,不管我们以前是否知晓,身边总有一些如这般默默存在着的人。
过去总有这么一些孩子,每到学校开运动会时就成群结队地出现,表演完一个节目后又悄然消失。我一度觉得这群孩子非常古怪,而真正开始了解他们也正是源于这个少年。我们在去果园的路上相遇相知,在逐渐熟络了之后的某一天,少年在纸条上写下了“我想当牧师”几个字,和会说话的我相比,这个孩子要有勇气得多。多亏了他,我才知道了“以法大(出自《圣经》,意指打开吧)聋哑学校”这个地方,我和朋友们一起过去玩耍,慢慢了解到他们并非一个简单笼统的群体,而是一个个鲜活独立的个体。虽然这些孩子没有洪亮的嗓门、清脆的声音,但他们也和我们一样,有梦想、懂得爱、努力好好生活。
离开了奶奶家,我的青春期也随之画上了句号。时间流逝,那里的小树林已经荡然无存,而少年也如那树林小径上的石竹花般踪迹全无,我们始终未能重逢。多少次我在梦中重新回到了那片土地,可在现实生活中却是诸事繁忙,还有更多从未涉足的道路等待我去尝试。
前不久我机缘巧合地再次经过了那里,久违多年故地重游。“这里以前是一片小树林吧。”我一边想着一边下意识地掉头停车,果园的红顶房,原来还在那里啊。我久久地凝视着老旧围墙下卖苹果的陌生人,很想上前搭话,却最终只买了苹果。
在那片我曾爱过的土地上,如今生活着形形色色不同的人,而我也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孩子,尽管早已物是人非,不过在我心里依然深深感激。一直以来守护果园的人是谁呢?哪怕今非昔比,一切都发生了改变,但这些承载着美好回忆的证据却幸运地保存了下来。
那个少年是否还在路的拐角,怀揣着美好的梦想认真生活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