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身经历,不是中医黑,多囊促排必须只看生殖科
3711480准备怀孕
多囊很多年,最近在做促排治疗,因为中医院离我比较近为了方便就一直看中医院的妇科。结果发现完全耽误时间:
耽误一:没药。
因为不是专门做促排的地方,有些促排药用完了没有及时补充,最后只能给我换了一个其他药,容易耽误治疗。
耽误二:B超误诊,经验不足导致不敢用药
吃药以后中医院B超师一直看不到我有发育卵泡,医生看了结果也不敢给我用任何药,只让我隔天b超观察情况。我问他不能用药继续促吗?医生说担心过激。这样拖了一周,还是看不到卵泡也不用任何药,我觉得不对路,立马转去妇幼生殖科看了。
来到生殖科,先把情况给医生说一遍,然后医生说再照一次b超看看,如果真的没有卵泡就加针。我说会不会导致过激,中医院一直不给我加针的,然后医生说他们这里是专门做促排的,非常有经验,药量控制好就不会过激,让我放心。然后b超情况完全跟中医院180度翻转,b超一看已经有一个优势卵泡,我也很惊讶明明中医院照了很多次都看不到,然后生殖科的医生听了略带不屑地苦笑了一下(这里是我个人的感觉啦,哈哈,大家自行体会一下),再把中医院的b超报告给生殖科医生看,发现中医院把一个小肿囊也看错为小卵泡,误诊相当多。本来以为这个周期要放弃了,还好现在已经可以打针破卵了。
我个人对于中医西医的观点是术业有专攻,两者不能简单比较谁好谁坏,大家擅长的方向是不一样的,就好像你需要学英文你就找英文老师,而不是找语文老师。我并非说中医院的医生都是不好,相反中医院医生都很尽心尽力给我看病,中医院b超师因为看不到我的卵泡又是费力压我肚子又让我各种角度调整,很用心这里很感谢她的努力,但是他们毕竟不是擅长促排,所以难免经验不足,正如就算是顶级的语文老师,也很难让你学会英语这个道理。而生殖科是天天做促排的地方,药齐备,医生经验充足,仪器也更好(中医院是黑白阴超,生殖科是彩色的,看得清楚),多囊促排就应该去生殖科看。如果是妇科炎症等就去妇科看。多囊促排看妇科看中医就好像你要学英语却找了语文老师来教一样,就算老师是好老师,就算老师尽心尽力教你,你也一样不能学会英语的。
2015/08/11
全部回帖
用B超也叫中医吗?根本不是传统中医,中医院不加针是对的。
2015/08/16回复

小天面:
另外我补充一些很多人有误解的地方,希望帮到更多人。一、关于促排是否会导致卵巢早衰?答案是:谨遵医嘱的话是安全的,不会导致早衰。很多人以为促排是把以后的卵子提前促出来,所以想当然觉得会导致卵巢早衰,其实完全错误。卵巢每个月都会有一批卵子后备军,正常人的话一个月里,会有1-2颗卵子从这批后备军里脱颖而出,然后排卵,接着这批后备军都会全部换掉,下个月再来一批新的后备军,然后再有1-2颗脱颖而出,然后又整批换掉,无限循环。促排并非把以后的卵子提前促出来,而是本来同一批后备军里只能有1-2个脱颖而出,现在通过吃药打针,把数量提高到1个以上,甚至更多(通常只有取卵做超排才会一次促多个卵泡,普通促排会控制在1-2个卵泡,不用太担心多胎问题)。但是千万不能自己买促排药乱吃,这样很危险,一定要看生殖科医生,按照医生指示吃药打针。二、西药副作用很大?答案是:谨遵医嘱的话是安全的,可控的。西药肯定有一定副作用,但是西医发展这么多年,有这么多数据可以参考,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是安全可控的。很多人对促排有误解,觉得促排容易流产,胚胎会不健康等等,其实都是自己想出来的,大量数据证明促排和自然受孕的流产率、胚胎畸形率都是差不多的,并不会特别高。很多人就固执认为纯天然的东西就是最好的完全不会有副作用,但是中药里面剧毒的药材可不少,长期吃中药导致的副作用往往被人忽视。中医也好西医也好,副作用一定都有,只要听医生的指导就好了。三、多囊如何治疗?答案是:多囊是无法完全治好的,这是一个终身的疾病,发病原因未知,和遗传有关系。但多囊也是很简单的小毛病,有怀孕需求时促排,无怀孕需求时通过吃药做人工周期让内膜有规律脱落(如果长期不来月经,内膜会一直增厚容易引发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人工周期可以让内膜规律脱落从而降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而且多囊也是有好处的,当同龄人已经绝经的时候,多囊的人还有卵泡还有生育能力,人也会显得比同龄人更年轻,衰老得慢一些。
查看原文我也多囊,之前一直误区,觉得西医不好,一直中医治疗很多年没用,后来还是促排才怀上的。生完一年半多囊症状又出现了。
2015/08/16回复

梦轲:
我也多囊,之前一直误区,觉得西医不好,一直中医治疗很多年没用,后来还是促排才怀上的。生完一年半多囊症状又出现了。
查看原文是的,很多人都不太了解这病,白白浪费时间。希望我的经历可以让更多人少走弯路
2015/08/16回复

joey5205:
你发个出生年月日时来,我用紫薇斗数一排就知
查看原文迷信的东西我从来不信,如果算一下就知道,生殖科医生可以下岗了。anyway,多谢你的好意,不过不需要。
2015/08/1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