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聊一聊各位琴童家长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关于要不要让自己的孩子参加社会上举办的一些音乐(业余)比赛。随着音乐教育的普及化,现在很多孩子都至少会一种乐器,随之而来的便是各类协会举办的考级,各种机构冠名举办的音乐比赛。社会上也是几种声音,一种是特别赞成,既然花费时间精力去学习了,那孩子一定要参加考级,参加各种比赛,最好拿到最高等级,最高奖项就是一种荣誉的象征,并且对孩子以后升学就业都有很大的帮助。另一种比较尊重孩子的意愿和老师的建议,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比赛,给孩子提供一个锻炼的平台,成绩不是最终的目标,只要孩子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有所收获,见识到外面的世界,就是最大的收获。另外还有一种是坚决反对孩子参加这些所谓的业余音乐比赛,觉得这类比赛越来越多,很多比赛鱼目混珠水,孩子去就是打个酱油,反正能拿到奖,已经失去了竞争的意义。最后一种就是坚持让孩子走专业,所以参加的都是专业比赛。
作为一名小提琴老师,本人经常担任一些比赛的评委,所以从个人角度说我是比较支持第二类家长的作法。不是说开个贴多鼓励大家参加比赛,而是个人觉得学习任何东西,尤其是音乐一定不能闭门造车,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把自己感受到理解到的音乐传递给更多的人。同时也吸收别人好的地方,充实自己。有些家长说,老师,为什么我的孩子一上台就紧张,为什么我的孩子表演欲望不强烈,为什么我的孩子学琴兴趣越来越低,其实这些都是跟孩子缺乏锻炼,缺乏表演的机会有很大的关系。有些人说大课没有小课好,其实不一定,应该说是各有好处,在很多国家,孩子们的学琴都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小伙伴一起学习,一起玩音乐,学琴路上有我有他,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
回到正题上,如果真的想给孩子提供一些比赛平台,那么多比赛怎么选择呢?首先比赛肯定分为专业比赛和业余比赛,在此我重点说一说广东省音乐(业余)比赛吧:1、很多某某艺术节的选拔赛,此类比赛一般对参赛选手的水平没有过多要求,不妨让孩子参加锻炼一下,成绩自然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孩子通过自己一段时间的努力,自信的走到舞台上,让孩子理解到一句老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这就是最大的收获,为孩子以后学琴道路上也做了很好的铺垫。初学可以一年选择一到两次参赛就够了(最好选择有年龄划分的比赛,这样更公平一些),至于是否到外地甚至外国参加决赛,可以根据经济能力和时间去决定。
先码那么多,下次再聊一聊学到一定程度又不走专业的孩子可以选择哪种比赛,以及作为评委,对大家上台演奏时提出的一些专业建议吧。当然以上所有的言论都是出于本人的一些经验之谈,欢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