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做孩子三米以外的朋友

215810家有中学生

真实的对话,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导语】孩子在自己的成长的过程中的体验,比任何的道理都要管用。这是人的内在灵性智慧的引导。可很多时候,作为父母的我们却把孩子的体验给生生剥夺了。


某网友:小师,我儿子参加美术省统考合格了,可以参加校考,他高中三年一直没上学,没学文化课,美术也没怎么学,但统考通过了,合格了,下月参加择校考试统考成绩发下来,儿子一点不但不高兴,反倒闹心了,这几天总是闷闷不乐,前天美术老师说要报考了,问他怎么决定的,他没有回答,后来老师说让他报单招,他同意了,今天老师说单招报完了,结束了,他报不了了,问他怎么决定,老师说如果补补文化课,可以参加校考,问他补不补文化课 他不耐烦地说再说,下午儿子出去了,老师给他打电话,他说他在外面散心呢,老师问他,是不是后悔了,他说有点。小师,从美术成绩下来,这孩子就情绪不是太好,总像不耐烦似的。看着他是闹心,就我儿子此时的状态,小师,他心理应该处于什么状态,我接下来该怎么做呢?



小师:第一就是他对自己没自信,第二,就是他知道自己其实也就是个混,也没什么天赋,也不努力,即使去了也学不好。这两种可能都有。




某网友:是的,他不喜欢文化课。




小师:不过事实上也是这样,就算他混进去了,也是学不好,对他来说也只是个混,将来依然一无是处。找不到好的工作,其实他的内心对自己是十分茫然的。

[p=25, null, left]

[p=25, null, left]


某网友:我看他的状态也是迷茫的感觉。




小师:像他这样的情况基本上都是从小到大父母太多的控制和包办导致的。




某网友:他和老师说他要留级。




小师:在青春期的失意并不是人生的坏事,中国人忌少年得志,但是中国的父母大部分不这么认为。所以在孩子出生后就开始拔苗助长。




某网友:小师,这次参加美术统考回来,他就是有情绪都和考试前不一样。




小师:最后导致结局的失意。某网友,我要是你,我真的不再干涉和控制他了,你已经控制到孩子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了,自己独立思考和独立承担的能量都在丧失。你再干涉下去,孩子就成废人了。




某网友:我没管,现在都是他自己做主,报考都是他自己报的。




小师:那你问啥?嘴上不干涉,心里还是放不下。




某网友:心里是有些放不下,但能接受他想留级。




小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稳住自己的能量。你让他自己决定,你就做好你的饭,上好你的班。


某网友:小师,就他目前的心理状态,他说他留级,今年不考了,是发自内心说出来的吗美术老师刚和我说怕他是敷衍。




小师:不要去论断,让孩子自己去经历。这点相当重要,人没有吃过亏不知道什么事后悔。也不知道吃亏的价值。




某网友:小师,他都是和美术老师谈,美术老师再告诉我他都说什么了,我从不问他。




小师:你的心要真的放的肚子里才行。




某网友:嗯,这次考试,他就真的有所触动。




小师:小时候韬哥偷懒漏作业,老师给我电话,我说:哦,知道了。然后我回头告诉韬哥,我说:韬,你老师给我电话了,说你漏写作业,你自己去搞定啊。然后我就真不管,不闻不问。隔断时间老师又打电话来了。我说:你等等啊,我让韬自己来跟你讲啊,他的事情我不管的。我就让儿子来接,接完,我什么也不会问。这些不是装的,是真的内心不管,所以孩子一眼就能看出来。你若装,那么孩子马上就会知道。所以他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决定,自己承担,自己负责,因为他知道背后无靠。




某网友:嗯。




小师:没人给他出主意,好的坏的,自己一个人吃下去。




某网友:嗯。我也一直努力这么做,但有时候板不住。




小师:你们现在说放,却不放,那么孩子始终学不会承担责任,这么大的孩子到时候都是废掉了。




某网友:小师,我儿子现在是不是就自己在承受呢。




小师:工作,娶老婆,事儿多了,最后就是要啃老了,就让他受呗。




某网友:纠结,迷茫,不知道怎么做,是不是就是自己感到挫折了。




小师:我也帮儿子写作业啊,他的政治都是我做的。




某网友:我也帮着写过。


小师:但是原则一定坚持。我的原则就是:不去控制,不去干涉,有求于我,可以,没有求自己来,不要我建议,我就不闻不问,需要建议就认真对待。说实话,我养儿子非常粗糙,一点不精细。从小他跟狗在花园里可以玩半天,我就在家在房间看书,换了你们该担心吧。




某网友:小师,明明看到儿子往死胡同走,有一线生机的道路想分析指给他 ,但他本能的防御机制不听我们说,,如果等他真的走到死胡同撞南墙了,再回头找我们,我们也没有任何办法了。这个时候我们仍然只能看着么。



香港-开心小师:等我出来的时候,有的时候一嘴的泥巴,有段时间他也抬腿拉尿,哈哈。慈悲的看着,讲不如做。


某网友:我儿子现在就是站在死胡同口了,自己说出后悔了。



香港-开心小师:孩子所有的前期认知都是来自父母,你跟一个孩子讲道理,不如你很好的做。比如。我喜欢看书,我从不逼孩子看书,但是这是我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我的包包里永远有书,去哪里都会看,上厕所也带书。躺在床上还是书,所以我的孩子从没抗拒过看书。


某网友:小师,以前儿子都说出去是玩,今天说是出去散心,是不是这就是心态的变化?




小师:另外,教育分两种,一种是言传身教,一种是体验式教育。孩子在自己的成长的过程中的体验,比任何的道理都要管用。这是人的内在灵性智慧的引导。这个部分是十分重要的。可是我们很多父母剥夺了孩子的这个体验。首 先,要明白孩子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状态,很多果象源于夫妻情感和家庭意识。其次,站在生命的角度看,人需要经历很多才能成熟。所谓成熟就是具备了以下的特质。第一,承担,第二,平衡,第三,敞开。这三种特质从哪里来。就是上面我说的,两种教育模式里来。假如,我举个例子,比如孩子玩沙子,很多父母对幼儿玩沙会抗拒,因为很脏,回家不好洗,就算不抗拒,也会在孩子玩的过程中去“帮助”孩子,比如给他出主意,从教育的角度应该是这样做,你可以和你的孩子一起玩沙子。但是你不要去主导孩子,比如你上来就说,我们搭个堡垒吧,这样的方式是过于主动的教育方式,这里面就有控制的成份。真正的放手是怎么样的呢?你想干嘛,妈妈给你当助手,如果孩子想在沙滩上盖一座房子。那么父母就帮着提水,而不要给予过度的建议,在过程中孩子一定会失败,不可能一下子就成功的,那个时候,你就安静的等待指令,不要去干扰他的思维。


某网友:我发现我就有控制的成分,以后要改掉。




小师:也不要过度的鼓励,很多年轻的妈妈在孩子遇到挫折时会鼓励。我们研究赏识教育,发现,当父母鼓励孩子的时候,其实是满足了父母内心的焦虑感。这是其一,其二。当父母鼓励孩子的时候,孩子会产生被动性抗拒。一次他也许会听话。但是后面隐藏了一个很深的问题,就是当鼓励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孩子会依赖鼓励,当鼓励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孩子会被鼓励绑架。当鼓励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孩子内在会缺乏对挫折的承受力,因此。孩子就会变得只想要成功,不能接受失败。我们研究赏识教育的背后出现的问题已经接近10年,从大量的案例里看到很多后续的严重问题,所以,我为什么一直十分提倡让孩子自己去经历。并不是说不负责,父母的定义一定要搞清楚,父母的定义就是孩子3米以外的朋友。需要你的时候,你永远都在,不需要你的时候,让他自己来。我们不能代替孩子去活。不能为他们的人生做主,这就是父母的责任。

2016/01/04
全部回帖
谢谢宝妈的分享
2016/01/04回复


某网友:我家孩子喜欢运动,性格开朗,总喜欢不停地说。我想让她淑女一点,总让她闭嘴,少说多做。这样对不对?


小师:所以为什么要教育好孩子必须要先成长好自己,修为好自己道理就在这里,另外。还有最最最重要的。由于很多父母内在的定力不够,认知狭隘,但却总要追求完美,所以表面上看是爱孩子。其实说白了就是挑剔孩子。


某网友:小时觉得她这样很好,大了就想让她安静下来。


小师:眼睛里容不得半点沙子,怎么都要挑出一根刺来。这就是父母的修为不够导致的,孩子在如此挑剔的生活环境下长大,请问好到哪里去,请问能有什么自信和承担,成熟是一个过程。必须要从小开始建立这种成熟的机制和环境。而不是说等孩子长大了再成熟。那是不可能的,因为种什么种子摘什么果。优秀的孩子不能仅仅会考试,考上哈佛并不代表其优秀一辈子,我这里有份数据,哈佛历史上最长的研究,耗资2000万美金,历时60年。其中包括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总共有59个哈佛生,每年他们都要收到一份哈佛的调查表。3年会有专门的人登门调查,结果现在调查结束,结果。只有15%的人真正成功,包括了幸福。其他人有的自毁前程,**,酗酒,离婚,疾病缠身。结果发现,这15%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小时候跟母亲的关系特别和谐。


某网友:小的时候没给小挫折小机会体验,现在拿人生这么关键的事来体验。


小师:调差发现,这15%的人的收入,家庭状况,子女状况,以及身体健康状况都是相当好的。同样是哈佛生,另外85%遭淘汰。为什么?想过吗?什么是真正的早教?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就是能影响孩子整个一生的意识形态以及认知行为,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和名校,所以作为父母成长自己和修行自己是多么多么的重要。买几本书看看,谁不会呢?关键是你的认知决定了你看到书里面的东西,你的认知是偏差的。你只会功利的去看书里面教的方法。你的认知是偏差的,你甚至会误解书的核心思想,所以你们看书,真的看懂了吗?真的能理解了吗?



某网友:似乎人都是在有选择性的吸收。


小师:对。这就是认知在偏差的轨道上经常做的事情,你的认知不正确。



某网友:过去已经错了,现在已经那么大了


小师:人家赞美你的话,你会听成是在骂你。你觉得孩子大了,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要你活着,孩子就没大。懂这个意思吗?


某网友:我体会到一次进步,可是我发现我现在进步不了,这是为啥呢?


某网友:一知半解。


小师:什么体会到一次进步,不明白,孩子无论现在是几岁,都年轻。


某网友:就是说做父母的永远只有一种正确方式,不管孩子多大,是吗?


小师:什么时候你修正了自己,都来得及。



某网友:现在的体验代价太大了,可能一蹶不振。


小师:就是三米以外孩子的朋友,这是唯一的准则。

某网友:嗯。

2016/01/11回复
煜芸妈妈:
谢谢宝妈的分享
查看原文
感谢您的关注
2016/01/12回复
谢谢分享
2016/01/29回复
值得一看 谢谢楼主。
2016/02/02回复
谢谢楼主分享。。。
2016/02/03回复
顶一下!
2016/02/19回复
猜你喜欢

有顶嘴、叛逆等毛病的孩子咋管教啊?

个个都说单亲妈妈很苦,我想问问单亲以妈到底有多苦?

老师说要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

为什么儿子在家活泼,在幼儿园却不合群,该怎么办??

八零后的女性如何做一个称职的好妈妈

幼儿园是怎样哄小朋友睡觉的?

热点推荐

分享!办理身份证回执最便宜的途径

用淘金币兑换闪购红包 购物真划算

高萌预警!全运会巨型吉祥物空降媒体港

从120分到75分 孩子遇挫不想继续上学

最新!一区多所学校拟注销!两区公布托班名

提升孩子作文的一种方法

在武汉体验无人驾驶(萝卜快跑)

板栗爱好者的“脱壳血泪史

子曰礼的传统风味与小小缺憾

海珠湿地的大草帽好出片

小心一种骗局

现在的孩子太难了~小学鸡就要跟高考看齐

舒淇最近发生的事,真让人想不到!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