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人眼里的47中
50504151房产楼市
吃饭时候,有个外地的同事说起47中,推崇备至。而白云仔对它表示不屑,说校风不好,教育水平在广州算3流。另外一个东山的也说以前上学时都没听说过这学校。65中,8中都比它好。
是酱紫吗??
2016/03/28
全部回帖
天河区历史才多少年哦,三十年而已,没听过很正常,老东山预测到天河能发展得这么繁荣?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天河有一大批买得起房又重视教育的家长,教育质量会越来越好的
2016/03/28回复

萨迦派 发表于 2016-03-28 13:22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老城区终将式微。本地人层次也有高有低。个人对萝岗和天河的教育长期看好。..
2016/03/28回复

确切的说,应该是俩个本地土著吧,一个白云区的,一个是东山区。
吃饭时候,有个外地的同事说起47中,推崇 ...
2016/03/28回复

回复 胡杨林12345678 的帖子
我是47中出来的,我初中升高中没有参加考试,高中升大学也没有参加考试。我读高中那时,47中每年平均有十几二十个毕业生能考上大学本科。成绩最好的,能考到中大或华工,屈指可数三四人吧,其它基本是二本了。可以说那时候47中很烂。
当时的47中仅比113中好一点点吧。
当我读到大二的时候,47中开始牛了,有学生居然能考上北大了,而且升学率大大提高。
神奇的变化就在一两年间。
因为我毕业后,47中换了校长,是从湖北来的。
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现在的47中,在天河区是最好的中学之一。如果不算地处天河区的华附在内,那么47中算得上是天河区最好的中学了。
我有几位中学同学,现在都在47中当老师。真心说,这学校发展到今天,真不错的,升学率很高。
除了47中变化之外,上面提到的113中,当年的烂校,现在也进步很大了。
至于楼主帖子中提到你的朋友所说的65中和8中,其中65中我真不知道在哪里,没有发言权。而8中,众所周知就是著名的培英中学,地处芳村。当年我也曾经想过考那间中学的高中。大学时我有一同学是8中出来的。8中当年当年比47中出名得多了。但现在,就不是以前那样了。因为47中进步了。
我是47中出来的,我初中升高中没有参加考试,高中升大学也没有参加考试。我读高中那时,47中每年平均有十几二十个毕业生能考上大学本科。成绩最好的,能考到中大或华工,屈指可数三四人吧,其它基本是二本了。可以说那时候47中很烂。
当时的47中仅比113中好一点点吧。
当我读到大二的时候,47中开始牛了,有学生居然能考上北大了,而且升学率大大提高。
神奇的变化就在一两年间。
因为我毕业后,47中换了校长,是从湖北来的。
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现在的47中,在天河区是最好的中学之一。如果不算地处天河区的华附在内,那么47中算得上是天河区最好的中学了。
我有几位中学同学,现在都在47中当老师。真心说,这学校发展到今天,真不错的,升学率很高。
除了47中变化之外,上面提到的113中,当年的烂校,现在也进步很大了。
至于楼主帖子中提到你的朋友所说的65中和8中,其中65中我真不知道在哪里,没有发言权。而8中,众所周知就是著名的培英中学,地处芳村。当年我也曾经想过考那间中学的高中。大学时我有一同学是8中出来的。8中当年当年比47中出名得多了。但现在,就不是以前那样了。因为47中进步了。
2016/03/28回复
确切的说,应该是俩个本地土著吧,一个白云区的,一个是东山区。
吃饭时候,有个外地的同事说起47中,推崇 ...
2016/03/28回复

嗯,听说以前47中是不好,现在比以前好一些。过去不代表现在,我老家有一间初中,我读书的时候烂到几乎全年级都考不上大学,现在居然是全市第一的公办学校。所以我一直觉得抱着老思想不靠谱。
2016/03/28回复

有心的人查一下最近5年高考的重本率就知道啦,除了一类那几间,其它二类就是47排头,什么1、3、5、7、16中都不如47啊,所以单看成绩47就系出了华附、执信、省实、广附、二中六中铁一中后的首选……。 至于其它校风环境这些就不清楚了……
2016/03/28回复

我以前户口是荔湾,现在是海珠。47中在哪里?我只知道其他三个老城区比较好的学校,因为老广都集中在这三区里,至于天河区的学校听都没听过,毕竟天河也就这20多年发展好点,聚集的都外地人多,所以哪家学校好真的不太清楚。
2016/03/29回复

作为一个土著,我过去真的是听都没听过47中。
而且在土著的印象中,一般的中学,好的学校基本都有个名字(比如执信、华附、省实、广雅之类),而不是只有一个数字那么随便。如果真的只有一个数字,那么数字越靠前的学校,感觉会越好。
当然,这只是作为一个老东山的土著的感觉而已。因为在我们那会,眼里名校就只有执信和省实,每年大概有40%的同学会考到这两个中学去。华附一般是特长生才能申请跨区报考。然后剩下差一点的同学,就会考到7中、16中去。然后再差的那些,一般就是21中和57中(也就是今天的培正中学)。不好意思,以前培正中学属于第三批,确实不咋地,我们班最差最差那些,基本也都能够考进去的。
所以,在我们那个年代,不管是什么竞赛,真的没有听过47中这个名字,现在好像一下就火了,身边不少朋友的都为了47中搬到天河去,蛮纳闷的。或者这就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吧。
而且在土著的印象中,一般的中学,好的学校基本都有个名字(比如执信、华附、省实、广雅之类),而不是只有一个数字那么随便。如果真的只有一个数字,那么数字越靠前的学校,感觉会越好。
当然,这只是作为一个老东山的土著的感觉而已。因为在我们那会,眼里名校就只有执信和省实,每年大概有40%的同学会考到这两个中学去。华附一般是特长生才能申请跨区报考。然后剩下差一点的同学,就会考到7中、16中去。然后再差的那些,一般就是21中和57中(也就是今天的培正中学)。不好意思,以前培正中学属于第三批,确实不咋地,我们班最差最差那些,基本也都能够考进去的。

所以,在我们那个年代,不管是什么竞赛,真的没有听过47中这个名字,现在好像一下就火了,身边不少朋友的都为了47中搬到天河去,蛮纳闷的。或者这就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吧。
2016/03/2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