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静气、少些争论,看看2016年3月份广州市部分均价上3W元板块的真实成交数据(表中数据供参考,比如天河公园、大学城、华景新城等板块已经上了3W元,没有列入表中);
1、珠江新城 41288元每平米
2、东风东 34611元每平米
3、天河北 34573元每平米
4、员村 31857元每平米
5、体育中心 31705元每平米
6、滨江东 31053元每平米
7、淘金 31052元每平米
8、石牌 30883元每平米
9、康王路 30254元每平米
看你们挺老城区学位有底蕴,我也豁出去脸面来撑撑天河和龙口西……
75190359房产楼市
妈网很多人说越秀的学位有底蕴有传承,天河的都是暴发户。我说说身边情况。
我在龙口西这个片区,小孩上学也在这里。人都是惰性动物,住的久了就懒得搬。我也是,龙口西附近活动习惯了,觉得挺好,生活交通氛围都方便,很好。
更关键的是,太多朋友、同事住这里,大家价值观相似,爱好和语言近似,沟通和交流的逻辑容易相互理解。
这里有多少暴发户我不知,但高学历的我能数出几十上百个。所以小孩的教育我放心,我不在乎是龙口西还是龙口东龙口南小学,我在乎的小孩的家长以及小孩本身的教养。
不才我是top2本硕毕业的,所以对top2没那么多神秘敬仰。龙口西这里我小孩的玩伴们,top2毕业的家长有5、6个。浙大、复旦、交大、人大、武大、中大等等学历的家长,在天河北、龙口西太普遍了。妈网里好多天河北龙口西的,都是名校高学历的。
所以,说小学中学之类名校啊,有传承啊,有底蕴啊,很多人包括我在内,不是很看重的。我一直有个观点是:学校好与不好,更关键的因素不在老师、不在硬件,而在于学生和家长本身。
2016/04/10
全部回帖

睇左我大半个钟!好刺激!好搞笑!好扑街!好无聊!自视过高!个个都系!讲赢又点遮!我系土著!不过都好包容!不过问心亦系被包容!哎!求九其啦!!唔理咩人黑嘎白嘎灰嘎!up乜春嘎!……总之,爱我广州!保护环境!互相尊重!
2016/04/12回复

zlf01:
我也是龙口西的小区,国内排名top2但是我认为的top3研究生毕业,我娘亲本来一直以我的学历骄傲。在这里住了一段时间后不敢吭声了,名校高学历的年轻父母太多了,就我们这楼清华的好几对,国内其他名校一抓一大把。父母学霸家庭教育不会差。这也是我坚定龙口西的原因
查看原文第一,我对天河越秀的教育不参与讨论,但我觉得父母是否学霸与孩子是否成才不是一条等式,父母是学霸不代表会教孩子和能教好孩子还有就是有时间教孩子,所以有心有力有时间的家长才是最重要的,与学历无直接和必然的关系。一点小看法,不喜莫喷。
2016/04/12回复

:
同意这句话,好生源成就好学校!关于父母怎么样孩子就应该怎么样的,个人持保留态度:也不是没见过双名校博士父母的,智商不敢怀疑,情商简直连别人小学毕业不如……小孩在学校里,成绩往后。就是这样。孩子的成长父母关心的,孩子肯定不差。
2016/04/12回复

不想站队,说说作为一个小高学生的家长,这一年多参加家长会的体验,这其中能看出越秀和天河家长价值观和教育理念的差别。 先说下我们家的情况。先生中大本科,我一本末流,孩子现在是体育东本部(北校区)六年级的。但我不想站队或被贴标签,尊重所有人的个体差异。 参加过学而思的家长会,越秀、天河家长各半,妈妈为主。越秀妈妈衣着朴素,全程记笔记。家长会前会后讨论的是各种竞赛、密考,她们有大大小小几十个跟小升初有关的群。天河妈妈普遍包不错,神情淡定,笔记大概写个框架和关键词,各自为政,不太交流。 体育东小学这学期开了个大型家长会,内容也是关于小升初,在一个阶梯教室里,北校区(体育东横街)和中校区(珠江新城)家长在一块,也是妈妈为主。 我去得比较晚,只能见缝插针找个位子坐,被华服和高档的香水味包围,身边的妈妈们交头接耳谈在国外买了啥去哪里旅游…… 年级大会结束后,分班开小会。主持人让北校区的家长先离场,中校区的留在原会场。 顿时,我知道刚才是被珠江新城的妈妈们包围着。 回到孩子的班级教室,我问那些妈妈,你们孩子密考了没?打算考哪个民校,她们说不考,也不知道这些信息。并且,这班上总分前三名的孩子都是平时没上过任何课外班的,我们家孩子在两家教育机构上奥数和英语课,在学校的考试他大概是班级五名到十名之间,课外难度大的考试他是他们班最好的。我们家孩子这情况不一定是完全是好事,坚实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方法,这是我更看重的。 班主任读了几篇代表性的作文,十篇里有五篇说是不想上课外班,四篇说要自由和信任。另有一篇无任何诉求,通篇是对父母的崇拜和感恩,这篇来自他们班每次考试第一的孩子,他妈妈我很熟,旅行社工作,常年出差,没人管孩子学习,除了周三学钢琴,其它课外班一概没有,周末通常是去郊区爷爷奶奶家玩。这孩子除了学习好,做事也很沉稳,受老师信任,在学校和家里都有担当,简而言之就是“靠谱”。
2016/04/12回复

后半生无忧:
不想站队,说说作为一个小高学生的家长,这一年多参加家长会的体验,这其中能看出越秀和天河家长价值观和教育理念的差别。 先说下我们家的情况。先生中大本科,我一本末流,孩子现在是体育东本部(北校区)六年级的。但我不想站队或被贴标签,尊重所有人的个体差异。 参加过学而思的家长会,越秀、天河家长各半,妈妈为主。越秀妈妈衣着朴素,全程记笔记。家长会前会后讨论的是各种竞赛、密考,她们有大大小小几十个跟小升初有关的群。天河妈妈普遍包不错,神情淡定,笔记大概写个框架和关键词,各自为政,不太交流。 体育东小学这学期开了个大型家长会,内容也是关于小升初,在一个阶梯教室里,北校区(体育东横街)和中校区(珠江新城)家长在一块,也是妈妈为主。 我去得比较晚,只能见缝插针找个位子坐,被华服和高档的香水味包围,身边的妈妈们交头接耳谈在国外买了啥去哪里旅游…… 年级大会结束后,分班开小会。主持人让北校区的家长先离场,中校区的留在原会场。 顿时,我知道刚才是被珠江新城的妈妈们包围着。 回到孩子的班级教室,我问那些妈妈,你们孩子密考了没?打算考哪个民校,她们说不考,也不知道这些信息。并且,这班上总分前三名的孩子都是平时没上过任何课外班的,我们家孩子在两家教育机构上奥数和英语课,在学校的考试他大概是班级五名到十名之间,课外难度大的考试他是他们班最好的。我们家孩子这情况不一定是完全是好事,坚实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方法,这是我更看重的。 班主任读了几篇代表性的作文,十篇里有五篇说是不想上课外班,四篇说要自由和信任。另有一篇无任何诉求,通篇是对父母的崇拜和感恩,这篇来自他们班每次考试第一的孩子,他妈妈我很熟,旅行社工作,常年出差,没人管孩子学习,除了周三学钢琴,其它课外班一概没有,周末通常是去郊区爷爷奶奶家玩。这孩子除了学习好,做事也很沉稳,受老师信任,在学校和家里都有担当,简而言之就是“靠谱”。
查看原文没写完,急着出门,先发一部分
2016/04/12回复

生活不易,何其浮躁。看米下饭,自由选择,爱子读书,关注身心。请注意是身!心!难道大家不知道最近北大嫌疑犯杀母事件?所以说,家庭和睦,孩子快乐成长不好吗?比较,争第一,到底就说明成功了?
2016/04/12回复

这个贴在妈网关注度很高,因为这里多数都是妈妈,都对子女的事情很上心,我自己也在这里一直成长学习。住过海珠越秀没有住过天河,但是有好朋友在天河住,其实觉得没有哪个区域能占绝对优势,都是各有各好。作为父母无非想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为子女提供更好的环境。有人觉得居住环境排第一接着在考虑工作远近和学校。有人觉得先选好学校地段再考虑居住环境。每个人对生活的要求本来就不同的,因为成长背景本身就不同,所以这个社会才能多样化呢!作为一个妈友其实更希望各位有心妈妈能客观地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经历,让我们能各取所需地学习
2016/04/12回复

后半生无忧:
不想站队,说说作为一个小高学生的家长,这一年多参加家长会的体验,这其中能看出越秀和天河家长价值观和教育理念的差别。 先说下我们家的情况。先生中大本科,我一本末流,孩子现在是体育东本部(北校区)六年级的。但我不想站队或被贴标签,尊重所有人的个体差异。 参加过学而思的家长会,越秀、天河家长各半,妈妈为主。越秀妈妈衣着朴素,全程记笔记。家长会前会后讨论的是各种竞赛、密考,她们有大大小小几十个跟小升初有关的群。天河妈妈普遍包不错,神情淡定,笔记大概写个框架和关键词,各自为政,不太交流。 体育东小学这学期开了个大型家长会,内容也是关于小升初,在一个阶梯教室里,北校区(体育东横街)和中校区(珠江新城)家长在一块,也是妈妈为主。 我去得比较晚,只能见缝插针找个位子坐,被华服和高档的香水味包围,身边的妈妈们交头接耳谈在国外买了啥去哪里旅游…… 年级大会结束后,分班开小会。主持人让北校区的家长先离场,中校区的留在原会场。 顿时,我知道刚才是被珠江新城的妈妈们包围着。 回到孩子的班级教室,我问那些妈妈,你们孩子密考了没?打算考哪个民校,她们说不考,也不知道这些信息。并且,这班上总分前三名的孩子都是平时没上过任何课外班的,我们家孩子在两家教育机构上奥数和英语课,在学校的考试他大概是班级五名到十名之间,课外难度大的考试他是他们班最好的。我们家孩子这情况不一定是完全是好事,坚实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方法,这是我更看重的。 班主任读了几篇代表性的作文,十篇里有五篇说是不想上课外班,四篇说要自由和信任。另有一篇无任何诉求,通篇是对父母的崇拜和感恩,这篇来自他们班每次考试第一的孩子,他妈妈我很熟,旅行社工作,常年出差,没人管孩子学习,除了周三学钢琴,其它课外班一概没有,周末通常是去郊区爷爷奶奶家玩。这孩子除了学习好,做事也很沉稳,受老师信任,在学校和家里都有担当,简而言之就是“靠谱”。
查看原文比较关心小升初。多谈谈。
2016/04/12回复

老旧小区学区房价格高出同地段房子很多,仅仅是由于所在区域内的学校好,而这是历史形成的,老旧小区与优质教育资源两者没有逻辑上和协调性上的任何联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历史遗留的东西会慢慢发生变化,会逐渐由历史遗留向真正的合理联系上转化。
所以,未来的发展趋势,不是老旧小区摇身一变成为高档小区从而与区内优质教育资源协调配套,而是优质教育资源逐渐向高档商业住宅小区迁移。
而这一迁移,不可能是明显的,突然性的(无论是社会舆论还是地产市场都不会且无法承受明星的突然的转移),而是逐渐的,温水煮青蛙似的。
比如,从老旧小区内的重点学校在新型商业小区内建立分校开始,逐渐的,老旧小区内历史形成的优质教育资源则会被慢慢掏空,直到有一天突然发现,老小区里的所谓重点学校已经“挂羊头卖狗肉”了,剩下的仅仅是校名和招牌,而真正雄厚的师资,已被转移到新型商业小区里了。
很长时间以来,很多挤在老旧小区里的重点学校,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校园空间狭小,无法拓展校园规模,区内停车难,家长接送孩子不方便等问题。那下一步。。。
毕竟,住在新型小区里的人,不论是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远远比老旧小区里的土著能够影响决策与政策。老旧小区里的人,大部分是曾经计划经济体制下享受福利分房的工人和他们的后代。大部分人和他们的后代,怎么可能与有实力在高档小区里话费千百万元购房的社会阶层同日而语?难道伟大祖国首都最优秀的中小学,都集中在老旧小区里,就协调么?就能真正长久么?如果真是能一直持续下去,反而是一种不正常,一种社会资源的错配。
近期内,学区房与老旧小区的搭配,由于房地产与教育等话题的敏感性与重要性,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但长期来看,资源的重新搭配与重组,是大势所趋,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除了极端情况和突发事件意外,必然要发生的。
---------转发的我觉得说的有道理。
所以,未来的发展趋势,不是老旧小区摇身一变成为高档小区从而与区内优质教育资源协调配套,而是优质教育资源逐渐向高档商业住宅小区迁移。
而这一迁移,不可能是明显的,突然性的(无论是社会舆论还是地产市场都不会且无法承受明星的突然的转移),而是逐渐的,温水煮青蛙似的。
比如,从老旧小区内的重点学校在新型商业小区内建立分校开始,逐渐的,老旧小区内历史形成的优质教育资源则会被慢慢掏空,直到有一天突然发现,老小区里的所谓重点学校已经“挂羊头卖狗肉”了,剩下的仅仅是校名和招牌,而真正雄厚的师资,已被转移到新型商业小区里了。
很长时间以来,很多挤在老旧小区里的重点学校,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校园空间狭小,无法拓展校园规模,区内停车难,家长接送孩子不方便等问题。那下一步。。。
毕竟,住在新型小区里的人,不论是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远远比老旧小区里的土著能够影响决策与政策。老旧小区里的人,大部分是曾经计划经济体制下享受福利分房的工人和他们的后代。大部分人和他们的后代,怎么可能与有实力在高档小区里话费千百万元购房的社会阶层同日而语?难道伟大祖国首都最优秀的中小学,都集中在老旧小区里,就协调么?就能真正长久么?如果真是能一直持续下去,反而是一种不正常,一种社会资源的错配。
近期内,学区房与老旧小区的搭配,由于房地产与教育等话题的敏感性与重要性,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但长期来看,资源的重新搭配与重组,是大势所趋,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除了极端情况和突发事件意外,必然要发生的。
---------转发的我觉得说的有道理。
2016/04/12回复

后半生无忧:
不想站队,说说作为一个小高学生的家长,这一年多参加家长会的体验,这其中能看出越秀和天河家长价值观和教育理念的差别。 先说下我们家的情况。先生中大本科,我一本末流,孩子现在是体育东本部(北校区)六年级的。但我不想站队或被贴标签,尊重所有人的个体差异。 参加过学而思的家长会,越秀、天河家长各半,妈妈为主。越秀妈妈衣着朴素,全程记笔记。家长会前会后讨论的是各种竞赛、密考,她们有大大小小几十个跟小升初有关的群。天河妈妈普遍包不错,神情淡定,笔记大概写个框架和关键词,各自为政,不太交流。 体育东小学这学期开了个大型家长会,内容也是关于小升初,在一个阶梯教室里,北校区(体育东横街)和中校区(珠江新城)家长在一块,也是妈妈为主。 我去得比较晚,只能见缝插针找个位子坐,被华服和高档的香水味包围,身边的妈妈们交头接耳谈在国外买了啥去哪里旅游…… 年级大会结束后,分班开小会。主持人让北校区的家长先离场,中校区的留在原会场。 顿时,我知道刚才是被珠江新城的妈妈们包围着。 回到孩子的班级教室,我问那些妈妈,你们孩子密考了没?打算考哪个民校,她们说不考,也不知道这些信息。并且,这班上总分前三名的孩子都是平时没上过任何课外班的,我们家孩子在两家教育机构上奥数和英语课,在学校的考试他大概是班级五名到十名之间,课外难度大的考试他是他们班最好的。我们家孩子这情况不一定是完全是好事,坚实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方法,这是我更看重的。 班主任读了几篇代表性的作文,十篇里有五篇说是不想上课外班,四篇说要自由和信任。另有一篇无任何诉求,通篇是对父母的崇拜和感恩,这篇来自他们班每次考试第一的孩子,他妈妈我很熟,旅行社工作,常年出差,没人管孩子学习,除了周三学钢琴,其它课外班一概没有,周末通常是去郊区爷爷奶奶家玩。这孩子除了学习好,做事也很沉稳,受老师信任,在学校和家里都有担当,简而言之就是“靠谱”。
查看原文写得好,关注
2016/04/1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