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说说装修公司的选择。
自打签了买房合同,就开始操心装修的事情。
第一套房的装修全是我一手操办,没钱没经验,装修钱完全是边挣边用,找了一个装修师傅搞定基础工程。硬装风格上一切从简,但因为对材质的要求降不下来,也没少花钱。后来家具买的反倒基本都是便宜货。这跟现在轻硬装重软装的潮流完全背道而驰啊!虽然先生对装修结果还挺满意,但他的要求实在太低,评价不能作数。
这套房子我是想好好装修一下的。我和先生在其他方面都挺有共同语言的,唯独装修这个事上说不到一块儿。他对装修的要求简单到能住就行,而我则怀揣着很多关于家的美好想象,想把它们转化成现实。我最开始想找独立设计师,参加过家语的设计讲座活动,也比较欣赏Rita的设计,但当Rita告诉我装修下来至少要去到40到45万的时候,我听到了梦想破碎的声音……虽然我很清楚要装修的好不可能少花钱,但预算确实有限。也联系过胡狸,非常热情健谈的一个设计师,对生活充满激情,但最终还是预算的原因也放弃了。从理念上,我非常认可独立设计师的价值。可在经济现实面前,不得不妥协。
与此同时,在妈网上搜集各大妈网红人的信息,什么张工刘工蒋工,都关注过。后来发布了招标,小编推荐了华浔、强匠、喜盈门和另外一家(忘记哪家了),前三家都派了设计师上门量尺,最后一家好像电话了一下就没下文了。三家都出了方案和报价,华浔和强匠价格差不多,都去到十五六万,喜盈门稍微便宜点。方案而言,最中意喜盈门的吴设计师,感觉比较符合我们的需求,设计师沟通起来也比较舒服。当时我对喜盈门的倾向性很明显了。因为设计师说装修半包价和自己要购买的主材基本是1:1.5,这样一算,先生顿时又觉得贵了。后来蒋工正好在同一小区装修,也请蒋工报了价,基本上和喜盈门差不多。这个时候,基本上都快要选定喜盈门了。
但是,在珠江新城偶尔的一次逛街偶遇改变了这个潜在的决定。那次看到了一家全包的互联网装修公司,去了解了一下,结果先生被彻底gouyin了。他给出的理由,一是我现在挺着个大肚子跑装修买材料太辛苦,这种全包的省力省心,我不用太辛苦;二是这种方式能很好的控制预算。我一开始真的接受无能,因为他们提供的主材虽然都是大品牌,但可选择的余地基本不大,好多都不是我心水的风格,跟我想象中的家差距太大。所以,一开始我是拒绝的,为此架也吵了几次,最终还是我妥协了。 妥协的原因有三,一个先生是家里的顶梁柱,钱主要靠先生挣,我不能无视他的压力(像第一套房一样悲催,买完房手里基本没什么钱了,装修钱要边挣边用);二是先生了解我,我也非常了解自己,一旦放手给我自己买材料,绝对会远超预算,我平日里多数时候会理性消费,但在家装这件事上,绝对是会为品质的一丁点差异花大价钱的人。第一套房子装修时有深刻教训。三是我同事家的经验显示,基础硬装的风格并没有那么重要(当然质量很重要),软装才是提升家居品质的关键。用她的话说,开发商红油猪手一样的地板,在她先生的妙手装扮下也不显得多难看。
三个原因,我最终选择了妥协,同意了先生选择这家全包的互联网装修公司。先前看到有人发帖,也是选的这家公司,被麻友认定是做广告的托儿,吓得我一时都没敢开贴。其实吧,那位应该不是托儿,他家的工地我也去参观过。而且因为全包,可以写的东西确实少了。他说他是小白鼠,就是想告诉大家使用互联网装修的体验,所以写那家公司比较多。其实我也是小白鼠之一,忍不住也来开贴写写,记录装修过程,也是跟麻友们分享一些互联网装修的体验,如果能提供值得参考的经验给到大家,那就更好了。总之到目前为止,体验总体顺利,但并不完美,有一说一,容我慢慢跟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