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85后男孩救活了本应躺进博物馆的手艺,
他是团扇匠人——李晶。
经典的东西,是永恒的时尚......
范爷一袭红装,
半卧木椅,昏睡雍容之态,
手中扇子摇摇欲坠,
却成了整幅画吸人眼球的焦点。
而作为超模的刘雯,
T台上给人的感觉冷艳,
甚至带点霸气。
这样头戴珠翠,妆容温婉的她
却难得一见。
这组照片拍摄于2015年底,
当期《时尚芭莎》以“寻找失落的中国美”为主题,
刘雯俯身半卧,身着东方礼服,
发鬓梳至耳后盘起。
而她手上那把扇子,却贯穿始终。
无独有偶,
这样长相与气韵的扇子,
《偶像来了》中,
各路女神似乎也是人手一把。
这就是团扇,
那个差一点只能在博物馆里
才能瞧见的东西。
据说,这玩意儿,
以前是皇帝才能用的。
却谁也没有想到,
将这个已经快要进博物馆的
千年手艺救活的,
竟然是一个85后帅小伙:李晶
说来也奇怪,明明一张理工男长相的脸,
带着入时的黑框眼镜,一脸的阳光青春气息,
你以为他会去打DOTA,再不济也是一个灌篮爱好者呀。
但缘分这种事情还真是说不准,也就这么悄无声息的来了。
像是命中注定,遇到的第一把扇子就是一把破旧的团扇。
扇面已经损坏,李晶总想着能不能找人救救它。
但找遍了整个苏州城,换来的都是师傅们摇头摆手的背影,和那句“做不了”。
这时候李晶才知道这是缂丝扇面,一项已经存在四千多年的工艺,而这项工艺只能手工织造。
李晶觉得遇见就是缘分,况且这项千年的手工艺,当年的御用品,不能就这样废了。
于是,三年的时间,寻访苏州城的各个手工艺人,什么古董玩家,银匠师傅,
就连街头小巷只要懂编织的老奶奶们,都不轻易错过。
功夫不负有心人,就这么东拼西凑,扇子竟被救活了!
李晶对于团扇的热爱,比谈恋爱还执着。
可不,他的大多数个寂静的夜晚就是在扇子的陪伴中度过的。
“就像谈恋爱一样啊。我就是很想见到她。
”李晶说这话的时候,拿扇子的姑娘们脸都红了起来。
但和谈恋爱一样,看上去很美好的东西,做起来可不简单。
扇框的制作,首先经过高温的熨烫,直到软化。
木桩由下至上推开。中间切断,按切口组对上。“咔擦一声”框架完成了。
丝线一根根挑起,梭子来回穿梭,从一根线到一块布,这道工序需要耗时几个月。
将编制好的缂丝卷起,归类放入木格子。再将需要的抽出,仔细审视,用心裁剪。
装裱扇框,钉子将四框固定,喷出雾状水珠,将表层“镇定”。
用细棒卷起特制的浇水,焦糖黄色似蜂蜜稠状。
指尖轻轻抚过扇框边缘,使其与扇面贴合。
最后坠挂上传统的中国结,手掌抚顺细须,凝视端看,像是遇见千年的注目。
研究生毕业后,李晶索性在姑苏城的巷弄里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嗜闲居”。
由于巷弄狭窄,居室隐秘,所以想要进去一睹容颜的人只能徒步探访。
李晶认为不管你是上层人士还是平民百姓,出于对这门手艺的尊重,任何身份地位的人都应该停车走进来。
工作室中的团扇
制作团扇所需的各种织料
一个东西的内涵在李晶眼里才是最重要的。
生活中的李晶酷爱戏曲,偶尔还会化个妆,手握自制的团扇哼个曲目。
空闲时就去古董市场淘淘宝贝。团扇中的很多挂坠就是李晶从古董市场淘来的。
也是这份日常生活中的积累,让浓浓的文化底蕴在一针一线中流露。
一把团扇要讲究内涵,但接地气也很重要。
所以李晶会融合一些新鲜的元素,比如年轻人喜欢的动物。让更多人觉得它离自己的生活很近。
以前皇帝用的东西,现在倒多了更多普通人的接触。也成就了对团扇最好的传承与保护。
于是也就有了刘雯手中的那把扇子......
而当风吹过,晨霜散去,一切终将变得清晰。就像团扇,也由远处的触不可及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变得明朗。
用一颗年轻的心,守护古老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