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姐,38岁,未婚,会计师。样貌清秀的她,穿着普通,看起来面容憔悴,疲惫不堪。她说自己有两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第一是经常感到紧张、头晕脑胀、心慌、胸闷,也看过许多医生,检查结果都显示正常;第二是已经到了38岁的年龄了,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结婚对象,自己心里着急。带着这些困扰,她来寻找婚姻心理咨询的帮助。
本期专家:听说吧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咨询师、婚姻咨询师 ——邱伊环
一、父母一见面就像火星撞地球
魏小姐是家里的独生女,在她印象中,父亲内向沉闷,喜欢呆在家里看书看电视,跟她没什么共同话题;母亲却和父亲截然相反,活泼外向,喜欢经常出去跳舞、旅游。自她懂事起,父母就一直争吵不断。直到她读小学六年级时,母亲为了照顾照顾外婆而搬去与外婆同住,并一直住在现在,很少回家。魏小姐每逢周末会去外婆家见母亲一次,而父母则大概一个月在见一次面。只要母亲回了家,父母住在一起,总是会以吵架而分开。她不明白,父母两人的关系为何那么差,一见面就像火星撞地球,而不是很好地生活。母亲搬去和外婆同住后,反而给了魏小姐一个清静的环境,让她能够静下心来读书。
二、青春期萌发的爱意,受到无情的打击
她上初二时,曾喜欢上班里的一个男同学。该男生也很喜欢她,并暗地里给她写了一封情书。没想到这封信被班里几个调皮的男同学抢到,并在全班同学面前宣读。班主任发现后通知了双方的家长,并标明不允许学生在学校谈恋爱,并在全班公开批评了他们俩。
后来,该男生受不了压力而转学,从此以后,魏小姐再也没有见过他。而魏小姐因为家在附近不能转学,面对他人的嘲笑、异样的眼光以及被别人欺负的感觉,她开始忽略人际关系,宁愿自己孤单也不愿意跟人交往,转而对学习一丝不苟。通过努力学习,她渐渐得到了老师的喜爱,以及在班级里有一席之地,老师和同学也转变了对她的看法。
凭着努力和天赋,魏小姐考上了重点大学。大学期间,也有男生追求过她,但她觉得学习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恋爱可以放在后面。于是坚决拒绝了一些喜欢她的男同学。
三、人际关系不良,迟迟不愿结婚
大学毕业后,她进入了一家大型企业外资企业当会计。她认真负责、工作能力强,本应该受到上司的赏识。但由于她在工作中的一些见解不被上司欣赏,被认为有太多的主见,因此在工作上跟上司不太合得来。多年来,她渐渐学会沉默,不听从也不坚持,但这个方法并未让她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多年过去了,她在企业很少有自己的朋友,经常独来独往。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有别人介绍过很多男士,却总不能让她满意,婚姻问题一拖就拖到了现在。
四、躯体症状越来越严重
高中三年的学习压力曾逼得她喘不过气来,从那时开始,她就经常感到紧张和心烦。她自己认为学习压力大,并没有重视这件事情。但后来情况越发严重,并开始出现躯体症状,她不仅感到头晕脑胀、心慌,偶尔还会有偏头痛。
多年来,父亲一直在身边照顾她的生活,虽然父女俩没什么话聊,但感情特别好。母亲离开家后,父亲对她的照顾更细心,有时候做好饭菜还亲自端到她的房间。在她心里,父亲一直比母亲要亲。不幸的是,半年前,父亲因病去世。没有父亲的陪伴,魏小姐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她难以忍受家里寂静和孤独,经常不想也不敢回家。半年来,下班后她要么回到离家较远的外婆家吃饭,但她跟外婆和母亲都缺乏交流,只是默默吃完饭离开;要么就和朋友聊天到很晚才回家睡觉。
对于父亲的病逝,她非常自责。开始莫名担心、焦虑,进而出现烦躁、头晕脑胀、睡不好觉,一阵子心慌、紧张、恐惧。于是她辗转各大医院,却检查无恙,只好在网络上找到了心理咨询中心。
“婚姻就是不幸”,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看法
收集了她这些情况后,我们一起探讨、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咨询计划:首先,对于她迟迟找不到合适的结婚对象,魏小姐称看过很多夫妻争吵和婚姻的不幸的例子(包括自己的父母),不愿自己发生类似的情况。特别是父母聚少离多、相聚的日子常争吵不休,使她认为,婚姻就是争吵,父母是为了避免婚姻带来的冲突才分居的,从而形成了“婚姻总是不幸”的观念。
在成长中父母的关系不良,使她把特殊的事情视为婚姻的全部,在不知不觉中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照搬了父母的相处方式:避免婚姻不幸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婚姻,因此造成了多年来对婚姻的畏惧和心理抵抗。而青春期萌发的朦胧爱意,也因当时的一些原因而受到无情的打击,之后也没有被给予有效疏导。这也许是她找不到合适的结婚对象的根本原因。
我跟她分析,争吵和矛盾只是婚姻的一部分,如果认为婚姻总是不幸,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看法。当一个小孩看到父母怎样对待一件事,她也会不自觉地以同样的方法看待这些事,因为那是她可以模仿的唯一榜样。但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已经成长,看到别人也用别的方法处理事情,结果就完全不同。对此,她也表示赞同。
人际关系不良,源于父母糟糕的关系以及青春期阴影
其次,为什么魏小姐到了38岁的年龄,但她的心理还是像8岁那样呢?我们再探讨,由于父母经常吵架,魏小姐从小就不敢带小朋友回家玩,所以结交的朋友本来就很少;而青春期萌发的爱意,也由于遭受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而产生了阴影,也没有给予有效的疏导。家长当时只是很严厉地对她说:不准再谈恋爱了!就这一句话深深地烙进了她的心里,对她的人际关系带来很大的影响。后来她通过刻苦学习而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但这只是成绩好带给她的,她并没有要好的同学,变得很孤独。也使她感到只有学习好才能得到认可、不会被欺负。所以由高中到大学,她都全身心专注于学习,忽略人际关系,小心地维护自尊,逐渐形成表面妥协内心敏感的性格。
在这里,通过意象对话,我将她带回到初中时期,分别扮演她的父母、老师和同学,对她造成的伤害道歉,请求她的原谅;引导她诉说内心的痛苦及孤独,使痛苦得到释放。通过一次次的引导、陪伴,她也慢慢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产生交朋友的渴望。我鼓励她做出尝试,并根据她的性格特征,在人际交往上给了她一些具体的指导。
内心得到疏通,身体才会健康
最后,讨论她为何会出现躯体症状。最开始在高三时,在压力之下,她会出现头晕脑胀、心慌等症状。而父亲离世后,她的症状就更加严重了。一方面,她与父亲几十年的相互照顾,父亲突然间去世,对她来说也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打击,她对这种孤独无法接受,因此焦虑一下子全部涌现;另一方面,她对父亲的去世很自责,认为父亲是因为照顾自己而劳累成疾的,作为女儿,不但没有及时带父亲去看病,而且还让父亲临终前仍然为自己的婚事操心。这种自责直接导致了她目前的不良情绪和回避的行为。
她由于这种焦虑的躯体表现看过看过许多医生,也做过各种检查,显然检查结果都正常,但她仍认为是身体出了问题,这让她更加关注和担心身体,使症状持续加重。从这里我也跟她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由于从小看见父母吵架,很多时候都是以父亲的头痛而终止,父亲就给了她这样的一个暗示,让她潜意识中认为,以躯体症状来缓解纠结、矛盾是有效果的。我对她说,这些症状也许可以缓解你的焦虑,但并不是一个好的方法,因为这样做治标不治本。根本的方法就是通过心理咨询,将内心的焦虑和纠结疏通了,身体才会健康起来。
为了让魏小姐看清楚这件事,我指导她画了一张饼图。饼图中不同大小的份额代表对其父亲去世所占的不同责任。如父亲患有哮喘病占60%,春天过敏源占10%,我工作不回家占10%,她没及时带他去看病占10%。,父亲不听她劝告及时看病占15%等等。经过与她的反复澄清、讨论,越来越客观地在饼图中画出事件的原因,也让魏小姐意识到自己内部不正确的归因方式,及其不良的心理作用。我们会因为太伤心而放大了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或由于某种思维习惯,对事情原因的判断出现了偏差,关注事情只局限于自己的责任,认为是自己的过错。魏小姐慢慢地从客观上来看待父亲去世的事实,从而减轻了内疚、自责和痛苦。当她的自责慢慢降到了可以接受的水平,躯体上的难受也会开始减轻。
她最后一次过来的时候,脸上明显带着笑意。一进入咨询室,她就迫不及待地告诉我,她已经不再感到头胀、心慌和胸闷了,睡眠也改善了很多。对于父亲的去世,她虽然感到难受,还是会怀念以前跟父亲在一起的日子,但她心里已经渐渐接受了这个事实;通过尝试,她与同事的关系开始有所缓解;在我的指导下,积极联系以前的同学,认识了一些新的朋友,并保持了友好的往来;她说自己终于可以好好谈恋爱了,目前她正跟以前一位追过她的男人交往,看看彼此是否合适。我对她的改善表示了祝贺,也祝愿她能够早日找到适合自己的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