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孩子为什么喜欢反抗父母的管教?

15983家有中学生


  前面曾经提到孩子有不同“问题行为的错误目的”,上次提到了“寻求关注”(参考:请点我),其中另外一个非常常见的错误目的是“权力斗争”。今天恰好在网路上看到这个小图片,觉得非常适合用来讲解这个观念。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验?明明想着,等等就要去写功课、刷牙洗澡,但是一旦被“念”了,心中自然就会兴起一种“我才不想要做呢!”的反抗心态。这种“为了反抗而反抗”的心态,其实这是生而为人,再正常不过的反应。
  *反抗是自主性的彰显
  因为对于人而言,有两大最主要的需求,一个是“亲密”,另一个是“自主性”。
  因此爸妈“念”孩子,这个动作对爸妈而言是“提醒”,但对孩子而言,感觉到是“被要求”。而当孩子“被要求”时,心中会感觉:“我如果完全顺从地说:“好,那我就照着你的意思去做”,那岂不是代表,我失去了对自己做决定的权力。”讲更白话一点,岂不是没什么格调、没什么面子。
  又或者用个更直观的比喻与想像,就像是物理学所学到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也就是父母亲如果是希望“改变”孩子(即便讲出来的话像是“提醒”),孩子自然就会反映出一种“不想被改变”的力量来做抵抗。
  这都是无意识地在证明:“我需要“感觉”我是有力量为自己做决定的!”,而孩子是透过这种方式在彰显自己的自主性。
  我也曾经看过一个说法是:“拖延”是对父母“表达(被动)攻击”的方式,讲的也是类似的概念。
  也就是说,孩子对于被父母“管”,是会有一些不满与情绪的,但是这种情绪无法表达(往往是因为父母的权威,让孩子没有空间表达自己真正的感觉),所以孩子最好去“表达不满”或是“挫折父母”的方式,就是“不要去听父母的话”。
  在家族治疗中,有时也会问有状况的孩子:“当你出了这些麻烦,家里的谁,会最困扰?”或许有时就能够了解,这种“困扰”,背后是想要表达对某个人的不满的。
  有点说远了,回到这篇文章的开头,提到“权力斗争”,其实就是透过在跟父母亲抗衡、拔河,尤其是“不听话”的方式,传递一个信息是:“我不会输!我要为自己做决定!”
  当然,这种方式,绝对很容易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父母亲很累;而孩子就算“赢了”,孩子就算有暂时的胜利感,但也并没有真的从中得到权力与自信,因为许多孩子这种“挑衅式”的反抗,并不是真的有自己的意见与想法,而是“为了反对而反对”,更失去的自己应该要完成人生任务的机会。
  那父母该怎么办?难道父母就该“放任”孩子吗?
  或者很多父母也常说:“如果我也有尝试不管他了,但是他就真的什么事情都不做了,那我该怎么办呢?”
  建议父母,必须先从两个部分开始着手调整起:
  第一,不跟孩子竖起战旗,从跟孩子的斗争中退场。
  第二,把责任与自主性归还给孩子,让他为自己的选择与人生负起责任。
2018/10/21
猜你喜欢

同班级孩子间差异的真正原因!原来是这个!

男人出轨回归的心态?

日本人对待孩子与中国有何不同?

如何让孩子对学习上瘾

爸爸妈妈培养孩子情商树立自信心值得你重视

妈妈的心态决定孩子的状态

热点推荐

广州夏天去滑雪!南方小土豆玩上瘾了!

落雨行山姆真的好爽 人少试吃也很多!

广州救市新政落地 首付15%你会买房吗

快40岁上班族的无奈 两娃还欠房贷30多万

2024广州孕妈妈交流群 欢迎扫码入群!

寻人启事!广州妈妈网喊你回家

伟记石橄榄鸡煲真的太棒 鸡鲜美嫩滑

极简搭奶油风,除了好看形容外就是惊艳啦

创业租金补贴办事指南

很久不见的赛百味 味道适合健身人士

家庭版椰汁荔枝凉粉捞 吃得好满足

山东实现樱桃自由 潍坊才9蚊一斤

618商战各大平台出奇招 你准备买啥?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