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CHELLUO:录取率低的原因是因为基数大,而且普遍受教育水平偏低,广东既是人口大省,而且以前以粗放附加值加工业为主,所以看百分比很低,但是实际上也并不会比上面所说其他省实际难度有那么大,当然,也占不到太大便宜倒是真的。这就好比你在一个30人的尖子班想当头三名很难,但是如果你在一个60人的普通班,想当前六名还是会简单一点。所以这种情况下,看百分比是没用的。高考移民争取的是每个省的特定名额,这已经和全局人数系不大了,很简单,留在河北没法上清北,挪到其他省有机会,而某些省某些学校希望沾光出名,愿意帮他们搞定一切首尾,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很多家境也不咋地,有好学校上,有钱拿,是很吸引的。对于高考工厂,地方学校,学生个人是三赢局面,但是破坏是当地守规矩生源尤其是高端生源的生存机会,影响了高考录招的正常秩序。所以被其他考生狂揪,这也很正常。优秀学生的出现,基本上是个概率问题,高考工厂的出现是把他们进行集中化,查看原文严重不同意说广东教育二流的说法,只能说广东在执行中央政策从来不打折扣上,你翻翻现在广州小学学几门课,除了语数英,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教育部说减负,马上就减负,教育部说不补课马上不补课,你再看看在南岭以南的其他地方,小学开始就语数英,科学=语数英,思想品德=语数英,减负的请走开,整个教育体系都不一样。等到考试时都学语数英、不减负的肯定比广东考得好,现在民办学校想招好一点的学生校长都被撤了。其实这边教育很好,我记得大学时系主任是这样评价广东学生的“如果哪个系没有广东学生,那就等着校运会、文体活动垫底吧”,说的是有点过,但就我15年前在北方念大学而言,广东出来的学生在学生会、各种校队(除了专业队)、各种外部活动,都有举足轻重的角色。比较遗憾的是NB的广东考生都不愿意出省,整天挤在中大华工,外省院校除了清华北大始终没在广东招到自己想要的NB考生。
RACHELLUO:不能把教育和社会环境孤立分析,高考的竞争主要还是省内竞争。其实我毕业的时候,当时同事中竟然有不少广州大学的但是随着和当时同事的接触,发现他们处事周到,待人平和,这些方面在我们一路读上来的同学中很多人是不具备的;重视体育,经常下班就去打球健身,热爱生活,经常出去旅游,很有闲情逸致,有的还会画画之类,我们连美术课都被”正课”占用,他们没事竟然会主动画画实在意外;关键,在处理具体工作的时候,并没有暴露出来能力的不足,倒是,我们这种从小会考试的人,也出了不少洋相。倒是后来接触很多广州读一本乃至二本的朋友,发现他们在广州还算学历不错的的。虽然在我们那觉得不读985就好像没考上大学一样。他们的特点往往是,心态好,会赚钱,除了考试上面的技巧和意识薄弱一点,具体生活上灵光的很,有权有势有钱,啥也不缺。关键是,比不少读了985,却老实木衲的,活得滋润太多了!人是有适应环境的能力的,高考分数和录取率是一个长期自我调节的过程,存在即合理, 查看原文看着日漫长大的80后,喜欢画画的很多。我读书的班上,喜欢画画的反而是学习好的学生。学习不好对喜欢追星。上中大华工以后喜欢的还是喜欢。篮球是现在人到中年都还会约着打的。我们当年没那么多补习班,学习好家长不管课余干什么。我觉得一个人有什么兴趣爱好,真的是个人问题,跟读什么大学无关。大学阶段也有很多文体活动,每个大学都有积极分子。中大的文体活动也挺丰富的。还是你不在广州读中学?大学里有很多的粤东粤西靠读书改变命运的广东生源,他们跟内地会读书的学生很像,不代表广州生源。广州本地学生,不管学习好还是不好,都是有很多兴趣爱好的。火麒麟,周身瘾。
cancgl:看着日漫长大的80后,喜欢画画的很多。我读书的班上,喜欢画画的反而是学习好的学生。学习不好对喜欢追星。上中大华工以后喜欢的还是喜欢。篮球是现在人到中年都还会约着打的。我们当年没那么多补习班,学习好家长不管课余干什么。我觉得一个人有什么兴趣爱好,真的是个人问题,跟读什么大学无关。大学阶段也有很多文体活动,每个大学都有积极分子。中大的文体活动也挺丰富的。还是你不在广州读中学?大学里有很多的粤东粤西靠读书改变命运的广东生源,他们跟内地会读书的学生很像,不代表广州生源。广州本地学生,不管学习好还是不好,都是有很多兴趣爱好的。火麒麟,周身瘾。查看原文我在武汉一直读到本科毕业,我所认可的正是广州孩子读书分数没那么高,但是个人兴趣爱好发展得不错,这才是更接近全人教育的模式。
RACHELLUO:我在武汉一直读到本科毕业,我所认可的正是广州孩子读书分数没那么高,但是个人兴趣爱好发展得不错,这才是更接近全人教育的模式。查看原文嗯......我老公是武大的,他兴趣爱好也不少啊。其实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我以前就自我感觉良好,觉得广州人头脑灵活,反应敏捷知识面广,给人感觉好像很聪明似的。内地大学生就觉得比较死板。但是人生经历丰富了以后,才明白不过是占了沿海发达板块的光,接触外面信息比较多罢了。这些软实力是虚的,如果做营销广告金融这类商科文科还行,如果做研发技术类完全拼不过内地硬核毕业生。生活情趣什么的,自己舒服就好,也没必要把爱好也比一比。就算是个很闷的死宅,他自己高兴就好。我年轻的时候觉得旅游很酷,立志做一个背包客环游世界。现在觉得,世界跟我无冤无仇,我还是放过它罢。哈哈。
cancgl:嗯......我老公是武大的,他兴趣爱好也不少啊。其实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我以前就自我感觉良好,觉得广州人头脑灵活,反应敏捷知识面广,给人感觉好像很聪明似的。内地大学生就觉得比较死板。但是人生经历丰富了以后,才明白不过是占了沿海发达板块的光,接触外面信息比较多罢了。这些软实力是虚的,如果做营销广告金融这类商科文科还行,如果做研发技术类完全拼不过内地硬核毕业生。生活情趣什么的,自己舒服就好,也没必要把爱好也比一比。就算是个很闷的死宅,他自己高兴就好。我年轻的时候觉得旅游很酷,立志做一个背包客环游世界。现在觉得,世界跟我无冤无仇,我还是放过它罢。哈哈。查看原文是的,问题是软环境不可塑造,多数人去到特大城市,也会多少适应做出改变,聪明人学得更快,但是这还是有个时间差。从总体来说,以前广东人还是比内地人活泛,而且商业意识和头脑,规则意识与处事要更为成熟一些。我是说广东哪怕二本或者一般大学的孩子,总体在社会上竞争力还不错,出路也很多比内地985反而更好,这点是不太符合我们常规认知的。不过现在广东尤其广州增速放缓,内地增速更快,所以也有点不好讲。总的来说广东的竞争激烈是因为人口基数大,名牌学校的招生绝对数量少而凸显的,实际上来说,考学的难度差异不会太大。
RACHELLUO:我在武汉一直读到本科毕业,我所认可的正是广州孩子读书分数没那么高,但是个人兴趣爱好发展得不错,这才是更接近全人教育的模式。查看原文对了,广州分数高的小孩,一样有很多兴趣爱好很多的。我们三十年前有tvb嘛,港台出版的日本漫画和周边,影响了很多80后。能接触到的种类和题材,比内陆多很多。这么热血的体育动漫,男生怎么可能不喜欢体育呢。
cancgl:对了,广州分数高的小孩,一样有很多兴趣爱好很多的。我们三十年前有tvb嘛,港台出版的日本漫画和周边,影响了很多80后。能接触到的种类和题材,比内陆多很多。这么热血的体育动漫,男生怎么可能不喜欢体育呢。查看原文其实,内地也能收到凤凰,有的单位内部电视也能看到蛮多台,大家都是看港剧长大的,但是内地以前是不太重视体育的,大家觉得体育是副课,搞好学习最重要,除了正事,一切都忽略,再怎么普通的家庭,只要为了孩子读书,往往不计成本。但往往忽视了社交,多出国(也没条件),多欣赏艺术音乐(只热衷音乐考级)。现在已经变化很多了广东人则往往不会把读书摆到最最优先的级别,而是觉得这是其中一个选择,比如读不好书可以做生意嘛,可以跟亲戚一起混社会嘛,为什么要学英语呢,不学英语也不妨碍自己一盅两件跟团出去旅游嘛~所以只要这些观点还有市场,竞争这码事没那么令人恐惧。
RACHELLUO:我在武汉一直读到本科毕业,我所认可的正是广州孩子读书分数没那么高,但是个人兴趣爱好发展得不错,这才是更接近全人教育的模式。查看原文现在内地经济发展上去了,也注重体育音乐全方面发展了。这是跟经济相关的。
碧蓝云天:现在内地经济发展上去了,也注重体育音乐全方面发展了。这是跟经济相关的。查看原文是的,仓禀实而知礼节,尤其现在内地就业比以前好了,大家不像当年被迫人离乡贱。其实每个区域分数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用太过紧张在意哪个“模式”,总体来说,亚洲区域求学压力和竞争都很大。
RACHELLUO:是的,仓禀实而知礼节,尤其现在内地就业比以前好了,大家不像当年被迫人离乡贱。其实每个区域分数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用太过紧张在意哪个“模式”,总体来说,亚洲区域求学压力和竞争都很大。查看原文请教下罗妈,小孩越秀户口,现在一白云区民办小学读一年级,刚把番禺的房卖了,你觉得这种情况买哪个区的房对读初中更有利。
碧蓝云天:请教下罗妈,小孩越秀户口,现在一白云区民办小学读一年级,刚把番禺的房卖了,你觉得这种情况买哪个区的房对读初中更有利。查看原文如果纯粹数据出发,考虑学籍无非是因为考虑中考指标到校的影响么。刘总说的,荔湾比较有优势,因为是两个指标娃抢一个资格。这是省属+区属的都算上,但是,如果只考虑省属,也就是真的要争取211或者985以上,只看省属,那就每个区基本上都是5个点多一点。考虑哪个区其实意义不大,天河和越秀房价贵,这两个区的家长用心程度和付出都多,区内竞争会大一些的。其他区相对没那么鸡血,但是同样的,学习氛围是淡一点的。所以这要看家长具体定位,头部孩子去哪个区其实无所谓,关键是能不能挤的进目标学校的重点班,如果能进,就有了概率优势。起码在学校内部,资源是绝对倾向于自己孩子的,从中考乃至高考的角度都绝对有利。如果考虑高中或者大学出国,所在区就更无所谓了。大人工作方便,多搞点钱更实在。
cancgl:那是以前。虽然部分单位能看到TVB,但毕竟不是大部分人都能看到。经济不活跃大家都喜欢集中在大单位,吃大锅饭,竞争意识都放在人事上了。但是随着现在内地也开始慢慢发展开放,人员流动的宽松,人的思维是会变化的。广东人的这种头脑灵活的优势会越来越不明显。如果再不思进取,现在的香港人就是以后的广州人。以前国内都是重金礼聘港奥台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现在是香港人不吃香了,必须有真材实料才能正面跟内地人才竞争。我刚出来工作的时候,还碰到过那种很水打着香港人才的旗号骗钱的“人才”,估计现在光有个名头香港人没有用了。我也看到了广州人的变化。广州的中产,不管是新广州人还是土著,都开始注重子女的教育。现在也没人再提搞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广州人不是非常好面子,所以很多读大学无望的学生家庭也是初中开始考虑职高大专。但是有能力读书成才的,肯定比我们当年鸡血很多。看自己身边的亲戚能看出来。现在信息流通这么发达,我相信大家会慢慢趋同的。查看原文趋同赞同,不过广东人总体对教育的重视和方法,个人感觉和内地比总还是有点欠缺的。起劲鼓娃的多半是新客家人,因为大家还是比较推崇把底子落实好。本土的,抱残守缺的还是不少,看妈网就略知一二了。
RACHELLUO:趋同赞同,不过广东人总体对教育的重视和方法,个人感觉和内地比总还是有点欠缺的。起劲鼓娃的多半是新客家人,因为大家还是比较推崇把底子落实好。本土的,抱残守缺的还是不少,看妈网就略知一二了。查看原文但是我觉得来妈妈网的本地土著并不多。得罪说一句,来的平均学历也不高。高的那批人在哪里聚我不清楚。我家就是广州土著。我同辈的要么出国把小孩生在国外,要么高中就送到国外留学。没有不把考好大学当目标的,除非小孩没那个水平。读书最好的表哥,当年考复旦没考上,掉到暨大。其实他考中大轻而易举。他亲姐轻松考到中大,读书还没他好。表哥儿子在华附读高中。他比我大了一截我们来往不密切。我原来也以为他不推娃。后来听说拿了MIT搞的生物机器人中学生竞赛金奖。朋友跟我说要拿到这种成绩,必须是从小就砸钱砸出来的。如果不是他这次拿了奖,我都不知道他读华附。另外还有一个表哥的儿子,为了读哪个前六的高中,租了三年的房子方便儿子午休。这表哥两夫妻学历都不高的小市民。当时一些学历不高的亲戚不明白他们的举动。后来小孩考了华工的计算机系。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从来不跟大家讨论小孩的学习,所以我都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推娃。但是看结果应该是有的。我感觉广州人推娃,一是量力而为,二是悄悄进行。小孩智商不在线,怎么鸡血都没用,还让大家都痛苦。而且你大肆鼓吹要补课外,不是给自己小孩增加对手嘛。哈哈。
回复 cancgl 的帖子你分析靠谱是更厉害的,出去了,也有暗搞的;这也是为什么我对广东教育感觉唏嘘的部分,头部醒悟得早,行动力强。其实我没有觉得我在“大肆鼓吹课外”呢,我还经常写写文章,如果奥不进去也不要奥之类,很多时候我自我感知只是记录和观察这个时代,而且不太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更不太在意别人怎么看我或者给我扣屎盆子而已。至于培养对手这码事,我也没太觉得,比我强的本来就比我强,不如我的学了我也还是不如我。 现在这个年代,信息是透明的,鸡娃也要有开源思路,更多是我找到很多志同道合一起打怪的人交流信息互通有无吧。我抛出去的是砖头,但是确实收到比我高明的人扔过来的玉。
RACHELLUO:你分析靠谱是更厉害的,出去了,也有暗搞的;这也是为什么我对广东教育感觉唏嘘的部分,头部醒悟得早,行动力强。其实我没有觉得我在“大肆鼓吹课外”呢,我还经常写写文章,如果奥不进去也不要奥之类,很多时候我自我感知只是记录和观察这个时代,而且不太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更不太在意别人怎么看我或者给我扣屎盆子而已。至于培养对手这码事,我也没太觉得,比我强的本来就比我强,不如我的学了我也还是不如我。 现在这个年代,信息是透明的,鸡娃也要有开源思路,更多是我找到很多志同道合一起打怪的人交流信息互通有无吧。我抛出去的是砖头,但是确实收到比我高明的人扔过来的玉。 查看原文我可没有说你鼓吹课外班,而且课外班又不只有奥数一门。虽然现在信息发达,但是还是有人不会主动收集信息。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是很赞成大家可以互通有无,这才是互联网发达起来的原因之一,共享资源。我只是说广州本地土著也是有很推娃的,但是他们在这里并不积极,也许他们一般只看不说,或者有其他的共享途径。如果光凭这里妈网网友积极发言的数据就说广州土著不推娃是不对的,因为你的取样有偏差。我的小学中学同学群,妥妥的本地土著群,从来不在群里讨论子女教育。小学里有个男同学典型的不能读书类型,小学都能不合格型。早早出来工作结婚,老婆也是没什么文化的小市民型。我们才刚开始结婚生子,他女儿已经读书了。按道理他女儿也是读书不行那种。但是小女孩喜欢再轮滑,学了一年就凭这个特长提前被省一级小学特招了。小学六年纪已经拿到全运会的参赛资格。我们只是聚会的时候听他提几句,他从来不在微信里提这些。小女孩的发展肯定比不上学霸,但是比起她的父母,还是选择多很多。因为看了很多身边土著的情况,有学霸的有学渣的,所以我才得出结论广州土著也推娃。只是他们默默的推,也不在乎别人认不认同。就跟土豪穿拖鞋吃大排档一样,不显山不露水。推的也不只有奥数一途。深层原因,也有可能是不想增加竞争。你说不如你儿子的学了也争不过,比你儿子强的还是强。但是你也要承认你儿子不是唯一一个在某个能力层次的小孩。会有一堆跟你儿子能力差不多甚至比你儿子强的小孩。如果父母信奉放羊教育,这些天赋好的小孩就少了跟你儿子竞争的能力。天赋再好也需要适当引导和学习嘛。我猜广州土著不喜欢主动讨论也是有这个担扰。其实共享是会给整个群体带来更多资源整个群体受益,但是也有可能带来群体里的个体竞争。看你注重哪个方面。如果觉得小孩在里面是能力强的不怕竞争,会倾向于共享,如果认为小孩在群体里属于能力不是很强,需要信息不对称带来好处增加竞争力的,会倾向于不共享。不排除某些家长只看不分享。
cancgl:我可没有说你鼓吹课外班,而且课外班又不只有奥数一门。虽然现在信息发达,但是还是有人不会主动收集信息。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是很赞成大家可以互通有无,这才是互联网发达起来的原因之一,共享资源。我只是说广州本地土著也是有很推娃的,但是他们在这里并不积极,也许他们一般只看不说,或者有其他的共享途径。如果光凭这里妈网网友积极发言的数据就说广州土著不推娃是不对的,因为你的取样有偏差。我的小学中学同学群,妥妥的本地土著群,从来不在群里讨论子女教育。小学里有个男同学典型的不能读书类型,小学都能不合格型。早早出来工作结婚,老婆也是没什么文化的小市民型。我们才刚开始结婚生子,他女儿已经读书了。按道理他女儿也是读书不行那种。但是小女孩喜欢再轮滑,学了一年就凭这个特长提前被省一级小学特招了。小学六年纪已经拿到全运会的参赛资格。我们只是聚会的时候听他提几句,他从来不在微信里提这些。小女孩的发展肯定比不上学霸,但是比起她的父母,还是选择多很多。因为看了很多身边土著的情况,有学霸的有学渣的,所以我才得出结论广州土著也推娃。只是他们默默的推,也不在乎别人认不认同。就跟土豪穿拖鞋吃大排档一样,不显山不露水。推的也不只有奥数一途。深层原因,也有可能是不想增加竞争。你说不如你儿子的学了也争不过,比你儿子强的还是强。但是你也要承认你儿子不是唯一一个在某个能力层次的小孩。会有一堆跟你儿子能力差不多甚至比你儿子强的小孩。如果父母信奉放羊教育,这些天赋好的小孩就少了跟你儿子竞争的能力。天赋再好也需要适当引导和学习嘛。我猜广州土著不喜欢主动讨论也是有这个担扰。其实共享是会给整个群体带来更多资源整个群体受益,但是也有可能带来群体里的个体竞争。看你注重哪个方面。如果觉得小孩在里面是能力强的不怕竞争,会倾向于共享,如果认为小孩在群体里属于能力不是很强,需要信息不对称带来好处增加竞争力的,会倾向于不共享。不排除某些家长只看不分享。查看原文其实你身边还是偏精英层面的,全广东能出国留学定居的,占人口总量又能有多少呢?按全国的本科率算,不到十个点,广东一向毛入学率,不排除还低于这个总量。我的结论还是基于概率分析,不是周围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