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认识到犯错的积极影响“每个人都会犯错”,这是教给孩子的重要一课。我们相信人性本善,孩子犯了错误,第一反应必定是害怕和内疚,还可能会隐瞒父母和老师。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告诉孩子错误在人生中是必然存在的,错误并不可怕。错误让我们了解自己做得还不够好的地方,让我们有方向去努力。我们犯错后需要做的是,学会道歉。

如何有效道歉/無藝 “我对______感到很抱歉。这是不对的,因为_______。下次我会________。我怎样做才会更好呢?”
找到自己犯错的地方是认识这个错误的第一步,其次我们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他/她会做错,然后共同找到解决这个错误的办法,确保下次不会再犯。
02、分清事实与意见事实与意见的区别往往大人也很容易混淆。比如,孩子不按大人的要求去完成某件事,大人可能会责怪:“你怎么这么笨?”但是我们如何能知道这个孩子不会在别的地方聪明呢? 书籍《非暴力沟通》当中提及了诗人鲁思·贝本梅尔的诗《我从未见过懒惰的人》,其中一段是:

《我从未见过懒惰的人》/鲁思·贝本梅尔
不仅大人会对孩子贴标签,孩子也会受到旁人意见的影响而对自己的能力认知不足。

因此,我们可以让孩子从小学习事实与意见的区别。我们一边要让孩子充分表达对某事的看法,一边要让他们意识到事实是什么。要看到事实、承认事实,孩子才不会在有问题的时候找借口或是狡辩。
03、学会有效地表达情绪
小孩的哭闹可能是每位家长最烦恼的事情,你是会手足无措、会内疚、会大声责骂孩子、还是会温柔拥抱孩子? 婴幼儿阶段,孩子们还不懂得正确地表达诉求,哭声是他们唯一的语言。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需要把他们的“话”听进去,并且回应。

如何处理愤怒/無藝 “有时候我会变得很生气,在我很生气的时候,甚至会想打人、踢人。但这样做会让对方受伤,也会让对方难过、伤心。所以我不会这样做。我会坐下来,深呼吸,用各种方法让自己冷静下来。在我冷静之后,再和对方用礼貌的语言讲清楚为什么我刚刚会生气。” 随着孩子年龄增大,我们可以开始教他们每一种情绪的名称。比如,在孩子因为玩具坏了而放声大哭的时候,我们可以客观地描述他的这种情绪:“你的玩具不能玩了,因此你很难过,你会哭,你很舍不得这个玩具。”我们尽可能详细地描述这种情绪,孩子认识到的就更多。

绘本《I Have Feelings》/無藝 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子,都应该意识到,没有一种情绪是不应该的。纵然情绪有正面负面之分,但它们的存在都是必要的,因为它们使我们的感受更加多样化,人生更加有意义。

绘本《I Have Feelings, Too》/無藝 我们也需要主动认识负面情绪,并且通过有效的表达抒发出来。比如,孩子在哭闹的时候,大人最好不要直接命令孩子不能哭。因为其实哭是他们的一种发泄方式,被禁止的话,孩子内心的委屈可能会更加强烈。 除了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难过、愤怒之外,孩子也应该学会正确表达兴奋这一类情绪。 04、社交能力关于“怕生”:进入新环境,有些孩子往往不是特别适应,这时候大人再怂恿害羞的孩子去人前表现,并不会改善孩子的怯意。这时应该做的是给孩子时间去适应,家长充当新环境中的引路人。

关于“分享”:我们有时能看到家长将孩子的玩具送人,而孩子并不乐意。我们知道,家长的出发点是希望孩子学会分享。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分享的快乐是建立在主人愿意的基础上的。

如果孩子很想玩别人的玩具,家长可以引导他/她询问他人的意愿;如果孩子不愿意分享,家长应该尊重他/她的想法,引导他/她如何礼貌地回应。关于“打架”:小朋友的社交能力还在起步阶段,争吵是经常的事情,家长需要理性地看待孩子之间的争吵,通过第三者了解这次争吵的实际情况再做判断。
我们应该在教会孩子不欺负别人的同时,也不被别人欺负。孩子要学会正当防卫,在遇到不公正的对待的时候,要懂得大声说出:“不要!”通过这种方式,孩子可以体会到他们有保护自己的能力。 在受到欺负之后,孩子肯定会委屈,家长想帮助孩子抒发出这种情绪,可以先跟孩子分析为什么会被欺负、下次应该怎么做,最后别忘了教孩子学会原谅。
05、科学地思考
無藝培养孩子的艺术思维,不是要孩子当艺术家,而是让孩子懂得发现美,以取悦自己。 美国家长注重科学思维,也不是要孩子从小接触高级知识,而是培养他们学习,特别是自主学习,的能力。

年龄小的孩子,我们可以让他们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事物,通过语言或肢体语言表述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感想。 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思考更为深入的问题,让他们发现以前发现不了的知识。

对于0-6岁的学龄前儿童,“怎么学”比“学什么”还要重要。

01、独立
独立的基础和前提是拥有安全感。想让孩子学会独立,我们必须给予他/她安全感,让他/她没有顾虑。而安全感是来源于沟通和信任。 平时,大人们如果在对与小朋友的沟通交流上多花些注意力,孩子能感受到你听了他的话,并有所反馈。尊重孩子,学会信任孩子,这样孩子才能信任我们。

台湾作家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有些时候,并不是孩子学不会独立,而是家长舍不得放开。

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我们都应该教会孩子独立。我们可以定下规矩,当孩子撒娇耍赖的时候,我们可以温柔而坚定地拒绝。要牢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的责任是管教,切不可因为补偿或讨好心态而溺爱孩子。
02、自信自信心是建立在对自己有深刻认识上的。孩子的认知能力缺乏经验,作为父母和老师,我们要帮助孩子一次一次地体验不同的事物,挑战不同的问题,才能引导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和极限。

绘本《I Keep Trying!》《I Can Do It!》/無藝
孩子沮丧的时候,其实是培养自信心的最佳时候。在这种时候,孩子需要的是思维的转换。 把“我做不到”换成“我已经失败过很多次了,但说不定下一次我就能成功”;把“这个太难了我不会”换成“这个的难点在于XXX,我学会XXX的话就可以解决了”;把“我做得好差”换成“我可以改进”,是不是就好了很多?

在孩子的努力过程中,我们的赞美与肯定是不可或缺的。即便结果不如人意,我们也要肯定孩子在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
03、尊重
尊重是双向的。孩子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这要求父母懂得尊重孩子的隐私。不偷看孩子的小秘密、不传播孩子的糗事,就是做到对孩子的尊重。 英国著名哲学家约翰·洛克有句名言:“父母越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因而也会更小心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

除了家庭成员的互相尊重以外,美国社会对于尊重他人的意识比较强烈。他们某些约定俗成的社会规则,比如帮同学回答老师问题需要先征得对方同意,不然会伤害到同学的自尊心 。这就体现了美国社会的尊重意识。
04、负责
想培养孩子负责任的品质,我们可以先从家庭、班级这种小环境开始。用轻松的语气请求孩子帮忙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把孩子当成真正的集体的一份子。

年龄更大的孩子,可以开始对更大的集体做贡献,比如学校、社区。美国的高中生就经常做社区服务,做志愿者等等。 05、好奇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提问是他们的习惯。有些家长可能被好奇宝宝们问得烦了,或者不懂如何回答, 就敷衍过去。

但是,认真且正确地回答孩子的问题是很重要的。不要打击他们好奇的本性,更不要随口胡诌误导了他们。我们可以尽力理解孩子的疑惑,用他们能够听懂的简单语言回答他们。 多带孩子外出,让他们感受世界的多样性,让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学习更多。

而美国学校里,由于师生比高,老师有充分的精力和时间去照顾学生的学习,也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索挖掘深层次的知识。 更有项目式教学法(Project-based Learning),把学科知识和日常情景联系起来,充分调动小朋友的学习热情。

無藝的性格教育
在無藝三语国际园,我们注重培养孩子的十二个方面的教育
Grit | 恒心 | Constancia |
Focus | 专注 | Concentración |
Optimism | 乐观 | Optimismo |
Curiosity | 好奇心 | Curiosidad |
Leader-ship | 领导才能 | Liderazgo |
Adven-turer | 进取 | Aventurero |
Courage | 勇气 | Valentía |
Principled | 原则 | De principios |
OpenMinded | 开放思维 | Menteabierta |
ArtfulThinking | 艺术思维 | Pensamiento artístico |
Communi-cator | 沟通 | Comunicador |
Empathy | 共情 | Empatía |

早期教育的本质是陪伴,高质量的早教幼教离不开家长高质量的陪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所起到的榜样作用是重要的。你想让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得先一步成为这样的人。而不是拿自己达不到的标准去要求孩子。 亲子关系、师生关系,是很单纯又很复杂的双向关系。孩子第一次当孩子,爸妈又何尝不是第一次当爸妈?平常不妨多了解点育儿干货,和孩子一同成长吧。

不可否认的是,美国的家长在对待养育幼儿这件事上,有他们自己的一套方法,并且成效斐然。 还记得無藝的学术团队在月初去了美国实地考察,他们带回来了美国先进的育儿理念和书籍,他们有许许多多的教育心得想分享给大家,让每一位父母都能与孩子一同成长。

6月29日,我们将在琶洲六元素园区举办一场美国访学之旅的分享会,届时将由無藝的首席学术官Colby Hazouri博士带领各园区的园长做学术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