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这块叉烧,广东人都不想生仔了
444710美食&下厨
还记得上一次为港片叫好拍掌,是什么时候吗?
明明如今的港片坐镇的不是“平平无奇古天乐”,就是”渣渣辉张家辉”。
但,即便是两大影帝齐齐上,为什么现在的港片都没有以前出彩呢?不是“影帝”们老了,而是“港味”变淡了。
什么是“港味”。
《食神》那碗为赶工而做,但却用了心,让人癫狂,又隐隐让人神伤的叉烧饭;
《PTU》那份专门为夜更警察准备的宵夜茶餐;
《野兽刑警》里面每天早上10点为大哥准时出炉的蛋挞。
我们可以在港片中窥见“香港人”的生活,都多亏这些充满烟火气的画面。找不回来的港味,就…..吃了吧。
既然要填补这份失落,肯定要来最好的——这家火了46年的港式冰厅。
2019年霸占“小红书美食版封面、广州茶餐厅人气榜第一位、天河城排队榜第一位”。
敏华冰厅的前身是香港旺角的“文华冰厅”,40余年历史。不过2016年已经结业,后来又被集团收购,摇身一变成为如今的“敏华冰厅”。
门口望过去,霓虹灯式招牌异常醒目,尽管坐落在商场里,都想打个情怀牌复古一下旧香港。
店铺的装修风格尽力还原当年的味道,七八十年代的三菱牌风扇、乐声双门冰箱、还有播不得但能装饰的黑白电视机。
柜台还摆着不少回忆杀怀旧老玩具、还有…..贴纸。环境是凹起来了,想象中的港味,又能否达到要求呢?
“叉饭就叉饭,加只荷包蛋最多22蚊一碗,办咩也”。
系咪办野,我要试过先知,上菜速度很快,从点单到吃,等了10分钟不到。
标配的厚切叉烧、流心荷包蛋、泰国香米、秘制香葱油,一样都没少,可以说是对电影的完美复刻。
叉烧选用上好的梅头猪肉,每一块都非常的厚实,如果薄切的话,顶得上其他茶餐厅一个加大码。
夹起来看,蜜香黏在筷子上不肯分离,火候控制得很好,外沿焦香内里却依旧保有肉汁,面面均匀。咬上一口,肉汁在嘴中轻轻爆开,外焦内嫩,足够优秀。
我尝试戳开流心蛋,让蛋黄流到米饭当中。但可能师傅担心我的肠胃受不了,来个8成熟的蛋,不流心了。
想都想了,总得做点什么。
只好硬着把蛋拆开和米饭混着吃,幸好隔壁的米也是饱满晶莹,凭着酱汁和上好的材料拿回一分。总体来说:瑕不遮瑜。
菠萝包向来是港式茶餐厅的必点,三点三刻的下午茶更加缺不了它。
一家生意好的茶餐厅一天能卖一千个菠萝包。
在外排队就闻到菠萝包的香气,整个天河城6楼都逃不出。
点了一小一大,小的简单夹了黄油片,大的,就不简单了!
一上手就感受到,酥皮的酥脆和面包的软熟。
掰开看看,里面夹入了午餐肉、炒蛋、番茄、芝士…..搭配倒算不上多优秀,吃的就是那个“刚刚好”的感觉。
午餐肉比起番茄厚实,实物与图片相符,不会好像麦爸爸一样骗我。
番茄中和了芝士的腻,带来些许清新感,炒蛋嫩滑。各司其职,倒是把这个菠萝油做出了些许新意。
毕竟排了一个多小时,光闻味道就馋到不行,再“制”都必须要点一碟蛋挞。
一碰嘴就是满口粉碎酥皮,层次感强。蛋奶嫩滑有余,不是用廉价黄油,不至于香到令人腻气。6蚊一个,可以说:平、靓、正。
叉烧饭加个蛋,菠萝包加块芝士…
在如今的年轻人心目中,这些茶餐厅食物都已经成为“普通野”,不够特别不够出色,还不如一顿精致十足的日料。
但对于一部分中年人来说,这些“普通野”早已成为一种符号,扎根在他们的饮食记忆中。
在这碗叉烧饭、这件蛋挞里面,我们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独家记忆,没错就是“港味”。
如《食神》结果一样,佛跳墙再好,也比不过这碗本土的黯然销魂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