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和语文成绩是两回事?
524419家有小学生
大少从小就看很多书,科普的、人文的都看,漫画、小说、现代诗都看。但是语文成绩就一直不太好。有因为错别字扣分,但更多的却是阅读失分。为了研究为什么读很多书语文成绩却不好这个问题,我和大少展开了一番讨论。
我:哥哥,我有个朋友的孩子和你差不多大,他和你一样从小看很多书,但是语文成绩却不好。特别是阅读扣分很多。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大少:看课外书是没有目的的。你不会先预设我要从这本书里学到什么方法。你只是会在读的过程中突然感悟到一些东西。
我:那考试呢?
大少:考试是有目的性的。你在考试前会从平时的练习、测验中知道它可能会考什么题目,例如人物品质、文章大意或者是情感。你在读的时候是会带着这些问题去读的,然后在答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使用这些东西。
我:就是说在考试里,文章只是一个工具,它是想要通过这个文章,检测你是不是懂得了阅读的方法。
大少:对,但日常阅读就不会这样。你不会去关注这些点,不会看到一个句子就去划线、做笔记,也不会去复习。你会直接在脑中得到一些想法。
我:那她孩子的问题是什么呢?是他通过看课外书,能得到很多突然感悟,但并没有训练到阅读技能吗?
大少:对,你平时看书不会自己出题,不会问这句话写出了人物的特点之类的。
我:那你对他的学习有什么建议吗?
大少:你不是说他阅读很差吗?我不知道他扣分的点在哪。他可以在理解、概括或者答题规范甚至是错别字、标点符号用错等被扣分。他未必就是答案错。我:他就是平时看很多书,但是到考场上他的理解就不是很准确,或者找不到很准确的词把他理解的东西写出来。那这种要怎么进行训练?刷题有用吗?
大少:刷题只能知道会考什么,能怎么答。但很多东西是只能在考卷那篇文章里才有的。比如说理解,每篇文章理解出来的东西都不一样,你不可能靠“做过”来答题,因为遇到同样的词句的几率非常非常小。
我:遇到同一篇文章是不可能的。
大少:绝对不可能,不然就是作弊。所以刷题只能知道问什么怎么答,但具体的答案是不会的。
我:所以我总有一个困惑,我们既不能用课外的阅读来提高应试的阅读能力,又不能通过刷题来提高考试的阅读分数,那怎么办?
大少:课外阅读很难去猜,猜题肯定猜不中。最多的分都是在对那一篇的文章的理解上的。只要换了一篇文章,你可能就又完全看不懂了。
我:我们之前会有个误区,认为只要读书多就可以读懂考试的文章。但现实并不是这样的。也许他平时读很多的书,但是他在考试时对试卷上的那篇文章,他读得不够深。
大少:对,就是他可以读懂它的文章大意或者人物关系,但他读不懂中心思想。
我:是呀。还有一个问题,平时的课外书阅读,它也不会帮你总结这本书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哪怕日常我想用我喜欢看的书来训练应试技巧,也没有答案可以对。
大少:如果你读别的课外书,纯粹是兴趣,你只会想“读懂”它。但“读懂”的范围是很大的,除了理解文章大意,那些人物形象、中心思想、手法等,也是在“读懂”的范畴里的。但如果你只是很浅层的“读懂”,那么你只能懂得一些简单的知识和道理。如果你随便拿一本书,翻开一篇文章,按照平时的练习题,用那些问题来进行思考……我也不知道有没有帮助。
我:那就还是要做题。
大少:不是,考试是非常随机的,你不可能通过做题做到那篇文章。
我:哦!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就是在平时阅读的时候,不是要做题,而是有意识的读每篇文章我都去思考一下这篇文章的人有什么特点,它想表达什么等等。大少:我们不是有《快乐读书吧》嘛,老师会带着我们阅读,教我们如何读懂一本陌生的书。例如《小鲤鱼跳龙门》,老师会帮我们一步一步地认识到小鲤鱼为什么要跳龙门,跳过龙门它又能获得些什么,或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还有老师会在平时教我们如何做批注,当有问题的时候会让我们翻回前文,看看与前文有什么关系等。
我:你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在平时阅读课外书的时候,可以仿照老师的方法去解读?
大少:恩。而且你刚刚提到平时阅读没有答案的问题,哪怕刷题也只能知道这道题目你会不会,不会每篇练习都能检测你所有的知识点。没问你的,你就不知道自己会不会。
我:所以平时不要管自己理解的对不对,就是有意识的多往题目的问法去思考一下?
大少:对,重点在于养成一个习惯,在平时的阅读里能够比现在读多一点,读深刻一点。如果你已经养成了一个边读边想的习惯以后,你在考试时第一遍就能读懂很多东西。
我:可是你平时看小说的时候会这样吗?
大少:不会啊。
我:(笑)人有的时候就是这样的,“我知道什么东西是对的”,跟“我做得到”之间其实有一段很远的距离。我知道这么做肯定能培养自己的语文阅读能力,但是我真正在读小说的时候,我会完全沉浸在故事里面,不会想到那么多东西。
大少:是啊,所以扣分是避免不了的。
大少为了期末考复习了一整天,晚上吃完饭我们去散步,我和他继续聊天。
我:哥哥,你今天复习感觉怎么样?
大少:很好!
我:开心吗?
大少:很开心。
我:是又辛苦又开心吧!
大少:是。
我:辛苦和开心明明是两个相反的形容词,为什么能同时存在?
大少:我做题的时候是很辛苦的,但我最后学到东西的时候就觉得很开心。
我:所以辛苦是过程,而开心是结果。
大少:嗯,它们同时存在于一件事的不同时间点。
我:今天中午和你一起看董宇辉老师的视频,他有一句话我现在突然有了新的体会。
大少:哪句话?
我:他说有些价值要放在更长远的时间上才会被看到。就像刚刚和你复习的时候,其实花了大半天的时间,学到的不过两三个知识点,万一期末考试没考,成绩差了,似乎今天的复习就没用价值了。
大少:但是说不定以后就会考到,总得一点一点的学。
我:也许在以后的考试都未必会碰到如今天一模一样的题,就像刚刚我们讨论的,试题都不可能相同。但是我们总会从中学到一些方法,提升了某些地方的能力。这些在考试上用不到,却可能会在人生的某一刻里用上了。
大少:确实,就像看书那样。
我:没错,刚刚我们讨论课外阅读的价值,如果仅仅把阅读作为考试获得高分的手段,有的人也许能见效,而有的人却未必。但如果把阅读放到更长的时间来看,它必然在人生里起到重要作用。也许它会在你无知时,用一本书丰富你;它会在你无措时,用一本书帮助你;它会在你伤心时,用一本书安慰你;它会在你绝望时,用一本书救赎你。
大少:确实。我听过一个故事,妈妈让孩子把捡到的旧手表拿去回收站、市场、古董店和博物馆,手表的价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事物总是在对的地方,才会产生最大的价值。
我:对,所以我们对待自己人生要耐心一些。做事情的时候不要仅仅以眼前的得失去衡量,要放在漫漫人生的长路上看。如果这件事对于长远的时间来说更有价值,那就不要轻易怀疑和否定自己的付出。
复习也好,阅读也罢。不要把所有事情的唯一价值放在成绩上。复习时我们学会查缺补漏,我们学会直面自己的问题,我们学会自己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阅读的时候我们学着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魅力,从而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
这些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应用。努力一定会有收获,但不一定在你想要的时候以你想要的方式出现。这个时候别害怕,别沮丧,要相信,努力一定会有收获,在你漫漫的人生路上。
大少:恩,我明白了。
2022/06/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