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全托了
140936婴幼育儿
2008/09/05
全部回帖

全托只有在中国有,国际上都不赞成。那是对孩子心灵的摧残!独立应该是在孩子心灵得到满足后自己探索的过程中建立的,而不是那么小就被孤独的推向社会。很多全托的孩子都会有孤僻自卑的心理,会认为父母不喜欢他(她)了,幼小的孩子不理解独立,只需要父母的爱。家长要不是有特别的困难,还是不要让孩子全托。
2008/10/26回复
我都支持你的想法
2008/12/02回复
笑语嫣然:
全托只有在中国有,国际上都不赞成。那是对孩子心灵的摧残!独立应该是在孩子心灵得到满足后自己探索的过程中建立的,而不是那么小就被孤独的推向社会。很多全托的孩子都会有孤僻自卑的心理,会认为父母不喜欢他(她)了,幼小的孩子不理解独立,只需要父母的爱。家长要不是有特别的困难,还是不要让孩子全托。
查看原文对啊,无错
2008/12/02回复

谁会舍得那么小的孩子就离开自己身边呢?可是如果没有老人带,又没有经济能力专门请个可靠的保姆,也只有全托这条路啊。巨大的生活压力,不允许做全职妈妈,只有这条伤心的路能走啊。总比送回遥远的老家,一年也难见一面要好啊。
2008/12/06回复


唉,日子再难,晚上陪陪孩子总是能做到的
事业上暂时的牺牲也不过是两三年的光景
2008/12/06回复

我自己在30年前,還是2歲9個月時就被送去全託。一直到7嵗上小學。 應該是全託的第一代吧。呵呵。
個人感覺是和父母不太親近。沒有太強烈家的歸屬感。但形成我獨立的個性。在中學到大學時就明顯比同齡人要容易適應新環境。
個人感覺是和父母不太親近。沒有太強烈家的歸屬感。但形成我獨立的個性。在中學到大學時就明顯比同齡人要容易適應新環境。
2008/12/07回复

我从出生2个月开始就送到亲戚家里养,父母上班没有时间照顾我,后来读书才接回父母身边。
亲戚家也有一个跟我差不多大的表妹,在我印象里面,表妹生病的时候,他们的父母非常紧张的带去看医生,低声细语劝吃劝喝。我生病的时候,只抛下一句话,多喝水啊,多喝水就会好的啊。表妹每天早上有一瓶牛奶喝,我只喝开水,外婆有时候偷偷留一点牛奶给我,给舅母发现后外婆就受到了责骂。我内心很恐惧,小小的我感觉到,我喝牛奶是不对的,表妹喝牛奶才是对的。表妹手里有玩不完的玩具,我手里只有几张纸,自己想想能折些什么好玩动物出来好呢。不过我从来没有责怪亲戚家,因为毕竟我不是他们的小孩,他们没有义务和责任对我好。
记得一次母亲来看我,亲戚对我说:看看谁来了,快叫人。我心里感觉到那个可能是我的母亲,但是实在妈妈这两个字叫不出口,只好别扭了半天,轻轻叫了声:阿姨好。我记不起来那时候我母亲的表情是怎么样的了,现在想起来估计一定不好看。呵呵。那年我3岁左右,那是我对母亲最初的印象。
后来,读书以后我跟随父母同住。我听到最多的话就是:“你怎么这么不听话”“我要被你气死了”“我怎么生到你这样的女儿”。她一直理解不了我的行为,我也不能理解他们的想法,所以矛盾都很多。后来我决定考一间不在本市的大学,最多考不到明年在考,终于给我考到了外地的大学。松了一口气,可以不用在家里背负不听话的罪名了。刚进大学,看到很多同学离开家里都哭,舍不得家里人。但是我却没有这种感觉,不知道是值得高兴,还是悲哀。我终于可以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自由自在。别人都说我很独立,可知道这个独立的背后,要有多少的磨练,忍受多少的寂寞。要是可以让我去选择,我宁愿不要这份独立。
如今我一个来广州创天下,也在广州定居,父母的家,一年也回不到1.2次,其实相隔也很近,电话一个月也打不到1.2次,都是我爸给我打电话,不是不想打,而是找不到话题,不知道说什么好。我会给家里寄钱和很多生活用品,但是内心中感到这样做是因为我的责任,而不是实在的感情。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女儿,只有经历过,才会明白童年对人生的意义。我放弃高薪的职位做个全职妈妈。我亲爱的宝宝,虽然我们家不富裕,不过我会用我全部的爱,把你留在身边,用心的培育和陪伴着你成长,你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天使。
我把我的经历说出来,并不是要责怪任何人,我只是让初为人母的妈妈们知道,你们这几年对宝宝的陪伴和付出,是宝宝一生中最重要的财富,也是宝宝最深刻的记忆。你们得到的,将是宝宝对你至高的信任和尊敬。
有些妈妈会说,我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啊,不然,总是依赖家里,孩子怎么能成为独立的人。
独立性不是这样的培养的,这时候的孩子不需要独立性,这时候孩子需要的是关爱。到了一定的年龄,有独立的渴望,在培养宝宝的独立。
我好比打个比方,A和B的父母都必须要自己的小孩学游泳。A父母的方法是,他们把孩子自己扔到了水里,他们觉得这是最有效和最省时间的方法,A小孩被扔到了水里,内心充满了恐惧。他只有不断的挣扎和用手划水,才避免自己身体往下沉。A父母每天都用这种方法迫使孩子学游泳,果然不用一个星期,A就学会了游泳。而B的父母,宁愿自己多花时间,同小孩一起在水里面,扶着小孩一步一步耐心的教他如何划水,如何令自己的身体向前进,B小孩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学会了游泳。
相同的是,**了游泳,都可以自己在游泳池里面游一个来回。不同的是,A小孩,他觉得游泳令他想起不好的经历从而不喜欢游泳,甚至对游泳产生恐惧。或者对自己的父母信任产生了怀疑。B小孩,他觉得游泳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令他联想和父母一起的快乐时光,因而喜欢游泳。
把幼儿放全托来培养宝宝的独立性,就好比A小孩一样,把他扔到水里面自己学游泳。宝宝独立了,但是也许失去的,是对父母的信任。
[ 本帖最后由 羚菲菲 于 2008-12-7 18:09 编辑 ]
亲戚家也有一个跟我差不多大的表妹,在我印象里面,表妹生病的时候,他们的父母非常紧张的带去看医生,低声细语劝吃劝喝。我生病的时候,只抛下一句话,多喝水啊,多喝水就会好的啊。表妹每天早上有一瓶牛奶喝,我只喝开水,外婆有时候偷偷留一点牛奶给我,给舅母发现后外婆就受到了责骂。我内心很恐惧,小小的我感觉到,我喝牛奶是不对的,表妹喝牛奶才是对的。表妹手里有玩不完的玩具,我手里只有几张纸,自己想想能折些什么好玩动物出来好呢。不过我从来没有责怪亲戚家,因为毕竟我不是他们的小孩,他们没有义务和责任对我好。
记得一次母亲来看我,亲戚对我说:看看谁来了,快叫人。我心里感觉到那个可能是我的母亲,但是实在妈妈这两个字叫不出口,只好别扭了半天,轻轻叫了声:阿姨好。我记不起来那时候我母亲的表情是怎么样的了,现在想起来估计一定不好看。呵呵。那年我3岁左右,那是我对母亲最初的印象。
后来,读书以后我跟随父母同住。我听到最多的话就是:“你怎么这么不听话”“我要被你气死了”“我怎么生到你这样的女儿”。她一直理解不了我的行为,我也不能理解他们的想法,所以矛盾都很多。后来我决定考一间不在本市的大学,最多考不到明年在考,终于给我考到了外地的大学。松了一口气,可以不用在家里背负不听话的罪名了。刚进大学,看到很多同学离开家里都哭,舍不得家里人。但是我却没有这种感觉,不知道是值得高兴,还是悲哀。我终于可以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自由自在。别人都说我很独立,可知道这个独立的背后,要有多少的磨练,忍受多少的寂寞。要是可以让我去选择,我宁愿不要这份独立。
如今我一个来广州创天下,也在广州定居,父母的家,一年也回不到1.2次,其实相隔也很近,电话一个月也打不到1.2次,都是我爸给我打电话,不是不想打,而是找不到话题,不知道说什么好。我会给家里寄钱和很多生活用品,但是内心中感到这样做是因为我的责任,而不是实在的感情。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女儿,只有经历过,才会明白童年对人生的意义。我放弃高薪的职位做个全职妈妈。我亲爱的宝宝,虽然我们家不富裕,不过我会用我全部的爱,把你留在身边,用心的培育和陪伴着你成长,你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天使。
我把我的经历说出来,并不是要责怪任何人,我只是让初为人母的妈妈们知道,你们这几年对宝宝的陪伴和付出,是宝宝一生中最重要的财富,也是宝宝最深刻的记忆。你们得到的,将是宝宝对你至高的信任和尊敬。
有些妈妈会说,我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啊,不然,总是依赖家里,孩子怎么能成为独立的人。
独立性不是这样的培养的,这时候的孩子不需要独立性,这时候孩子需要的是关爱。到了一定的年龄,有独立的渴望,在培养宝宝的独立。
我好比打个比方,A和B的父母都必须要自己的小孩学游泳。A父母的方法是,他们把孩子自己扔到了水里,他们觉得这是最有效和最省时间的方法,A小孩被扔到了水里,内心充满了恐惧。他只有不断的挣扎和用手划水,才避免自己身体往下沉。A父母每天都用这种方法迫使孩子学游泳,果然不用一个星期,A就学会了游泳。而B的父母,宁愿自己多花时间,同小孩一起在水里面,扶着小孩一步一步耐心的教他如何划水,如何令自己的身体向前进,B小孩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学会了游泳。
相同的是,**了游泳,都可以自己在游泳池里面游一个来回。不同的是,A小孩,他觉得游泳令他想起不好的经历从而不喜欢游泳,甚至对游泳产生恐惧。或者对自己的父母信任产生了怀疑。B小孩,他觉得游泳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令他联想和父母一起的快乐时光,因而喜欢游泳。
把幼儿放全托来培养宝宝的独立性,就好比A小孩一样,把他扔到水里面自己学游泳。宝宝独立了,但是也许失去的,是对父母的信任。
[ 本帖最后由 羚菲菲 于 2008-12-7 18:09 编辑 ]
2008/12/07回复

羚菲菲:
我从出生2个月开始就送到亲戚家里养,父母上班没有时间照顾我,后来读书才接回父母身边。亲戚家也有一个跟我差不多大的表妹,在我印象里面,表妹生病的时候,他们的父母非常紧张的带去看医生,低声细语劝吃劝喝。我生病的时候,只抛下一句话,多喝水啊,多喝水就会好的啊。表妹每天早上有一瓶牛奶喝,我只喝开水,外婆有时候偷偷留一点牛奶给我,给舅母发现后外婆就受到了责骂。我内心很恐惧,小小的我感觉到,我喝牛奶是不对的,表妹喝牛奶才是对的。表妹手里有玩不完的玩具,我手里只有几张纸,自己想想能折些什么好玩动物出来好呢。不过我从来没有责怪亲戚家,因为毕竟我不是他们的小孩,他们没有义务和责任对我好。记得一次母亲来看我,亲戚对我说:看看谁来了,快叫人。我心里感觉到那个可能是我的母亲,但是实在妈妈这两个字叫不出口,只好别扭了半天,轻轻叫了声:阿姨好。我记不起来那时候我母亲的表情是怎么样的了,现在想起来估计一定不好看。呵呵。那年我3岁左右,那是我对母亲最初的印象。后来,读书以后我跟随父母同住。我听到最多的话就是:“你怎么这么不听话”“我要被你气死了”“我怎么生到你这样的女儿”。她一直理解不了我的行为,我也不能理解他们的想法,所以矛盾都很多。后来我决定考一间不在本市的大学,最多考不到明年在考,终于给我考到了外地的大学。松了一口气,可以不用在家里背负不听话的罪名了。刚进大学,看到很多同学离开家里都哭,舍不得家里人。但是我却没有这种感觉,不知道是值得高兴,还是悲哀。我终于可以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自由自在。别人都说我很独立,可知道这个独立的背后,要有多少的磨练,忍受多少的寂寞。要是可以让我去选择,我宁愿不要这份独立。如今我一个来广州创天下,也在广州定居,父母的家,一年也回不到1.2次,其实相隔也很近,电话一个月也打不到1.2次,都是我爸给我打电话,不是不想打,而是找不到话题,不知道说什么好。我会给家里寄钱和很多生活用品,但是内心中感到这样做是因为我的责任,而不是实在的感情。现在我有了自己的女儿,只有经历过,才会明白童年对人生的意义。我放弃高薪的职位做个全职妈妈。我亲爱的宝宝,虽然我们家不富裕,不过我会用我全部的爱,把你留在身边,用心的培育和陪伴着你成长,你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天使。我把我的经历说出来,并不是要责怪任何人,我只是让初为人母的妈妈们知道,你们这几年对宝宝的陪伴和付出,是宝宝一生中最重要的财富,也是宝宝最深刻的记忆。你们得到的,将是宝宝对你至高的信任和尊敬。有些妈妈会说,我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啊,不然,总是依赖家里,孩子怎么能成为独立的人。独立性不是这样的培养的,这时候的孩子不需要独立性,这时候孩子需要的是关爱。到了一定的年龄,有独立的渴望,在培养宝宝的独立。我好比打个比方,A和B的父母都必须要自己的小孩学游泳。A父母的方法是,他们把孩子自己扔到了水里,他们觉得这是最有效和最省时间的方法,A小孩被扔到了水里,内心充满了恐惧。他只有不断的挣扎和用手划水,才避免自己身体往下沉。A父母每天都用这种方法迫使孩子学游泳,果然不用一个星期,A就学会了游泳。而B的父母,宁愿自己多花时间,同小孩一起在水里面,扶着小孩一步一步耐心的教他如何划水,如何令自己的身体向前进,B小孩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学会了游泳。相同的是,**了游泳,都可以自己在游泳池里面游一个来回。不同的是,A小孩,他觉得游泳令他想起不好的经历从而不喜欢游泳,甚至对游泳产生恐惧。或者对自己的父母信任产生了怀疑。B小孩,他觉得游泳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令他联想和父母一起的快乐时光,因而喜欢游泳。把幼儿放全托来培养宝宝的独立性,就好比A小孩一样,把他扔到水里面自己学游泳。宝宝独立了,但是也许失去的,是对父母的信任。[ 本帖最后由 羚菲菲 于 2008-12-7 18:09 编辑 ]
查看原文写得真好。。。看完很感动

2008/12/0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