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妈咪育儿的4个误解
5840婴幼育儿
误解1:不能让宝贝太小去幼儿园
2岁大的宝贝由于言语、运动发育不完善,表达能力有限,对焦虑体验难以完全理解,并且叙述困难。因此,在情绪上经常表现为烦躁、哭泣或吵闹,在行为上表现为胆小,不愿意离开亲人。
如果妈咪因工作等原因,需要将较小的宝贝送幼儿园,只要注意帮助他的心理平稳过渡,是可以避免这种现象发生的。妈咪可以采取这样一些做法,比如,一开始先陪宝贝上半天幼儿园,半天在家,然后慢慢延长宝贝在幼儿园的时间,最后过渡到让宝贝能够独立在幼儿园,这也叫“脱敏疗法”。
误解2:宝贝智力水平的高低是先天决定的
智力发育水平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遗传因素提供了潜能,而环境因素是使潜能转变为现实的必需条件。如果没有提供正常的社会生活条件,就会限制宝贝智力的发展。例如,直立行走和说话本来是人类的特征,但狼孩在非正常环境下长大的就不会,智力发展的可能性没有变为现实。宝贝不但是一个生物的人,更是一个社会的人。婴幼儿期是宝贝社会化形成的重要阶段,要学会语言的交流,人际的交往。而这位家长的养育方式实际上是一种社会文化的剥夺。
宝贝的智力潜能开发2大要点
1.要抓住关键期。婴幼儿期人体生物钟运转速度最快,要给宝贝提供丰富而适宜的教育环境刺激,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大脑的微观结构和大脑功能;
2.不能消极等待。掌握发育进程,积极诱导。比如,当婴儿会翻身后,就要锻炼他的腰肌和上肢支撑能力,为宝贝学会坐的动作做准备。
误解3:早产儿——脑积水——脑瘫
早产儿由于脑血管和脑组织发育不完善,出生后很容易出现大脑发育不良。做头颅磁共振检查时会发现,脑组织和颅骨之间的间隙增宽,被脑脊液充填,这种情况在临床上被称为“外部性脑积水”。不过,如果经过积极的康复治疗,随着婴儿脑组织逐渐发育,脑积水通常会慢慢消失。
所以,早产儿的家长一定要定期去医院给宝贝做智能发育评估。出生后半年内,每个月评估一次,一旦发现有发育落后,要进行综合干预治疗,促进大脑发育。家长还需要了解,有脑积水的宝贝并不等于就是脑瘫。脑瘫的宝贝除运动功能明显落后于同龄儿外,还伴有肌张力的改变(肢体软弱无力或过硬)和姿势异常(如头后仰、双下肢硬性伸展、双手握拳等)。
错误认为4:宝贝能听到声音就不需要再做听力筛查
其实,听觉功能障碍也分为轻、中、重度,即使是轻度听觉功能损失也可导致小儿心理和行为交往上的缺陷。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听力障碍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人体感觉器官残疾,其中我国听力障碍人数每年以300万的惊人速度增长。研究资料显示,正常新生儿双侧听力障碍的发生率大约为0.1%-0.3%,经过重症监护病房抢救的新生儿中,听力障碍发生率高达22.6%。因此新生儿听力筛查在许多国家已成为制度,我国卫生部也在2006年颁布了《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
听力是学习语言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发育中的婴幼儿通过听力感知声音,识别事物,并通过模仿,逐渐形成字、句和完整语言,以表达需要和感觉。婴幼儿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因此,通过筛查可以早期及时发现婴幼儿有无听力损失,早诊断早干预,有效减少语言发育障碍的发生。
2008/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