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竟然发现很多人,念“佛”
208419情感.婚姻.家庭
2009/02/14
全部回帖
念佛,不是个人信仰问题,也不一定是失落。
念佛中的很多人,寻找的是一种哲学感悟,禅宗讲究“明心见性,直指本心”,所以,有很多人,是为了一种哲学感悟,为了“直面本心”。
境界呀。
念佛中的很多人,寻找的是一种哲学感悟,禅宗讲究“明心见性,直指本心”,所以,有很多人,是为了一种哲学感悟,为了“直面本心”。
境界呀。
2009/02/14回复
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常勤拭拂,不使惹尘埃。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
尘世本无物,何处惹尘埃。
这个就是净土宗也禅宗的最大区别。
想一想这两句话,其实是很有意思的。
念佛,不一定信佛。
时常勤拭拂,不使惹尘埃。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
尘世本无物,何处惹尘埃。
这个就是净土宗也禅宗的最大区别。
想一想这两句话,其实是很有意思的。
念佛,不一定信佛。
2009/02/14回复
liuxudeng:
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常勤拭拂,不使惹尘埃。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尘世本无物,何处惹尘埃。这个就是净土宗也禅宗的最大区别。想一想这两句话,其实是很有意思的。念佛,不一定信佛。
查看原文


不懂
2009/02/14回复

原帖由 <i>shmily2008722</i> 于 2009-2-14 16:53 发表 <a href="http://www.gzmama.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5634253&ptid=917511" target="_blank"><img src="http://www.gzmama.com/images/common/back.gif"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attachimg(this, 'load')" alt="" /></a><br />
<br />
<img src="http://qimg.cdnmama.com/gz/images/smilies/default/wanwan26.gif" smilieid="214" border="0" alt="" /> <img src="http://qimg.cdnmama.com/gz/images/smilies/default/wanwan26.gif" smilieid="214" border="0" alt="" /> <img src="http://qimg.cdnmama.com/gz/images/smilies/default/wanwan26.gif" smilieid="214" border="0" alt="" /> <br />
不懂
这两段话,实际上就是净土宗与禅宗最恰当的写照。
净土宗讲究勤修功德,讲究持之与恒的修炼。简单点说,就是要做一个好人,你要勤做好事,踏踏实实的做好事,天天做,时时做,做完再做。
六祖慧能就认为,修行,讲究一朝顿悟,懂了就是懂了。简单点说,就是,我本来就是一个好人,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好人,我的本性就是好人,所以,只要循着本性,就不可能是坏人,做好人我就很高兴,因为做好人是我的本能本性,做坏人我很不高兴,因为这不是我的本性。六祖慧能就凭着这个见解,继承了五祖的衣钵,开创了禅宗一脉。
佛家的流派之争,我们就不理会了,我知道的也不多。但就从这两家的思想而言,还是各有各的闪光点的。
例如,一个人,他很努力工作(学习),那么,他会是一个成功的人。这个正是“时常勤拭拂,不使惹尘埃”。
但最能成功的人,是那种把工作(学习)作为兴趣的人,他的兴趣就是做这个,工作与娱乐就是一回事,这种人,是一定成功的人。这就就正是“尘世本无物,何处惹尘埃”的增界了。
2009/02/14回复

内心空虚吧..
2009/02/14回复

严格来说,乡下那些只拜神的算不上是佛教徒.充其量是迷信罢了.能常读佛经,研究佛理才能对佛教有一点了解.多一些这样的佛教徒,佛教才不会只剩下神神鬼鬼的内容.变成只供人们祈求平安发财的对象.
2009/02/1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