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彻底粉碎“疯狂的石头”》
51341婴幼育儿
去年3月份,孙教授采用先进的结石红外光谱自动分析系统最先发现和鉴定出三鹿奶粉引发的结石成分“二水尿酸/尿酸铵”,并及时指出了这种结石的理化特性,为后来在全国范围广泛筛查1.3万名婴幼儿提供了方便、价廉、无创的诊断方法;同时,他根据临床经验提出对三鹿结石应首选溶石疗法,从而取代了当时普遍采用的手术取石方法,不但避免了患儿的开刀之苦,而且大幅减少了国家的医疗费用。同年11月,他在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揭示了问题奶粉引发结石形成的可能机制,并且其推论被后来香港和内地的研究和调查所证实。
近期发生的“多美滋”和“惠氏”风波又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和不安,这两起事件实际上都是“三鹿”事件的延续。由于结石种类很多,而且成因复杂,对此,我们特请孙西钊教授来揭示这一谜团。
泌尿系结石是人类最古老的疾病之一。据医学史记载,人类在对付这个疾病的道路上已经跟它打了三千二百多年的交道。在上世纪80年代,对其病因研究和临床治疗取得了重大突破,征服这一疾病现在已经不成问题。然而,自从这个病跟奶粉搭上以后,眼下它又成了问题。去年三鹿钻进这扇“石头门”后,今年洋三鹿们又接二连三地被卡在“门”缝里了,进不去也出不来,难受得很。这一来弄得婴儿的家长们更是忧心忡忡:奶粉到底怎么了?连洋三鹿也会引起结石吗?还能吃么?如果得了“多美滋结石”“惠氏结石”又该怎么办?一连串的问题,业内业外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办法还是有的:只要弄清什么是“自发”结石,“问题”结石的答案也就自然会水落“石”出。
“自发”的泌尿系结石并不少见,按最低患病率推算,我国至少有两千万人发病。结石的治疗是一件费力又费钱的事。按平均每人治疗费用1000元计算,即使不计误工费和住行费之类的间接成本,全国的直接医疗花费也是相当惊人的。况且泌尿系结石还是一种终生性疾病,不但发作时非常痛苦,而且复发率极高,故应加以积极预防。为此,本文也结合“问题”结石附带浅谈“自发”结石防治的基本常识与常见误区。如果您的亲戚朋友中有结石患者,请将本文推荐给他们读个一遍**有用的。
五类结石威胁我们的身体
先从泌尿系“自发结石”说起。发病原因主要是内因(基因)和外因(环境、饮食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最新的研究表明,20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逐渐变暖,人类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与此同时,也恰逢我国经济起飞,百姓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这导致了饮食结构发生改变,同时劳动强度也在降低,因而,作为一种“富贵病”,结石的发病率的上升幅度可能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
泌尿系结石是一个统称,其性质因成分不同而异。“自发”结石的成分比较复杂,不同成分的结石在病因、诊断和治疗上也各不一样。因此,首先把结石的成分搞清楚,才能初步了解我们司空见惯的结石病是怎么一回事。依据化学成分的不同,结石大致可分为五类:草酸钙类结石、磷酸钙类结石、尿酸类结石、磷酸铵镁结石和胱氨酸结石(图表1)。在这些结石中,只有磷酸铵镁结石是由尿路感染引起,即感染性结石;其余四种均由代谢紊乱所致,属代谢性结石。
结石的理化分析是鉴定结石成分最可靠的方法。结石标本来源有三:患者自行排石、碎石后排石、手术中取石。目前比较理想的结石分析方法是采用专用的“结石红外光谱自动分析系统”进行成分鉴定。结石成分分析有两个目的:①因为结石的终生复发率接近100%,所以应根据具体结石性质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②结石手术后若有残石存留,可对其采用有的放矢的药物溶石疗法。
对于患者体内结石的成分则要根据X光和B超检查、并结合患者的病史和化验进行经验性判断。通常,X光检查是估测结石成分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根据不同结石在X光平片上的显影不同,可将结石分为三类:
(1)阳性结石:主要包括各种含钙的结石(如草酸钙和磷酸钙),这种结石可在X光平片上显影,即所谓的“钙化斑”。
(2)阴性结石:绝大多数是尿酸类结石,这种结石在X光平片上不显影。
(3)半阴性结石:主要是指磷酸铵镁结石,在X光平片上显影较淡。胱氨酸结石因含X线半阻光的硫原子,所以也可表现为半阴性结石。
三鹿奶粉引发的结石属尿酸类结石,虽然这种结石可用B超检出(阳性),但其X光却不显影(阴性)。根据这一典型“光阴声阳”的物理特征,就可判别这种结石。
对付不同的结石得用不同的方法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结石病人的确是幸运的,因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95%以上的结石可用无创或微创技术治疗(见图表2),而传统的手术取石已经基本上被淘汰,也就是用不着开刀了。
(1)含钙类结石:即草酸钙结石和磷酸钙结石,最常见,根据我们的研究,约占3岁以下婴幼儿结石总数的三分之二,病因与遗传和饮食有关。目前大约90%以上的含钙类结石应首选体外碎石;少数较大的结石(大于2厘米的肾结石和大于1厘米的输尿管结石)可采用体内碎石(肾镜或输尿管镜);药物治疗仅限于预防结石复发,而不能溶解结石。
(2)尿酸类结石:约占五分之一,部分病因与痛风病有关。因其晶体成分不同又分4种:无水尿酸结石、二水尿酸结石、尿酸铵结石和尿酸钠结石。溶石疗法对前两种结石理想,而对后两种结石则无效。所幸的是,三鹿结石含有二水尿酸,因而药物溶石疗法有效。
(3)胱氨酸结石:是一种基因病,药物疗法仅能部分溶石,主要是用于防止结石复发。这种结石富有韧性,因而体外碎石效果不佳,仅用于小于1.5厘米的结石,较大的结石应采用体内碎石。这种结石生长和复发极快,术后必须终生严格预防复发。
(4)磷酸铵镁结石:是一种病菌引起的感染性结石,多发生于女性和糖尿病患者。这种结石生长较快,容易复发,往往需要体外碎石、体内碎石和药物疗法联合治疗。
2009/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