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滥用“三素一汤”的后果——43页851楼新加用小儿推拿退烧的病例

179492997婴幼育儿

43页851楼:用小儿推拿退烧的病例


红眼病防治方法


见11页208楼http://www.gzmama.com/viewthread.php?tid=1710675&extra=&page=11

治疗咳嗽的遗憾
见12页235楼http://www.gzmama.com/viewthread.php?tid=1710675&extra=&page=12

西医使用中药的遗憾
见16页319楼http://www.gzmama.com/viewthread.php?tid=1710675&extra=&page=16

前几天看到《广州日报》健康周刊报导 《“三素一汤”成医院治病“法宝”》的文章,其中提到现在的抗生素、激素、维生素滥用成灾,成为过度医疗制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回想起天灸那天我们接诊那位患者的危急情形,真让我感慨万千!如果大家都有一点点传统中医的基本常识,又何至于到医院受“三素一汤”的毒害呢!

滥用“三素一汤”的后果
“三素一汤”即抗生素、激素、维生素联合,加入葡萄糖注射液静脉给药的方法。三素一汤的负面作用我就不再一一细说,需要了解的可以找7月10日的广州日报。在此,我只想介绍一例三素一汤治疗导致虚脱晕厥的急诊病例。
7月9 日,是三伏天灸的第一次(伏前加强),当天上午许多人按照预约相继来做天灸治疗。上午约9点半,一位朋友(某大公司副总)打电话过来,说其手下员工晕倒了,可能是上周连续3天高烧引起的,在医院打了几天吊针,虽然已经退烧但人非常虚弱,问能不能马上送来治疗。拿着电话,我有些迟疑,一是因为今天是天灸时间,人多,本不打算安排其他病人的;二是人都晕倒了,病情也比较严重,是不是应叫其直接去医院时,在一旁也听到的老师说,如果是已经去过医院打吊针引起的晕厥可以带过来看。
因为那个公司的几个老总都经常在我们这里做健康调理,比较了解信任我们,没10分钟就派车送到楼下,由三个人背上来。因为病情比较急,我只好让天灸的病人等一等,先处理急症患者。
我安排患者平躺在治疗床上,简单问了病史。患者女,25岁,平素易感冒发烧,咳嗽,乏力,一出现症状就是到医院打点滴,吃消炎药。这次发烧在医院打了四天点滴,烧退后又腹泻两天。今天才来上班,可能是公司里开的空调温度比较低,结果没到半小时就晕倒在办公室。此时患者面色苍白,冷汗如珠,表情淡漠,嘴唇毫无血色,手脚冰凉,双眼紧闭,全身瘫软乏力,嘴里不断轻微呻吟。看到这种情况,在旁边的其他患者也跟着着急,都捏了一把汗,说要不要给她量血压。老师说现在已经是休克状态,脉都很微弱了,量不出血压的。老师马上在患者两边脚各扎了一针,只见患者一会就清醒过来大呼针痛,说有触电感传到脚心。老师说患者现在是一派阴寒内盛,阳气衰微之证,这两针太溪穴是温壮命火,破阴逐寒,有回阳救逆之功。接着老师叫我点燃两根艾条,用温灸盒灸其关元、神阙两个穴位,又用神灯照脚心,并吩咐我马上煮一付四逆加人参汤。过了几分钟,患者说右手臂出现麻木症状,紧接着慢慢有抽搐感。我问老师是怎么回事,老师说是阳虚津亏的表现,给她点按两边的合谷及内劳宫穴,约10分钟,患者麻、抽搐感消失,手心慢慢温暖起来。老师说这是心阳开始恢复,已经没有危险了,要等到双脚都温热才行。给患者行了一次针并嘱咐患者不用担心静躺着休息。然后给其他患者继续贴天灸。没过10分钟,温灸盒下关元和肚脐周围布满了水珠,老师说这是寒湿排出体外,好事。紧接着患者说双脚心很热很烫有抽搐感,我以为是神灯照得太近导致的热,可是我一摸患者的脚,脚心不热,脚背甚至还是凉凉的,可是患者却一个劲说脚蹦的很紧,且很热很难受。老师又发话了,叫患者坚持一下,因为这是阳气回逆,经络里气血想疏通但是又没有完全疏通的一种表现,过一会就好了。果不其然,没过多久,患者慢慢觉得舒服了,肚子和脚心都是暖暖的,想喝点温水。这时,我的药也煮好,老师叫我马上给患者喝这付药的一半,要一小口一小口的喝,不能急。大概过了一个多小时,两根艾条烧完了,患者说想上厕所小便,正要下床,发现双脚还是乏力,站立不稳。老师关照其两个同事扶着她到厕所,回来后还要继续躺着休息。这时,患者已经比较有精神可以和同事聊天了,老师嘱其把剩下一半药喝完再观察20分钟就可以回去了。老师还开了三付药,让她回家好好休息,坚持把三付药服完,不要再吹空调,不能吃寒凉之品。回去时看到其脸色已恢复了一些红润,精神好多了,已经有力气自己走路,一个劲地道谢。
前后仅仅两个小时,这个被背着进来的患者,能自己走着出去。这不能不说是中医的神奇效果,我们的老祖宗留给我们这样好的健康法宝,只是看我们是否知道和运用了。
第二天,我信息随访患者当天下午、晚上及今天的情况,其回复说除了还有些累,已经没有什么其他的不舒服,精神和胃口也比之前好了,我叮嘱她胃口好也暂时不要吃太多,且先不吃太油腻的东西。如有不适,可以随打电话咨询。
我下楼去超市时,楼下的保安兴冲冲的拉住我问,昨天那个病人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背着进去最后能自己走回去了,并问我有些什么秘方法,治疗效果那么神奇。我告诉她是用了什么什么方法治好的。她还说,她睡眠不好,腰容易酸痛,希望有空了也去找老师看病,看着她兴奋的表情,我觉得好欣慰。
过了10天,是天灸的第二次(初伏),那天来天灸目睹了此急诊过程的病友都关切的问我,那天那个昏迷的病人情况,最后好了没有。我告诉她们已经全好了。大家都觉得非常的惊奇,原来中医也可以治急诊的呀。我说是的,只要辩证清楚,诊断对了,中医处理各种急性病症也是很厉害,立竿见影的。
妈网上看到那么多因为发烧感冒而不断去医院用“三素一汤”的人,有出生婴儿,有天真活泼的宝宝,有成人,有体虚的老人。通过这个患者的例子,我想,年轻力胜的成人尚且挡不住“三素一汤”的毒害,何况我们那么多体质娇嫩、脏腑轻灵的宝宝们呢?

[ 本帖最后由 七弦琴 于 2011-2-15 11:48 编辑 ]
2010/07/23
精选回帖
fcfc2004fcfc2004291楼
也请楼主短我~我其实也是一个中医的拥护者,只是遗憾一直没有找到好的中医来看我的女儿~~~ ===========================================================================================================================================很简单,因为根本不存在“好”的中医,中医的如何神奇不过是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传奇。中国为什么落后挨打,就是挨打了还不长记性,还在自己的意淫世界里洋洋得意,以为自己天下第一。放眼世界,除了中国人,谁相信中医,中医又何尝敢拿给全世界医学界检验拷问?
2010/11/02回复
332楼
1970/01/01回复
600楼
1970/01/01回复
730楼
1970/01/01回复
全部回帖
viviviviviviviv:
你这用大承气汤,明显是误下,重伤脾胃。
查看原文
你这个疑问提得好!
中医治病是辩证论治,有这个大承气汤证就该用这个方。中医治病讲究平衡,但该用峻药时还是得用,不能因为大承气汤泻下而不敢用,所谓“急下存阴”,也是中医的治疗法则之一。况且中病即止是不会伤到脾胃的,事实也已经证明,次日病人就已经基本恢复,饮食、睡眠、精神、二便均正常。
2010/11/29回复
你好!请短出诊时间和联系方法,希望能去面疹。

我家宝宝这两个月来咳嗽反反复复。我一直坚持看中医,吃中药。或因为饮食不对导致病情反复。昨晚可能傍晚吹了风,晚上又咳嗽很厉害。爷爷奶奶今天很不高兴,反复要求我带孩子看西医,要吃消炎药。我解释说咳嗽是身体排病的反应,要吃中药对症,他们都不理解。
有时候觉得很无奈。孩子小,生病是常事。看病不想看西医都难。首先好的中医太少。周围的人们都说看西医贵,但是看中医慢。其次完全靠吃药也是不行的,饮食也要配合。特别是孩子,要及时换衣,调理饮食。可是现在的妈妈都要上班,没法天天照顾孩子。最后,大家都归结为中医效果慢。
2010/11/30回复
“咳嗽是身体排病的反应”这是极其错误的观念,是庸医用来骗人的。
排病反应只有三种,出汗,上吐,下泄。而且,排完后病马上就好了。才是排病反应。咳嗽加重是明显的误治了!
2010/11/30回复
请把地址和出诊时间发给我,如果有中医的讲座记得通知我哦,谢谢!
2010/11/30回复
七弦琴:
一个2岁多的宝宝,他妈妈听人介绍,一天上午来找到老师,诉其宝宝09年底开始,基本每个月感冒发烧一次,每次都伴有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状。在此之前都是看西医,没有找过中医用过中药。现诊症状:咳嗽、痰音重,打喷嚏,出汗多,睡觉时甚,胃口下降,饮水少,大便隔日一次,质稍硬,小便饮水少时偏黄,夜尿1-2次。脉浮,舌淡红,苔白稍厚。属于外有风寒郁表内有水湿内滞的情况,给宝宝开了三付中药,并设计了推拿手法,教会妈妈,让其回去坚持给宝宝做。      傍晚6点多,宝宝妈妈打电话来,说服了一付药的一半后,宝宝咳加重了,发烧到38.5度,出汗不多。我问她宝宝今天来诊时不是出汗挺多吗,怎么服药后反而汗少了?她说爷爷奶奶看孩子出汗,怕孩子热着难受,给他开了空调。小孩受风寒后是需要通过发汗来清除体表的郁滞,不可以吹空调的,否则寒气会乘虚而入加重病情的。老师了解情况后嘱其:1、继续把另一半药服完,4小时后如果仍有发热,又再煮每二付药服;2、用艾叶煮水擦身以助解表散寒;3、发热要加强推天河水;4、禁吹空调;5、禁喝牛奶。     次日上午,信息回访宝宝情况,其妈妈回复说,昨晚烧退了一些,但一直在38度左右没有退完,因为害怕宝宝烧坏脑子,家人强烈要求去医院,予输液,服用消炎药后,今早烧37.5度,咳嗽虽然缓解了一些,但痰音更重了,早晨还吐了两次。老师说原来的症状都还有,现在又出现了呕吐,说明疾病已经进一步向里发展了,嘱用昨天开的中药,配合小柴胡冲剂一起服用。晚上9点多,其妈妈给我信息,说下午又带宝宝去打吊针了,因为家里人(特别是爷爷奶奶)不同意再给中药宝宝喝,说中药起效太慢,不敢冒这个险,还是到医院把烧退下来,把咳嗽控制住后再用中药慢慢调。至此,老师说那就由他们自己决定了。     一周后,妈妈又带宝宝来了。已经没有烧,也没有呕吐了,但是咳嗽一直没有好,出汗多,胃口差,除了喝奶,其他的都不想吃,大便隔2-3天一次,质硬,饮水较前增多,小便还算可以,睡眠和精神一般。因为出汗多,家人总忍不住开空调,而且宝宝其他东西都不愿意吃,只想喝奶,家人也没有办法,只能由着他。老师耐心的跟她讲空调的寒气很重,本来宝宝体内就是寒湿壅滞,外寒又不断刺激,所以宝宝症状总是不能消除,身体恢复不过来,嘱妈妈回去后加强给宝宝多做推拿,并引导宝宝多些吃主粮,宁愿让宝宝饿着点,也不要喝太多牛奶。这次老师没有用止咳药,只开了一些健脾化湿,养中散寒的药。     之后一直都有不间断的随访宝宝的变化情况,并及时调整了一次用药。 5天后,妈妈发信息来说,宝宝的咳嗽基本没有,只是玩累了,出汗多后偶尔咳一两声,胃口也慢慢好转,喝水没有之前那么多了,但是大便还是偏硬,而且不是天天有,有时隔一天,有时隔两天。因为症状已经缓解不用再服中药,给她开了一些健脾化湿的药膳。大便问题如果不是很急,可以先不处理,如果因便秘出现腹胀或痛的时候,才用蜂蜜炒干,搓成条状,拿来塞肛以润肠通便。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宝宝又来诊了几次。老师都不断的强调日常防护的重要,就是在宝宝胃口比较好的时候也要注意适当控制进食量。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从宝宝初诊开始差不多两个月内,困扰宝宝及宝宝家人的咳嗽慢慢就了无踪影了,大便也较正常,蜜糖塞肛的方法也没用上。     象这种孩子的情况,咳嗽总是反反复复,吃药好了几天,没过多久又出现咳嗽,其中两个最重要因素就是:滥吹空调和饮食不控制,大人总是不能按照医嘱执行,生怕会饿着孩子。有时让我们很无奈。本来,宝宝之前用过那么多寒凉西药,大量的寒气湿气淤滞在体内,体质已经是比较虚寒的,治疗过程中还不断增加外寒(空调)和内寒(牛奶),宝宝本就负担过重的身体何堪此重啊。
查看原文
这个病例,咳嗽、痰音重,打喷嚏,出汗多,睡觉时甚,"出汗多,睡觉时甚"这已经是偏于疏泄了,你判断为“外有风寒郁表内有水湿内滞”,再散寒解表(疏泄更偏),再除湿,严重伤津,病怎能不加重?好在他爷爷奶奶明智去医院输了液,算是补回津液,如果真是按你那几服药吃下去,津脱亡阳的后果你考虑过吗?
2010/11/30回复
小虎子的妈妈:
你好!请短出诊时间和联系方法,希望能去面疹。我家宝宝这两个月来咳嗽反反复复。我一直坚持看中医,吃中药。或因为饮食不对导致病情反复。昨晚可能傍晚吹了风,晚上又咳嗽很厉害。爷爷奶奶今天很不高兴,反复要求我带孩子看西医,要吃消炎药。我解释说咳嗽是身体排病的反应,要吃中药对症,他们都不理解。有时候觉得很无奈。孩子小,生病是常事。看病不想看西医都难。首先好的中医太少。周围的人们都说看西医贵,但是看中医慢。其次完全靠吃药也是不行的,饮食也要配合。特别是孩子,要及时换衣,调理饮食。可是现在的妈妈都要上班,没法天天照顾孩子。最后,大家都归结为中医效果慢。
查看原文
已经短你了。
抱歉,没有及时回复!
2010/12/02回复
不仅仅是小朋友,多少生病的人在很多情况下都很无辜的。
“发扬我们的国粹,让更多的人来了解中医,相信中医”,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2010/12/03回复
bency:
看了你这回答,我想让我女儿给你看看。请问你的联系方式?
查看原文
谢谢
2010/12/19回复
2010/12/21回复
2010/12/21回复
猜你喜欢

小儿发热的原因、处理方法(食疗艾灸小儿推拿)及防护要点(视频)28和41楼有退烧病例

BB感冒发烧之我的应对策略

医生说我家小猪80%可能哮喘,我好彷徨好无助。(非常感谢广医一院雷鸣主任!))

打针吃药不如“艾”宝宝(宝宝艾灸后案例效果回复,不断更新中)

小儿风寒感冒艾疗及小儿风寒感冒发烧阶段性妈妈应对全攻略/108~115楼更新感冒艾灸视频

2011年各家医院三伏天灸的时间

热点推荐

1小时直达椰林沙滩!广州有自己的马尔代夫

久违的香港街景!商场人气少了好多

0元逛唐老鸭主题展 玩乐拍照超开心!

不用等一年!医保定点可以随时改了

寻人启事!广州妈妈网喊你回家

2024广州孕妈妈交流群 欢迎扫码入群!

原木+留白+LDK,112㎡「日式养老宅」,让日

香港行之商场-街景篇

美林海岸6万2,珠江帝景6万1。哪一个小区保

哇哇哇突然觉得自己省了一个亿

衔接课怎么做

端午节出来看扒龙船啦

装修干货 家装一定要知道的厨房布局!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