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意145楼的做法。做妈妈的首先是要宽容,才可以教出一个宽容的孩子。可以直面指出部长的态度有不是的地方,可以陪钱,但是有钱大晒,再打烂杯子的做法,对孩子的影响更加负面。另外,也要教育孩子对别人的不敬采取不卑不亢的冷静态度,才是合适的。
我觉得单凭以上文字很难说得清谁是谁非,毕竟我们在坐各位都不是当时人。就这件事而论,有些人的侧重点是“素质”,有人的侧重点是“服务态度”,有的是“教育”有的可能是“赔钱”。你所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内容就不同,所得出的结果就不尽相同。毫不奇怪。就算结果相同,而我们生活的环境,文化氛围,也会令我们看每件事的立场和观点都不一样。就如“善意的谎话”一样,你可以一概肯定或者否定这是对或者错吗?世界上所有事情都可以两睇。如此“对立”下去我认为无意义。
太多局外人说局外话了,理论道理一套套,谁都会说,但理论跟实际是两码事,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个?就如“谁都知道帮忙捉贼是件好事,但谁又会真正去帮忙捉贼”一样 上述情况我相信大家都会选择沉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怕麻烦的妈妈占大多数。可以考虑到又素质又教育那么多东西再去做的毕竟少之又少,这些可能都不是非一般的爸爸妈妈,教出来的小孩可能可以上北大清华了。我就是那种普通的妈妈,想到的只有孩子,当孩子的人生安全没有保障时,你还顾得上什么教育什么自尊?我做不到。说实话,我真的对摔杯子的妈妈挺佩服的,敢做敢为,至于教育也没什么不妥,一件半件这样的事情反而对小孩有好处,要教他遇到不公不平的事情要勇于对抗。我虽然小孩还小,但我选择的教育方式是:不要主动打人,但被打的话一定要还手,再告诉老师。我不太认为百忍成金可取。社会大把欺善怕恶的人,一定要勇于捍卫你自己的权利。各位不要拍我,这就是我普通妈妈的教育方式。
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妈妈鼓掌,支持?我的第一反应是皱眉头。。。那位妈妈并不是在保护自己的小孩。。而是树立了一个极坏的榜样。。。有钱就能为所欲为吗?如果是我。。我会赔钱。。而且会义正言辞的提醒那位部长注意一下态度。。但是绝对不会做出再摔一个杯子这样的坏行为。。。
一丁: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妈妈鼓掌,支持?我的第一反应是皱眉头。。。那位妈妈并不是在保护自己的小孩。。而是树立了一个极坏的榜样。。。有钱就能为所欲为吗?如果是我。。我会赔钱。。而且会义正言辞的提醒那位部长注意一下态度。。但是绝对不会做出再摔一个杯子这样的坏行为。。。查看原文是咯给钱然后投诉部长我觉得才是正道
我觉得我们可以做的就是不去帮衬大椰丰饭。我之前在海印桥南的炳胜也遇到这样的待遇。我当时是请别人吃饭,小孩子不小心打烂了座位牌,服务员分别过来三次和警告:“要赔钱、20元。”我觉得很气愤,一是请朋友吃饭,我已当面同意了赔钱,三翻四次来提醒(态度虽然谈不上粗暴,但也绝不会和蔼可亲),这样很不给面子给我;二是小孩子(当时约是1岁)不小,照价赔,理应,但20元也太暴利了。从此以后,我就不再去炳胜了。而且也不允许家人再去。[ 本帖最后由 aidy 于 2009-7-6 14:24 编辑 ]
liyifan:这个妈妈的作为——当众摔杯子就是对孩子的保护?这个妈妈的做法是在保护孩子么?更象保护她自己的自尊心和自己解气吧一个一岁多的孩子这个过程根本不太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只知道摔坏了个杯子,人家很生气,情况有些不妙。根本不知道钱为何物。也无法理解为什么妈妈可以突然摔杯子。如果是因为觉得部长态度不好伤害了孩子,当时就应该提出来,并进行投诉,显然家长是为了自己的自尊心不惜在孩子面前摔多个杯子吓孩子多一次。这样的作为值得鼓掌?不可理喻[ 本帖最后由 liyifan 于 2009-7-1 15:55 编辑 ]查看原文0-2岁的小孩不可能知道大人们之间的这些争吵,只知道自己受到惊吓的时候很无助,没有安全感,如果父母不及时给于安慰和拥抱,也会造成的更大的影响,性格孤僻,怕事,馁弱。我记得读书时学过马斯洛(Maslow)的理论,人的一生循序5的需要(小孩子也一样):一:生存需要(the psysiological needs)二:安全需要(the safety and security needs)三:情感需要(the love and belonging needs)四:尊重需要(the esteem needs)五:自我实现需要(self-actulization) 解决了温饱问题,才会想到安全,人生得到安全才会需要爱,需要别人的尊重,需要实现自我。人的各种所需要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就不同。而很多妈妈所说的什么培养价值观啊,责任感啊,什么的,理应已经跳到第四第五步了,2岁以下的小孩会懂吗?小孩自知道在自己最无助时家人不在身边给予安全。我认为很多妈妈是按照自己大人的理解和意愿,过早地灌输太多大人们的做法,忽略了第二第三步,适得其反。那么如何实更高一级的需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