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看维修的零件价格哪个便宜,哪家的服务好吧。
2选一的话,外形上我喜欢东风日产的多点。美国车,确实会卡油大户哦。。但是,粗着来用的话,凯越还是挺省心的。
选边个好啊!
165510谈天说地
为着油耗选一款我不中意的,我又不想,但是为着钱着想,不省油也不行.
价格两款前相差无几。不知大家的意见是点样?
2009/08/09
全部回帖

帆帆的妈:
看中别克的凯越但是油耗大,老公中意的东风日产油耗少,但是我又不中意.好难选择啊!为着油耗选一款我不中意的,我又不想,但是为着钱着想,不省油也不行.价格两款前相差无几。不知大家的意见是点样?
查看原文老凯越是韩国大宇的车型,新凯越还是不是韩国大宇还难说。
[ 本帖最后由 ruibeier 于 2009-8-9 12:06 编辑 ]
[ 本帖最后由 ruibeier 于 2009-8-9 12:06 编辑 ]
2009/08/09回复

小焦妈:
那就看维修的零件价格哪个便宜,哪家的服务好吧。2选一的话,外形上我喜欢东风日产的多点。美国车,确实会卡油大户哦。。但是,粗着来用的话,凯越还是挺省心的。
查看原文ZT:
上海通用除了君威和君越以外,其它车型都不是美国通用的本土车型。它旗下的包括凯越、景程、乐骋和乐风都不是纯粹的通用车,它们都是源自韩国大宇的车型,属于通用全球战略的一部分。对于通用的这种做法,很多人都认为很不厚道,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甚至还有一些文章讽刺性的说,上海通用干脆改名叫上海大宇得了。其实这样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
因为在这些车型诞生的时候,韩国大宇已经基本上死掉了,根本没有能力开发新车,也就无从说起这些车是韩国大宇开发的。韩国大宇在汽车行业内曾经是一个神话,它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成长为一个世界级的汽车巨头,但是后来由于管理经营不善一度处于低迷状态,负债累累。2000年,韩国大宇仅半年就有一千亿韩元的亏损,到破产之前,公司总负债达四千五百亿韩元。而且,就当时大宇的综合情况来看,过度扩张、盲目的自信以及企业形式的不合理等等不良因素已经根深蒂固,整个企业危机重重,想要偿还债务自救也是不可能的。1999年8月,韩国大宇解体,并最终于2000年11月正式宣告破产,之后又被通用纳入旗下。凯越、景程、乐骋和乐风这四款车都是2002年诞生的车型,从开发周期看,恰好是大宇破产以后的那个时候,此时的韩国大宇早已经连偿还债务的能力都没有,更不可能有开发新车型的本事。
这些车都是通用介入后开发的,只不过开发地点在韩国而已。2002年,大宇被通用收购,并且也已经为大宇的复兴而开始努力。在通用介入以后的时间里,在通用的主持下,通用大宇相继开发出卡罗兹、新旅行家和美男爵等车型。这些车型无论从造型、发动机技术和整车的匹配,都是之前任何一款大宇车所不具备的。卡罗兹是替代大宇蓝龙的车型。蓝龙是在大宇解体之前的车型,属于纯粹血统的大宇车,熟悉大宇的车友肯定知道它,国内以前也曾有少量的进口。蓝龙和卡罗兹不仅血统不一样,并且在造型、制造工艺、发动机配备以及综合性能方面都有着天壤之别。老款的旅行家是大宇的产品,虽然凯越的原型车新旅行家与其相比名称并没有变,但设计理念却已经完全不同了,制造工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男爵作为大宇的旗舰车型,是在通用的主持下全新开发的,与之前的老式大宇也完全不同。而它们三者共同的特点就是发动机清一色的由通用的澳洲子公司霍顿提供,而这些发动机的最终技术来源有源自通用的另一个子公司欧宝的淘汰货,因此新的大宇车并未采用大宇过去的发动机。这些车是在通用的主持下,外形委托意大利设计公司设计,由宾法利纳和乔治亚罗担纲。车身的开发则由通用提供技术支持,在大宇现有的资源下开发。所以,2002年以后的大宇已经不再是具有研发能力的国际集团了,而是一个在通用的指挥下完成任务的工人。
判断一款车到底属于哪国的血统或者属于谁家的,主要是看这个车的整个开发过程,而不是车身的零配件和设备是用谁的。通用为了扩大其产品线,丰富产品类型,以适应更多消费消费
[ 本帖最后由 ruibeier 于 2009-8-9 12:05 编辑 ]
上海通用除了君威和君越以外,其它车型都不是美国通用的本土车型。它旗下的包括凯越、景程、乐骋和乐风都不是纯粹的通用车,它们都是源自韩国大宇的车型,属于通用全球战略的一部分。对于通用的这种做法,很多人都认为很不厚道,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甚至还有一些文章讽刺性的说,上海通用干脆改名叫上海大宇得了。其实这样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
因为在这些车型诞生的时候,韩国大宇已经基本上死掉了,根本没有能力开发新车,也就无从说起这些车是韩国大宇开发的。韩国大宇在汽车行业内曾经是一个神话,它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成长为一个世界级的汽车巨头,但是后来由于管理经营不善一度处于低迷状态,负债累累。2000年,韩国大宇仅半年就有一千亿韩元的亏损,到破产之前,公司总负债达四千五百亿韩元。而且,就当时大宇的综合情况来看,过度扩张、盲目的自信以及企业形式的不合理等等不良因素已经根深蒂固,整个企业危机重重,想要偿还债务自救也是不可能的。1999年8月,韩国大宇解体,并最终于2000年11月正式宣告破产,之后又被通用纳入旗下。凯越、景程、乐骋和乐风这四款车都是2002年诞生的车型,从开发周期看,恰好是大宇破产以后的那个时候,此时的韩国大宇早已经连偿还债务的能力都没有,更不可能有开发新车型的本事。
这些车都是通用介入后开发的,只不过开发地点在韩国而已。2002年,大宇被通用收购,并且也已经为大宇的复兴而开始努力。在通用介入以后的时间里,在通用的主持下,通用大宇相继开发出卡罗兹、新旅行家和美男爵等车型。这些车型无论从造型、发动机技术和整车的匹配,都是之前任何一款大宇车所不具备的。卡罗兹是替代大宇蓝龙的车型。蓝龙是在大宇解体之前的车型,属于纯粹血统的大宇车,熟悉大宇的车友肯定知道它,国内以前也曾有少量的进口。蓝龙和卡罗兹不仅血统不一样,并且在造型、制造工艺、发动机配备以及综合性能方面都有着天壤之别。老款的旅行家是大宇的产品,虽然凯越的原型车新旅行家与其相比名称并没有变,但设计理念却已经完全不同了,制造工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男爵作为大宇的旗舰车型,是在通用的主持下全新开发的,与之前的老式大宇也完全不同。而它们三者共同的特点就是发动机清一色的由通用的澳洲子公司霍顿提供,而这些发动机的最终技术来源有源自通用的另一个子公司欧宝的淘汰货,因此新的大宇车并未采用大宇过去的发动机。这些车是在通用的主持下,外形委托意大利设计公司设计,由宾法利纳和乔治亚罗担纲。车身的开发则由通用提供技术支持,在大宇现有的资源下开发。所以,2002年以后的大宇已经不再是具有研发能力的国际集团了,而是一个在通用的指挥下完成任务的工人。
判断一款车到底属于哪国的血统或者属于谁家的,主要是看这个车的整个开发过程,而不是车身的零配件和设备是用谁的。通用为了扩大其产品线,丰富产品类型,以适应更多消费消费
[ 本帖最后由 ruibeier 于 2009-8-9 12:05 编辑 ]
2009/08/09回复

ruibeier:
ZT:上海通用除了君威和君越以外,其它车型都不是美国通用的本土车型。它旗下的包括凯越、景程、乐骋和乐风都不是纯粹的通用车,它们都是源自韩国大宇的车型,属于通用全球战略的一部分。对于通用的这种做法,很多人都认为很不厚道,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甚至还有一些文章讽刺性的说,上海通用干脆改名叫上海大宇得了。其实这样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 因为在这些车型诞生的时候,韩国大宇已经基本上死掉了,根本没有能力开发新车,也就无从说起这些车是韩国大宇开发的。韩国大宇在汽车行业内曾经是一个神话,它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成长为一个世界级的汽车巨头,但是后来由于管理经营不善一度处于低迷状态,负债累累。2000年,韩国大宇仅半年就有一千亿韩元的亏损,到破产之前,公司总负债达四千五百亿韩元。而且,就当时大宇的综合情况来看,过度扩张、盲目的自信以及企业形式的不合理等等不良因素已经根深蒂固,整个企业危机重重,想要偿还债务自救也是不可能的。1999年8月,韩国大宇解体,并最终于2000年11月正式宣告破产,之后又被通用纳入旗下。凯越、景程、乐骋和乐风这四款车都是2002年诞生的车型,从开发周期看,恰好是大宇破产以后的那个时候,此时的韩国大宇早已经连偿还债务的能力都没有,更不可能有开发新车型的本事。这些车都是通用介入后开发的,只不过开发地点在韩国而已。2002年,大宇被通用收购,并且也已经为大宇的复兴而开始努力。在通用介入以后的时间里,在通用的主持下,通用大宇相继开发出卡罗兹、新旅行家和美男爵等车型。这些车型无论从造型、发动机技术和整车的匹配,都是之前任何一款大宇车所不具备的。卡罗兹是替代大宇蓝龙的车型。蓝龙是在大宇解体之前的车型,属于纯粹血统的大宇车,熟悉大宇的车友肯定知道它,国内以前也曾有少量的进口。蓝龙和卡罗兹不仅血统不一样,并且在造型、制造工艺、发动机配备以及综合性能方面都有着天壤之别。老款的旅行家是大宇的产品,虽然凯越的原型车新旅行家与其相比名称并没有变,但设计理念却已经完全不同了,制造工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男爵作为大宇的旗舰车型,是在通用的主持下全新开发的,与之前的老式大宇也完全不同。而它们三者共同的特点就是发动机清一色的由通用的澳洲子公司霍顿提供,而这些发动机的最终技术来源有源自通用的另一个子公司欧宝的淘汰货,因此新的大宇车并未采用大宇过去的发动机。这些车是在通用的主持下,外形委托意大利设计公司设计,由宾法利纳和乔治亚罗担纲。车身的开发则由通用提供技术支持,在大宇现有的资源下开发。所以,2002年以后的大宇已经不再是具有研发能力的国际集团了,而是一个在通用的指挥下完成任务的工人。 判断一款车到底属于哪国的血统或者属于谁家的,主要是看这个车的整个开发过程,而不是车身的零配件和设备是用谁的。通用为了扩大其产品线,丰富产品类型,以适应更多消费消费[ 本帖最后由 ruibeier 于 2009-8-9 12:05 编辑 ]
查看原文



2009/08/09回复
买车还是要省油点的好!
2009/08/1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