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手册》两百多页,摘录了些片段供大家参考。最大的感受就是阅读的重要性!最近热销的一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也有相当篇幅提到广泛阅读,对提升孩子学习能力的重要影响。详见书中“第二章: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摘录一些片段:
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 “魔杖”是什么,就是课外阅读。小学,甚至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以逆转的。使情况发生逆转的神奇力量就是:课外阅读。
......凡从小有大量课外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会更好;凡缺少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出平淡;哪怕是写作业速度,一般来说他们也比那些阅读多的同学要慢得多。那些除了教科书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并且把全部负担都转移到家庭作业上去。由于家庭作业负担过重,他们就没有时间阅读科学书刊,这样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孩子在小学,甚至初中低年级时,仅仅依靠聪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但如果没有阅读垫底,年级越高越会显得力不从心。
营养对儿童大脑发育肯定有用,但无论吃多少好东西,都只是一种加法手段。除极个别的超常儿童,所有出生后身体健康正常的孩子,他们最后在智力上的差异并不在这种物理手段上或生理因素上,而在启蒙教育上。智力启蒙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阅读,它是一种乘法手段,可以让儿童的聪慧以几何级数递增。
一伙爱读课外书的孩子和一伙不爱读课外书的孩子相比,他们的学习差异一定非常明显。
......阅读为什么对孩子的智力和学习有这么大的影响?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青少年阅读有很多研究,他对阅读与学习能力的关系阐述得很多也很清晰。他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
......现代心理学对此已有很多研究和证实。梳理心理学代表人物皮亚杰、布鲁纳、奥苏贝尔等人的学习理论,可以看到关键的两点:一是思维发展和语言系统的发育有密切关系,二是学习新知识依赖已有的智力背景。“阅读”是一种以语言符号为媒介,包含有丰富的、超越现实生活内容的活动,会让阅读者的“语言系统”发育得更好,同时可以让他的“智力背景”更为丰富,从而使得他们的思维能力及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更强。
......一些教师和家长不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是因为他们心里总有担心,孩子光完成学校课程学习已经很忙,考试考出好成绩最要紧,读课外书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学习,不合算。这种说法等同于在说,我急于从哈尔滨到广州开会,哪里有时间等四个小时后的飞机,火车马上开了,我得赶快去挤火车——好像是那么回事,实际上全错了。
一把相同的种子,洒到地里,有的得到合适的水分和充足的日照,有的既干旱又晒不着太阳,最后差异当然会很大。阅读就是智慧的水分和阳光。我猜测会有一种质疑被提出来,难道经常读书的人学习就一定好,不读书的就一定不好?当然不是。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或表述一种现象时,不能把它绝对化。
......我不敢说爱读书的孩子学习一定好,但我可以肯定地说,从不读课外书或很少读课外书的孩子学习一定不会出色;一伙爱读课外书的孩子和一伙不爱读课外书的孩子相比,他们的学习差异一定非常明显。
[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1-9 23:43 编辑 ]
阅读——提高学习能力的根本!
13813359家有小学生
全部回帖
jocelyn1025楼21楼
2009/11/09回复
jocelyn1025楼22楼
具体到写作能力的培养,更是和阅读有直接的关系,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写作。阅读不仅应该开始得早,而且应该读的足够多。......据一些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生阅读量非常低,初略估计平均阅读量应在国家出台标准的20%以下。
为什么这么低?一些文章分析说,这是由于高考造成功课压力太大,“阅读动力不足”。高考现在成了替罪羊,什么板子都往这里打。我认为根本原因是孩子的兴趣问题。高考为什么没让那些沉湎于游戏的孩子感觉功课压力大,从而对玩游戏“动力不足”?(问得好! )
中学生不爱阅读,这是做小学生时候形成的问题,小学生不爱阅读,是因为学前和上学后家长和学校都没有用心调动他阅读的兴趣。假如家长们能及早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让阅读像吃饭一样,成为孩子生活中非常自然存在的一部分,到高中毕业读几百万字就是件非常自然的事。一个喜欢读书的孩子,阅读对他来说哪里有“压力”,他从中体会到的就是吃饭或者玩游戏般的简单和享受,你不想让他读他都不情愿。
......在这里我还特别想说的是,写作从来不仅仅是文字的事情,它更是思想认识上的事情。文字所到之处就是一个人的思考所到之处。阅读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孩子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能力,还在于它能丰富孩子的心灵世界,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
(尹建丽写得透彻呀!阅读和写作的关系,64楼又摘录一些片段)
[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1-18 10:04 编辑 ]
为什么这么低?一些文章分析说,这是由于高考造成功课压力太大,“阅读动力不足”。高考现在成了替罪羊,什么板子都往这里打。我认为根本原因是孩子的兴趣问题。高考为什么没让那些沉湎于游戏的孩子感觉功课压力大,从而对玩游戏“动力不足”?(问得好! )
中学生不爱阅读,这是做小学生时候形成的问题,小学生不爱阅读,是因为学前和上学后家长和学校都没有用心调动他阅读的兴趣。假如家长们能及早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让阅读像吃饭一样,成为孩子生活中非常自然存在的一部分,到高中毕业读几百万字就是件非常自然的事。一个喜欢读书的孩子,阅读对他来说哪里有“压力”,他从中体会到的就是吃饭或者玩游戏般的简单和享受,你不想让他读他都不情愿。
......在这里我还特别想说的是,写作从来不仅仅是文字的事情,它更是思想认识上的事情。文字所到之处就是一个人的思考所到之处。阅读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孩子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能力,还在于它能丰富孩子的心灵世界,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
(尹建丽写得透彻呀!阅读和写作的关系,64楼又摘录一些片段)
[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1-18 10:04 编辑 ]
2009/11/09回复
jocelyn1025楼24楼
图画书(或者说绘本)小贵,广州市图书馆还有儿童图书馆都有不少可供借阅。
[ 本帖最后由 骆冰 于 2010-4-15 09:52 编辑 ]
[ 本帖最后由 骆冰 于 2010-4-15 09:52 编辑 ]
2009/11/09回复
mountie25楼
楼主真有心,建议把此楼建成阅读之家,交流亲子阅读心得。
我来“赞助”一篇文章:
《书是甜的》 —— 看一位妈妈如何引导女儿阅读
转载一位妈妈写的如何引导女儿阅读的文章——
说在每一个犹太人的家里,当孩子刚刚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将一滴蜂蜜洒在上面 ,让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然后,母亲会告诉孩子:书是甜的。
犹太人的聪明毋庸置疑,但我相信他们的成功与这种独特的教育方式有着密切关系。读书使人明智,如果孩子能从小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从书中汲取知识、获取智慧,这将让她受益终身。
当了母亲之后,我坚定不移地走阅读要从娃娃抓起的路线,但是我发现年幼的楚涵对《婴儿画报》等书里面花花绿绿的颜色、可爱的人物的确表现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她更大的爱好是撕书,常常把书分解得支离破碎,这让爱书如命的我分外心疼,不过也只能如阿Q般自我安慰:会撕书的孩子以后肯定爱读书。
执着的我们依然拿着画报为她绘声绘色地朗读,让她习惯听、乐意听,渐渐地,随着楚涵的成长,每天的故事阅读时间成了楚涵的期待,也是我们家人相处的温馨时光。
2006年9月,楚涵上小学了。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一半,我希望楚涵能赢在起跑线上,所以我选择了生本实验班。我自己从02年参与生本实验,初三的升学考,学生在语文这一科的成绩是显而易见。因为对小学的教材不甚熟悉,所以我通过各种途径先了解了低年级生本语文的理念及做法,比如再读郭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到天河区华阳小学的校园网页阅读相关实验报告、查找实验班级的网页……生本语文主张大量认字,提倡“意义识字、推进阅读、全面提高”。孩子有了良好的识字基础,阅读就能够提前且有效地进行(至于原来我担心的拼音问题,后来证明并不是大问题,当楚涵要用QQ交流,要把她的文章打出来挂到博客上时,拼音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如今,二年级的楚涵把书看作是她最亲密无声的好朋友,每天她都能安静阅读半小时以上,当孩子幼小的心灵被书香浸润得快乐满足时,我们看到的是生命中张扬出的好学的天性,而这种氛围阅读就是我们做家长在积极培养而又小心维护的。回想这一年多,想了很多办法引导楚涵,却不成体系,且将深有体会的几点说一说:
一、选择孩子喜欢的书
楚涵的阅读书籍一般都是我推荐购买的,这并非“包办”,而是我在了解她的性格、兴趣后,筛选出来的“门当户对”的书籍对象。有儿童阅读专家也认为在阅读的培养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师傅带徒弟”的原则,就是大人向孩子推荐书、引导孩子阅读。
低年级孩子,阅读集中在童话、历史、科普知识方面,这是我给楚涵购书的内容范围。至于购买渠道,我比较喜欢在**定购书籍(书籍种类多,能打折,且送货上门),一般每个月到网上浏览少儿类的书籍,然后根据年龄段、读者评价、网络文学评论,来确定是否购买。有时结合大学同学的意见(大学几个好友的孩子都同龄,所以凡碰见好书就互相推荐),像《假话国历险记》、晓玲叮当的书都是听她们的建议购买的。每隔一段时间,我们会带楚涵到广州购书中心,一个上午泡在那里,搜寻自己喜欢的书,做好书名登记,回家再到网上定购。基本上为楚涵定购的书,她都非常喜欢,除了个别超出她的能力范围的书。
如果楚涵喜欢的书,我不喜欢,比如那些颇为可笑的脑筋急转弯之类的书,怎么办?我的做法是淡化问题,加强引导,但不强制。甚至和她一起研究,到网上找一大堆脑筋急转弯的问题,问腻了也就不迷了。所以,我觉得阅读还是要顺其自然,一个孩子读得越多,他的理解力、流畅程度、阅读速度和认识力就会越强。
二、和孩子一起阅读,营造良好阅读氛围。
刚上一年级时,楚涵还是习惯我们讲,她静静听。她愿意自己重读不需要我们讲解的只有以前订阅的《幼儿画报》,因为画报简单。而对一些厚一点的故事书,如郑渊洁的《舒克贝塔历险记》,她就有畏难情绪,不愿意自己读。随着她识字量的增大,且参加了少年宫“语言艺术班”的学习,我便要求她读一页我读一页,或者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慢慢地,我们母女的默契度渐佳。
一年级下半学期,一个中午,我在午睡时,中间醒来,惊觉客厅没有平时她玩玩具的声音,跑到客厅一看,楚涵正捧着郑渊洁的《皮皮鲁传》,津津有味地看。我很奇怪,问她:你看得懂么?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她回答:我看懂啦,不认识的字有些跳过去了。或许就是在那天,楚涵开始琢磨到了阅读的初级技巧,从此,她不用整天纠缠着我讲故事,而是爱上了自我的阅读。记得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我想,楚涵的独立阅读也是她阅读生涯“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长袜子皮皮》是瑞典著名儿童文学家阿·林格伦的作品,率真可爱的皮皮是我很喜欢欣赏的一个文学人物,但是,楚涵就是不喜欢看,理由是里面的人名太长,没有兴趣看下去。为了激发她的兴趣,我在网上找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的《长袜子皮皮》的录音,这个版本忠于原著,播音员绘声绘色描述,楚涵一听就被吸引住了,于是捧起书本。由于是一部长篇小说,我担心她没有恒心看完,又和她竞争阅读,看谁看的快,最后的赛果是楚涵看得快,而且利用暑假还又看了一遍。
闲暇时,她读她喜欢的书,我看我欣赏的书,各自为政,自得其乐,乐也融融。
三、侃书、思考、记录,用各种方式深化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宋代朱熹认为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个人觉得阅读不是读完就完的事情,而应有思考,因此,培养孩子阅读时也要渗透这意识。
一年级上学期生本语文教材配套的课外阅读,冯老师每天都有要求孩子要读两到三首儿歌或故事,楚涵读完后,我就请她点评儿歌,可以随便说,好的帮她记录到书上。第三课的《小雨点》:“小雨点,沙沙沙,落在公园里,花儿乐得张嘴巴。小雨点,沙沙沙,落在田野里,苗儿乐得向上拔。”楚涵的点评是“如果不下雨,花儿和苗儿就会枯了,就会两个人抱在一起很伤心”。《植树歌》:“你铲土,我浇水,一粒种子地下睡。你除草,我施肥,苗苗出土笑微微。你整枝,我剪叶,小树茁壮一身翠。你唱歌,我跳舞,大树遮荫多么美!”,楚涵的点评是“要多种树,龙卷风来了,那些树就会手拉手,就不会被风吹走了,这是幼儿园的谢老师告诉我们的”。稚气的话语间亦有孩子的思考。
一年级上学期,楚涵的读书笔记是我帮助完成的,每日记录其阅读时间、阅读内容及简单感想。一年级的寒假作业,冯老师布置的就是阅读,楚涵的收获也不少,以下是楚涵寒假结束时我在阅读登记本上的“阅读小结”:
“楚涵在本次寒假中阅读了少儿版的《红楼梦》,并依据书本自觉观看了87版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现已看到第十集。很有兴趣也颇自觉,这一点让我意外,也收获了一份欣喜。
《鲁西西传》一书有20万字的阅读量,楚涵对这本书开始是迫于命令,后来是渐入佳境,“不用扬鞭自奋蹄“,目前已经看完其中四个故事,还剩三个较短的故事。
由于《小猪唏哩呼噜》已经读完,就给她看了杨红樱的《笨笨猪》,不过由于时间关系,才开了个头。
而其他的小书,数量没有具体统计,基本上她把05、06年的《幼儿画报》(每月两期)重新阅读一遍,登记本没有具体进行登记。
应该说这个寒假楚涵爱上了阅读,我非常希望这个好习惯能继续伴随她。
谢谢冯老师这个‘巧妙’的寒假作业!”
阅读登记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而言,不失为一种提高阅读能力的好办法。对于孩子有兴趣的书,也可让孩子多一些思考多一些创新。楚涵在读《红楼梦》时带给我很多启示,以下是我在2007年3月18日为楚涵记录的一篇成长记事:
2007年3月18日 星期日
楚涵读红楼
寒假,我要求学生读《红楼梦》,顺便和楚涵提了一下。在书店,楚涵在四大名著中也只唯独看中了《红楼梦》,当然,是儿童版的。我从初三开始看红楼,一直不觉得厌倦。楚涵的选择,说不定也有遗传因素呢。
一个假期,楚涵看得倒是认真,甚至能够边捧着书边看87版的《红楼梦》连续剧,然后回味。我估计对于女孩子而言,她欣赏的是里面漂亮的人物吧,但是慢慢地,我发现她问题也逐渐深刻起来。
于是把其中趣事记录下来。
(一)、你最希望自己是红楼中的哪个人物?
刚看开头时,楚涵说:“我愿意自己是林黛玉,因为黛玉漂亮又会写诗。”
看完结尾,她说:“我不当黛玉了,因为她太早就去世了,我还是当薛宝钗吧。”
前几天,她问她外婆:“你认识薛宝琴吗?”外婆老老实实答不认识。楚涵道:“我现在不当薛宝钗了,决定当薛宝琴。”
也罢,黛玉虽有才可惜命太苦,宝钗的婚姻也不属于自己,薛宝琴是皇商之女,本性聪敏,从小游遍不少地方,也算大观园里见多识广的一个,何况在四十九回出场时人家好歹是一“海归”呢,好,咱闺女就暂时先当着薛宝琴吧。
(二)、一些考究
元霄节,我考楚涵元霄节的习俗,她答是看花灯吃汤圆。然后又说红楼里也有看花灯的情节,我想起第一回,就顺便教育楚涵,英莲就是出门没有跟好大人才会被拐走的,所以你外出不要乱跑。
楚涵马上辩说:“英莲开始是走失的,走失跟拐走是不一样的。走失是因为仆人不小心,后来才被卖的。”
某天,楚涵问:“黛玉一直喊宝玉是宝哥哥,为什么在黛玉最后去世时会喊‘宝玉你……’为什么她不叫宝哥哥?”
(三)、红楼图
楚涵闲来没事也画红楼人物,颇有趣味。下面这幅图,除了中间的王熙凤还是有点气势的,宝钗躲在王熙凤背后贼眉鼠眼,黛玉练的书法看来也是草书。
下面是楚涵画的宝玉,开始我以为是济公,后来以为空空道人,没想到居然是“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的宝二爷。为了不打击她的积极性,我没有笑,就批准这个宝玉和黛玉结婚了。
为了让楚涵能够随时拿到书看,我们特别到宜家家私购买了一个比较矮的全开放式的书柜,放在客厅,尽管颜色和其他家具不甚协调,但是,那里是楚涵最爱呆的地方。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书,是前人智慧、经验的结晶。通过阅读,可以把孩子引入一个神奇、美妙的知识世界,让孩子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乐趣无穷。读着,并快乐着,希望我的小楚涵能继续这个好习惯,乐于阅读,善于阅读!
我来“赞助”一篇文章:
《书是甜的》 —— 看一位妈妈如何引导女儿阅读
转载一位妈妈写的如何引导女儿阅读的文章——
说在每一个犹太人的家里,当孩子刚刚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将一滴蜂蜜洒在上面 ,让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然后,母亲会告诉孩子:书是甜的。
犹太人的聪明毋庸置疑,但我相信他们的成功与这种独特的教育方式有着密切关系。读书使人明智,如果孩子能从小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从书中汲取知识、获取智慧,这将让她受益终身。
当了母亲之后,我坚定不移地走阅读要从娃娃抓起的路线,但是我发现年幼的楚涵对《婴儿画报》等书里面花花绿绿的颜色、可爱的人物的确表现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她更大的爱好是撕书,常常把书分解得支离破碎,这让爱书如命的我分外心疼,不过也只能如阿Q般自我安慰:会撕书的孩子以后肯定爱读书。
执着的我们依然拿着画报为她绘声绘色地朗读,让她习惯听、乐意听,渐渐地,随着楚涵的成长,每天的故事阅读时间成了楚涵的期待,也是我们家人相处的温馨时光。
2006年9月,楚涵上小学了。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一半,我希望楚涵能赢在起跑线上,所以我选择了生本实验班。我自己从02年参与生本实验,初三的升学考,学生在语文这一科的成绩是显而易见。因为对小学的教材不甚熟悉,所以我通过各种途径先了解了低年级生本语文的理念及做法,比如再读郭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到天河区华阳小学的校园网页阅读相关实验报告、查找实验班级的网页……生本语文主张大量认字,提倡“意义识字、推进阅读、全面提高”。孩子有了良好的识字基础,阅读就能够提前且有效地进行(至于原来我担心的拼音问题,后来证明并不是大问题,当楚涵要用QQ交流,要把她的文章打出来挂到博客上时,拼音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如今,二年级的楚涵把书看作是她最亲密无声的好朋友,每天她都能安静阅读半小时以上,当孩子幼小的心灵被书香浸润得快乐满足时,我们看到的是生命中张扬出的好学的天性,而这种氛围阅读就是我们做家长在积极培养而又小心维护的。回想这一年多,想了很多办法引导楚涵,却不成体系,且将深有体会的几点说一说:
一、选择孩子喜欢的书
楚涵的阅读书籍一般都是我推荐购买的,这并非“包办”,而是我在了解她的性格、兴趣后,筛选出来的“门当户对”的书籍对象。有儿童阅读专家也认为在阅读的培养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师傅带徒弟”的原则,就是大人向孩子推荐书、引导孩子阅读。
低年级孩子,阅读集中在童话、历史、科普知识方面,这是我给楚涵购书的内容范围。至于购买渠道,我比较喜欢在**定购书籍(书籍种类多,能打折,且送货上门),一般每个月到网上浏览少儿类的书籍,然后根据年龄段、读者评价、网络文学评论,来确定是否购买。有时结合大学同学的意见(大学几个好友的孩子都同龄,所以凡碰见好书就互相推荐),像《假话国历险记》、晓玲叮当的书都是听她们的建议购买的。每隔一段时间,我们会带楚涵到广州购书中心,一个上午泡在那里,搜寻自己喜欢的书,做好书名登记,回家再到网上定购。基本上为楚涵定购的书,她都非常喜欢,除了个别超出她的能力范围的书。
如果楚涵喜欢的书,我不喜欢,比如那些颇为可笑的脑筋急转弯之类的书,怎么办?我的做法是淡化问题,加强引导,但不强制。甚至和她一起研究,到网上找一大堆脑筋急转弯的问题,问腻了也就不迷了。所以,我觉得阅读还是要顺其自然,一个孩子读得越多,他的理解力、流畅程度、阅读速度和认识力就会越强。
二、和孩子一起阅读,营造良好阅读氛围。
刚上一年级时,楚涵还是习惯我们讲,她静静听。她愿意自己重读不需要我们讲解的只有以前订阅的《幼儿画报》,因为画报简单。而对一些厚一点的故事书,如郑渊洁的《舒克贝塔历险记》,她就有畏难情绪,不愿意自己读。随着她识字量的增大,且参加了少年宫“语言艺术班”的学习,我便要求她读一页我读一页,或者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慢慢地,我们母女的默契度渐佳。
一年级下半学期,一个中午,我在午睡时,中间醒来,惊觉客厅没有平时她玩玩具的声音,跑到客厅一看,楚涵正捧着郑渊洁的《皮皮鲁传》,津津有味地看。我很奇怪,问她:你看得懂么?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她回答:我看懂啦,不认识的字有些跳过去了。或许就是在那天,楚涵开始琢磨到了阅读的初级技巧,从此,她不用整天纠缠着我讲故事,而是爱上了自我的阅读。记得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我想,楚涵的独立阅读也是她阅读生涯“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长袜子皮皮》是瑞典著名儿童文学家阿·林格伦的作品,率真可爱的皮皮是我很喜欢欣赏的一个文学人物,但是,楚涵就是不喜欢看,理由是里面的人名太长,没有兴趣看下去。为了激发她的兴趣,我在网上找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的《长袜子皮皮》的录音,这个版本忠于原著,播音员绘声绘色描述,楚涵一听就被吸引住了,于是捧起书本。由于是一部长篇小说,我担心她没有恒心看完,又和她竞争阅读,看谁看的快,最后的赛果是楚涵看得快,而且利用暑假还又看了一遍。
闲暇时,她读她喜欢的书,我看我欣赏的书,各自为政,自得其乐,乐也融融。
三、侃书、思考、记录,用各种方式深化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宋代朱熹认为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个人觉得阅读不是读完就完的事情,而应有思考,因此,培养孩子阅读时也要渗透这意识。
一年级上学期生本语文教材配套的课外阅读,冯老师每天都有要求孩子要读两到三首儿歌或故事,楚涵读完后,我就请她点评儿歌,可以随便说,好的帮她记录到书上。第三课的《小雨点》:“小雨点,沙沙沙,落在公园里,花儿乐得张嘴巴。小雨点,沙沙沙,落在田野里,苗儿乐得向上拔。”楚涵的点评是“如果不下雨,花儿和苗儿就会枯了,就会两个人抱在一起很伤心”。《植树歌》:“你铲土,我浇水,一粒种子地下睡。你除草,我施肥,苗苗出土笑微微。你整枝,我剪叶,小树茁壮一身翠。你唱歌,我跳舞,大树遮荫多么美!”,楚涵的点评是“要多种树,龙卷风来了,那些树就会手拉手,就不会被风吹走了,这是幼儿园的谢老师告诉我们的”。稚气的话语间亦有孩子的思考。
一年级上学期,楚涵的读书笔记是我帮助完成的,每日记录其阅读时间、阅读内容及简单感想。一年级的寒假作业,冯老师布置的就是阅读,楚涵的收获也不少,以下是楚涵寒假结束时我在阅读登记本上的“阅读小结”:
“楚涵在本次寒假中阅读了少儿版的《红楼梦》,并依据书本自觉观看了87版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现已看到第十集。很有兴趣也颇自觉,这一点让我意外,也收获了一份欣喜。
《鲁西西传》一书有20万字的阅读量,楚涵对这本书开始是迫于命令,后来是渐入佳境,“不用扬鞭自奋蹄“,目前已经看完其中四个故事,还剩三个较短的故事。
由于《小猪唏哩呼噜》已经读完,就给她看了杨红樱的《笨笨猪》,不过由于时间关系,才开了个头。
而其他的小书,数量没有具体统计,基本上她把05、06年的《幼儿画报》(每月两期)重新阅读一遍,登记本没有具体进行登记。
应该说这个寒假楚涵爱上了阅读,我非常希望这个好习惯能继续伴随她。
谢谢冯老师这个‘巧妙’的寒假作业!”
阅读登记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而言,不失为一种提高阅读能力的好办法。对于孩子有兴趣的书,也可让孩子多一些思考多一些创新。楚涵在读《红楼梦》时带给我很多启示,以下是我在2007年3月18日为楚涵记录的一篇成长记事:
2007年3月18日 星期日
楚涵读红楼
寒假,我要求学生读《红楼梦》,顺便和楚涵提了一下。在书店,楚涵在四大名著中也只唯独看中了《红楼梦》,当然,是儿童版的。我从初三开始看红楼,一直不觉得厌倦。楚涵的选择,说不定也有遗传因素呢。
一个假期,楚涵看得倒是认真,甚至能够边捧着书边看87版的《红楼梦》连续剧,然后回味。我估计对于女孩子而言,她欣赏的是里面漂亮的人物吧,但是慢慢地,我发现她问题也逐渐深刻起来。
于是把其中趣事记录下来。
(一)、你最希望自己是红楼中的哪个人物?
刚看开头时,楚涵说:“我愿意自己是林黛玉,因为黛玉漂亮又会写诗。”
看完结尾,她说:“我不当黛玉了,因为她太早就去世了,我还是当薛宝钗吧。”
前几天,她问她外婆:“你认识薛宝琴吗?”外婆老老实实答不认识。楚涵道:“我现在不当薛宝钗了,决定当薛宝琴。”
也罢,黛玉虽有才可惜命太苦,宝钗的婚姻也不属于自己,薛宝琴是皇商之女,本性聪敏,从小游遍不少地方,也算大观园里见多识广的一个,何况在四十九回出场时人家好歹是一“海归”呢,好,咱闺女就暂时先当着薛宝琴吧。
(二)、一些考究
元霄节,我考楚涵元霄节的习俗,她答是看花灯吃汤圆。然后又说红楼里也有看花灯的情节,我想起第一回,就顺便教育楚涵,英莲就是出门没有跟好大人才会被拐走的,所以你外出不要乱跑。
楚涵马上辩说:“英莲开始是走失的,走失跟拐走是不一样的。走失是因为仆人不小心,后来才被卖的。”
某天,楚涵问:“黛玉一直喊宝玉是宝哥哥,为什么在黛玉最后去世时会喊‘宝玉你……’为什么她不叫宝哥哥?”
(三)、红楼图
楚涵闲来没事也画红楼人物,颇有趣味。下面这幅图,除了中间的王熙凤还是有点气势的,宝钗躲在王熙凤背后贼眉鼠眼,黛玉练的书法看来也是草书。
下面是楚涵画的宝玉,开始我以为是济公,后来以为空空道人,没想到居然是“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的宝二爷。为了不打击她的积极性,我没有笑,就批准这个宝玉和黛玉结婚了。
为了让楚涵能够随时拿到书看,我们特别到宜家家私购买了一个比较矮的全开放式的书柜,放在客厅,尽管颜色和其他家具不甚协调,但是,那里是楚涵最爱呆的地方。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书,是前人智慧、经验的结晶。通过阅读,可以把孩子引入一个神奇、美妙的知识世界,让孩子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乐趣无穷。读着,并快乐着,希望我的小楚涵能继续这个好习惯,乐于阅读,善于阅读!
2009/11/09回复
jocelyn1025楼26楼
《朗读手册》作者是美国人,书中提到的都是美国的例子。对比中美学生的阅读情况,中国学生的阅读现状更不容乐观。转一篇启德教育的博文。
原帖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325ebd0100ehys.html
中美学生阅读能力对比(2009-08-18 09:23:57)标签:读书 阅读能力 中美教育对比 教育 分类:【启德严红专栏】
【来源:启德教育 作者:严红】
从事留学事务多年,我无数次地问询过老师、家长和学生一个问题:你认为美国的书好读还是中国的书好读?答案几乎惊人地相似:美国的书好读。之所以形成这样的答案,归根结底还是两国对于基础教育的定义不同、教育学理念南辕北辙所造成的。
中国的教育理念是:孩子是一张白纸,是靠大人教出来的,老师和权威是至高无上的,于是产生了灌输式教育法。同时将数理化奉为教育的基础,加之高考的存在和资源的匮乏,孩子从事的是长时间枯燥、乏味的演算,于是打造出大量被驯化、臆想型的、缺乏思辨能力、创造能力的人。西方的教育理念是:孩子与生俱来拥有自己的精神胚胎,孩子是在自我教育中成长起来的,成人在其中只是起着一个创造适合孩子成长环境的作用,于是产生了启发式教育法。同时将文史奉为教育的基础,通过培养孩子批判式阅读的能力,让孩子拥有批判式思维的能力,于是造就出敢于挑战权威,拥有理性思辨能力,具有创新能力的人。
结果就是我们号称中国的学生基础很扎实,但是与诺贝尔奖无缘;被我们认为数理化学得很浅,特别是数学能力很弱的美国学生,30多年来几乎独霸诺贝尔科学类各个奖项和菲尔兹数学奖。这个结果很大部分是因为中国重理化,轻文史,重演算,轻阅读所造成的。
《中国儿童早期阅读现状报告》显示:西方发达国家儿童在6-9个月开始阅读,中国儿童普遍到2-3岁开始阅读活动;美国儿童4岁后进入独立的、自主的大量的阅读,中国儿童平均到8岁才能达到这个水平;中国孩子的年阅读量只有美国孩子同龄儿童的1/6。如果说中美学生之间有多大的差距,6比1的阅读量就是差距的现实存在。
1956年10月4号,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震惊了美国。美国政府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美国人的阅读量少是影响人的智力发育的一个重要原因,于是,制定了一系列提升学生阅读量的举措。美国的统一阅读标准规定:初年级学生的读书速度每分钟为80—158个单词;中年级学生为175—204个单词;高年级学生为214—1250个单词。美国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本,一课就有六七页。课文多是讲小孩子的故事,或是名人童年的故事,也有诗歌等。到四年级时就开始阅读中篇小说。纽约州规定,小学生每年必须读25本书。美国一个大学生的平均周阅读量是600页。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没有一定的阅读量是不可能在标准化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这也是我们中国学生在美国的标准化考试中的语文部门难考出好成绩的重要原因。
美国学生的语言阅读课一般不讲语法和语言理论,主要是阅读,分精读和泛读。精读课有些像我国学校的语文课,学生有统一的课本,由老师进行讲解,但主要不是讲字词句,而是着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求学生对所学文章加以分析和评论,进行概括和复述。泛读课学生有较大自由,没有统一的课本,通常由老师提出一个书单,供学生选读,有时也指定若干本书为必读。低年级可以读小人书,随着年级升高,读的书也随之加深。美国学生的阅读往往与写作联系在一起。一般说来,学生每读完一本书,都要写读书报告。
美国学生读书面很广,虽以文学书居多,但也涉猎政治、社会、文化、历史、科技等书籍。美国从事教育研究的学者认为,阅读课至少可从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一是词汇量;二是理解和概括能力;三是写作能力。
阅读能带来什么好处?简单地说:你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得越多。你读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聪明。比尔.盖兹之所以雄居世界首富达十三年之久,和他小学四年级通读大英百科全书不无关系。比尔.盖兹无疑是智力超群的,智力的核心是思维,阅读是开拓思维的极为重要的条件。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了中小学校学生思维慢的原因后正确地指出:孩子们在小学如果读的材料少,想的东西少,那么,就会影响大脑的思维。
无奈的是,许多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出去吃一个大餐,旅游一圈,给孩子买名牌衣服,却不舍得买一个书柜、一些书,孩子要求买书的时候还推脱太贵,特别是对于绘本类的书,说:翻几页就看完了,孩子会撕书的,等等。更为荒唐的是,自己不读书,却要求孩子读书成绩好。不能营造一个读书的氛围和环境,怎能将书融进孩子的血液里,又怎能造就一个读书成绩好的孩子?自生自长,自我培养读书兴趣的人有几何?
心理学家科尔曼在研究中发现:“在决定儿童的学习成就方面,家庭因素比学校因素更重要。”有研究表明,家庭阅读环境在4个方面对儿童的阅读产生影响:“家庭中所拥有的阅读材料的数量;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的次数;父母进行阅读指导和鼓励的次数;以及父母作为榜样并参加到阅读中去的程度。”
所以,我习惯性地向家长和老师呼吁: 不要将孩子逼进考试的死角,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比考试成绩更重要,大量的阅读是孩子成长的基石,就算是求高考状元,亦能达到异曲同工之妙,并且令孩子未来的路走得更远、更稳。对着孩子我便呼吁:多读书,读好书。
想象一下,孩子捧读一本书独坐一隅,多么美丽的一幅画面!孩子的未来,家庭的幸福,民族的希望都由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堆积而成。孩子读书,世界更美好!
(上MW,常看到有关择校的帖子。我想比起择校,良好的家庭教育有更深远的影响。尽量抽时间带孩子多阅读吧!)
[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1-10 09:45 编辑 ]
原帖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325ebd0100ehys.html
中美学生阅读能力对比(2009-08-18 09:23:57)标签:读书 阅读能力 中美教育对比 教育 分类:【启德严红专栏】
【来源:启德教育 作者:严红】
从事留学事务多年,我无数次地问询过老师、家长和学生一个问题:你认为美国的书好读还是中国的书好读?答案几乎惊人地相似:美国的书好读。之所以形成这样的答案,归根结底还是两国对于基础教育的定义不同、教育学理念南辕北辙所造成的。
中国的教育理念是:孩子是一张白纸,是靠大人教出来的,老师和权威是至高无上的,于是产生了灌输式教育法。同时将数理化奉为教育的基础,加之高考的存在和资源的匮乏,孩子从事的是长时间枯燥、乏味的演算,于是打造出大量被驯化、臆想型的、缺乏思辨能力、创造能力的人。西方的教育理念是:孩子与生俱来拥有自己的精神胚胎,孩子是在自我教育中成长起来的,成人在其中只是起着一个创造适合孩子成长环境的作用,于是产生了启发式教育法。同时将文史奉为教育的基础,通过培养孩子批判式阅读的能力,让孩子拥有批判式思维的能力,于是造就出敢于挑战权威,拥有理性思辨能力,具有创新能力的人。
结果就是我们号称中国的学生基础很扎实,但是与诺贝尔奖无缘;被我们认为数理化学得很浅,特别是数学能力很弱的美国学生,30多年来几乎独霸诺贝尔科学类各个奖项和菲尔兹数学奖。这个结果很大部分是因为中国重理化,轻文史,重演算,轻阅读所造成的。
《中国儿童早期阅读现状报告》显示:西方发达国家儿童在6-9个月开始阅读,中国儿童普遍到2-3岁开始阅读活动;美国儿童4岁后进入独立的、自主的大量的阅读,中国儿童平均到8岁才能达到这个水平;中国孩子的年阅读量只有美国孩子同龄儿童的1/6。如果说中美学生之间有多大的差距,6比1的阅读量就是差距的现实存在。
1956年10月4号,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震惊了美国。美国政府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美国人的阅读量少是影响人的智力发育的一个重要原因,于是,制定了一系列提升学生阅读量的举措。美国的统一阅读标准规定:初年级学生的读书速度每分钟为80—158个单词;中年级学生为175—204个单词;高年级学生为214—1250个单词。美国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本,一课就有六七页。课文多是讲小孩子的故事,或是名人童年的故事,也有诗歌等。到四年级时就开始阅读中篇小说。纽约州规定,小学生每年必须读25本书。美国一个大学生的平均周阅读量是600页。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没有一定的阅读量是不可能在标准化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这也是我们中国学生在美国的标准化考试中的语文部门难考出好成绩的重要原因。
美国学生的语言阅读课一般不讲语法和语言理论,主要是阅读,分精读和泛读。精读课有些像我国学校的语文课,学生有统一的课本,由老师进行讲解,但主要不是讲字词句,而是着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求学生对所学文章加以分析和评论,进行概括和复述。泛读课学生有较大自由,没有统一的课本,通常由老师提出一个书单,供学生选读,有时也指定若干本书为必读。低年级可以读小人书,随着年级升高,读的书也随之加深。美国学生的阅读往往与写作联系在一起。一般说来,学生每读完一本书,都要写读书报告。
美国学生读书面很广,虽以文学书居多,但也涉猎政治、社会、文化、历史、科技等书籍。美国从事教育研究的学者认为,阅读课至少可从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一是词汇量;二是理解和概括能力;三是写作能力。
阅读能带来什么好处?简单地说:你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得越多。你读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聪明。比尔.盖兹之所以雄居世界首富达十三年之久,和他小学四年级通读大英百科全书不无关系。比尔.盖兹无疑是智力超群的,智力的核心是思维,阅读是开拓思维的极为重要的条件。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了中小学校学生思维慢的原因后正确地指出:孩子们在小学如果读的材料少,想的东西少,那么,就会影响大脑的思维。
无奈的是,许多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出去吃一个大餐,旅游一圈,给孩子买名牌衣服,却不舍得买一个书柜、一些书,孩子要求买书的时候还推脱太贵,特别是对于绘本类的书,说:翻几页就看完了,孩子会撕书的,等等。更为荒唐的是,自己不读书,却要求孩子读书成绩好。不能营造一个读书的氛围和环境,怎能将书融进孩子的血液里,又怎能造就一个读书成绩好的孩子?自生自长,自我培养读书兴趣的人有几何?
心理学家科尔曼在研究中发现:“在决定儿童的学习成就方面,家庭因素比学校因素更重要。”有研究表明,家庭阅读环境在4个方面对儿童的阅读产生影响:“家庭中所拥有的阅读材料的数量;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的次数;父母进行阅读指导和鼓励的次数;以及父母作为榜样并参加到阅读中去的程度。”
所以,我习惯性地向家长和老师呼吁: 不要将孩子逼进考试的死角,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比考试成绩更重要,大量的阅读是孩子成长的基石,就算是求高考状元,亦能达到异曲同工之妙,并且令孩子未来的路走得更远、更稳。对着孩子我便呼吁:多读书,读好书。
想象一下,孩子捧读一本书独坐一隅,多么美丽的一幅画面!孩子的未来,家庭的幸福,民族的希望都由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堆积而成。孩子读书,世界更美好!
(上MW,常看到有关择校的帖子。我想比起择校,良好的家庭教育有更深远的影响。尽量抽时间带孩子多阅读吧!)
[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1-10 09:45 编辑 ]
2009/11/09回复
jocelyn1025楼27楼
mountie:
楼主真有心,建议把此楼建成阅读之家,交流亲子阅读心得。我来“赞助”一篇文章:《书是甜的》 —— 看一位妈妈如何引导女儿阅读 转载一位妈妈写的如何引导女儿阅读的文章—— 说在每一个犹太人的家里,当孩子刚刚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将一滴蜂蜜洒在上面 ,让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然后,母亲会告诉孩子:书是甜的。 犹太人的聪明毋庸置疑,但我相信他们的成功与这种独特的教育方式有着密切关系。读书使人明智,如果孩子能从小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从书中汲取知识、获取智慧,这将让她受益终身。 当了母亲之后,我坚定不移地走阅读要从娃娃抓起的路线,但是我发现年幼的楚涵对《婴儿画报》等书里面花花绿绿的颜色、可爱的人物的确表现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她更大的爱好是撕书,常常把书分解得支离破碎,这让爱书如命的我分外心疼,不过也只能如阿Q般自我安慰:会撕书的孩子以后肯定爱读书。 执着的我们依然拿着画报为她绘声绘色地朗读,让她习惯听、乐意听,渐渐地,随着楚涵的成长,每天的故事阅读时间成了楚涵的期待,也是我们家人相处的温馨时光。 2006年9月,楚涵上小学了。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一半,我希望楚涵能赢在起跑线上,所以我选择了生本实验班。我自己从02年参与生本实验,初三的升学考,学生在语文这一科的成绩是显而易见。因为对小学的教材不甚熟悉,所以我通过各种途径先了解了低年级生本语文的理念及做法,比如再读郭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到天河区华阳小学的校园网页阅读相关实验报告、查找实验班级的网页……生本语文主张大量认字,提倡“意义识字、推进阅读、全面提高”。孩子有了良好的识字基础,阅读就能够提前且有效地进行(至于原来我担心的拼音问题,后来证明并不是大问题,当楚涵要用QQ交流,要把她的文章打出来挂到博客上时,拼音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如今,二年级的楚涵把书看作是她最亲密无声的好朋友,每天她都能安静阅读半小时以上,当孩子幼小的心灵被书香浸润得快乐满足时,我们看到的是生命中张扬出的好学的天性,而这种氛围阅读就是我们做家长在积极培养而又小心维护的。回想这一年多,想了很多办法引导楚涵,却不成体系,且将深有体会的几点说一说: 一、选择孩子喜欢的书 楚涵的阅读书籍一般都是我推荐购买的,这并非“包办”,而是我在了解她的性格、兴趣后,筛选出来的“门当户对”的书籍对象。有儿童阅读专家也认为在阅读的培养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师傅带徒弟”的原则,就是大人向孩子推荐书、引导孩子阅读。 低年级孩子,阅读集中在童话、历史、科普知识方面,这是我给楚涵购书的内容范围。至于购买渠道,我比较喜欢在**定购书籍(书籍种类多,能打折,且送货上门),一般每个月到网上浏览少儿类的书籍,然后根据年龄段、读者评价、网络文学评论,来确定是否购买。有时结合大学同学的意见(大学几个好友的孩子都同龄,所以凡碰见好书就互相推荐),像《假话国历险记》、晓玲叮当的书都是听她们的建议购买的。每隔一段时间,我们会带楚涵到广州购书中心,一个上午泡在那里,搜寻自己喜欢的书,做好书名登记,回家再到网上定购。基本上为楚涵定购的书,她都非常喜欢,除了个别超出她的能力范围的书。 如果楚涵喜欢的书,我不喜欢,比如那些颇为可笑的脑筋急转弯之类的书,怎么办?我的做法是淡化问题,加强引导,但不强制。甚至和她一起研究,到网上找一大堆脑筋急转弯的问题,问腻了也就不迷了。所以,我觉得阅读还是要顺其自然,一个孩子读得越多,他的理解力、流畅程度、阅读速度和认识力就会越强。 二、和孩子一起阅读,营造良好阅读氛围。 刚上一年级时,楚涵还是习惯我们讲,她静静听。她愿意自己重读不需要我们讲解的只有以前订阅的《幼儿画报》,因为画报简单。而对一些厚一点的故事书,如郑渊洁的《舒克贝塔历险记》,她就有畏难情绪,不愿意自己读。随着她识字量的增大,且参加了少年宫“语言艺术班”的学习,我便要求她读一页我读一页,或者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慢慢地,我们母女的默契度渐佳。 一年级下半学期,一个中午,我在午睡时,中间醒来,惊觉客厅没有平时她玩玩具的声音,跑到客厅一看,楚涵正捧着郑渊洁的《皮皮鲁传》,津津有味地看。我很奇怪,问她:你看得懂么?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她回答:我看懂啦,不认识的字有些跳过去了。或许就是在那天,楚涵开始琢磨到了阅读的初级技巧,从此,她不用整天纠缠着我讲故事,而是爱上了自我的阅读。记得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我想,楚涵的独立阅读也是她阅读生涯“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长袜子皮皮》是瑞典著名儿童文学家阿·林格伦的作品,率真可爱的皮皮是我很喜欢欣赏的一个文学人物,但是,楚涵就是不喜欢看,理由是里面的人名太长,没有兴趣看下去。为了激发她的兴趣,我在网上找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的《长袜子皮皮》的录音,这个版本忠于原著,播音员绘声绘色描述,楚涵一听就被吸引住了,于是捧起书本。由于是一部长篇小说,我担心她没有恒心看完,又和她竞争阅读,看谁看的快,最后的赛果是楚涵看得快,而且利用暑假还又看了一遍。 闲暇时,她读她喜欢的书,我看我欣赏的书,各自为政,自得其乐,乐也融融。 三、侃书、思考、记录,用各种方式深化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宋代朱熹认为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个人觉得阅读不是读完就完的事情,而应有思考,因此,培养孩子阅读时也要渗透这意识。 一年级上学期生本语文教材配套的课外阅读,冯老师每天都有要求孩子要读两到三首儿歌或故事,楚涵读完后,我就请她点评儿歌,可以随便说,好的帮她记录到书上。第三课的《小雨点》:“小雨点,沙沙沙,落在公园里,花儿乐得张嘴巴。小雨点,沙沙沙,落在田野里,苗儿乐得向上拔。”楚涵的点评是“如果不下雨,花儿和苗儿就会枯了,就会两个人抱在一起很伤心”。《植树歌》:“你铲土,我浇水,一粒种子地下睡。你除草,我施肥,苗苗出土笑微微。你整枝,我剪叶,小树茁壮一身翠。你唱歌,我跳舞,大树遮荫多么美!”,楚涵的点评是“要多种树,龙卷风来了,那些树就会手拉手,就不会被风吹走了,这是幼儿园的谢老师告诉我们的”。稚气的话语间亦有孩子的思考。 一年级上学期,楚涵的读书笔记是我帮助完成的,每日记录其阅读时间、阅读内容及简单感想。一年级的寒假作业,冯老师布置的就是阅读,楚涵的收获也不少,以下是楚涵寒假结束时我在阅读登记本上的“阅读小结”: “楚涵在本次寒假中阅读了少儿版的《红楼梦》,并依据书本自觉观看了87版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现已看到第十集。很有兴趣也颇自觉,这一点让我意外,也收获了一份欣喜。 《鲁西西传》一书有20万字的阅读量,楚涵对这本书开始是迫于命令,后来是渐入佳境,“不用扬鞭自奋蹄“,目前已经看完其中四个故事,还剩三个较短的故事。 由于《小猪唏哩呼噜》已经读完,就给她看了杨红樱的《笨笨猪》,不过由于时间关系,才开了个头。 而其他的小书,数量没有具体统计,基本上她把05、06年的《幼儿画报》(每月两期)重新阅读一遍,登记本没有具体进行登记。 应该说这个寒假楚涵爱上了阅读,我非常希望这个好习惯能继续伴随她。 谢谢冯老师这个‘巧妙’的寒假作业!” 阅读登记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而言,不失为一种提高阅读能力的好办法。对于孩子有兴趣的书,也可让孩子多一些思考多一些创新。楚涵在读《红楼梦》时带给我很多启示,以下是我在2007年3月18日为楚涵记录的一篇成长记事: 2007年3月18日 星期日 楚涵读红楼 寒假,我要求学生读《红楼梦》,顺便和楚涵提了一下。在书店,楚涵在四大名著中也只唯独看中了《红楼梦》,当然,是儿童版的。我从初三开始看红楼,一直不觉得厌倦。楚涵的选择,说不定也有遗传因素呢。 一个假期,楚涵看得倒是认真,甚至能够边捧着书边看87版的《红楼梦》连续剧,然后回味。我估计对于女孩子而言,她欣赏的是里面漂亮的人物吧,但是慢慢地,我发现她问题也逐渐深刻起来。 于是把其中趣事记录下来。 (一)、你最希望自己是红楼中的哪个人物? 刚看开头时,楚涵说:“我愿意自己是林黛玉,因为黛玉漂亮又会写诗。” 看完结尾,她说:“我不当黛玉了,因为她太早就去世了,我还是当薛宝钗吧。” 前几天,她问她外婆:“你认识薛宝琴吗?”外婆老老实实答不认识。楚涵道:“我现在不当薛宝钗了,决定当薛宝琴。” 也罢,黛玉虽有才可惜命太苦,宝钗的婚姻也不属于自己,薛宝琴是皇商之女,本性聪敏,从小游遍不少地方,也算大观园里见多识广的一个,何况在四十九回出场时人家好歹是一“海归”呢,好,咱闺女就暂时先当着薛宝琴吧。 (二)、一些考究 元霄节,我考楚涵元霄节的习俗,她答是看花灯吃汤圆。然后又说红楼里也有看花灯的情节,我想起第一回,就顺便教育楚涵,英莲就是出门没有跟好大人才会被拐走的,所以你外出不要乱跑。 楚涵马上辩说:“英莲开始是走失的,走失跟拐走是不一样的。走失是因为仆人不小心,后来才被卖的。” 某天,楚涵问:“黛玉一直喊宝玉是宝哥哥,为什么在黛玉最后去世时会喊‘宝玉你……’为什么她不叫宝哥哥?” (三)、红楼图 楚涵闲来没事也画红楼人物,颇有趣味。下面这幅图,除了中间的王熙凤还是有点气势的,宝钗躲在王熙凤背后贼眉鼠眼,黛玉练的书法看来也是草书。 下面是楚涵画的宝玉,开始我以为是济公,后来以为空空道人,没想到居然是“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的宝二爷。为了不打击她的积极性,我没有笑,就批准这个宝玉和黛玉结婚了。 为了让楚涵能够随时拿到书看,我们特别到宜家家私购买了一个比较矮的全开放式的书柜,放在客厅,尽管颜色和其他家具不甚协调,但是,那里是楚涵最爱呆的地方。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书,是前人智慧、经验的结晶。通过阅读,可以把孩子引入一个神奇、美妙的知识世界,让孩子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乐趣无穷。读着,并快乐着,希望我的小楚涵能继续这个好习惯,乐于阅读,善于阅读!
查看原文这个提议好,欢迎欢迎!!!
2009/11/09回复
jocelyn1025楼28楼
想提高解应用题的能力,在计算上下功夫,不如在阅读上下功夫。呵呵...... 什么都离不了阅读。
[ 本帖最后由 邱卓君 于 2010-4-15 09:51 编辑 ]
[ 本帖最后由 邱卓君 于 2010-4-15 09:51 编辑 ]
2009/11/09回复
jocelyn1025楼30楼
如果大家认同阅读的重要性,就不难接受提倡大量阅读的生本教育(晚点再议),这就回到骏爸熟悉的老话题,呵呵
[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1-12 01:56 编辑 ]
[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1-12 01:56 编辑 ]
2009/11/09回复
思陌31楼
关于阅读,我也有一定心得要说,就是从小注意孩子的一个阅读习惯,把词汇要当成一组来阅读,养成这个习惯,聆听也会以组为单位,这样阅读,提高了速度和质量。
以为我一直是那样阅读的,所以我以为所有的人都用这个方式读,但后来发现我的孩子是一个字一个字的听,一个字一个字的看,看完再组合在一起,晕,这样很浪费脑力,而且吃力不讨好。
以为我一直是那样阅读的,所以我以为所有的人都用这个方式读,但后来发现我的孩子是一个字一个字的听,一个字一个字的看,看完再组合在一起,晕,这样很浪费脑力,而且吃力不讨好。
2009/11/09回复
jocelyn1025楼33楼
思陌:
有个叫东尼.博赞的人写了一本叫《快速阅读》的书,对提高大脑的效率,如何博览群书有指导作用。
查看原文先培养阅读的兴趣,再引导孩子提高阅读技巧,阅读既有质,又有量,是最理想的。万事开头难呀!
2009/11/09回复
jocelyn1025楼35楼
思陌:
磨刀不误砍柴工哦
查看原文同意!培养孩子,家长早晚都要花精力。方法得当,效率自然更高。如果舍本逐末,让孩子陷入应试教育的题海里,恐怕劳心劳力还收效不大。骏爸有篇转帖“频繁考试让孩子智商下降”不错:http://www.gzmama.com/viewthread.php?tid=782457&highlight=
[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1-9 14:02 编辑 ]
[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1-9 14:02 编辑 ]
2009/11/09回复
lotusllvip36楼
同意,我也从孩子一岁多的时候关注亲子阅读,到现在为止孩子应该也看了1000多本绘本,阅读也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确实受益良多,也很快乐!
2009/11/09回复
jocelyn1025楼37楼
lotusllvip:
同意,我也从孩子一岁多的时候关注亲子阅读,到现在为止孩子应该也看了1000多本绘本,阅读也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确实受益良多,也很快乐!
查看原文 希望有更多的家长重视孩子的阅读!不论家庭经济状况如何,都可以利用图书馆等资源让孩子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这是对孩子未来的长期投资!!!
[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1-13 01:00 编辑 ]
[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1-13 01:00 编辑 ]
2009/11/09回复
eason妈咪38楼
---“阅读能带来什么好处?简单地说:你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得越多。你读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聪明。”---
总结得好!!
总结得好!!
2009/11/09回复
jocelyn1025楼39楼
:
谢谢支持!人生像长跑,早起跑未必就一路领先。希望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不要急功近利。与其迷信这个学校、那个机构,不如扎扎实实下点死功夫,帮孩子打好基础。希望就在自己手中!!!
[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1-9 16:33 编辑 ]
[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1-9 16:33 编辑 ]
2009/11/0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