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推荐楼主的孩子上这所小学,我孩子也确定了不上新城附小,但我不认为华南新城附小是本区最差的学校。我只希望任何人的评价是中肯的,是客观的,不要给人家误导,大家来妈网是为了得到比较正确的信息,不知道就不要说,完全没有根据的事不要说,说自己知道的事,至少是略知一二的事。
我没有就近,是因为我还有一个近可以就,上培正或是署前,都是选择,而且不用刻意去走什么关系,比起新城附小,便宜多了。声明一下:我与我先生都是与教师行业毫无关系的普通技术工作人员,妈网也有人认识我。孩子他爷爷奶奶是外省退休的大学老师,跟新城附小没关。
不再看这个贴,也不再回复。
我只是觉得九月根据他见过有两个孩子外出南奥或是执信上学,而武断地认为,很多业主的孩子跑出去上南奥或是执信,而觉得不够客观,楼主发贴是想了解较为真实的情况,而不是这种武断的想当然。
[ 本帖最后由 top 于 2010-4-11 18:06 编辑 ]
番禺华附小学与海珠中大附小比,哪家更好
2578164家有小学生
2010/03/21
全部回帖
没想到新城内的华师附小还有这样热烈的讨论,说说我了解的情况给楼主参考。
我是华南新城第一批业主,女儿在新城上了四年幼儿园,现在她的很多同学都在新城内的附小上三年级。从一开始,附小就面临一些问题,最主要的是师资不稳定。女儿的幼儿园同学,据说一个学期,曾经换过三个班主任。之前的校长口碑尚好,但好像去年(不敢确定)?换了校长,口碑明显差了很多,家长意见颇大。学校的负担挺重,反正从一年级开始,就听到不少家长的抱怨,孩子的功课很多,书包重得要命,每次我家女儿都已经放假休息了,附小的孩子还在准备一场一场的期末考,我个人很不喜欢这样重复性的考试,我一直不能理解为什么学校还要考越秀区的试卷,是对自身的教学水平没有信心吗?
至于升番禺华附的情况,九月的数据基本是正确的,绝对没有80%那么高,基本维持在40-50%,有一年,一个班只有十来个孩子考上了华附(每班大约45人左右)。我个人认为,这样的教学质量,与其昂贵的收费是不相称的。所以,当初我们也选择了市区的小学,现在看来,我觉得我的选择是正确的。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我是华南新城第一批业主,女儿在新城上了四年幼儿园,现在她的很多同学都在新城内的附小上三年级。从一开始,附小就面临一些问题,最主要的是师资不稳定。女儿的幼儿园同学,据说一个学期,曾经换过三个班主任。之前的校长口碑尚好,但好像去年(不敢确定)?换了校长,口碑明显差了很多,家长意见颇大。学校的负担挺重,反正从一年级开始,就听到不少家长的抱怨,孩子的功课很多,书包重得要命,每次我家女儿都已经放假休息了,附小的孩子还在准备一场一场的期末考,我个人很不喜欢这样重复性的考试,我一直不能理解为什么学校还要考越秀区的试卷,是对自身的教学水平没有信心吗?
至于升番禺华附的情况,九月的数据基本是正确的,绝对没有80%那么高,基本维持在40-50%,有一年,一个班只有十来个孩子考上了华附(每班大约45人左右)。我个人认为,这样的教学质量,与其昂贵的收费是不相称的。所以,当初我们也选择了市区的小学,现在看来,我觉得我的选择是正确的。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2010/04/11回复

top:
我没有推荐楼主的孩子上这所小学,我孩子也确定了不上新城附小,但我不认为华南新城附小是本区最差的学校。我只希望任何人的评价是中肯的,是客观的,不要给人家误导,大家来妈网是为了得到比较正确的信息,不知道就不要说,完全没有根据的事不要说,说自己知道的事,至少是略知一二的事。我没有就近,是因为我还有一个近可以就,上培正或是署前,都是选择,而且不用刻意去走什么关系,比起新城附小,便宜多了。声明一下:我与我先生都是与教师行业毫无关系的普通技术工作人员,妈网也有人认识我。孩子他爷爷奶奶是外省退休的大学老师,跟新城附小没关。不再看这个贴,也不再回复。我只是觉得九月根据他见过有两个孩子外出南奥或是执信上学,而武断地认为,很多业主的孩子跑出去上南奥或是执信,而觉得不够客观,楼主发贴是想了解较为真实的情况,而不是这种武断的想当然。[ 本帖最后由 top 于 2010-4-11 18:06 编辑 ]
查看原文我也是要给楼主一个中肯的最接近事实的资料,你凭拿一句话认为我说的那一个不够中肯呢? 凭所谓的2个孩子?我的原话是,光是我女儿一个班里就已经有2个来自华南新城的孩子,据这个推测,出外求学的华南新城的业主的孩子的量不少,(光是一个班内就两人,其中一个现在干脆买了新城的房子住到新小学的小区了。)
连哪些是推测,哪些是事实我都注明了,这还不够中肯?
华南新城我能找到的负面消息是多到令我很惊讶的,如我上面所说,很多我都没有转过来,我自己也不是做教师行业,也不是新城业主,也不打算给孩子找学校,只是顺便一查,发现资料很惊人,这些资料有不少已经有妈妈网的老师和家长给证明了,也有广州日报的负面报道,我没有给学校下什么结论和定义,“最差的”--- 这是你提出的意见而已,可是我看了这么多往事的负面消息,对不起,我现在还真的认为,也许目前我没能找到同等级学校里比新城小学的负面消息更多的学校了。
虽然我得到的信息大多数来自网络,只有转的那则新闻是来自广州日报;但我觉得,总不成所有的负面消息包括报纸都是别人的中伤吧?
“该小学课业沉重,每学期要考试三次,作业很多,没有其他民校的各种兴趣班优势”,这也是我从网上看见的负面消息,看来楼上有人证实了,确实是这样。
你不想误导楼主,我更不想误导楼主,
因为楼主表示:
1. 她不是新城业主,没有了唯一最好的优势就近入学;
2. 她期望上该区最好学校,新城小学,用任何方式排名,都排不到本区第一好吧。
我倒是觉得根据楼主的期待,她不妨给孩子选读广州的著名公校。
至于TOP,大家都在网上混,你说认识你的人不少,可这妈妈网啊,认识我的人也不少,如今越多人认识我越不敢轻飘飘随便说话了;
网上有人提出一个问题,我相信大家各凭自己的良心都给出各自知道的资料就够了,你别认为别人提出负面的消息就是针对,如果没有招生压力,没有家长的压力,学校更不可能越变越好。护短是不利学校的进步的。我自己孩子读的学校,综合各种学校和自身的情况,也许是范围内最佳选择,可是学校就没问题了吗? 不是的,学校也有很多问题,我还想给学校提提意见呢。
我也住番禺大石这版块,当然是希望该区学校都是越办越好的,这样家长孩子的选择都会比较多嘛。
[ 本帖最后由 九月微凉 于 2010-4-13 09:22 编辑 ]
连哪些是推测,哪些是事实我都注明了,这还不够中肯?
华南新城我能找到的负面消息是多到令我很惊讶的,如我上面所说,很多我都没有转过来,我自己也不是做教师行业,也不是新城业主,也不打算给孩子找学校,只是顺便一查,发现资料很惊人,这些资料有不少已经有妈妈网的老师和家长给证明了,也有广州日报的负面报道,我没有给学校下什么结论和定义,“最差的”--- 这是你提出的意见而已,可是我看了这么多往事的负面消息,对不起,我现在还真的认为,也许目前我没能找到同等级学校里比新城小学的负面消息更多的学校了。
虽然我得到的信息大多数来自网络,只有转的那则新闻是来自广州日报;但我觉得,总不成所有的负面消息包括报纸都是别人的中伤吧?
“该小学课业沉重,每学期要考试三次,作业很多,没有其他民校的各种兴趣班优势”,这也是我从网上看见的负面消息,看来楼上有人证实了,确实是这样。
你不想误导楼主,我更不想误导楼主,
因为楼主表示:
1. 她不是新城业主,没有了唯一最好的优势就近入学;
2. 她期望上该区最好学校,新城小学,用任何方式排名,都排不到本区第一好吧。
我倒是觉得根据楼主的期待,她不妨给孩子选读广州的著名公校。
至于TOP,大家都在网上混,你说认识你的人不少,可这妈妈网啊,认识我的人也不少,如今越多人认识我越不敢轻飘飘随便说话了;
网上有人提出一个问题,我相信大家各凭自己的良心都给出各自知道的资料就够了,你别认为别人提出负面的消息就是针对,如果没有招生压力,没有家长的压力,学校更不可能越变越好。护短是不利学校的进步的。我自己孩子读的学校,综合各种学校和自身的情况,也许是范围内最佳选择,可是学校就没问题了吗? 不是的,学校也有很多问题,我还想给学校提提意见呢。
我也住番禺大石这版块,当然是希望该区学校都是越办越好的,这样家长孩子的选择都会比较多嘛。
[ 本帖最后由 九月微凉 于 2010-4-13 09:22 编辑 ]
2010/04/12回复
为什么建群的信息,总是被删掉?难道有了群,就不来论坛了?妈妈网太小家子气了!
在QQ上或者MSN上建群,是为了刚方便,快捷,及时的交流,
这个功能和论坛是互补的.
但是,为什么,每次发的建群的贴,都被很快删掉?
群里面只是为了方便交流,妈妈网上有大量的信息和簇拥者,很多有用的资料,仍然是在论坛上面体现.
但是如果说对话方式的即时交流,肯定是QQ等即时交流工具方便些.
本来两者不矛盾,但是为什么妈妈网这么排斥,还是说目光太短浅,小家子气?
开始是全部删掉,后来干脆把群号删掉,
我是知道通过妈妈网,建了很多群的,比如2010年入学的小学生群,或者某某小学的群.这些妈妈们加入和群,也不等于不再来妈妈网了呀.
通过群,很多妈妈见面,交流,带着孩子,孩子成为了好朋友,大人也交了朋友,一起成长,一起交流,不是好事情么?
昨天晚上,我加的一个群里面,一个孩子病了,妈妈通过群来求大家的建议,很多妈妈都给了建议,让人很感动.
所以,群和论坛,不矛盾,只是互补.
不会因为有群,就拉走了人.
妈妈网,不要那么小家子气了,为大家有效提供帮助和信息,不就是妈妈网的奋斗目标么?
建了一个<广州2011级小学生群>,欢迎大家加入.群号不写了,大家可以按照名字搜.
我们可以一起讨论择校,学位,房子,老师,未来孩子读书,还可以持续交流.
欢迎加入.
在QQ上或者MSN上建群,是为了刚方便,快捷,及时的交流,
这个功能和论坛是互补的.
但是,为什么,每次发的建群的贴,都被很快删掉?
群里面只是为了方便交流,妈妈网上有大量的信息和簇拥者,很多有用的资料,仍然是在论坛上面体现.
但是如果说对话方式的即时交流,肯定是QQ等即时交流工具方便些.
本来两者不矛盾,但是为什么妈妈网这么排斥,还是说目光太短浅,小家子气?
开始是全部删掉,后来干脆把群号删掉,
我是知道通过妈妈网,建了很多群的,比如2010年入学的小学生群,或者某某小学的群.这些妈妈们加入和群,也不等于不再来妈妈网了呀.
通过群,很多妈妈见面,交流,带着孩子,孩子成为了好朋友,大人也交了朋友,一起成长,一起交流,不是好事情么?
昨天晚上,我加的一个群里面,一个孩子病了,妈妈通过群来求大家的建议,很多妈妈都给了建议,让人很感动.
所以,群和论坛,不矛盾,只是互补.
不会因为有群,就拉走了人.
妈妈网,不要那么小家子气了,为大家有效提供帮助和信息,不就是妈妈网的奋斗目标么?
建了一个<广州2011级小学生群>,欢迎大家加入.群号不写了,大家可以按照名字搜.
我们可以一起讨论择校,学位,房子,老师,未来孩子读书,还可以持续交流.
欢迎加入.
2010/04/12回复

top:
http://gz.focus.cn/msgview/21432/1/174957369.html这是华南新城焦点论坛上曾经的一个热贴,大家看看或许有点用
查看原文这两天我没空上妈网,没想到大家给了这么多的信息给我,可没想到好象弄得有点火气了,实感不安。谢谢TOP,这个贴子我认真读了,对我很有帮助,其实每家学校都会有褒贬,这是肯定的,大家能告知我你们知道的情况,我已经很感激了的。千万别伤了和气,呵呵,我整理了TOP给我贴子的内容,还有九月的,真的很谢谢你们
2010/04/12回复

整合了各位妈妈帮我提供的资料, 也整合了我们这些天来的实地了解, 我们最终已经作了选择'........
我们很早就开始对学校情况了解,最早的时候是打算在越秀区读名校的,但去年小侄女在朝小小升初失利,让我们对公校失去信心。名校,总体素质虽然好,但大多数仍是指望分派学位,而极大部份都分得不好(原因不明),而应试私校的能力真不怎么样。但家长仍是对名校满意度极高,估计这跟近年家长择校的侧重点不同有关,现在大多家长是选综合素质的培养、减压、还有兴趣培养等,反而对成绩不太着紧,也不太担心进了哪个初中,不否定家长们觉悟提高了,但我们夫妇始终未觉悟过来,始终想象我们当年一样,找一家师资好,重视成绩,将来能考取好的学校.............
我们很早就开始对学校情况了解,最早的时候是打算在越秀区读名校的,但去年小侄女在朝小小升初失利,让我们对公校失去信心。名校,总体素质虽然好,但大多数仍是指望分派学位,而极大部份都分得不好(原因不明),而应试私校的能力真不怎么样。但家长仍是对名校满意度极高,估计这跟近年家长择校的侧重点不同有关,现在大多家长是选综合素质的培养、减压、还有兴趣培养等,反而对成绩不太着紧,也不太担心进了哪个初中,不否定家长们觉悟提高了,但我们夫妇始终未觉悟过来,始终想象我们当年一样,找一家师资好,重视成绩,将来能考取好的学校.............
2010/04/13回复

祈福,很久之前已经是彻夜排队了,后来干脆是提早付款占位;
你们选择的华附。也许我仍然会认为她可能是番禺大石区的民校中(口碑、素质教育和考试测序)中最差的一个,
况且她和大名鼎鼎的华附公校,名气不小同小区民校中学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不过现在想考虑其他民校为时已太过晚了,唯有入校好好读书,即使不喜欢,转学也有机会。
你们选择的华附。也许我仍然会认为她可能是番禺大石区的民校中(口碑、素质教育和考试测序)中最差的一个,
况且她和大名鼎鼎的华附公校,名气不小同小区民校中学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不过现在想考虑其他民校为时已太过晚了,唯有入校好好读书,即使不喜欢,转学也有机会。
2010/04/13回复

top:
我偶尔在华南新城住,对附小有一些了解,但不多。我孩子也在选择,到底是老东山的省一级学校,还是上新城的附小?(两边学校都离家近,走五分钟就到了,东山省一级学校是地段,不用交赞助入学)附小,现在教学相对较为稳定,教师大多数是外地来的,但有不少教师在内地原本是优秀的。英语有外教,跟外教接触过,觉得很温和,语音也挺标准。生源较为单一,由于新城原来以大学城的后花园为广告,集聚了很多教师的子弟,象我家由于家里有老师,一套房省了近五万。附小考附中有些优势,听说一般一年级是三个班,越到高年级人越多,因为转入的学生多。认识一小区的家长,他为了孩子上学,在市区越秀区一省一级小学旁买了房(花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他孩子在市区上了幼儿园大班,在省一级小学上了一年级后,又转回了小区学校。不好的方面,作为民办学校,在我的观念里,毕竟以赚钱为目的,毕竟历史沉淀下来的校风还是少了点。其余的,希望知情的家长补充。
查看原文
2010/04/20回复